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菌是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一类生物。在生长期或营养期为裸露的无细胞壁、多核的 原生质团,称变形体,其营养体的构造、运动和摄食的方式,与原生动物的变形虫很相似, 具有运动性的特点。但在繁殖时,能产生具有细胞壁的孢子,又具有植物性的特点 、代表植物 营养体是一团裸露的原生质体,多核,无叶绿体,能作变形虫或运动,与动物相似。生 殖时能产生具纤维素壁的孢子,为植物性状 第三节真菌门 Eumycophyta 真菌的一般特征 1、真菌的细胞不含质体和叶绿素,是典型的异养植物。其外部形态各式各样,但基本 结构均是由分枝或不分枝的无色菌丝(纤细的管状体)组成,所以它的营养体叫菌丝体 ( mycelium)。高等真菌的菌丝体,常形成子实体( sporophore) 2、菌丝 hypha)分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无隔菌丝是一个长管形细胞,有分枝或无分枝, 大多数是多核的。有隔菌丝是有横隔壁把菌丝隔成许多细胞,每个细胞内含有一个或二个核。 3、真菌的异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有的只能寄生,称为专性寄生:有些菌类只能腐生 称为专性腐生;以寄生为主兼腐生的,称为兼性腐生;以腐生为主兼寄生的,称为兼性寄生。 4、真菌的繁殖:有营养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生殖 营养繁殖:少数单细胞真菌如裂殖酵母属,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但大部分真菌的营养 菌丝可以产生某些类型的孢子。芽孢子:是从一个细胞出芽形成的,离开母体即长成一个新 个体。厚壁孢子,是由菌丝中间个别细胞膨大形成的休眠孢子,其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 渡过不良环境后再萌发为菌丝体。节孢子:是由菌丝细胞断裂形成的。 无性生殖:进行无性繁殖,可产生各种孢子。游动孢子:是水生真菌和借水传播的孢子, 无壁,具鞭毛,能游动。孢囊孢子:是在孢子囊内形成的不动孢子,借气流传播。分生孢子: 是由分生孢子囊梗的顶端或侧面产生的一种不动孢子,借气流或动物传播 有性生殖:低等真菌配子的配合,有同配生殖和异配生殖。有些真菌形成卵囊和精囊, 由精子和卵配合形成卵孢子 子囊菌的有性配合后,形成子囊,在子囊内产生子囊孢子。担子菌有性生殖后,在担子 上形成担孢子。担孢子和子囊孢子是有性结合后产生的孢子,和无性生殖的孢子完全不同。 、分类及代表植物 真菌是生物界中很大的一个类群,约10万种,通常分为五个亚门,即鞭毛菌亚门纲、 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1、鞭毛菌亚门( Mastigomycotina):菌丝体是分枝的丝状体,无横隔壁,多核。无性生 殖产生具有鞭毛的游动孢子 (1)水霉属( Saprolegnia),寄生在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的尸体上,孢子通过鱼的伤 口萌发并将菌丝穿入组织中,吸收寄主的养料,使其致死。菌丝体呈白色,无性繁殖时,菌 体顶端膨大,多数细胞核向这里流动,然后膨大基部产生横隔,形成一个长筒形的游动孢子 囊,囊中产生孢子。孢子从顶端小孔处游出,然后在旧孢子囊基部再生出第二个,如此重复 称层出形成(现象)。游动孢子梨形,顶生2条鞭毛,称初生孢子,后变为肾形侧生2鞭毛 的游动孢子,称次生孢子,这种现象为双游现象。有性繁殖时,在菌丝顶端形成精囊和卵囊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2倍体的卵孢子,卵孢子经过休眠,萌发减数分裂后形成新的菌丝体 2、接合菌亚门( zygomycotina)}:菌丝体是分枝的丝状体,无横隔壁,多核。无性生殖 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 11
