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成为游动孢子囊,囊破裂后,游动孢子逸出,发育成新的个体。不动孢子:似亲孢子(除 大小外,余同母细胞)、厚壁孢子(纤维素)和休眠孢子(果胶) 6、有性生殖:多为同配生殖或异配生殖,少数为卵式生殖 配子:是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产生的性细胞。同配生殖是指形态、大小、行为相同 的两个配子之间的结合:异配生殖是指一个大而游动迟缓的大配子与小而活泼的小配子结 合;卵式生殖则是大配子完全失去鞭毛,不再游动,称为卵,小配子行动活泼,称为精子 精子游向卵而完成结合。母细胞原生质体分裂为8-64个原生质体团,进一步发育为配子。 配子的形成和形状,与游动孢子相似。配子成熟后,从母体中释放出来,两两相配,原生质 体融合,鞭毛消失,形成厚壁的合子。合子休眠后减数分裂,产生4个游动孢子,合子壁破 裂,4个游动孢子各自形成新的衣藻个体。 绿藻分布很广,以淡水中最多,共约7740种。绿藻植物体多样,最常见的绿藻:① 单细胞种类,如衣藻属。②群体类,如实球藻属。③多细胞类,如团藻属。④丝状体类,如 水绵属。 分类及代表植物 1、衣藻属( Chlamydomonas) 衣藻的植物体为单细胞,多呈卵形,细胞被纤维素的细胞壁所包,细胞质中有一大的杯 状叶绿体,其基部有一较大的蛋白核(淀粉核)。细胞核位于叶绿体凹陷处,细胞前端具两根 等长的鞭毛,司运动:前端的一侧还有一红色眼点,具感光作用,鞭毛的基部有两个并列的 伸缩泡。衣藻既能无性繁殖又可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时通常失去鞭毛,进行有丝分裂,原 生质体分裂为2,4,8或16个子原生质体团,由母体细胞包裹。以后各子原生质体团产生 新的细胞壁和鞭毛,形成游动孢子,随着母细胞壁溶化,游动孢子逸出,形成新的个体。有 性生殖多为同配生殖,衣藻进行有性生殖时也是原生质体进行有丝分裂,分裂的次数比行无 性生殖时多,形成子原生质体团,再进一步发育成大小一样具两鞭毛的配子,配子从母体释 放出来后两两相配,形成合子。合子休眠后经减数分裂萌发成4个新的衣藻。约100多种 2、实球藻属 Pandovina 实球藻一般由4,8,16,32个细胞组成一球形植物体,这些细胞的功能相同,每个细 胞的形态结构酷似衣藻,称为衣藻型细胞,所有细胞均被共同的胶质包被。实球藻行无性繁 殖和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为异配,无性生殖时各细胞同时产生游动孢子,排成与母体相似的 子群体,共同包在母体内,放出后形成新的植物 3、团藻属 Volvox 植物体为球形体,球体的表面由数百乃至上万个具双鞭毛的细胞构成,中央腔内充满粘液, 每个细胞的结构与衣藻相似,各细胞间有原生质丝相连,并有营养细胞和繁殖细胞之分。团 藻也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时,形成了少数大型的繁殖胞,繁殖胞发育成子 群体,落入母群体腔内,母体破裂时,放出子群体。形成了团藻的营养体。有性繁殖为卵式 生殖。由繁殖胞产生精子及卵,精子和卵可以是同体的也可以是异体的。精子与卵结合成为 合子。经休眠后减数分裂,形成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分裂后形成新的植物体。 4、水绵属 Spirogyra 藻体为筒状细胞连接而成单列不分枝的丝状体。细胞中含1至数条带状叶绿体,作螺旋 状环绕于原生质体的周围,叶绿体上有一列蛋白核,细胞中部有一细胞核。水绵的无性繁殖 为丝状体的断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接合生殖为梯形结合。梯形接合时两条丝状体并列 成对,相对处的细胞壁向外突起伸长并接触,相接处细胞壁溶解,形成接合管。此时,细胞 原生质体缩成一团,即为配子,一个配子经接合管与另一配子融合,形成合子。合子随丝状 体腐解沉入底休眠,经减数分裂后,其中仅一核发育为新的丝状体 5、轮藻属( Chara
