Handout 2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ecurity 1929年10月的最后10天,集中了证券史上一连串著名的日子。 10月21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市即遭大笔抛售,全天抛售量高达600多万股,以致股 市行情自动记录器到收盘1小时40分后才记录完最后一笔交易。 10月23日,形势继续恶化,《纽约时报》指数下跌31点。 10月24日,这一天是股市灾难的开始,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早晨刚刚开市,股 价就如决堤之水轰然下泄,人们纷纷脱手股票,全天换手1289.5万股。纽约数家主要银行 迅速组成“救市基金”,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理查德韦尼亲自购入股票,希望力挽狂澜。但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10月25日,胡佛总统发表文告说:“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 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力图以此刺激新一轮投资。然而,过了一个周末,一切挽救 股市的努力都白费了。 10月28日,史称“黑色星期一"。当天,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9点,道琼斯指数狂泻38.33 点,日跌幅达13%,这一天,己经没有人再出面救市。 10月29日,最黑暗的一天到来了。早晨10点钟,纽约证券交易所刚刚开市,猛烈的 抛单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人人都在不计价格地抛售,经纪人被团团围住,交易大厅一片混 乱。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至此,股价指数已从最高点386点跌至298点,跌幅达22%,《纽 约时报》指数下跌41点。当天收市,股市创造了1641万股成交的历史最高纪录。一名交易 员将这一天形容为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 期二”。 11月,股市跌势不止,滑至198点,跌幅高达48%。 翌年,股市凭借残存的一丝牛气,在1~3月大幅反弹。并于4月重新登上297点。此 后又急转直下,从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股市连续出现了6次暴跌,道琼斯指数跌 至41点。与股灾前相比,美国钢铁公司的股价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通用汽车公司 从92美元跌至7美元。 在这场股灾中,数以千计的人跳楼自杀。欧文费雪这位大经济学家几天之中损失了几 百万美元,顷刻间倾家荡产,从此负债累累,直到1947年在穷困潦倒中去世。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从本质上讲,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各种矛盾, 特别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这对基本矛盾发展、激化的必然结果,它导致资本 主义生产的盲日扩大和有支付能力的消费市场相对缩小,最终演变成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 经济危机。导致本次经济危机还有一些直接的原因,这些原因我们在前面分析二十年代经济繁荣 背后潜伏的危机因素时已做了分析。 当时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摘要:本文把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分为三大流派,即国家干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 和中间道路学派。国家干预主义主要有德国新历史学派、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经 济学、瑞典学派、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等:经济自由主义包括古典自由主义 和新自由主义:中间道路学派主要指第三条道路。文章对三大社会保障理论流派 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作了简要分析,认为三大流派在西方社会发展中,实际上是 循环往复、交替出现的,所谓新理论不过是旧有理论的回归、修正或综合;三大 理论流派主要是围绕着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权利与责任之间孰重孰轻所 展开的争论:其本质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社会矛盾的回应与调整
Handout 2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ecurity 6 1929 年 10 月的最后 10 天,集中了证券史上一连串著名的日子。 10 月 21 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市即遭大笔抛售,全天抛售量高达 600 多万股,以致股 市行情自动记录器到收盘 1 小时 40 分后才记录完最后一笔交易。 10 月 23 日,形势继续恶化,《纽约时报》指数下跌 31 点。 10 月 24 日,这一天是股市灾难的开始,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早晨刚刚开市,股 价就如决堤之水轰然下泄,人们纷纷脱手股票,全天换手 1289.5 万股。纽约数家主要银行 迅速组成“救市基金”,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理查德·韦尼亲自购入股票,希望力挽狂澜。但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10 月 25 日,胡佛总统发表文告说:“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 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力图以此刺激新一轮投资。