11 粘菌是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一类生物。在生长期或营养期为裸露的无细胞壁、多核的 原生质团,称变形体,其营养体的构造、运动和摄食的方式,与原生动物的变形虫很相似, 具有运动性的特点。但在繁殖时,能产生具有细胞壁的孢子,又具有植物性的特点。 二、代表植物 营养体是一团裸露的原生质体,多核,无叶绿体,能作变形虫或运动,与动物相似。生 殖时能产生具纤维素壁的孢子,为植物性状。 第三节 真菌门 Eumycophyta 一、真菌的一般特征 1、真菌的细胞不含质体和叶绿素,是典型的异养植物。其外部形态各式各样,但基本 结构均是由分枝或不分枝的无色菌丝(纤细的管状体)组成,所以它的营养体叫菌丝体 (mycelium)。高等真菌的菌丝体,常形成子实体(sporophore)。 2、菌丝(hypha)分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无隔菌丝是一个长管形细胞,有分枝或无分枝, 大多数是多核的。有隔菌丝是有横隔壁把菌丝隔成许多细胞,每个细胞内含有一个或二个核。 3、真菌的异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有的只能寄生,称为专性寄生;有些菌类只能腐生, 称为专性腐生;以寄生为主兼腐生的,称为兼性腐生;以腐生为主兼寄生的,称为兼性寄生。 4、真菌的繁殖:有营养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生殖。 营养繁殖:少数单细胞真菌如裂殖酵母属,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但大部分真菌的营养 菌丝可以产生某些类型的孢子。芽孢子:是从一个细胞出芽形成的,离开母体即长成一个新 个体。厚壁孢子,是由菌丝中间个别细胞膨大形成的休眠孢子,其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 渡过不良环境后再萌发为菌丝体。节孢子:是由菌丝细胞断裂形成的。 无性生殖:进行无性繁殖,可产生各种孢子。游动孢子:是水生真菌和借水传播的孢子, 无壁,具鞭毛,能游动。孢囊孢子:是在孢子囊内形成的不动孢子,借气流传播。分生孢子: 是由分生孢子囊梗的顶端或侧面产生的一种不动孢子,借气流或动物传播。 有性生殖:低等真菌配子的配合,有同配生殖和异配生殖。有些真菌形成卵囊和精囊, 由精子和卵配合形成卵孢子。 子囊菌的有性配合后,形成子囊,在子囊内产生子囊孢子。担子菌有性生殖后,在担子 上形成担孢子。担孢子和子囊孢子是有性结合后产生的孢子,和无性生殖的孢子完全不同。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真菌是生物界中很大的一个类群,约 10 万种,通常分为五个亚门,即鞭毛菌亚门纲、 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1、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菌丝体是分枝的丝状体,无横隔壁,多核。无性生 殖产生具有鞭毛的游动孢子。 (1)水霉属(Saprolegnia),寄生在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的尸体上,孢子通过鱼的伤 口萌发并将菌丝穿入组织中,吸收寄主的养料,使其致死。菌丝体呈白色,无性繁殖时,菌 体顶端膨大,多数细胞核向这里流动,然后膨大基部产生横隔,形成一个长筒形的游动孢子 囊,囊中产生孢子。孢子从顶端小孔处游出,然后在旧孢子囊基部再生出第二个,如此重复 称层出形成(现象)。游动孢子梨形,顶生 2 条鞭毛,称初生孢子,后变为肾形侧生 2 鞭毛 的游动孢子,称次生孢子,这种现象为双游现象。有性繁殖时,在菌丝顶端形成精囊和卵囊,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 2 倍体的卵孢子,卵孢子经过休眠,萌发减数分裂后形成新的菌丝体。 2、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菌丝体是分枝的丝状体,无横隔壁,多核。无性生殖 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
(2)黑根霉(面包霉),是一种多腐生于面包、馒头和米饭上的真菌。横向生长的菌丝 产生假根,附着在基质上。无性繁殖时,在假根处向上产生直立的孢子囊梗,顶端产生球形 的孢子囊,囊中产生孢子,成熟时呈黑色。孢子散出后,在适宜的基质上萌发形成新的菌丝 体。有性繁殖时,进行接合生殖,两种不同性的菌丝体相遇后,从其侧面长出短枝形成配子 囊,配子囊顶端相接,相接处细胞壁消失,配子囊内原生质融合成为具有厚壁的合子。合子 经过较长时间的休眠,萌发出新的菌丝体。3、子囊菌亚门( Ascomycotina) 子囊菌纲是真菌门种类最多的一纲。除酵母菌为单细胞外,绝大部分都是多细胞,菌丝 有隔:无性繁殖时,单细胞种类出芽繁殖,多细胞种类产生分生孢子;本纲最主要的特点是 有性生殖时形成子囊,合子在子囊内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子囊孢子。