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线索,标举“汉魏风骨”以矫正诗界软靡之风。 陈子昂诗中呼唤和塑造新的人格理想,具有“崇高”美。积极干预社会,干预 政治,强烈反对权贵,揭露时政锢弊。有哲理玄学意味,体现一种独特的生存意识。 复 1、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 2、陈子昂的诗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 3、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 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 “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为唐诗变革指明了方向。[北]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 陈子昂的诗流露的是一种旷远的孤独,坦白而直截了当,是嘶喊,是倾泄,无须 沉思默想,自然淋滴尽致。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王昌龄的静默和冥思。孤独本来是属 于静默的,嘶喊必将伴随着喧器,而喧器则会削减心灵对孤独特有的那份忧伤的品味。 更何况天地如斯之静默,心灵亦应如斯而静默。人在静默的天地之中,莫若忘言以处 之,何必聒噪而烦性。 作品选:感遇十三 林居病时久,水木淡孤清。闲卧观物化,悠悠念无生。 青春始萌达,朱火己满盈。徂落方自比,感叹何时平? 思考题:讨论“风骨”与“兴象”两概念的内涵 第二章 盛唐文学 重点:山山水诗和边熹诗的独特风貌 难点:王维诗中的禅意与禅趣 第一节 ·山水诗人 一、王维 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章,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 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 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 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於上座日:“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 力荐 元十九年状元及第 攉右拾遗 迁给事中 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暗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 供旧职,拘于普施寺。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维痛悼赋诗日:“万户伤心 生酐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愧花落空宫里,疑碧池头奉管弦。”诗闻行在所。或平 后,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禄山大会凝碧池,梨园弟子敌嘘泣下。乐工雷海 清掷乐器,西向大恸, 贼支解于试马殿。维时拘于菩提寺,有诗曰 .後有罪,以 此诗获免。)仕至尚书右丞。 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 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客 6
16 统线索,标举“汉魏风骨”以矫正诗界软靡之风。 陈子昂诗中呼唤和塑造新的人格理想,具有“崇高”美。积极干预社会,干预 政治,强烈反对权贵,揭露时政锢弊。有哲理玄学意味,体现一种独特的生存意识。 [复] 1、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 2、陈子昂的诗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 3、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 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 “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为唐诗变革指明了方向。[北]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 陈子昂的诗流露的是一种旷远的孤独,坦白而直截了当,是嘶喊,是倾泄,无须 沉思默想,自然淋漓尽致。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王昌龄的静默和冥思。孤独本来是属 于静默的,嘶喊必将伴随着喧器,而喧器则会削减心灵对孤独特有的那份忧伤的品味。 更何况天地如斯之静默,心灵亦应如斯而静默。人在静默的天地之中,莫若忘言以处 之,何必聒噪而烦性。 作品选:感遇十三 林居病时久,水木淡孤清。闲卧观物化,悠悠念无生。 青春始萌达,朱火已满盈。徂落方自比,感叹何时平? 思考题:讨论“风骨”与“兴象”两概念的内涵 第二章 盛唐文学 重点:山水诗和边塞诗的独特风貌 难点:王维诗中的禅意与禅趣 第一节 山水诗人 一、王维 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章,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 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 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 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於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 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拾遗,迁给事中。 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 供旧职,拘于普施寺。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维痛悼赋诗曰:“万户伤心 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闻行在所。贼平 后,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禄山大会凝碧池,梨园弟子欷嘘泣下。乐工雷海 清掷乐器,西向大恸,贼支解于试马殿。维时拘于菩提寺,有诗曰:.後有罪,以 此诗获免。)仕至尚书右丞。 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 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客
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计《需常》第三香最初拍也。”对曲果然。管志泰佛 装食麦衣,老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别墅在蓝田县南辋川,亭馆相望。 白写居 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为 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 琴樽自乐。 后表请舍宅以为寺。 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代宗访维文章,弟缙集赋诗等十卷上之,今传于世。[唐 才子传] 又王维,太原人。外痛,终州司马,排家干描,遂为河东人 维开元九年进士第 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 闺门友悌,多士推之。历右拾遗、监察御史 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柴毁骨立, 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 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 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 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 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 “《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 ”好事者集 乐工按之, 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 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 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 ,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 无所有,唯茶铛、药白、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 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 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代宗时,缙为宰相。