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
卡夫卡
弗兰茨·卡夫卡,奥地利小 说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 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 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 士学位,1923年迁居柏林, 1924年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附 近的基尔灵疗养院。 卡夫卡长期担任公司职员,1904年(21岁)开始利 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写作,他不以发表、成名为目 的,只是想用写作来解除内心的苦闷。主要作品为三 部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和《变形记》 《判决》《地洞》《饥饿的艺术家》等短篇小说,且 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 卡夫卡被共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奠基 人),是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弗兰茨·卡夫卡,奥地利小 说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 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 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 士学位,1923年迁居柏林, 1924年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附 近的基尔灵疗养院。 卡夫卡长期担任公司职员,1904年(21岁)开始利 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写作,他不以发表、成名为目 的,只是想用写作来解除内心的苦闷。主要作品为三 部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和《变形记》 《判决》《地洞》《饥饿的艺术家》等短篇小说,且 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 卡夫卡被共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奠基 人),是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 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 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 又看不到出路。 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 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 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 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 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 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 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 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 又看不到出路。 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 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 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 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 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 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变形记》通过写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 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 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 《城堡》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 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看 得到城堡却永远到不了城堡,只能坐以待毙。 《审判》借银行职员约瑟夫K莫明其妙被“捕” 又莫明其妙被杀害的荒诞事件,揭露资本主义社 会司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的本质。 《地洞》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 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 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的情绪
• 《变形记》通过写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 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 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 • 《城堡》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 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看 得到城堡却永远到不了城堡,只能坐以待毙。 • 《审判》借银行职员约瑟夫·K莫明其妙被“捕” 又莫明其妙被杀害的荒诞事件,揭露资本主义社 会司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的本质。 • 《地洞》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 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 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的情绪
阅读卡夫卡的《骑桶者》和安徒生的《卖 火柴的小女孩》,比较两者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之处
阅读卡夫卡的《骑桶者》和安徒生的《卖 火柴的小女孩》,比较两者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