6 胞成为游动孢子囊,囊破裂后,游动孢子逸出,发育成新的个体。不动孢子:似亲孢子(除 大小外,余同母细胞)、厚壁孢子(纤维素)和休眠孢子(果胶)。 6、有性生殖:多为同配生殖或异配生殖,少数为卵式生殖。 7、配子:是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产生的性细胞。同配生殖是指形态、大小、行为相同 的两个配子之间的结合;异配生殖是指一个大而游动迟缓的大配子与小而活泼的小配子结 合;卵式生殖则是大配子完全失去鞭毛,不再游动,称为卵,小配子行动活泼,称为精子, 精子游向卵而完成结合。母细胞原生质体分裂为 8~64 个原生质体团,进一步发育为配子。 配子的形成和形状,与游动孢子相似。配子成熟后,从母体中释放出来,两两相配,原生质 体融合,鞭毛消失,形成厚壁的合子。合子休眠后减数分裂,产生 4 个游动孢子,合子壁破 裂,4 个游动孢子各自形成新的衣藻个体。 8、绿藻分布很广,以淡水中最多,共约 7740 种。绿藻植物体多样,最常见的绿藻:① 单细胞种类,如衣藻属。②群体类,如实球藻属。③多细胞类,如团藻属。④丝状体类,如 水绵属。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1、衣藻属( Chlimydomonas) 衣藻的植物体为单细胞,多呈卵形,细胞被纤维素的细胞壁所包,细胞质中有一大的杯 状叶绿体,其基部有一较大的蛋白核(淀粉核)。细胞核位于叶绿体凹陷处,细胞前端具两根 等长的鞭毛,司运动;前端的一侧还有一红色眼点,具感光作用,鞭毛的基部有两个并列的 伸缩泡。衣藻既能无性繁殖又可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时通常失去鞭毛,进行有丝分裂,原 生质体分裂为 2,4,8 或 16 个子原生质体团,由母体细胞包裹。以后各子原生质体团产生 新的细胞壁和鞭毛,形成游动孢子,随着母细胞壁溶化,游动孢子逸出,形成新的个体。有 性生殖多为同配生殖,衣藻进行有性生殖时也是原生质体进行有丝分裂,分裂的次数比行无 性生殖时多,形成子原生质体团,再进一步发育成大小一样具两鞭毛的配子,配子从母体释 放出来后两两相配,形成合子。合子休眠后经减数分裂萌发成 4 个新的衣藻。约 100 多种。 2、实球藻属 Pandovina 实球藻一般由 4,8,16,32 个细胞组成一球形植物体,这些细胞的功能相同,每个细 胞的形态结构酷似衣藻,称为衣藻型细胞,所有细胞均被共同的胶质包被。实球藻行无性繁 殖和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为异配,无性生殖时各细胞同时产生游动孢子,排成与母体相似的 子群体,共同包在母体内,放出后形成新的植物。 3、团藻属 Volvox 植物体为球形体,球体的表面由数百乃至上万个具双鞭毛的细胞构成,中央腔内充满粘液, 每个细胞的结构与衣藻相似,各细胞间有原生质丝相连,并有营养细胞和繁殖细胞之分。团 藻也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时,形成了少数大型的繁殖胞,繁殖胞发育成子 群体,落入母群体腔内,母体破裂时,放出子群体。形成了团藻的营养体。有性繁殖为卵式 生殖。由繁殖胞产生精子及卵,精子和卵可以是同体的也可以是异体的。精子与卵结合成为 合子。经休眠后减数分裂,形成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分裂后形成新的植物体。 4、水绵属 Spirogyra 藻体为筒状细胞连接而成单列不分枝的丝状体。细胞中含 1 至数条带状叶绿体,作螺旋 状环绕于原生质体的周围,叶绿体上有一列蛋白核,细胞中部有一细胞核。水绵的无性繁殖 为丝状体的断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接合生殖为梯形结合。梯形接合时两条丝状体并列 成对,相对处的细胞壁向外突起伸长并接触,相接处细胞壁溶解,形成接合管。此时,细胞 原生质体缩成一团,即为配子,一个配子经接合管与另一配子融合,形成合子。合子随丝状 体腐解沉入底休眠,经减数分裂后,其中仅一核发育为新的丝状体。 5、轮藻属(Chara)