子囊果有3种类型:(1) 闭囊壳,子囊果呈球形,无孔口,完全闭合。(2)子囊壳,子囊果呈瓶形,顶端有孔口,这 种子囊果常埋于子座中。(3)子囊盘,子囊果呈盘状、杯状、碗状,子实层常露在外 子囊果的形状为子囊菌纲的重要依据。(1)酵母菌属 saccharomvces 植物体为单细胞,卵形,有一大液泡,核小,出芽繁殖。首先在母细胞一端形成小芽, 核分裂移入其中一个,也叫芽生孢子。长大后脱离母体,形成新酵母菌。能将糖类在无氧条 件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即发酵,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2)青霉属 Penicilliun 以分生孢子繁殖,菌丝体上生有许多分生孢子梗,梗的先端分枝数次,呈扫帚状,最后 的分枝叫小梗。小梗上生有一串分生孢子,青绿色,20世纪医学上的一大发现的盘尼西林 主要是从黄青霉和点青霉中提取的。 (3)曲霉属,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球,不分枝。黄曲霉的产毒株产生黄曲霉素为强 致癌物。 (4)麦角属中的麦角菌,子囊壳为瓶状,主要寄生于麦类的子房中,形成黑色坚硬的 菌核,状似角,称为麦角 (5)羊肚菌,由菌盖和菌柄组成,圆锥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 (6)冬虫夏草( Cordyceps sinensis) 4、担子菌亚门( Basidiomycotina) 细胞有机体,菌丝有横隔,有两种菌丝体:初生菌丝体,单核,在生活史中生活很短时 间:次生菌丝体,细胞二核,在生活史中生活时间长。子菌的子实体,也称为担子果,是担 子菌产生担子和担孢子的一种结构。·子实体上部呈帽状或伞状的结构称作菌盖,菌盖下面 的长柄称为菌柄,在菌盖的腹面有呈辐射排列的片状结构叫菌褶。在菌褶上生有担子,呈棒 状,其顶端长有4个担孢子,担孢子成熟后脱落,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成新的菌丝体 高等真菌,陆生,有多种是植物专性寄生菌和腐生菌。食用、药用种类很多,也有有毒 的,与人类的关系较大。 (1)麦锈菌( Puccinia) 在麦锈菌的生活史中有2种寄主,称转主寄生。产生5种孢子,即性孢子、锈孢子、夏 孢子、冬孢子、担孢子。(2)木耳 Auricularia (3)灵芝 Ganoderma lucidiun 子实体木质,有柄,中生或侧生,菌盖表面有坚硬的皮壳,常具光泽 (4)香菇 Lentinus edodes (5)平菇 Pleurotus ostr (6)竹荪 Dityophora indusiata 5、半知菌亚门 Deuteromycotina 本亚门的菌类,在其生活史中,还只知道无性繁殖阶段,有性阶段还不明了。大多为子 囊菌的无性阶段,少数为担子菌的无性阶段。如发现其有性阶段,按其有性阶段分类,归入
12 (2)黑根霉(面包霉),是一种多腐生于面包、馒头和米饭上的真菌。横向生长的菌丝 产生假根,附着在基质上。无性繁殖时,在假根处向上产生直立的孢子囊梗,顶端产生球形 的孢子囊,囊中产生孢子,成熟时呈黑色。孢子散出后,在适宜的基质上萌发形成新的菌丝 体。有性繁殖时,进行接合生殖,两种不同性的菌丝体相遇后,从其侧面长出短枝形成配子 囊,配子囊顶端相接,相接处细胞壁消失,配子囊内原生质融合成为具有厚壁的合子。合子 经过较长时间的休眠,萌发出新的菌丝体。3、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子囊菌纲是真菌门种类最多的一纲。除酵母菌为单细胞外,绝大部分都是多细胞,菌丝 有隔;无性繁殖时,单细胞种类出芽繁殖,多细胞种类产生分生孢子;本纲最主要的特点是 有性生殖时形成子囊,合子在子囊内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子囊孢子。子囊果有 3 种类型:(1) 闭囊壳,子囊果呈球形,无孔口,完全闭合。(2) 子囊壳,子囊果呈瓶形,顶端有孔口,这 种子囊果常埋于子座中。(3) 子囊盘,子囊果呈盘状、杯状、碗状,子实层常露在外。 子囊果的形状为子囊菌纲的重要依据。(1)酵母菌属 Saccharomyces 植物体为单细胞,卵形,有一大液泡,核小,出芽繁殖。首先在母细胞一端形成小芽, 核分裂移入其中一个,也叫芽生孢子。长大后脱离母体,形成新酵母菌。能将糖类在无氧条 件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即发酵,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2)青霉属 Penicillium 以分生孢子繁殖,菌丝体上生有许多分生孢子梗,梗的先端分枝数次,呈扫帚状,最后 的分枝叫小梗。