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量r*和相应的正点阵中同指数晶面(k1)相互垂直,它的长度等于该晶面族的面间距倒数 r*⊥hk),r*K=1.。备注:详见《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北理王富耻主编 P20-P22 ·X射线相关知识 一、X射线的产生大量实验证明:高速运动者的电子突然受阻时,随者电子能量的 消失和转化,就会产生X射线。X射线管:电子速度的急剧变化,引起电子周围电磁场发 生急剧变化,产生一个或几个电磁脉冲—X射线 二、X射线的性质1、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R7ntgen))在研究中发现:X射线可使 照相底片感光、激发荧光、以直线方式传播、有很高的穿透能力。2、X射线的波动 性:X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晶体是原子有规则的三维排列,只要X射线的波长与 品体中原子的间距具有相同的数量级,那么当用X射线照射品体时就应能观察到干涉现象。 3、X射线的粒子性:X射线在空间传插时,可以看成是大量以光速运动的粒子流,这 些粒子流称为量子或光子。X射线的强度:光子数目与光子能量的乘积。 三、X射线谱(一般是波长与强度的关系曲线)1、X射线谱有两种:连续谱、 特征谱2、连续谱:电子速度的急剧变化,引起电子周围电磁场发生急刷变化,产生 个或几个电磁脉冲X射线:电子速度变化程度不同,产生光子的能量不同(与管电压、 管电流、阳极靶材料有关),即产生了各种不同波长的X射线,从而形成连续X射线谱。 在不同的管压下连续谱都有一强度最大值,并在短波方面有一波长极限。3、特征谱:当 管压增高到某一临界值U时,则在连续谱的某些特定波长上出现一些强度很高的锐峰,它 们形成X射线特征谱。产生原理图: 特征波长的计算: 四、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X射线散射 (1)散射:一束单色X射线通过品体物质时将能量传给原子中的电子,电子获得能量 后产生一定的加速度。具有加速度的电子将向外散射电磁波,其频率与电子振动的频率相同, 即与入射X射线的频率相同。前提:原子中受束缚力比较大的电子(内层电子) (2)相干散射:由于入射线与散射线的波长与频率一致,位相固定,各散射波之间以 及与入射波可以发生干涉,故称相干散射(弹性散射)。干涉的结果:散射波在某些方向上 相互加强,在另一些方向上相互减弱或抵消。一晶体中发生衍射的基础 (3)非相干散射: 非相干散射示意图:(康普顿/Compton-Wu散射-X射线粒子性 的证明) ?入射X射线光子与原子中受核束缚较弱的电子发生碰撞。?散布于
5 矢量 r*和相应的正点阵中同指数晶面(hkl)相互垂直,它的长度等于该晶面族的面间距倒数 r*⊥(hkl),r*HKL= 1/dHKL。 备注:详见《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北理 王富耻主编 P20—P22 X 射线相关知识 一、 X 射线的产生 大量实验证明:高速运动着的电子突然受阻时,随着电子能量的 消失和转化,就会产生 Χ 射线。 X 射线管:电子速度的急剧变化,引起电子周围电磁场发 生急剧变化,产生一个或几个电磁脉冲——X 射线 二、 X 射线的性质 1、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 R?ntgen)在研究中发现:X 射线可使 照相底片感光 、 激发荧光、以直线方式传播、有很高的穿透能力。 2、 X 射线的波动 性: X 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晶体是原子有规则的三维排列,只要 X 射线的波长与 晶体中原子的间距具有相同的数量级,那么当用X射线照射晶体时就应能观察到干涉现象。 