其植物体结构及生殖方式均较绿藻纲复杂。植物体分枝多,以假根固着于水底,有节与 节间之分。节的周围有一轮侧枝,侧枝的节上又可以轮生分枝。每一个分枝上都没有顶细胞, 不能继续生长 有性生殖是卵式生殖,雌性生殖器官叫卵囊球,雄性生殖器官叫精囊球。卵囊球中产生 卵,精囊球中产生精子。精子进入卵囊中与卵受精,合子休眠后减数分裂形成原丝体,长成 新植物体 6、常见绿藻: (1)浒苔( Enterom orpha prolifera) 藻体蓝绿色,管状,膜质,丛生,主枝明显,分枝细长,高可达1米。 (2)绿管浒苔( Enteromorphalinza) 藻体绿色,片状,膜质,高10-30厘米,边缘波状皱褶。 3)石莼( Ulva latuca) 藻体黄绿色,片状,膜质,两层细胞,高10-15厘米。 (4)孔石莼( Ulva pertusa) 藻体和上种类似,但有大小不等的孔 (5)剌松藻( Codium fragile) 藻体海绵质,单细胞多核体,复叉状分枝,枝圆柱状 第四节硅藻门 Bacillariophyta 硅藻门的一般特征 类单细胞植物,可连成各种群体。生于海水和淡水中。细胞有细胞壁,由两个套合的 半片所组成,分上壳和下壳,是由果胶和硅质组成,没有纤维素,壳面上有各种花纹。细胞 含叶绿素a、c和墨角藻黄素。储存的光合产物为金藻昆布糖。植物体内的色素主要有胡萝 卜素和叶黄素(墨角藻黄素和硅甲黄素),所以植物体呈现黄绿色或金棕色。繁殖方式为细 胞的有丝分裂和产生复大孢子。有丝分裂时原生质体分裂为二,两半分开,每一新细胞各有 旧瓣,然后再产生一个比旧瓣小的下瓣。若干代后,一部分个体越来越小,到一定限度便 产生复大孢子,使细胞恢复原大。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1、分为中心硅藻纲 (1)小环藻属 Cyclotella (2)直链藻属 Melosira (3)圆筛藻属 Cosinodiscus 2、羽纹硅藻纲 (1)形藻属 Navicula (2)桥弯藻属 Cymbella (3)双菱藻属 Surirella 第五节红藻门 Rhodophyta 、红藻门的一般特征 红藻植物体多为多细胞,藻体有丝状、片状、树状等,很少是单细胞。少数生活在淡水, 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水。植物体一般为红色或紫红色,因为藻体内除了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 外,还含有藻红素和藻蓝素,能生活在深水中。此外还含有藻红素和藻蓝,由于藻红素占优 势,所以藻体呈红色或紫红色。其贮藏营养为红藻淀粉,遇碘变紫红色。细胞壁外层富含果
7 其植物体结构及生殖方式均较绿藻纲复杂。植物体分枝多,以假根固着于水底,有节与 节间之分。节的周围有一轮侧枝,侧枝的节上又可以轮生分枝。每一个分枝上都没有顶细胞, 不能继续生长。 有性生殖是卵式生殖,雌性生殖器官叫卵囊球,雄性生殖器官叫精囊球。卵囊球中产生 卵,精囊球中产生精子。精子进入卵囊中与卵受精,合子休眠后减数分裂形成原丝体,长成 新植物体。 6、常见绿藻: (1)浒苔(Enterom orpha prolifera) 藻体蓝绿色,管状,膜质,丛生,主枝明显,分枝细长,高可达 1 米。 (2)绿管浒苔(Enteromorphalinza) 藻体绿色,片状,膜质,高 10-30 厘米,边缘波状皱褶。 (3)石莼(Ulva latuca) 藻体黄绿色,片状,膜质,两层细胞,高 10-15 厘米。 (4)孔石莼(Ulva pertusa) 藻体和上种类似,但有大小不等的孔。 (5)刺松藻(Codium fragile) 藻体海绵质,单细胞多核体,复叉状分枝,枝圆柱状。. 第四节 硅藻门 Bacillariophyta 一、硅藻门的一般特征 一类单细胞植物,可连成各种群体。生于海水和淡水中。细胞有细胞壁,由两个套合的 半片所组成,分上壳和下壳,是由果胶和硅质组成,没有纤维素,壳面上有各种花纹。细胞 含叶绿素 a、c 和墨角藻黄素。储存的光合产物为金藻昆布糖。植物体内的色素主要有胡萝 卜素和叶黄素(墨角藻黄素和硅甲黄素),所以植物体呈现黄绿色或金棕色。繁殖方式为细 胞的有丝分裂和产生复大孢子。有丝分裂时原生质体分裂为二,两半分开,每一新细胞各有 一旧瓣,然后再产生一个比旧瓣小的下瓣。若干代后,一部分个体越来越小,到一定限度便 产生复大孢子,使细胞恢复原大。