小梗上生有一串分生孢子,青绿色,20 世纪医学上的一大发现的盘尼西林, 主要是从黄青霉和点青霉中提取的。 (3)曲霉属,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球,不分枝。黄曲霉的产毒株产生黄曲霉素为强 致癌物。 (4)麦角属中的麦角菌,子囊壳为瓶状,主要寄生于麦类的子房中,形成黑色坚硬的 菌核,状似角,称为麦角 。 (5)羊肚菌,由菌盖和菌柄组成,圆锥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 (6)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4、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细胞有机体,菌丝有横隔,有两种菌丝体:初生菌丝体,单核,在生活史中生活很短时 间;次生菌丝体,细胞二核,在生活史中生活时间长。子菌的子实体,也称为担子果,是担 子菌产生担子和担孢子的一种结构。•子实体上部呈帽状或伞状的结构称作菌盖,菌盖下面 的长柄称为菌柄,在菌盖的腹面有呈辐射排列的片状结构叫菌褶。在菌褶上生有担子,呈棒 状,其顶端长有 4 个担孢子,担孢子成熟后脱落,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成新的菌丝体。 高等真菌,陆生,有多种是植物专性寄生菌和腐生菌。食用、药用种类很多,也有有毒 的,与人类的关系较大。 (1)麦锈菌(Puccinia) 在麦锈菌的生活史中有 2 种寄主,称转主寄生。产生 5 种孢子,即性孢子、锈孢子、夏 孢子、冬孢子、担孢子。(2)木耳 Auricularia (3)灵芝 Ganoderma lucidium 子实体木质,有柄,中生或侧生,菌盖表面有坚硬 的皮壳,常具光泽。 (4)香菇 Lentinus edodes (5)平菇 Pleurotus ostreatus (6)竹荪 Dityophora indusiata 5、半知菌亚门 Deuteromycotina 本亚门的菌类,在其生活史中,还只知道无性繁殖阶段,有性阶段还不明了。大多为子 囊菌的无性阶段,少数为担子菌的无性阶段。如发现其有性阶段,按其有性阶段分类,归入
子囊菌纲和担子菌纲 第三章地衣植物 Lichees 教学目的:掌握地衣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要点:掌握地衣植物的主要特征,壳状、叶状、枝状地衣以及主要代表植物 重点:地衣的主要特征 难点:地衣的结构 、地衣的一般特征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同生活而成的共生体。其在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各方面都形成 个单独的固定有机体 构成地衣的真菌主要为子囊菌,也有其它的如担子菌等;藻类有蓝藻和绿藻 2、共生体中,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供给真菌,真菌吸收外界水分、无机盐和 二氧化碳供给藻类,相互间形成特殊的生存关系。 3、地衣是多年生植物,生长缓慢,其繁衍主要依靠营养繁殖,即依靠植物体断裂,产 生新的个体。此外,还可产生粉芽、珊瑚芽及小裂片进行营养繁殖。有性繁殖是真菌独立进 行的,然后再与共生的藻类相遇,而发育成地衣。4、地衣的结构:同层地衣、异层地衣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现有地衣约2万种,可分为壳状地衣、叶状地衣、枝状地衣 壳状地衣,与基质紧密相连,有的甚至生出假根伸入基质中难以剥离,如茶渍属 2、叶状地衣,体扁平,通常下部生出假根附着于基质上,但易与基质分离,如梅花衣 属 3、枝状地衣,植物体呈枝状,直立或下垂,多数具分枝,仅基部附着于基质上,也易 剥落,如松萝属 第四章苔藓植物 Bryophyta 教学目的:掌握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的纲。 教学要点:通过生活史了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特别是苔藓植物孢子体和配子体的特征。 苔纲和藓纲的主要特征及其区别 教学重点:苔藓植物的生活史及其主要特征。苔纲和藓纲的主要特征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孢子体和配子体,特别是孢子体的特点。 