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课堂设计 6、阿长与《山海经》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积累词语,掌握“震悚、惧惮”等词语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 运用。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知识链接】 1、鲁迅作品简况:小说集两部《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一部《故 事新编》: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散文诗集一部《野草》。 作者轶事:鲁迅逝世后,不少中外文豪撰写挽联,其中,下面两幅最著名 (1)著作最严谨,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蔡元培挽鲁迅) (2)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 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斯诺与姚莘农合挽鲁迅) 2、《山海经》简介:《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共18篇, 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也没有定论。近代学者多数认为不是出自一时一 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主要 内容为民间传统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 祀、巫术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 治水等。 【自主预习】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掳去( 震悚 惶急() 疮疤 诘问 )惧惮()粗拙()疏懒( 惊骇( 絮说() () 孤孀() 2、鲁迅,原名( )人,我国现代伟大的 3、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唯一的一本( )集。全 书()篇文章,外加一篇( ),一篇( )。是鲁迅回 忆( )( )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课堂设计 6、阿长与《山海经》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震悚、惧惮”等词语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 运用。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知识链接】 1、鲁迅作品简况:小说集两部《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一部《故 事新编》;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一部《野草》。 作者轶事:鲁迅逝世后,不少中外文豪撰写挽联,其中,下面两幅最著名: (1) 著作最严谨,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蔡元培挽鲁迅) (2)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 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斯诺与姚莘农合挽鲁迅) 2、《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共 18 篇, 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也没有定论。近代学者多数认为不是出自一时一 人之手。其中 14 篇是战国作品,《海内经》4 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主要 内容为民间传统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 祀、巫术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 治水等。 【自主预习】 1、 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掳去( ) 震悚( ) 惶急( ) 疮疤( ) 诘问 ( ) 惧惮( ) 粗拙( ) 疏懒( ) 惊骇( ) 絮说( ) 渴慕( ) 孤孀( ) 2、鲁迅,原名( ),( )人,我国现代伟大的( )、 ( )、( )。 3、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唯一的一本( )集。全 书( )篇文章,外加一篇( ),一篇( )。是鲁迅回 忆( )( )( )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探究】 1、快速浏览课文,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哪些略写?哪些详写? (2)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提示:可以从外貌 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 (3)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怎样?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拓展延伸】 1、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些什么?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探究】 1、快速浏览课文,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 哪些略写?哪些详写? (2)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提示:可以从外貌、 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 (3)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怎样?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拓展延伸】 1、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些什么?
【反馈检测】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chuang()疤震悚()jie()问惶急() 惧dan()惊骇()孤 shuang()粗拙() zhou骂() 掳走() 2.选出字形不正确的一项。() A.保姆大抵面如土色 B.福橘烦琐莫明其妙 C.渴慕投掷毫不相干 D.哀悼和蔼深不可测 【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及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 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整体感知】 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学生朗读19~29段,思考下列问题: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 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 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 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
【反馈检测】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chuāng( )疤 震悚( ) jié( )问 惶急( ) 惧 dàn( ) 惊骇( ) 孤 shuāng( ) 粗拙( ) zhòu 骂( ) 掳走( ) 2.选出字形不正确的一项。( ) A.保姆 大抵 面如土色 B.福橘 烦琐 莫明其妙 C.渴慕 投掷 毫不相干 D.哀悼 和蔼 深不可测 【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及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 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整体感知】 重点研读 买《山海经》部分, 学生朗读 19~29 段,思考下列问题: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 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 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 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
确有伟大的神力”?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5)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6)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合作探究】 1、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试从课文中标出表示作者对阿 长感情的词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2、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有描写法,有对比映 衬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试加以分析
确有伟大的神力”?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5)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6)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合作探究】 1、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试从课文中标出表示作者对阿 长感情的词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2、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有描写法,有对比映 衬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试加以分析
3、齐读最后两段。思考:结尾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讲述他的一、二件 事,看看谁讲得真实、生动、传神。 反馈检测】 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 2.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 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我的收获】
3、齐读最后两段。思考:结尾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讲述他的一、二件 事,看看谁讲得真实、生动、传神。 【反馈检测】 1. 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 2. 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 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