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1、 分为中心硅藻纲 (1)小环藻属 Cyclotella (2)直链藻属 Melrsira (3)圆筛藻属 Cosinodiscus 2、 羽纹硅藻纲 (1)形藻属 Navicula (2)桥弯藻属 Cymbella (3)双菱藻属 Surirella 第五节 红藻门 Rhodophyta 一、红藻门的一般特征 红藻植物体多为多细胞,藻体有丝状、片状、树状等,很少是单细胞。少数生活在淡水, 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水。植物体一般为红色或紫红色,因为藻体内除了叶绿素 a 和类胡萝卜素 外,还含有藻红素和藻蓝素,能生活在深水中。此外还含有藻红素和藻蓝,由于藻红素占优 势,所以藻体呈红色或紫红色。其贮藏营养为红藻淀粉,遇碘变紫红色。细胞壁外层富含果
胶,内层纤维素,提取琼脂。无性繁殖产生没有鞭毛的不动孢子,有性繁殖为卵式生殖 分类及代表植物 红藻门约550多属,3700多种,大多数海产,仅200余种生于淡水。 1、甘紫菜( Porphyra tenera) 为著名的食用植物 2、多管藻属( Polysiphonia) 3、常见海藻 (1)江蓠( Gracilaria verrucosa) 藻体直立,丛生,主干和分枝均为细圆柱形,为主要的经济海藻可食用,是提取琼胶的优质 原料 (2)石花菜( Gelidium amansii) 藻体多分枝,分枝呈羽毛状,可食用 (3)海萝( Gloiopeltis furcata) 丛生,软骨质,为典型的二叉分枝分枝较短,为食用和制胶原料 (4)角叉菜( Chondrus ocellatus) 红色,膜状,分叉,叉状分枝2-3次,为食用和制胶原料。 (5)珊瑚藻( Corallina officinalis) 藻体灰红色,石灰质 (6)鸭毛藻( Symphyocladia latiuscula) 藻体深紫色,丛生,革质,脆而易折,假根纤维状。 第六节褐藻门 Phaeophyta 褐藻门的一般特征 褐藻是藻类中进化地位较高的类群,生活史有明显的世代交替。植物体由多细胞构成, 细胞中有核和多数粒状的色素体,色素体中含叶绿素a和c及胡萝卜素和一种特殊的叶黄素 即岩藻黄素。由于岩藻黄素掩盖了叶绿素的颜色,所以藻体呈褐色。 1、藻类中进化地位较为高级的类群,绝大多数为海产。细胞壁外层褐藻胶,内层纤维 素;体内含叶绿素a、c、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墨角藻黄素含量高,所以植物体常呈 褐色:能生活在深水中。其贮藏的营养为褐藻淀粉和甘露醇、碘。 2、褐藻均为多细胞个体。 3、生活史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即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或孢子体世代与配子体世 代 4、繁殖时带片两面产生许多孢子囊,经减数分裂产生许多游动孢子。孢子成熟后从囊 内放出,遇合适环境萌生成雌雄配子体两种,以后分别形成具卵细胞的卵囊和具精子的精囊 精子从精囊中释放出来,依靠水游到卵囊,与卵结合成合子。合子不经过休眠而萌发成新的 孢子体。 分类及代表植物 根据生活史的有无和类型分为:等世代纲、不等世代纲和无孢子纲。 根据游动孢子情况分为:游动孢子纲、不动孢子纲和无孢子纲 褐藻多生活在海水中,在温带海洋尤为繁茂。褐藻植物体是藻类中最大的一类,本门 巨藻可达400米。 1、海带( Laminaria japonica) 海带为多年生海藻植物,多分布在北方温度较低的浅海中。其用部分为孢子体,外形可 分为固着器、柄、和带片三部分。固着器呈根状,常附着在岩石等物体上,其上为圆柱形的