3、 X 射线的粒子性: X 射线在空间传播时,可以看成是大量以光速运动的粒子流,这 些粒子流称为量子或光子。 X 射线的强度:光子数目与光子能量的乘积。 三、 X 射线谱(一般是波长与强度的关系曲线) 1、X 射线谱有两种:连续谱、 特征谱 2、连续谱: 电子速度的急剧变化,引起电子周围电磁场发生急剧变化,产生一 个或几 个电磁脉冲-X 射线;电子速度变化程度不同,产生光子的能量不同(与管电压、 管电流、阳极靶材料有关),即产生了各种不同波长的 X 射线,从而形成连续 X 射线谱。 在不同的管压下连续谱都有一强度最大值,并在短波方面有一波长极限。3、特征谱: 当 管压增高到某一临界值 U 时,则在连续谱的某些特定波长上出现一些强度很高的锐峰,它 们形成 X 射线特征谱。 产生原理图: 特征波长的计算: 四、 X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 X 射线散射 (1)散射:一束单色 X 射线通过晶体物质时将能量传给原子中的电子,电子获得能量 后产生一定的加速度。具有加速度的电子将向外散射电磁波,其频率与电子振动的频率相同, 即与入射 X 射线的频率相同。前提:原子中受束缚力比较大的电子(内层电子) (2)相干散射:由于入射线与散射线的波长与频率一致,位相固定,各散射波之间以 及与入射波可以发生干涉,故称相干散射(弹性散射)。干涉的结果:散射波在某些方向上 相互加强,在另一些方向上相互减弱或抵消。 ——晶体中发生衍射的基础 (3)非相干散射: 非相干散射示意图:(康普顿/Compton-Wu 散射 -X 射线粒子性 的证明) ? 入射 X 射线光子与原子中受核束缚较弱的电子发生碰撞。 ? 散布于
各个方向的散射波波长互不相同,与入射波的相位不存在确定关系,不能互相干涉。?形 成连续背底,不利于衍射分析X射线能量损失的散射又称非弹性散射。另外还有一 喇曼散射:X射线光子能量比壳层电子临界激发能小得非常少时发生的共振散射:热漫散射: X射线光子与声子碰撞造成的散射(晶格热振动造成的晶格动畸变引起的漫散射):黄昆散 射:品格静畸变引起的漫散射 2)X射线的吸收 (1)、现象: )随着波长的减小,质量衰减系数减小:软X射线:长波长X射 线:硬X射线:短波长X射线。2)当波长降到一定值时吸收系数突然增高,对于不同 的物质,具有特定的吸收限。3)在吸收限两边, (2)X射线的衰减规律A)X射线通过物质时,强度减弱。衰减的程度与物质的厚 度和密度有关。 X射线穿透物质后衰减的原因是物质对X射线散射和吸收的结果。因 此,质量衰减系数,由于质量吸收系数远大于质量散射系数,所以B)光电效应与荧光 (仁次特征)幅射当入射X射线光子的能量足够大时,v明显超过原子的芯电子束缚能 b),将使原子中的内层电子被击出,使原子处于激发态。随后,原子中的外层电子将 跃?m?m?m?m?m迁到内层电子空位上,同时辐射出特征X射线(辐射跃迁)。C), 俄歇效应:详见课本注:上面的2、3部分的图示见课本的11、12页D)、吸收限的利 用:滤波:选择吸收限介于X射线中的Kα和KB的波长之间的物质滤波片材料选择规 律是:Z靶<40时:Z滤=Z靶-1:Z靶>40时:Z滤=Z靶一2选靶:X射线 的波长要大于被研究物质的K系吸收限,或选择远小于K系吸收限的波长。根据样品化学 成分选择靶材的原则是:Z靶样+1或Z靶》Z样例如:09年考题:用于铜靶 产生的X射线的滤波材料是一铜的原子序数是29<40,所以滤波材料的原子序数应为 29-1=28,为镍。 五、X射线衍射(品体的X射线衍射理论) 综述:衍射实质上是散射波发生干涉的结果。由于晶体中原子呈周期性排列,劳埃设想 晶体为光栅,把原子分别排列成一维、二维、三维时,对X射线发生衍射的条件进行了讨 论。而布拉格则根据布拉格点阵对X射线发生衍射的条件进行了讨论,即建立了布拉格方 程。详情如下。 1、品体的衍射效应与衍射几何 1)可见光的光栅衍射现象 2)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品体结构、点阵常数己知,测定波长。X射线光谱分析:
