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可百许头 《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日光下澈,影布石 俶尔远逝: 1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明灭可见: 19、凄神寒骨 20、悄怆幽邃 悄怆: 附加练习 1、文中写鱼儿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什么?(划在原文上) 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把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 醉翁亭下欧阳修吟诗饮酒; 3、小石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以其境过清,作者记之而去。这种以实景抒凄情的写法和陶渊明借桃 花源抒自己政治理想的写法谁更能打动你?说说你的看法 4、作者的心情由“心乐之”到“悄怆幽邃”这一忧一乐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和其源。”此句写出了潭水的源头之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被贬的处境来说说 作者这样写有着怎么样的寄寓? 6、找出文中描写游鱼的传神之笔,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蕴含了作者怎么样的心理?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小石潭的秀丽景色却使作者产生如此旷世凄情,是什么造成 的?假如现在让你去观赏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你会作何感想? 8第二段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什么写法? (十)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E湖 总貌句) 。(早晚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 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对会于此 ?(过渡句)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至若舂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1 8、屿: 9、翠蔓: 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1、可百许头: 可, 许, 12、空游无所依: 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4、佁然: 15、俶尔远逝: 16、翕忽: 1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明灭可见: 18、犬牙差互: 19、凄神寒骨: 20、悄怆幽邃: 悄怆: 21、清: 22、二小生: 附加练习 1、文中写鱼儿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什么?(划在原文上) 2、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把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 醉翁亭下欧阳修吟诗饮酒; 3、小石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以其境过清,作者记之而去。这种以实景抒凄情的写法和陶渊明借桃 花源抒自己政治理想的写法谁更能打动你?说说你的看法。 4、作者的心情由“心乐之”到“悄怆幽邃”这一忧一乐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和其源。”此句写出了潭水的源头之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被贬的处境来说说 作者这样写有着怎么样的寄寓? 6、找出文中描写游鱼的传神之笔,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蕴含了作者怎么样的心理?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小石潭的秀丽景色却使作者产生如此旷世凄情,是什么造成 的?假如现在让你去观赏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你会作何感想? 8.第二段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什么写法? (十)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 ;(洞庭湖 总貌句) , 。(早晚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 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对会于此; , ?(过渡句)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 ;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 ,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匕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 斯人,吾谁与归? 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范文正公集》。 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3、越明年 4政通人和: 6属 9、横无际涯 横 12、前人之述备矣 前人之述, 13、然则 14、南极潇湘 15、迁客: 1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3、日星隐耀: 24、山岳潜形: 25、樯倾楫摧 26、薄暮冥冥: 27、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9、波澜不惊: 0、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万顷 31、翔集: 32、锦鳞: 33、岸芷汀兰 34、郁郁 36、浮光跃金: 37、静影沉璧: 38、何极: 9、宠辱借忘 43、或异二者之为: 4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5、居庙堂之高: 46、处江湖之远: 47、其必曰 文后练习: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1、乃重修岳阳楼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 ”乎!噫!微 斯人,吾谁与归? 课文下面注释: 1、 选自《范文正公集》。 2、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 守, 3、 越明年: 越, 4 政通人和: 5 具: 6 属: 7 胜状: 8 浩浩汤汤: 9、横无际涯: 横, 际涯, 10、朝晖夕阴: 晖, 11、大观: 12、前人之述备矣: 前人之述, 13、然则: 14、南极潇湘: 极, 15、迁客: 16、骚人: 1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8、若夫: 19、淫雨: 20、霏霏: 21、开: 22、排空: 23、日星隐耀: 24、山岳潜形: 25、樯倾楫摧: 26、薄暮冥冥: 薄, 27、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8、景: 29、波澜不惊: 惊, 30、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万顷, 31、翔集: 集, 32、锦鳞: 33、岸芷汀兰: 芷: 34、郁郁: 35、长烟一空: 一, 36、浮光跃金: 37、静影沉璧: 璧: 38、何极: 39、宠辱偕忘: 宠, 偕, 40、把酒临风: 把, 41、求: 42、古仁人: 43、或异二者之为: 或, 为, 4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5、居庙堂之高: 46、处江湖之远: 47、其必曰……乎: 先, 后, 48、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 归, 文后练习: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1、 乃.重修岳阳楼 2、 属.予作文以记之 3、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5、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6、微斯人,吾谁与归 附加练习 阅读理解。 (1)作者在本文中表达了 的豁达胸怀和 的政治抱负。 (2)文中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概括迁客骚人览物而“悲”的句子 ;概括迁客骚人览物而“喜”的句子是 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 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3)本文第一段的“ ”与第五段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遥相呼应 第二段描述了岳阳楼之大观后,用 引出览物而悲和喜的描述:接着议论抒情,在与古仁 人之心的类比中卒章显志。 2.第二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第五段中的“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字各指什么内容? 3、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与谁归?”的慨叹,周敦颐《爱莲说》中也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慨, 试比较二者的感慨有何区别。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么样的思想境界?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反映了古仁人旷达胸襟,这种胸襟在今天瞬息万变的社会尤为重要。请结合现实 生活谈谈你打算怎么样做,才能拥有这种胸襟 6、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谈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十一)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水声潺潺,而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 (成语)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云归 山间之朝暮也。