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 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缙日:“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 天宝事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 翌日上之,帝优 诏褒赏。 缙为蜀州刺史未还,维自表“己有五短,缙五长,臣在省户,缙远方,愿归所 任官,放田里,使缙得还京师。”议者不之罪。久乃召缙为左散骑常侍。上元初卒, 年六 疾甚,缙在凤翔,作书与别,又遗亲故书数幅,停笔而化。赠秘书监 维工草隶,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 师友。 兄弟皆笃志奉佛,食不荤,衣不文彩。别墅在辋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 竹里馆、柳浪、茱萸沜、辛夷坞,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集异记]载: 王维未冠,文章得名,妙能琵琶。 禄山之乱,李鱼年奔放江潭,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 几枝?愿君多采颜,此物最相思。”又:“秋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 去日殷勒嘱,归雁来时数附书。”此皆王维所制,而梨园唱焉。 “维诗词秀调雅 意新理惬。在泉为珠,著壁成绘。 一字一句,皆出常 境。至如: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 ‘润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天寒远山静,日暮长河急。’又:‘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又:‘日暮沙漠 睡,战声烟底里。’讵肯惭于古人也。”[全唐诗话]卷之 少年行二首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背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 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汉兵奋迅如露雳,虏骑崩腾畏蒺蔡。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 无功缘数奇。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誓令疏勒出
17 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对曲果然。笃志奉佛, 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别墅在蓝田县南辋川,亭馆相望。尝自写其景 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后表请舍宅以为寺。临 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代宗访维文章,弟缙集赋诗等十卷上之,今传于世。[唐 才子传] 又:王维,太原祁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 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 闺门友悌,多士推之。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柴毁骨立, 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 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 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 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 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 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 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 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 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 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代宗时,缙为宰相。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 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缙曰:“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 天宝事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翌日上之,帝优 诏褒赏。 缙为蜀州刺史未还,维自表“己有五短,缙五长,臣在省户,缙远方,愿归所 任官,放田里,使缙得还京师。”议者不之罪。久乃召缙为左散骑常侍。上元初卒, 年六十一。疾甚,缙在凤翔,作书与别,又遗亲故书数幅,停笔而化。赠秘书监。 维工草隶,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 师友。 兄弟皆笃志奉佛,食不荤,衣不文彩。别墅在辋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 竹里馆、柳浪、茱萸沜、辛夷坞,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集异记]载: 王维未冠,文章得名,妙能琵琶。 禄山之乱,李龟年奔放江潭,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 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又:“秋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 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此皆王维所制,而梨园唱焉。 殷璠云:“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著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 境。至如:‘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又:‘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又: ‘天寒远山静,日暮长河急。’又:‘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又:‘日暮沙漠 陲,战声烟底里。’讵肯惭于古人也。”[全唐诗话]卷之一 少年行二首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 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 无功缘数奇。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誓令疏勒出
