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雨说 郑愁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读出诗歌的重音、节奏 2、反复诵读,交流诗歌清新明朗、节奏欢快的语言 3、通过自己的朗读和小组的合作,细致交流评价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诵读全诗,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领悟主旨,品味感情 评价设计 1、通过朗读完成学习目标1、2(95%)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3(93%)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情感教学 教学过程 预习导 1、情境导入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花鸟草虫,万事万物均可入诗。而春天,是让诗人动心,有很多诗句脍 炙人口、流传干古。下面,我请同学们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古诗词。“春雨″代表着希望、欢乐、美 好。今天我们就带着愉悦、轻松的心情,来聆听“雨说″,去感受春雨的美。 2、作者及背景介绍 本文的作者是原名 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 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 《》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 现旅居美国,为 成员,任耶 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也被称为“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 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 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 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 真诚的希望 3、读准下列字的音 田圃( )禁锢( 留滞( )喑哑 蓑衣( 斗笠( 襁褓 )润如油膏() 3、朗读课文,说说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6 2、 雨 说 ---郑愁予 学习目标: 1、 熟读课文,读出诗歌的重音、节奏。 2、 反复诵读,交流诗歌清新明朗、节奏欢快的语言。 3、通过自己的朗读和小组的合作,细致交流评价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 用喜悦、欢快的语调诵读全诗,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 2、 理解意象,领悟主旨,品味感情。 评价设计: 1、通过朗读完成学习目标 1、2(95%)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3(93%)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情感教学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1、情境导入: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花鸟草虫,万事万物均可入诗。而春天,是让诗人动心,有很多诗句脍 炙人口、流传千古。下面,我请同学们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古诗词。“春雨”代表着希望、欢乐、美 好。今天我们就带着愉悦、轻松的心情,来聆听“雨说”,去感受春雨的美。 2、作者及背景介绍。 本文的作者是 原名 ,1933 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 年随家 人去台湾,1951 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 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 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 》 《 》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 ”。现旅居美国,为“ ”成员,任耶 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也被称为“ ”。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 1979 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 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 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 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 真诚的希望。 3、读准下列字的音: 田圃.( ) 禁锢.( ) 留滞.( ) 喑哑..( ) 蓑.衣( ) 斗笠.( ) 襁褓..( ) 润如油膏.( ) 3、朗读课文,说说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4.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整体感 1、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请试着划出句子的重读和停顿 (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 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 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 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2)谈谈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 部分命名 合作探究15 5 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2.雨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大地的? 3.雨的到来为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4、齐读第1-5节提问: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从视觉、听觉、触 觉、嗅觉等方面用精彩的语句来描述。(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舂》中描写 春雨的内容。) 请读品析6-8 3 1提问: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 2.提问: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教你们勇敢地笑”的含义是什么?
7 4. 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整体感知: 1、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请试着划出句子的重读和停顿。 (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 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 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 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2)谈谈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2、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 部分命名。 合作探究 1-5 节 1.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2.雨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大地的? 3.雨的到来为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4、齐读第 1-5 节 提问: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从视觉、听觉、触 觉、嗅觉等方面用精彩的语句来描述。(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 春雨的内容。) 精读品析 6-8 节 1.提问: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 2.提问: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教你们勇敢地笑”的含义是什么?
3.讲解并提问: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 辞手法 4.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 话 深究质 1提问: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2.提问: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3.讲解诗歌的寓意: 4你感觉诗中的“雨”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5文章标题为《雨说》,请概括一下,雨“说”了哪些话?这些话表达什么意思? 6、仿照划线句子,补写 (1)舂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 (2)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 冬天的雪, 教与学反思
8 3.讲解并提问: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 辞手法? 4.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 话? 探究质疑 1.提问: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2.提问: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3.讲解诗歌的寓意: 4.你感觉诗中的“雨”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5.文章标题为《雨说》,请概括一下,雨“说”了哪些话?这些话表达什么意思? 6、仿照划线句子,补写: (1)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 ;她 。 (2)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 ; 冬天的雪, 。 教与学反思:
3、星星变奏曲 --郭沫若 学习目标 1.查找资料,简介朦胧诗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作品 2.在朗读的基础上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 3.感悟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在朗读的基础上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 2.感悟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 导入新课 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 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检测 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拼音。 颤动( )朦胧()覆盖()疲倦() 2、说说你对朦胧诗派的了解 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以 等为先驱者的一群 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朦胧诗作 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便呈现岀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 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的探求构成朦胧诗的思想核心,而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 则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江河就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朦胧派诗人无疑是·群对光明世界 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岀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
9 3、星星变奏曲 ---郭沫若 学习目标: 1.查找资料,简介朦胧诗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作品。 2.在朗读的基础上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 3.感悟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在朗读的基础上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 2.感悟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 一、导入新课。 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 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检测。 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拼音。 颤.动( ) 闪烁.( ) 朦胧..( ) 覆.盖( ) 疲倦..( ) 2、说说你对朦胧诗派的了解。 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以 、 、 等为先驱者的一群 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朦胧诗作 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 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的探求构成朦胧诗的思想核心,而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 则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江河就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 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
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这首《星星变奏曲》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 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查资料解决) 盛体感知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学习研 1、请划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思考这些意象有何不同? 2这两种意象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 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请读品析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 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展延 1、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2、“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10 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这首《星星变奏曲》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 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查资料解决) 整体感知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学习研讨。 1、请划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思考这些意象有何不同? 2.这两种意象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 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精读品析 1、 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2、 “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 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拓展延伸 1、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2、“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