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苔藓植物是一类小型的多细胞绿色植物,多生于阴湿的环境中。植物体有假根和类似茎、 叶的分化,简单的种类呈扁平的叶状体。植物体的内部构造简单,假根( rhizoid)是由单细胞 或单列细胞组成。无中柱,只有在较高等的种类中,有类似输导组织的细胞群 1、小型多细胞的绿色植物,具假根与类似茎、叶的分化。 2、生活史中具明显的世代交替,配子体世代占优势,孢子体寄生于配子体上。 3、雌雄生殖器官分别称颈卵器和精子器,由生殖细胞和器官壁细胞组成。 4、受精卵(合子)发育成胚,胚发育成孢子体,经减数分裂产生孢子 5、孢子萌发经丝状体(原丝体)阶段,原丝体上发育出新的配子体,产生精子和卵 精子具鞭毛,受精需要水
13 子囊菌纲和担子菌纲。 第三章 地衣植物 Lichemes 教学目的:掌握地衣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要点:掌握地衣植物的主要特征,壳状、叶状、枝状地衣以及主要代表植物。 重点:地衣的主要特征。 难点:地衣的结构 一、地衣的一般特征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同生活而成的共生体。其在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各方面都形成 一个单独的固定有机体。 1、构成地衣的真菌主要为子囊菌,也有其它的如担子菌等;藻类有蓝藻和绿藻。 2、共生体中,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供给真菌,真菌吸收外界水分、无机盐和 二氧化碳供给藻类,相互间形成特殊的生存关系。 3、地衣是多年生植物,生长缓慢,其繁衍主要依靠营养繁殖,即依靠植物体断裂,产 生新的个体。此外,还可产生粉芽、珊瑚芽及小裂片进行营养繁殖。有性繁殖是真菌独立进 行的,然后再与共生的藻类相遇,而发育成地衣。4、地衣的结构:同层地衣、异层地衣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现有地衣约 2 万种,可分为壳状地衣、叶状地衣、枝状地衣。 1、壳状地衣,与基质紧密相连,有的甚至生出假根伸入基质中难以剥离,如茶渍属。 2、叶状地衣,体扁平,通常下部生出假根附着于基质上,但易与基质分离,如梅花衣 属。 3、枝状地衣,植物体呈枝状,直立或下垂,多数具分枝,仅基部附着于基质上,也易 剥落,如松萝属。 第四章 苔藓植物 Bryophyta 教学目的:掌握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的纲。 教学要点:通过生活史了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特别是苔藓植物孢子体和配子体的特征。 苔纲和藓纲的主要特征及其区别。 教学重点:苔藓植物的生活史及其主要特征。苔纲和藓纲的主要特征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孢子体和配子体,特别是孢子体的特点。 一、 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苔藓植物是一类小型的多细胞绿色植物,多生于阴湿的环境中。植物体有假根和类似茎、 叶的分化,简单的种类呈扁平的叶状体。植物体的内部构造简单,假根(rhizoid)是由单细胞 或单列细胞组成。无中柱,只有在较高等的种类中,有类似输导组织的细胞群。 1、小型多细胞的绿色植物,具假根与类似茎、叶的分化。 2、生活史中具明显的世代交替,配子体世代占优势,孢子体寄生于配子体上。 3、雌雄生殖器官分别称颈卵器和精子器,由生殖细胞和器官壁细胞组成。 4、受精卵(合子)发育成胚,胚发育成孢子体,经减数分裂产生孢子。 5、孢子萌发经丝状体(原丝体)阶段,原丝体上发育出新的配子体,产生精子和卵, 精子具鞭毛,受精需要水
有性生殖:配子体产生多细胞的生殖器官。雌性生殖器官称为颈卵器,雄性生殖器官称 为精子器。颈卵器:形如瓶,外围有一层细胞构成颈卵器的壁,上部称颈部,下部称腹部 颈卵器成熟前,颈部有一串颈沟细胞,腹部有一个腹沟细胞和一个卵细胞。成熟时,颈沟细 胞和腹沟细胞消失,仅有卵细胞留在底部。精子器:椭圆形或棒形,外有一层细胞构成精子 器壁,内有许多精子,每个精子具两条鞭毛。当精子成熟时,精子器破裂,精子溢出,借助 水进入颈卵器,并与卵结合,成为合子。合子染色体数2N,不从母体脱落,也不经休眠直 接发育成胚,再由胚发育成孢子体。孢子体包括孢子囊、蒴柄和基足,基足伸入配子体的组 织中吸收养料。