8 胶,内层纤维素,提取琼脂。无性繁殖产生没有鞭毛的不动孢子,有性繁殖为卵式生殖。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红藻门约 550 多属,3700 多种,大多数海产,仅 200 余种生于淡水。 1、甘紫菜(Porphyra tenera) 为著名的食用植物.。 2、多管藻属(Polysiphonia) 3、 常见海藻 (1)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 藻体直立,丛生,主干和分枝均为细圆柱形,为主要的经济海藻,可食用,是提取琼胶的优质 原料。 (2)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 藻体多分枝,分枝呈羽毛状,可食用. (3)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 丛生,软骨质,为典型的二叉分枝,分枝较短,为食用和制胶原料。 (4)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 红色,膜状,分叉,叉状分枝 2-3 次,为食用和制胶原料。 (5)珊瑚藻(Corallina officinalis) 藻体灰红色,石灰质。 (6)鸭毛藻(Symphyocladia latiuscula) 藻体深紫色,丛生,革质,脆而易折,假根纤维状。 第六节 褐藻门 Phaeophyta 一、褐藻门的一般特征 褐藻是藻类中进化地位较高的类群,生活史有明显的世代交替。植物体由多细胞构成, 细胞中有核和多数粒状的色素体,色素体中含叶绿素 a 和 c 及胡萝卜素和一种特殊的叶黄素 即岩藻黄素。由于岩藻黄素掩盖了叶绿素的颜色,所以藻体呈褐色。 1、藻类中进化地位较为高级的类群,绝大多数为海产。细胞壁外层褐藻胶,内层纤维 素;体内含叶绿素 a、c、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墨角藻黄素含量高,所以植物体常呈 褐色;能生活在深水中。其贮藏的营养为褐藻淀粉和甘露醇、碘。 2、褐藻均为多细胞个体。 3、生活史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即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或孢子体世代与配子体世 代。 4、繁殖时带片两面产生许多孢子囊,经减数分裂产生许多游动孢子。孢子成熟后从囊 内放出,遇合适环境萌生成雌雄配子体两种,以后分别形成具卵细胞的卵囊和具精子的精囊。 精子从精囊中释放出来,依靠水游到卵囊,与卵结合成合子。合子不经过休眠而萌发成新的 孢子体。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根据生活史的有无和类型分为:等世代纲、不等世代纲和无孢子纲。 根据游动孢子情况分为:游动孢子纲、不动孢子纲和无孢子纲。 褐藻多生活在海水中,在温带海洋尤为繁茂。褐藻植物体是藻类中最大的一类,本门的 巨藻可达 400 米。 1、海带 (Laminaria japonica) 海带为多年生海藻植物,多分布在北方温度较低的浅海中。其用部分为孢子体,外形可 分为固着器、柄、和带片三部分。固着器呈根状,常附着在岩石等物体上,其上为圆柱形的
柄,柄上为一长形扁平的带片。在柄和带片的连接处有分生组织,通过它的活动,植物体的 长度得以增长。海带的生活史具明显的世代交替。在晚夏或早秋,孢子体带片的两面形成孢 子囊,由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孢子离开母体,直接萌发成很小的雌或雄配子体。雄配子体 细长,分枝多,枝状细胞形成精子囊,其内产生1个精子。雌配子体粗短,顶细胞发生卵囊 其内产生1个卵。卵在卵囊顶端与精子结合,以后合子萌发成孢子体。 2、水云( Ectocarpus confervoides) 单列细胞分枝异丝体,丛生不规则分枝多室孢子囊圆柱形为海带养殖的敌害藻类。 3、鹿角菜( Pelvetia siliquosa) 藻体软骨质,黄橄榄色,干后黑色,固着器圆锥状,柄亚圆柱形,枝扁圆叉状分枝呈鹿角 状,下部分枝角度较宽而规则,上部窄而不等长。 4、常见海藻 (1)裙带菜( Undaria pinnatifida) 藻体扁平,褐色,叶状,革质,中肋隆起,两侧羽状裂片.可供食用,药用和制胶工业原料。 (2)海黍子( Sargassum kjellmanianum) 藻体褐色,主干圆柱形,上生几条主枝,分枝互生,叶披针形、叶缘有锯齿,气囊亚球形, 固着器盘状。全省沿海常见。生低潮带岩石上。 (3)绳藻( Chorda filum) 藻体褐色,丛生,不分枝呈单条绳状,粘滑,两端渐窄细,中、上部中空,固着器盘状。 