飞臭,不似额川空使两。帮兰:下阵加云,羽微方地日勺闻。节使二河墓任少。裙书 五道出将军。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找取功勋。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年十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渭城曲(一作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一日阳关,王维之所作也。本送人使安西诗,后遂被于歌。刘禹锡与歌者诗 云:“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白居易对酒诗云: “相撞目莫推辞醉 听唱阳关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渭城阳关之名, 盖因辞云。 渭城朝雨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相用 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诗特点: 概括力。意境单纯而隽永。讲究构图布局、设辞着色。观察细致,感受敏锐,表 达微妙之感。蕴含哲理。 评 王维诗既有精细的刻划,又注重完整的意境:既有明丽的色彩,又有深长隽永的 情味:既包涵哲理,又避免了枯燥无味的表述,而且风格多变,极富艺术创造性。 王维禅诗的特点: 通过刻画清寂空虚的山林、光景明灭的薄暮等景象,来塑造一种虚空不实和 变幻无常的境界。如木兰诗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2、 善于刻画自然界中一氨那之间的纷藉现象,凭着他细致入微的笔触,去精心 描绘润户中的落花,幽谷中的啼鸟,寒灯下的鸣虫,微风中的细枝,在静谧 的整体意境中表现出一点声息和动态,从而在作品是体现出一种使人感到很 为别致的情味。[陈允吉《唐音佛教辨思录》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独坐幽篁里,弹号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书事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情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阙题二首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与佛教: 叹白发
18 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 五道出将军。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年十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渭城曲(一作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一曰阳关,王维之所作也。本送人使安西诗,后遂被于歌。刘禹锡与歌者诗 云:“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白居易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 听唱阳关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渭城、阳关之名, 盖因辞云。 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相思 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诗特点: 概括力。意境单纯而隽永。讲究构图布局、设辞着色。观察细致,感受敏锐,表 达微妙之感。蕴含哲理。 评: 王维诗既有精细的刻划,又注重完整的意境;既有明丽的色彩,又有深长隽永的 情味;既包涵哲理,又避免了枯燥无味的表述,而且风格多变,极富艺术创造性。 王维禅诗的特点: 1、 通过刻画清寂空虚的山林、光景明灭的薄暮等景象,来塑造一种虚空不实和 变幻无常的境界。如木兰诗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2、 善于刻画自然界中一霎那之间的纷藉现象,凭着他细致入微的笔触,去精心 描绘涧户中的落花,幽谷中的啼鸟,寒灯下的鸣虫,微风中的细枝,在静谧 的整体意境中表现出一点声息和动态,从而在作品是体现出一种使人感到很 为别致的情味。[陈允吉《唐音佛教辨思录》]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书事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阙题二首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与佛教: 叹白发
宿昔朱领成葬齿,须臾白发变垂爱。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字门何处销。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张少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王维禅诗中的静默和瞑思。 空不见人,但闻人语向。返景入深林,复昭答上。 (鹿柴) 山怎么就是空的?山上明明有草有树 有沙有石 有鸟虫,甚至分明还有人类 为什么要说山是空呢?这个“空”是什么意思?抽象地理解,如《心经)说 色即是 空,空即是色。”山上虽然有千万色相,对于般若智慧而言,这些色相之在都是假象, 虽有而无,虽在而空。但诗中的空,似乎并不是这种意思,它只是在描述某种感觉。 在这种感觉中,一切认知到的具体的存在都隙去了。空只是一种寂静, 一种来自心灵 深处的寂静,或者说, 一种木来试尾干心、灵的静 山依然是山,林依然是林。在宁 静的心灵世界中, 切自然物象都因各在其位变得宁静起来。那返照林中的阳光,不 正是心灵对自己本该熟悉却被忽略的世界的再次回顾吗? 人闲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间中。(鸟鸣间) 又是一座寂静的山。山中有自开自落的春桂花,有鸟鸣,有漏漏流淌的涧水。这 一切景象都自在自为地展开着 安详而宁静 天地之间还有比月起月落更安静的运动 还有比月光更无声而普遍的存在吗?然而,暗夜被月光照亮了,山中的寂静也被 月光惊醒。在寂静里竞有如许多的感受。静和动、空和有,这里相矛盾吗?不,花开 花谢,月出月落,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有几分孤冷, 有几分凄清。 行为太具体了,感觉也太具体。 太具体便有几分执着 的痕 亏后两句的空灵,才使我们觉得禅意依然。无声无息的深林中 了幽冷的竹丛,离开了独坐时的困顿,离开了看似洒脱其实空虚的弹琴又长啸的做作, 终于又象流动的风,融入了那流动的光影之中。宋人说:诗而无诗便是禅,禅而无禅 便是诗。它告诉我们,无论是着意于诗,还是着意于禅,甚至只是着意于心中的某 点感受,便可能失去心灵本有的那种流水般的静谧之动, 相关的佛教理念: 1、 “色不离空,空不离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 2、“心舍于有无,眼界于色空,皆幻也。离亦幻也。至人者,不舍幻而过于色空有 无 之际,故目可尘也,而心未始同。”[荐福寺光师房花药竺序,王右丞集卷一九] 3、“离寂非动,乘化用常”的思维。 4、“求静于诸动.虽动而常静。” 附: 芭蕉的俳句 当我细细看, 颗荠花开在篱墙边!
19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酬张少府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王维禅诗中的静默和瞑思。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山怎么就是空的?山上明明有草有树,有沙有石,有鸟虫,甚至分明还有人类。 为什么要说山是空呢?这个“空”是什么意思?抽象地理解,如《心经》说“色即是 空,空即是色。”山上虽然有千万色相,对于般若智慧而言,这些色相之在都是假象, 虽有而无,虽在而空。但诗中的空,似乎并不是这种意思,它只是在描述某种感觉。 在这种感觉中,一切认知到的具体的存在都隐去了。空只是一种寂静,一种来自心灵 深处的寂静,或者说,一种本来就属于心灵的寂静。山依然是山,林依然是林。在宁 静的心灵世界中,一切自然物象都因各在其位变得宁静起来。那返照林中的阳光,不 正是心灵对自己本该熟悉却被忽略的世界的再次回顾吗?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又是一座寂静的山。山中有自开自落的春桂花,有鸟鸣,有潺潺流淌的涧水。这 一切景象都自在自为地展开着,安详而宁静。天地之间还有比月起月落更安静的运动 吗?还有比月光更无声而普遍的存在吗?然而,暗夜被月光照亮了,山中的寂静也被 月光惊醒。在寂静里竟有如许多的感受。静和动、空和有,这里相矛盾吗?不,花开 花谢,月出月落,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有几分孤冷,有几分凄清。行为太具体了,感觉也太具体。太具体便有几分执着 的痕迹。多亏后两句的空灵,才使我们觉得禅意依然。无声无息的深林中,心灵离开 了幽冷的竹丛,离开了独坐时的困顿,离开了看似洒脱其实空虚的弹琴又长啸的做作, 终于又象流动的风,融入了那流动的光影之中。宋人说:诗而无诗便是禅,禅而无禅 便是诗。它告诉我们,无论是着意于诗,还是着意于禅,甚至只是着意于心中的某一 点感受,便可能失去心灵本有的那种流水般的静谧之动。 相关的佛教理念: 1、“色不离空,空不离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 2、“心舍于有无,眼界于色空,皆幻也。离亦幻也。至人者,不舍幻而过于色空有 无 之际,故目可尘也,而心未始同。”[荐福寺光师房花药竺序,王右丞集卷一九] 3、“离寂非动,乘化用常”的思维。 4、“求静于诸动.虽动而常静。” 附: 芭蕉的俳句 当我细细看, 啊, 一颗荠花开在篱墙边!