(朝暮景) 春 夏) 秋), 冬)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 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13 4、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5、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6、 微斯人,吾谁与归. 附加练习 1. 阅读理解。 ( 1 ) 作 者 在 本 文 中 表 达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豁达胸怀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 2 ) 文 中 描 写 岳 阳 楼 大 观 的 句 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迁客骚人览物而“悲”的句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概 括 迁 客 骚 人 览 物 而 “ 喜 ” 的 句 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揭 示 全 文 主 旨 的 句 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一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第五段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遥相呼应; 第二段 描述了 岳阳楼 之大 观后, 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览物而悲和喜的描述;接着议论抒情,在与古仁 人之心的类比中卒章显志。 2. 第二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第五段中的“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字各指什么内容? 3、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与谁归?”的慨叹,周敦颐《爱莲说》中也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慨, 试比较二者的感慨有何区别。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么样的思想境界?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反映了古仁人旷达胸襟,这种胸襟在今天瞬息万变的社会尤为重要。请结合现实 生活谈谈你打算怎么样做,才能拥有这种胸襟。 6、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谈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十一)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 之 者 谁 ? 太 守 自 谓 也 。 太 守 与 客 来 饮 于 此 , 饮 少 辄 醉 , 而 年 又 最 高 , 故 自 号 曰 醉 翁 也。 , 。(成语)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云归 , 者,山间之朝暮也。(朝暮景) , (春), (夏), (秋), (冬)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 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课文下面注释: 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 2、环滁():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蔚然, 4、峰回路转: 5、翼然临于泉上: 翼然 6太守自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9、林霏开: 12、野芳发而幽香: 13、佳木秀而繁阴: 14、风霜高洁 17、伛偻提携 18、山肴野蔌 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3、觥筹交错: 觥, 26、阴翳 上 28、乐其乐 2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附加练习 1.阅读理解 (1)第一段写醉翁亭的地理环境,引出人和事。其中描写琅琊山的是 ,描写酿泉的是 描写醉翁亭的是 点明主要人物、事件和“醉翁”由来的句子是 交代全 文核心命意的句子是 将“醉”与“乐”融为一体的句子是 (2)第二段写山中景色和出游之乐。其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 ;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 (3)第三段写滁人游太守宴,依次写了 (4)第四段日暮醉归,从 写到 ,进而写到 ,并用 点明全文主旨。 2.“醉”字和“乐”字在文中多次出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请概括说出本文中的三种“乐”,并作简要 分析
14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课文下面注释: 1、 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 2、 环滁( ): 2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蔚然, 4、峰回路转: 5、翼然临于泉上: 翼然 临, 6 太守自谓: 7、意: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9、林霏开: 10、云归而岩穴暝: 11、晦明变化: 12、野芳发而幽香: 芳, 13、佳木秀而繁阴: 秀, 14、风霜高洁: 15、负者: 16、休于树: 17、伛偻提携: 18、山肴野蔌: 山肴, 蔌, 19、陈: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 丝, 竹, 21、射: 22、弈: 23、觥筹交错: 觥, 筹, 24、苍颜: 25、颓然乎其间: 颓然, 26、阴翳: 翳, 27、鸣声上下: 上下, 28、乐其乐: 2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30、谓: 附加练习 1. 阅读理解。 (1)第一段写醉翁亭的地理环境,引出人和事。其中描写琅琊山的是________________,描写酿泉的是 _________________,描写醉翁亭的是_________________。点明主要人物、事件和“醉翁”由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全 文 核 心命 意的 句 子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将 “醉 ” 与 “乐 ”融 为 一体 的句 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第 二 段 写 山 中 景 色 和 出 游 之 乐 。 其 中 描 写 山 间 朝 暮 的 句 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描 写 山 间 四 时 景 色 的 句 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第 三 段 写 滁 人 游 太 守 宴 , 依 次 写 了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4 )第四段日暮醉归,从 ____________ 写 到 _____________ , 进而 写 到 ______________ ,并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全文主旨。 2. “醉”字和“乐”字在文中多次出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请概括说出本文中的三种“乐”,并作简要 分析。 答:
3.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十二)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 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土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 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帝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忠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 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自述其志)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 覆 ,(临危受命句)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 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课文下面注释: 崩殂: 5、开张圣听 7、恢弘: 8、引喻失义: 引喻 9、陟罚臧否,不
15 3. 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十二)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 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 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帝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忠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 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自述其志)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 覆, , ,(临危受命句)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 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课文下面注释: 1、 表, 2、崩殂: 崩, 殂, 3、秋: 4、殊遇: 5、开张圣听: 6、光: 7、恢弘: 8、引喻失义: 引喻, 义, 9、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臧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