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4、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 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芬 芳远播。(就)更显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喜爱,(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 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芬 芳远播。(就)更显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4、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对于菊花的喜爱,(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5、莲,花之君子者也。 •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莲,花之君子者也。莲是花中的君子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喜爱牡丹的人该是很多了
• 5、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喜爱牡丹的人该是很多了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 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 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 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 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