练习题:以“一片落叶”坠落的过程为题构思一首诗 裴迪:关中人。初与王维、崔兴宗居终南,同倡和。天宝后,为蜀州刺史,与杜甫、 李颀友善。尝为尚书省郎。诗二十九首。 鹿柴 日夕见寒山,便为独往客。不知深林事,但有麝迹。 木兰柴 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 竹里馆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 辛夷坞 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 二、孟浩然[689-740] 少好义节,诗工五言。隐鹿门山,即汉庞公栖隐处也。四十游京师诸名士间。尝 集秘省联句,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众软服。.后张九龄署为从 事。 开元末,王昌龄游襄阳,时新病起,相见甚欢,浪情宴滤,食鲜疾动而终。古称 祢衡不遇,赵壹无禄。观浩然磐折谦退,才名日高,竟没明代,终身白衣,良可悲夫 其诗文彩丰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近。所著三卷,今传。维画浩然像于郢 州为浩然亭。咸通中,.更名曰“孟亭”,今存焉。 孟一生主要在隐居、漫游中度过,泛游巴蜀吴越湘赣等地。存诗二百六十余首 其中七言十首,五律最多。 又: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赛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 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 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日:“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 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日:“卿不求仕 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 人至,剧饮欢甚,或日:“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日:“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 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后樊泽为节度使,时浩然墓庳坏,符载以笺叩泽日:“故处士孟浩然,文质杰美, 殒落岁久,门斋陵迟,丘陇颓没,永怀若人,行路慨然。前公欲更筑大墓,阖州搢绅, 闻风竦动。而今外迫军旅,内劳宾客,牵耗岁时,或有未遑。诚令好事者乘而有之,负 公夙志矣。”泽乃更为刻碑凤林山南,封宠其墓。 初,王维过郢州,画浩然像于刺史亭,因日浩然亭。咸通中,刺史郑减谓贤者名不 可斥,更署日孟亭。(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中) 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情芬。[赠孟浩然] 殷王番《河岳英灵传》:“无论兴象,兼复故实。”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语淡而味终不薄
20 练习题:以“一片落叶”坠落的过程为题构思一首诗 裴迪:关中人。初与王维、崔兴宗居终南,同倡和。天宝后,为蜀州刺史,与杜甫、 李颀友善。尝为尚书省郎。诗二十九首。 鹿柴 日夕见寒山,便为独往客。不知深林事,但有麏迹。 木兰柴 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 竹里馆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 辛夷坞 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 二、孟浩然[689-740] 少好义节,诗工五言。隐鹿门山,即汉庞公栖隐处也。四十游京师诸名士间。尝 集秘省联句,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众钦服。.后张九龄署为从 事。 开元末,王昌龄游襄阳,时新病起,相见甚欢,浪情宴谑,食鲜疾动而终。古称 祢衡不遇,赵壹无禄。观浩然磬折谦退,才名日高,竟没明代,终身白衣,良可悲夫。 其诗文彩丰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近。所著三卷,今传。维画浩然像于郢 州为浩然亭。咸通中,.更名曰“孟亭”,今存焉。 孟一生主要在隐居、漫游中度过,泛游巴蜀吴越湘赣等地。存诗二百六十余首, 其中七言十首,五律最多。 又: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 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 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 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 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 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 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后樊泽为节度使,时浩然墓庳坏,符载以笺叩泽曰:“故处士孟浩然,文质杰美, 殒落岁久,门裔陵迟,丘陇颓没,永怀若人,行路慨然。前公欲更筑大墓,阖州搢绅, 闻风竦动。而今外迫军旅,内劳宾客,牵耗岁时,或有未遑。诚令好事者乘而有之,负 公夙志矣。”泽乃更为刻碑凤林山南,封宠其墓。 初,王维过郢州,画浩然像于刺史亭,因曰浩然亭。咸通中,刺史郑諴谓贤者名不 可斥,更署曰孟亭。(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二百二 文艺中) 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情芬。[赠孟浩然] 殷王番《河岳英灵传》:“无论兴象,兼复故实。”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语淡而味终不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