夏季藻体上常被有细毛 第九节藻类植物小结 藻类植物繁殖及生活史的演化:藻类植物繁殖后代是沿着从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到有性 繁殖的路线发展的。 1.有些蓝藻,仅有营养繁殖,没有无性和有性生殖。 2.有的藻类仅有营养繁殖和无性繁殖,而没有有性繁殖。植物体没有单倍体和双倍体 之分 3.多数藻类都有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沿着同配、异配、卵式生殖的方向发展。同配 比较原始,卵式生殖是最进化的。有性生殖的出现必然发生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核相和双 倍体核相交替的现象。 根据减数分裂发生的时间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减数分裂发生在合子萌发之前,在这种藻类的生活史中,只有一种植物体一单倍体 合子唯一的二倍体阶段,如衣藻、轮藻。 ②减数分裂发生在配子囊形成配子时,这种藻类生活史中也只有一种植物体一二倍体 配子唯一的单倍体阶段,如松藻、鹿角菜。 ③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即单倍体和二倍体交替。生活史中形成配子时和合子萌发 时都不发生减数分裂,合子萌发形成双倍植物体。双倍体植物进行无性生殖,在孢子囊形成 孢子时发生减数分裂,孢子萌发形成单倍植物体,单倍体植物进行有性生殖,产生精子和卵 子,精卵结合形成合子。从合子开始到减数分裂发生,这段时期为无性世代:由孢子开始 直到配子形成,这一时期为有性世代。 第二章菌类植物 Fungi
9 柄,柄上为一长形扁平的带片。在柄和带片的连接处有分生组织,通过它的活动,植物体的 长度得以增长。海带的生活史具明显的世代交替。在晚夏或早秋,孢子体带片的两面形成孢 子囊,由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孢子离开母体,直接萌发成很小的雌或雄配子体。雄配子体 细长,分枝多,枝状细胞形成精子囊,其内产生 1 个精子。雌配子体粗短,顶细胞发生卵囊, 其内产生 1 个卵。卵在卵囊顶端与精子结合,以后合子萌发成孢子体。 2、 水云(Ectocarpus confervoides) 单列细胞分枝异丝体,丛生,不规则分枝,多室孢子囊圆柱形.为海带养殖的敌害藻类.。 3、 鹿角菜(Pelvetia siliquosa) 藻体软骨质,黄橄榄色,干后黑色 ,固着器圆锥状,柄亚圆柱形,枝扁圆叉状分枝呈鹿角 状,下部分枝角度较宽而规则,上部 窄而不等长。 4、 常见海藻 (1)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藻体扁平,褐色,叶状,革质,中肋隆起,两侧羽状裂片.可供食用,药用和制胶工业原料。. (2)海黍子(Sargassum kjellmanianum) 藻体褐色 ,主干圆柱形,上生几条主枝,分枝互生,叶披针形、叶缘有锯齿,气囊亚球形, 固着器盘 状。全省沿海常见。生低潮带岩石上。 (3)绳藻(Chorda filum) 藻体褐色,丛生,不分枝呈单条绳状, 粘滑,两端渐窄细,中、上部中空,固着器盘状。 夏季藻体上常被有细毛。 第九节 藻类植物小结 藻类植物繁殖及生活史的演化:藻类植物繁殖后代是沿着从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到有性 繁殖的路线发展的。 1. 有些蓝藻,仅有营养繁殖,没有无性和有性生殖。 2. 有的藻类仅有营养繁殖和无性繁殖,而没有有性繁殖。植物体没有单倍体和双倍体 之分。 3. 多数藻类都有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沿着同配、异配、卵式生殖的方向发展。同配 比较原始,卵式生殖是最进化的。有性生殖的出现必然发生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核相和双 倍体核相交替的现象。 