6 各个方向的散射波波长互不相同,与入射波的相位不存在确定关系,不能互相干涉。 ? 形 成连续背底,不利于衍射分析 X 射线能量损失的散射又称非弹性散射。 另外还有—— 喇曼散射:X 射线光子能量比壳层电子临界激发能小得非常少时发生的共振散射;热漫散射: X 射线光子与声子碰撞造成的散射(晶格热振动造成的晶格动畸变引起的漫散射);黄昆散 射:晶格静畸变引起的漫散射 2) X 射线的吸收 (1)、现象: 1) 随着波长的减小,质量衰减系数减小; 软 X 射线:长波长 X 射 线; 硬 X 射线:短波长 X 射线。 2) 当波长降到一定值时吸收系数突然增高,对于不同 的物质,具有特定的吸收限。 3) 在吸收限两边, (2)X 射线的衰减规律 A)X 射线通过物质时,强度减弱。衰减的程度与物质的厚 度和密度有关。 X 射线穿透物质后衰减的原因是物质对 X 射线散射和吸收的结果。因 此,质量衰减系数 ,由于质量吸收系数远大于质量散射系数, 所以 B)光电效应与荧光 (二次特征)辐射 当入射 X 射线光子的能量足够大时,(hν 明显超过原子的芯电子束缚能 Eb),将使原子中的内层电子被击出,使原子处于激发态。随后,原子中的外层电子将 跃 ?m??m??m?m??m 迁到内层电子空位上,同时辐射出特征 X 射线(辐射跃迁)。 C)、 俄歇效应:详见课本 注:上面的 2、3 部分的图示见课本的 11、12 页 D)、吸收限的利 用: 滤波:选择吸收限介于 X 射线中的 Kα 和 Kβ 的波长之间的物质 滤波片材料选择规 律是: Z 靶< 40 时: Z 滤=Z 靶-1; Z 靶>40 时: Z 滤=Z 靶-2 选靶:X 射线 的波长要大于被研究物质的 K 系吸收限,或选择远小于 K 系吸收限的波长。根据样品化学 成分选择靶材的原则是: Z 靶≤Z 样+1 或 Z 靶 》Z 样 例如:09 年考题:用于铜靶 产生的 X 射线的滤波材料是——铜的原子序数是 29<40,所以滤波材料的原子序数应为 29-1=28,为镍。 五、 X 射线衍射(晶体的 X 射线衍射理论) 综述:衍射实质上是散射波发生干涉的结果。由于晶体中原子呈周期性排列,劳埃设想 晶体为光栅,把原子分别排列成一维、二维、三维时,对 X 射线发生衍射的条件进行了讨 论。而布拉格则根据布拉格点阵对 X 射线发生衍射 的条件进行了讨论,即建立了布拉格方 程。详情如下。 1、晶体的衍射效应与衍射几何 1)可见光的光栅衍射现象 2)X 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 晶体结构、点阵常数已知,测定波长。-X 射线光谱分析;
己知波长,测定品体的点阵常数。 a)劳埃方程:(I)X射线受一维点阵(原子列)衍射的条件: (2)X射线受二维 点阵(原子面)衍射的条件整个原子面上所有原子的散射线产生干涉加强的条件: (③)X射线受三维点阵(空间点阵)衍射的条件 整个三维点阵中所有原子的散射波产生相 长干涉的条件:劳埃方程可以用矢量表示。设s0为入射线方向的单位矢量,s为衍射线 方向的单位矢量,令:劳埃方程的矢量表达式:劳埃方程的讨论:射线,H,KL也 是定值。但是:是定值,对于某一条衍相互关联。 b)布拉格方程劳埃Lau©)庭点可以看作是由于晶体中原子富集面对X射线的反射形 成的。 ,衍射级数 布拉格方程的讨论:1、选择反射与可见光的反射相同,某一晶面的入射线、反射 线和品面法线必须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入射线和反射线分居在品面法线二侧。与可见光 的反射不同,必须满足布拉格方程时,才有可能发生反射。