然而,过了一个周末,一切挽救 股市的努力都白费了。 10 月 28 日,史称“黑色星期一”。当天,纽约时报指数下跌 49 点,道琼斯指数狂泻 38.33 点,日跌幅达 13%,这一天,已经没有人再出面救市。 10 月 29 日,最黑暗的一天到来了。早晨 10 点钟,纽约证券交易所刚刚开市,猛烈的 抛单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人人都在不计价格地抛售,经纪人被团团围住,交易大厅一片混 乱。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至此,股价指数已从最高点 386 点跌至 298 点,跌幅达 22%,《纽 约时报》指数下跌 41 点。当天收市,股市创造了 1641 万股成交的历史最高纪录。一名交易 员将这一天形容为纽约交易所 112 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 期二”。 11 月,股市跌势不止,滑至 198 点,跌幅高达 48%。 翌年,股市凭借残存的一丝牛气,在 1~3 月大幅反弹。并于 4 月重新登上 297 点。此 后又急转直下,从 1930 年 5 月到 1932 年 11 月,股市连续出现了 6 次暴跌,道·琼斯指数跌 至 41 点。与股灾前相比,美国钢铁公司的股价由每股 262 美元跌至 21 美元。通用汽车公司 从 92 美元跌至 7 美元。 在这场股灾中,数以千计的人跳楼自杀。欧文·费雪这位大经济学家几天之中损失了几 百万美元,顷刻间倾家荡产,从此负债累累,直到 1947 年在穷困潦倒中去世。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从本质上讲,1929 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各种矛盾, 特别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这对基本矛盾发展、激化的必然结果,它导致资本 主义生产的盲目扩大和有支付能力的消费市场相对缩小,最终演变成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 经济危机。导致本次经济危机还有一些直接的原因,这些原因我们在前面分析二十年代经济繁荣 背后潜伏的危机因素时已做了分析。 当时纽约流行一首儿歌: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摘要:本文把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分为三大流派,即国家干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 和中间道路学派。国家干预主义主要有德国新历史学派、费边社会主义、福利 经 济学、瑞典学派、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等;经济自由主义包括古典自由主义 和新自由主义;中间道路学派主要指第三条道路。文章对三大社会保障理论流派 进 行了详细阐述并作了简要分析,认为三大流派在西方社会发展中,实际上是 循环往复、交替出现的,所谓新理论不过是旧有理论的回归、修正或综合;三大 理论流派 主要是围绕着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权利与责任之间孰重孰轻所 展开的争论;其本质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社会矛盾的回应与调整
Handout 2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ecurity 关键词:社会保障国家干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中间道路学派 社会保障理论对西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产生了导向作用,发挥着重要 影响和积极作用。纵观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百家争鸣, 大致可以分为国家干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中间道路三大流派。 一、西方社会保障的三大理论流派 1.国家干预主义 所谓国家干预主义,是指一种主张削弱私人经济活动的范围,由国家干预和 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多种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职 能的思想和政策。它主要强调自由市场机制的缺陷必须通过国家干预来弥补,表 现在社会政策方面,国家必须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职责,肯定政府在社会财富 再分配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国家干预主义的社会保障理论主要有德国新历史学 派、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瑞典学派、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等。 德国新历史学派催生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9世纪末,面对德国社会中存 在的日益尖锐的劳资矛盾,一些学者提出了不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条件下, 由政府通过立法,实行某些社会政策,提高工人的物质生活待遇,以缓和阶级矛 盾,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德国新历史学派就是由这样一批以鼓吹劳资合作、 实行社会政策的经济社会学者所组成的。新历史学派又被称为“讲坛社会主 义”,其代表人物有施穆勒、布伦坦诺等人。新历史学派的社会改良政策有两个 支撑点:一是他们从伦理道德出发,认为劳资冲突不是经济利益上的对立,而 是感情、教养和思想上存在差距而引起的对立。因此,在他们看来,劳资问题是 一个伦理道德问题,不需要通过社会革命来解决,而只要对工人进行教育,改 变其心理和伦理道德的观点,便可以解决。二是他们的国家观。