根据减数分裂发生的时间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减数分裂发生在合子萌发之前,在这种藻类的生活史中,只有一种植物体—单倍体, 合子唯一的二倍体阶段,如衣藻、轮藻。 ②减数分裂发生在配子囊形成配子时,这种藻类生活史中也只有一种植物体—二倍体, 配子唯一的单倍体阶段,如松藻、鹿角菜。 ③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即单倍体和二倍体交替。生活史中形成配子时和合子萌发 时都不发生减数分裂,合子萌发形成双倍植物体。双倍体植物进行无性生殖,在孢子囊形成 孢子时发生减数分裂,孢子萌发形成单倍植物体,单倍体植物进行有性生殖,产生精子和卵 子,精卵结合形成合子。从合子开始到减数分裂发生,这段时期为无性世代;由孢子开始一 直到配子形成,这一时期为有性世代。 第二章 菌类植物 Fungi
教学目的:掌握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并与藻类比较 教学要点:掌握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的主要特征,真菌门五个亚 门,即鞭毛菌亚门纲、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主要特征。以 及主要代表植物 教学重点:菌类及其3门的主要特征,真菌门4个亚纲的特征 教学难点:真菌的生活史。 菌类植物不是一个具有自然亲缘关系的类群,是一群没有根、茎、叶分化,没有叶绿素 的低等植物。除极少数外,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碳水化合物,故它们的营养方式为异 养。细菌也是原核生物。这三门植物的形态、结构、繁殖和生活史差别很大,彼此并无亲缘 关系。 现有的菌类植物约有9000种。菌类不是一个纯一的类群,也是为着方便而设的。它们 可分为:(一)细菌门( Schizomycophyta),(二)粘菌门( Myxomycophyta),(三)真菌门 ( Eumycophyta)。 第一节细菌门 Schizomycophyta 细菌的一般特征 微小的单细胞植物,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够观察清楚。有细胞壁而无细胞 核结构,属于原核生物。细分布广,几乎分布在地球的各个角落。它们是单细胞植物,没有 具膜的核,一般无色素。 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和内含物。有的细菌还有荚膜、芽孢、鞭毛。 多数细菌的细胞壁向外分泌一层粘性的薄膜,称为荚膜。它是一层透明的胶状的多糖类物质 有保护作用。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的阶段,失分浓缩,形成1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内生孢子 称为芽孢。芽孢的壁厚,渗透性很弱,含水少,能抵抗不良的环境,可存活十几年,当遇到 适宜的环境,可再发生新的菌体,1个芽孢只产生1个菌体 繁殖方式以细胞分裂方式进行,无有性生殖。繁殖时,细胞壁的中部向内凹入,在凹入 处生长出新细胞壁,把细胞分成两个 形态上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球菌,球菌的细胞为球形或半球形,直径0.52微米 (2)杆菌,杆菌细胞呈杆棒状,长1.5-10微米,宽0.5-1微米。(3)螺旋菌,螺旋菌细胞长而 弯曲,略略弯曲的称为弧菌 细菌的营养方式多数为异养,有的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收有机物,称寄生细菌。有的 是从动植物遗体或其它有机物取得有机物,称腐生细菌。 寄生细菌能致人畜的疾病和植物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棉花角斑病、花生青枯病以及 蔬菜软腐病。腐生细菌常使食物腐烂,地球上的碳、氮微环,绿色植物生活的原料,必须经 过腐生细菌的腐烂方可吸收 有的细菌,如根瘤菌能摄取大气中的氮,制成有机氮,供绿色植物生长,称为共生。 有些属能产生抗菌素,常见的有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 第二节粘菌门 My xomycophyta 粘菌的一般特征 粘菌门是介于动植物之间的一类生物,约有500种。它们的生活史中一般是动物性的, 另一段是植物性的