(选择反射)2、衍射面(或 称干涉面)和衍射指数 3、产生反射的极限条件: ·常见的粉未与单晶衍射技术 一,衍射矢量方程及厄瓦尔德图解入 1,如图所示一束波长为入的入射波,以单位矢量$0的方向照射在晶体上,我们来考 察单位矢量S的方向产生衍射的条件。具体推导过程见王富耻主编《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 法》P30-P31推导结果: 这就是倒易空间的衍射条件方程 2,厄瓦尔德球图解衍射矢量方程与倒易点阵结合,表示衍射条件与衍射方向。具 体步骤如下:(1)以X射线波长的倒数1为半径作反射球(厄瓦尔德球):(2)X 射线沿球的直径方向入射(S0)(3)以X射线射出球面的那点做品体倒易点阵原点 (0*),将倒易点阵引入:(4)则与反射球面相交的倒易点所对应的晶面(P1,P2)均可 参与衍射:(5)球心(O)与该倒易点的联线即为衍射方向(S八)产生衍射的条件: 若以入射线与反射球的交点为原点,形成倒易点阵,只要倒易点落在反射球面上,对应的点 阵面都能满足布拉格条件,衍射线方向为反射球心射向球面上其倒易结点的方向 二,三种常用的衍射方法 1,劳埃法:采用连续的X射线照射不动的单晶体。因X射线的波长连续可变,故可 从中挑选出其波长满足布拉格关系的X射线使产生衍射。芳埃法是德国物理学家芳埃19]12 年提出的,是最早的X射线分析方法,它用垂直与入射线的平板底片记录衍射线而得到劳 埃斑点。目前劳埃法多用于单品取向测定及品体对称性的研究。转晶法(图见下页)采用
7 已知波长,测定晶体的点阵常数。 a) 劳埃方程: (1) X 射线受一维点阵(原子列)衍射的条件: (2) X 射线受二维 点阵 (原子面)衍射的条件 整个原子面上所有原子的散射线产生干涉加强的条件: (3) X 射线受三维点阵(空间点阵)衍射的条件 整个三维点阵中所有原子的散射波产生相 长干涉的条件: 劳埃方程可以用矢量表示。设 s0 为入射线方向的单位矢量,s 为衍射线 方向的单位矢量,令: 劳埃方程的矢量表达式: 劳埃方程的讨论: 射线,H,K,L 也 是定值。但是: 是定值,对于某一条衍 相互关联。 b) 布拉格方程 劳埃(Laue)斑点可以看作是由于晶体中原子富集面对X射线的反射形 成的。 ,衍射级数 布拉格方程的讨论: 1、选择反射 与可见光的反射相同,某一晶面的入射线、反射 线和晶面法线必须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入射线和反射线分居在晶面法线二侧。 与可见光 的反射不同,必须满足布拉格方程时,才有可能发生反射。(选择反射) 2、衍射面(或 称干涉面)和衍射指数 3、产生反射的极限条件: 常见的粉末与单晶衍射技术 一, 衍射矢量方程及厄瓦尔德图解 λ 1, 如图所示一束波长为 λ 的入射波,以单位矢量 S0 的方向照射在晶体上,我们来考 察单位矢量 S 的方向产生衍射的条件。具体推导过程见王富耻主编《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 法》P30—P31 * 推导结果: 这就是倒易空间的衍射条件方程 2, 厄瓦尔德球图解 衍射矢量方程与倒易点阵结合,表示衍射条件与衍射方向。具 体步骤如下: (1) 以 X 射线波长的倒数 1/λ 为半径作反射球(厄瓦尔德球); (2) X 射线沿球的直径方向入射(S0/λ) (3) 以 X 射线射出球面的那点做晶体倒易点阵原点 (O*),将倒易点阵引入; (4) 则与反射球面相交的倒易点所对应的晶面(P1,P2)均可 参与衍射; (5) 球心(O)与该倒易点的联线即为衍射方向(S/λ) 产生衍射的条件: 若以入射线与反射球的交点为原点,形成倒易点阵,只要倒易点落在反射球面上,对应的点 阵面都能满足布拉格条件, 衍射线方向为反射球心射向球面上其倒易结点的方向 二,三种常用的衍射方法 1, 劳埃法:采用连续的 X 射线照射不动的单晶体。因 X 射线的波长连续可变,故可 从中挑选出其波长满足布拉格关系的 X 射线使产生衍射。劳埃法是德国物理学家劳埃 1912 年提出的,是最早的 X 射线分析方法,它用垂直与入射线的平板底片记录衍射线而得到劳 埃斑点。目前劳埃法多用于单晶取向测定及晶体对称性的研究。 转晶法(图见下页) 采用
