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仪征市大仪中学学生:徐金勇
古诗两首 仪征市大仪中学学生:徐金勇
送杜少府子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子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作者简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 年)z代诗人。汉族,字子 万荣)人。 王勃像 王勃与王龙以诗文齐名,并称 “王于”,亦称“初唐二杰” 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 其中主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 (王通是墮末著名学者,号文 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 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 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 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 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 书香之家。王勃也是王绩的侄 孙
作者简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 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 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 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 “王于”,亦称“初唐二杰”。 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 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 (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 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 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 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 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 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 书香之家。 王勃也是王绩的侄 孙
诗词注释 1、这首诗是诗人二十一岁游蜀之前供职长安时期的作品。杜少府:名不详。少 府:唐人对县尉的尊称。蜀川:犹言蜀地。又作“蜀州”。《新唐书·地理志》 载:蜀州,“垂拱二年析益州置”。垂拱二年为公元六八六年,其时王勃已 2、城阙:唐代的都城长安。阙,宫门前的望楼。辅三秦:以三秦为辅。长安位 于三秦的中枢,故云。辅:护卫。三秦:今陕西省一带,古时为秦国。项羽 灭秦后分秦地为雍、塞、翟三国,分封秦降将章邯等三人为王,故称“ 秦”。这里泛指长安附近的关中之地 3、风烟:风尘烟岚,指极目远望时所见到的景象。五津:蜀中长江自灌县以 至键为一段的五个著名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以五津代指蜀地。津:渡口 4、宦游:因仕宦而漂泊。 5、比邻:近邻。古时五家相连为比 6、“无为”两句:不要因为分别就像小儿女一样伤感流泪。 7、杜少府:名不详,唐人称县尉为少府 8、之任蜀川:到蜀地去上任,“蜀川”,一本作“蜀州”。 9、城阙:指长安 10、三秦:项羽分秦地为雍、塞、翟三国,合称三秦。此泛指陕西一带 11、五津:蜀中长江自湔堰至犍为一段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 涉头津、江南津。 12、宦游:远游四方以求仕宦。 13、无为:不要
诗词注释 : 1、这首诗是诗人二十一岁游蜀之前供职长安时期的作品。杜少府:名不详。少 府:唐人对县尉的尊称。蜀川:犹言蜀地。又作“蜀州”。《新唐书·地理志》 载:蜀州,“垂拱二年析益州置”。垂拱二年为公元六八六年,其时王勃已 去世十年,故当以“蜀川”为是。 2、城阙:唐代的都城长安。阙,宫门前的望楼。辅三秦:以三秦为辅。长安位 于三秦的中枢,故云。辅:护卫。三秦:今陕西省一带,古时为秦国。项羽 灭秦后分秦地为雍、塞、翟三国,分封秦降将章邯等三人为王,故称“三 秦”。这里泛指长安附近的关中之地。 3、风烟:风尘烟岚,指极目远望时所见到的景象。五津:蜀中长江自灌县以下 至键为一段的五个著名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以五津代指蜀地。津:渡口。 4、宦游:因仕宦而漂泊。 5、比邻:近邻。古时五家相连为比。 6、“无为”两句:不要因为分别就像小儿女一样伤感流泪。 7、杜少府:名不详,唐人称县尉为少府。 8、之任蜀川:到蜀地去上任,“蜀川”,一本作“蜀州”。 9、城阙:指长安。 10、三秦:项羽分秦地为雍、塞、翟三国,合称三秦。此泛指陕西一带。 11、五津:蜀中长江自湔堰至犍为一段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 涉头津、江南津。 12、宦游:远游四方以求仕宦。 13、无为:不要
诗词赏析 这是送别之作,是唐诗中很有代表性的壮别诗,颇能体现初盛唐时期人 们志存高远的精神风貌。诗中有深情的劝慰,却不因远别而悲伤,表 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和友人赴任之 处,场景开阔,气势雄伟,是典型的唐诗风味。“风烟”与“ 之中,已露惜别之意、关切之情。次联进一步写送别心情:彼此的宦 斿感受 。颈联宕开一笔,申述对离别的看法,,是慰人,也是 百慰,情理交融,乃全诗最精詟之处。尾联相互劝慰勉励。 建安诗人曹植《自马王》诗云:“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 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芃,无乃 儿女仁。”对这首诗的构思立意很可能有所启发。但王勃的诗句更精 炼、更概括、更蕴藉。《唐诗意》云:“慰安其情,开广其意,可作 歪小雅。”历代芠大赋诗送别,有借别和壮别两类,而大抵以借别为 多。即使是心高气盛的初盛唐文人士 每当送别,也多依依之情 唯此诗及高适《别 (午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 腰跄另知夯講众磊识醍存被裂诗齐代表作。一批点唐云
诗词赏析 : 这是送别之作,是唐诗中很有代表性的壮别诗,颇能体现初盛唐时期人 们志存高远的精神风貌。诗中有深情的劝慰,却不因远别而悲伤,表 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和友人赴任之 处,场景开阔,气势雄伟,是典型的唐诗风味。“风烟”与“望”字 之中,已露惜别之意、关切之情。次联进一步写送别心情:彼此的宦 游感受是一样的。颈联宕开一笔,申述对离别的看法,是慰人,也是 自慰,情理交融,乃全诗最精警之处。尾联相互劝慰勉励。 建安诗人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云:“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 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芃,无乃 儿女仁。”对这首诗的构思立意很可能有所启发。但王勃的诗句更精 炼、更概括、更蕴藉。《唐诗意》云:“慰安其情,开广其意,可作 正小雅。”历代文人赋诗送别,有惜别和壮别两类,而大抵以惜别为 多。即使是心高气盛的初盛唐文人士子,每当送别,也多依依之情。 唯此诗及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 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乃壮别诗之代表作。《批点唐音》云: 读此诗“乃知初唐所以盛,晚唐所以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