孢子囊内的孢子成熟后释放出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孢子萌发形成原丝 体,在原丝体上生出具组织结构的配子体 合子染色体数2N,不从母体脱落,也不经休眠直接发育成胚,再由胚发育成孢子体 孢子体包括孢子囊、蒴柄和基足,基足伸入配子体的组织中吸收养料。孢子囊内的孢子成熟 后释放出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又可萌发成新的配子体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现有的苔藓植物约有4000种。我国约有2100种。苔藓植物可分为苔纲和藓纲。苔纲常 见的代表植物有地钱,藓纲的代表植物是葫芦藓。 (一)苔纲( Hepatic) 植物体多为两侧对称的叶状体:假根单细胞;茎无中轴分化:叶无中肋;原丝体不发达 其上只长出一个芽体:;孢蒴无中轴,无蒴齿而具弹丝,成熟时两纵裂 1、地钱 Marchantia polymorpha 为苔纲中常见的种类。生于阴湿地。其配子体为叉状分枝的叶状体。地钱主要以孢芽进 行营养繁殖。孢芽生于叶状体背面的孢芽杯内,呈绿色圆片形,内生孢子成熟落地,形成新 配子体 地钱为雌雄异株,分别在雌雄配子体上产生平行有柄的颈卵器托和精子器托。颈卵器托 边缘有指状分裂的芒线。二芒线之间有倒悬瓶状的颈卵器。颈卵器有颈和腹,外层有一层细 胞构成的外壁,颈中的颈沟细胞排列成一行。腹内有一个大的腹沟细胞,其下为卵细胞 精子器托盘边缘浅裂,有很多小孔,每一孔腔中各有一精子器。精子器形似羽毛球拍。 外有一层细胞组成的壁,中间生有许多具有二条鞭毛的精子。 成熟后的颈卵器其颈沟细胞与腹沟细胞解体,精子借水游入到精卵器中与卵结合形成合 子。颈卵器中的合子萌发成胚,成长为孢子体。孢子体基部有基足,伸入配子体中吸收养分 上部球形的孢子囊称为孢蒴。孢蒴下有蒴柄,孢蒴中的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孢子,孢蒴 中有长形,壁上有螺旋状增厚的弹丝可助孢子的散出。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原丝体, 进而分别生成雌、雄配子体 地钱生活史中有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①从孢子萌发开始,发育成雌、雄配子体,并产 生精子和卵,其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为N,这个阶段称为有性世代、单倍体世代或配子体世 代。②从精细胞和卵形成的合子开始,直到孢子体的孢子囊内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以前,这 个时期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为2N,这一阶段称为无性世代、二倍体世代或孢子体世代 从无性世代的孢子体产生有性世代的配子体,又从有性世代的配子产生无性世代的孢子体, 有规律地更替的现象称为世代交替。 2、角苔属 Anthoceros 孢子体全为叶状体,结构简单,无气孔和气室分化,每细胞仅具1或28个大叶绿体 (二)藓纲( Musci)
14 有性生殖:配子体产生多细胞的生殖器官。雌性生殖器官称为颈卵器,雄性生殖器官称 为精子器。颈卵器:形如瓶,外围有一层细胞构成颈卵器的壁,上部称颈部,下部称腹部。 颈卵器成熟前,颈部有一串颈沟细胞,腹部有一个腹沟细胞和一个卵细胞。成熟时,颈沟细 胞和腹沟细胞消失,仅有卵细胞留在底部。精子器:椭圆形或棒形,外有一层细胞构成精子 器壁,内有许多精子,每个精子具两条鞭毛。当精子成熟时,精子器破裂,精子溢出,借助 水进入颈卵器,并与卵结合,成为合子。合子染色体数 2N,不从母体脱落,也不经休眠直 接发育成胚,再由胚发育成孢子体。孢子体包括孢子囊、蒴柄和基足,基足伸入配子体的组 织中吸收养料。孢子囊内的孢子成熟后释放出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孢子萌发形成原丝 体,在原丝体上生出具组织结构的配子体。 合子染色体数 2N,不从母体脱落,也不经休眠直接发育成胚,再由胚发育成孢子体。 孢子体包括孢子囊、蒴柄和基足,基足伸入配子体的组织中吸收养料。孢子囊内的孢子成熟 后释放出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又可萌发成新的配子体。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现有的苔藓植物约有 4000 种。我国约有 2100 种。苔藓植物可分为苔纲和藓纲。苔纲常 见的代表植物有地钱,藓纲的代表植物是葫芦藓。 (一)苔纲(Hepatiae) 植物体多为两侧对称的叶状体;假根单细胞;茎无中轴分化;叶无中肋;原丝体不发达, 其上只长出一个芽体;孢蒴无中轴,无蒴齿而具弹丝,成熟时两纵裂。 1、地钱 Marchantia polymarpha 为苔纲中常见的种类。生于阴湿地。其配子体为叉状分枝的叶状体。地钱主要以孢芽进 行营养繁殖。孢芽生于叶状体背面的孢芽杯内,呈绿色圆片形,内生孢子成熟落地,形成新 配子体。 地钱为雌雄异株,分别在雌雄配子体上产生平行有柄的颈卵器托和精子器托。颈卵器托 边缘有指状分裂的芒线。二芒线之间有倒悬瓶状的颈卵器。颈卵器有颈和腹,外层有一层细 胞构成的外壁,颈中的颈沟细胞排列成一行。腹内有一个大的腹沟细胞,其下为卵细胞。 精子器托盘边缘浅裂,有很多小孔,每一孔腔中各有一精子器。精子器形似羽毛球拍。 外有一层细胞组成的壁,中间生有许多具有二条鞭毛的精子。 成熟后的颈卵器其颈沟细胞与腹沟细胞解体,精子借水游入到精卵器中与卵结合形成合 子。颈卵器中的合子萌发成胚,成长为孢子体。孢子体基部有基足,伸入配子体中吸收养分。 上部球形的孢子囊称为孢蒴。孢蒴下有蒴柄,孢蒴中的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孢子,孢蒴 中有长形,壁上有螺旋状增厚的弹丝可助孢子的散出。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原丝体, 进而分别生成雌、雄配子体。 地钱生活史中有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①从孢子萌发开始,发育成雌、雄配子体,并产 生精子和卵,其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为 N,这个阶段称为有性世代、单倍体世代或配子体世 代。②从精细胞和卵形成的合子开始,直到孢子体的孢子囊内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以前,这 个时期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为 2N,这一阶段称为无性世代、二倍体世代或孢子体世代。 从无性世代的孢子体产生有性世代的配子体,又从有性世代的配子产生无性世代的孢子体, 有规律地更替的现象称为世代交替。 2、角苔属 Anthoceros 孢子体全为叶状体,结构简单,无气孔和气室分化,每细胞仅具 1 或 2-8 个大叶绿体。 (二)藓纲(Musci)
植物体多为辐射对称的茎叶体;假根一列细胞;茎有中轴分化;叶具有中肋;原丝体发 达,其上可长出多个芽体;孢蒴有中轴,有蒴齿而无弹丝,成熟时盖裂1、葫芦藓 funaria 葫芦藓的叶长舌形,有一条中肋,生于茎的上部。雌雄同株,雄株端的叶较大。中央为 桔红色的精子器。精子器长棒状,有短柄,其中有很多螺旋状、只有二鞭毛的精子。 雌枝端的叶集生呈芽状。中有几个有柄的颈卵器,受精后,只有一个形成孢子体。颈卵 器随着孢子体的增长而增长。孢子体的柄迅速增长,使颈卵器断裂为上、下两部。上部成为 蒴帽。孢子体分为孢蒴、蒴柄、基足三部分,孢蒴中的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四分孢 子,再形成孢子,孢子萌发形成原丝体,向上生成芽体,再形成只有茎、叶和假根的配子体 4、泥炭藓 第五章蕨类植物 Pteridophyta 教学目的:通过生活史的观察和学习,掌握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了解主要代表植物。 教学要点: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及其主要特征,石松亚门、水韭亚门、松叶蕨亚门、楔叶亚门 和真蕨亚门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明确蕨类植物在分类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及其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蕨类的生活史。 第一节维管植物 、维管植物的特征 凡是具有维管系统的植物都称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维管系统主要有木 质部和韧皮部组成。它们大多为陆生植物,只有少数在受精时需要在水中进行。它们的孢子 体在生活史中占优势,配子体一般较小。 