该学派主张国家 至上,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职责。新历史学派的政 策主张包括:一是国家的职能不仅在于安定社会秩序和发展军事实力,还在于直 接干预和控制经济生活,即经济管理的职能。二是国家的法令、法规、法律至 上,决定经济发展的进程。三是经济问题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人类经济生活并 不是仅仅局限于满足本身的物质方面的欲望,还应满足高尚的、完善的伦理道 德方面的欲望。四是劳工问题是德意志帝国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五是国家应 通过立法,实行包括社会保险、孤寡救济、劳资合作以及工厂监督在内的一系 列社会措施,自上而下地实行经济和社会改革。新历史学派的政策主张被俾斯麦 政府所接受,从而成为德国率先实施社会保险制度的理论依据。正是在这种背 景下,从1883年开始,德国陆续推出了《疾病保险法》、《工业伤害保险法》、 《老年与残疾保障法》《孤儿寡妇保险法》等社会保险法典。新历史学派的主 张后来经过制度学派而得以在美国发展,并得到欧洲一些国家的认可,这是西方 国家初级的社会保障的思想基础。 费边社会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开始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时 期的阶级矛盾急剧尖锐化的产物,它试图用温和的、渐进的改良政策实现它所 向往的“社会主义”。其价值观念是英国在二战后实施“普遍福利”政策的理论 基础。费边社会主义是在“费边社”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思潮。“费边社
Handout 2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ecurity 7 关键词:社会保障 国家干预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 中间道路学派 社会保障理论对西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产生了导向作用,发挥着重要 影响和积极作用。纵观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百家争鸣, 大致可以分为国家干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中间道路三大流派。 一、西方社会保障的三大理论流派 1.国家干预主义 所谓国家干预主义,是指一种主张削弱私人经济活动的范围,由国家干预和 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多种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 职 能的思想和政策。它主要强调自由市场机制的缺陷必须通过国家干预来弥补,表 现在社会政策方面,国家必须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职责,肯定政府在社会财富 再 分配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国家干预主义的社会保障理论主要有德国新历史学 派、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瑞典学派、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等。 德国新历史学派催生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9 世纪末,面对德国社会中存 在的日益尖锐的劳资矛盾,一些学者提出了不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条件 下, 由政府通过立法,实行某些社会政策,提高工人的物质生活待遇,以缓和阶级矛 盾,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德国新历史学派就是由这样一批以鼓吹劳资合作、 实行社会政策的经济社会学者所组成的。新历史学派又被称为“讲坛社会主 义”,其代表人物有施穆勒、布伦坦诺等人。新历史学派的社会改良政策有两个 支撑点: 一是他们从伦理道德出发,认为劳资冲突不是经济利益上的对立,而 是感情、教养和思想上存在差距而引起的对立。因此,在他们看来,劳资问题是 一个伦理道德问 题,不需要通过社会革命来解决,而只要对工人进行教育,改 变其心理和伦理道德的观点,便可以解决。二是他们的国家观。该学派主张国家 至上,国家直接干预经 济生活,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职责。新历史学派的政 策主张包括:一是国家的职能不仅在于安定社会秩序和发展军事实力,还在于直 接干预和控制经济生活,即经 济管理的职能。二是国家的法令、法规、法律至 上,决定经济发展的进程。三是经济问题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人类经济生活并 不是仅仅局限于满足本身的物质方面 的欲望,还应满足高尚的、完善的伦理道 德方面的欲望。四是劳工问题是德意志帝国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五是国家应 通过立法,实行包括社会保险、孤寡救济、 劳资合作以及工厂监督在内的一系 列社会措施,自上而下地实行经济和社会改革。新历史学派的政策主张被俾斯麦 政府所接受,从而成为德国率先实施社会保险制度 的理论依据。正是在这种背 景下,从 1883 年开始,德国陆续推出了《疾病保险法》、《工业伤害保险法》、 《老年与残疾保障法》《孤儿寡妇保险法》等社会保 险法典。新历史学派的主 张后来经过制度学派而得以在美国发展,并得到欧洲一些国家的认可,这是西方 国家初级的社会保障的思想基础。 费边社会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开始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时 期的阶级矛盾急剧尖锐化的产物,它试图用温和的、渐进的改良政策实现它 所 向往的“社会主义”。其价值观念是英国在二战后实施“普遍福利”政策的理论 基础。费边社会主义是在“费边社”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思潮。“费边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