10 教学目的:掌握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并与藻类比较。 教学要点:掌握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的主要特征,真菌门五个亚 门,即鞭毛菌亚门纲、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主要特征。以 及主要代表植物。 教学重点:菌类及其 3 门的主要特征,真菌门 4 个亚纲的特征。 教学难点:真菌的生活史。 菌类植物不是一个具有自然亲缘关系的类群,是一群没有根、茎、叶分化,没有叶绿素 的低等植物。除极少数外,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碳水化合物,故它们的营养方式为异 养。细菌也是原核生物。这三门植物的形态、结构、繁殖和生活史差别很大,彼此并无亲缘 关系。 现有的菌类植物约有 9000 种。菌类不是一个纯一的类群,也是为着方便而设的。它们 可分为:(一) 细菌门(Schizomycophyta),(二) 粘菌门(Myxomycophyta),(三) 真菌门 (Eumycophyta)。 第一节 细菌门 Schizomycophyta 一、细菌的一般特征 微小的单细胞植物,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够观察清楚。有细胞壁而无细胞 核结构,属于原核生物。细分布广,几乎分布在地球的各个角落。它们是单细胞植物,没有 具膜的核,一般无色素。 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和内含物。有的细菌还有荚膜、芽孢、鞭毛。 多数细菌的细胞壁向外分泌一层粘性的薄膜,称为荚膜。它是一层透明的胶状的多糖类物质, 有保护作用。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的阶段,失分浓缩,形成 1 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内生孢子, 称为芽孢。芽孢的壁厚,渗透性很弱,含水少,能抵抗不良的环境,可存活十几年,当遇到 适宜的环境,可再发生新的菌体,1 个芽孢只产生 1 个菌体。 繁殖方式以细胞分裂方式进行,无有性生殖。繁殖时,细胞壁的中部向内凹入,在凹入 处生长出新细胞壁,把细胞分成两个。 形态上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 球菌,球菌的细胞为球形或半球形,直径 0.5-2 微米。 (2) 杆菌,杆菌细胞呈杆棒状,长 1.5-10 微米,宽 0.5-1 微米。(3) 螺旋菌, 螺旋菌细胞长而 弯曲,略略弯曲的称为弧菌。 细菌的营养方式多数为异养,有的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收有机物,称寄生细菌。有的 是从动植物遗体或其它有机物取得有机物,称腐生细菌。 寄生细菌能致人畜的疾病和植物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棉花角斑病、花生青枯病以及 蔬菜软腐病。腐生细菌常使食物腐烂,地球上的碳、氮微环,绿色植物生活的原料,必须经 过腐生细菌的腐烂方可吸收。 有的细菌,如根瘤菌能摄取大气中的氮,制成有机氮,供绿色植物生长,称为共生。 有些属能产生抗菌素,常见的有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 第二节 粘菌门 Myxomycophyta 一、粘菌的一般特征 粘菌门是介于动植物之间的一类生物,约有 500 种。它们的生活史中一般是动物性的, 另一段是植物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