、维管植物的分类 本书将维管植物分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中柱类型 1、原生中柱,包括单中柱、星状中柱、编织中柱 2、管状中柱,包括双韧管状中柱和外韧管状中柱 3、网状中柱,管状中柱由于枝与叶的发生形成枝(叶)隙而呈网状 4、真中柱,木质部与韧皮部并列成束,多束形成一圈(来源于外韧管状中柱或外韧网 状中柱) 5、散生中柱,木质部与韧皮部并列成束,散生茎内 第二节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又称羊齿植物,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有根、茎、叶的分化,在孢子体中出现了较 原始的维管组织构成的维管系统(既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原始的维管植物)。由于维管系 统的产生,使植物体具有较强的输导能力,因此,可以在较干旱环境中生活。所以,蕨类植 物一般为陆生。 我们经常见到的蕨类植物都是孢子体,并有明显的世代交替。孢子体产生孢子囊。真蕨 长到一定时期,其叶背长许多“孢子囊群”。每一囊群上有“孢子囊群盖”,下生有许多“孢 子囊”。孢子囊是椭圆形的,每一孢子囊由柄和囊两部分组成,囊壁由一层细胞所成,有
15 植物体多为辐射对称的茎叶体;假根一列细胞;茎有中轴分化;叶具有中肋;原丝体发 达,其上可长出多个芽体;孢蒴有中轴,有蒴齿而无弹丝,成熟时盖裂 1、葫芦藓 Funaria hygrometrica 葫芦藓的叶长舌形,有一条中肋,生于茎的上部。雌雄同株,雄株端的叶较大。中央为 桔红色的精子器。精子器长棒状,有短柄,其中有很多螺旋状、只有二鞭毛的精子。 雌枝端的叶集生呈芽状。中有几个有柄的颈卵器,受精后,只有一个形成孢子体。颈卵 器随着孢子体的增长而增长。孢子体的柄迅速增长,使颈卵器断裂为上、下两部。上部成为 蒴帽。孢子体分为孢蒴、蒴柄、基足三部分,孢蒴中的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四分孢 子,再形成孢子,孢子萌发形成原丝体,向上生成芽体,再形成只有茎、叶和假根的配子体。 4、 泥炭藓 第五章 蕨类植物 Pteridphyta 教学目的:通过生活史的观察和学习,掌握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了解主要代表植物。 教学要点: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及其主要特征,石松亚门、水韭亚门、松叶蕨亚门、楔叶亚门 和真蕨亚门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明确蕨类植物在分类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及其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蕨类的生活史。 第一节 维管植物 一、维管植物的特征 凡是具有维管系统的植物都称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维管系统主要有木 质部和韧皮部组成。它们大多为陆生植物,只有少数在受精时需要在水中进行。它们的孢子 体在生活史中占优势,配子体一般较小。 二、维管植物的分类 本书将维管植物分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三、中柱类型 1、原生中柱,包括单中柱、星状中柱、编织中柱 2、管状中柱,包括双韧管状中柱和外韧管状中柱 3、网状中柱,管状中柱由于枝与叶的发生形成枝(叶)隙 而呈网状 4、真中柱,木质部与韧皮部并列成束,多束形成一 圈(来源于外韧管状中柱或外韧网 状中柱) 5、散生中柱,木质部与韧皮部并列成束,散生茎内。 第二节 蕨类植物 一、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又称羊齿植物,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有根、茎、叶的分化,在孢子体中出现了较 原始的维管组织构成的维管系统(既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原始的维管植物)。由于维管系 统的产生,使植物体具有较强的输导能力,因此,可以在较干旱环境中生活。所以,蕨类植 物一般为陆生。 我们经常见到的蕨类植物都是孢子体,并有明显的世代交替。孢子体产生孢子囊。真蕨 长到一定时期,其叶背长许多“孢子囊群”。每一囊群上有“孢子囊群盖”,下生有许多“孢 子囊”。孢子囊是椭圆形的,每一孢子囊由柄和囊两部分组成,囊壁由一层细胞所成,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