单色X射线照射转动的单品体,并用一张以旋转轴为轴的圆筒形底片来记录。转晶法的特 点是入射线波长不变,而靠旋转单晶体以连续改变各晶面与入射X射线的·角来满足布拉 格方程的要求。即当晶体不断旋转时,某组晶面会于某瞬间和单色的入射线束的夹角正好 满足布拉格方程,于是改瞬间便产生一根衍射线束,下图为用厄瓦尔德球来分析转晶法。 3,粉末法采用单色X射线照射多品式样。即利用多品式样中的各个微晶不同取向 来改变0,以满足布拉格方程的要求。粉末法是衍射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大多数材料的粉 末或多晶体块,板,丝,棒等可直接做式样,且其衍射花样又可提供其多的分析资料。粉末 法主要用于测定晶体结构,进行物相分析,定量分析等等。现将三种方法以表格形式 总结如下:三,结构因子原子在品体空间中呈周期性排列,意味着他们的衍射线杯 严格地限制在某些确定的方向上。这些确定的方向由布拉格方程确定,这个定律在某种意义 上是个否定式的定律,即如果不满足布拉格定律便不能产生衍射光束,但是原子在单位品胞 内部的特殊排列,也可能使某些原子面在满足布拉格定律的条件下仍不能产生衍射,也就是 说能否产生衍射还受到原子的排列等因素控制,这就引入了结构因子这个概念。结构因子F 定义为原子散射波振幅与电子散射波振幅比值: 一个单位晶胞中全部原子散射波振幅/ 一个电子散射波振幅最后经推导得出计算F的一般公式:相应的衍射波强度【为: 结构因子F表征了品胞内原子种类,原子数量,原子位置对(kI)晶面衍射方向上的衍射 强度的影响。一些有用的关系: 结构因子计算举例:1,简单晶胞简单晶胞只含一个原子,其坐标为000,做原 子散射因子为,则Fhk=f=,即与(hk)指数无关。=f 2,体心单胞每个单胞含两个原子,其坐标为000,121212,将他们带入结构因子 公式,则Fhk=f(1)+f当=1+h+k州为偶数时】,则 FhkI=2(2)4当h+k+为奇数时,则Fhk=0,0即体心点阵只出现h+k+为 偶数的品面的衍射。备注:面心立方单胞以及NC结构结构因子参考《材料现代分析 测试方法》P42-P43四,X射线衍射分析设备 1,X射线品体分析仪:用照相法记录X射线的设备德拜相机试样:多晶体 or粉末X射线:单色(固定波长) 相机直径D通常D=57.3mm或57.3mm的整数倍 三种底片装法的特点:(1)、正装法:常用于物相分析物相分析主要用前反射的几 条强衍射线为依据(2)、反装法:常用于品体点阵常数的测定大角度衍射线对测量晶体点 阵常数的误差小(3)、偏装法:用于精确测量晶体点阵常数可以计算由于底片的收缩造 成误差 8
8 单色 X 射线照射转动的单晶体,并用一张以旋转轴为轴的圆筒形底片来记录。转晶法的特 点是入射线波长不变,而靠旋转单晶体以连续改变各晶面与入射 X 射线的 θ 角来满足布拉 格方程的要求。即当晶体不断旋转时,某组 晶面会于某瞬间和单色的入射线束的夹角正好 满足布拉格方程,于是改瞬间便产生一根衍射线束,下图为用厄瓦尔德球来分析转晶法。 3, 粉末法 采用单色 X 射线照射多晶式样。即利用多晶式样中的各个微晶不同取向 来改变 θ,以满足布拉格方程的要求。粉末法是衍射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大多数材料的粉 末或多晶体块,板,丝,棒等可直接做式样,且其衍射花样又可提供甚多的分析资料。粉末 法主要用于测定晶体结构,进行物相分析,定量分析等等。 现将三种方法以表格形式 总结如下: 三,结构因子 原子在晶体空间中呈周期性排列,意味着他们的衍射线杯 严格地限制在某些确定的方向上。这些确定的方向由布拉格方程确定,这个定律在某种意义 上是个否定式的定律,即如果不满足布拉格定律便不能产生衍射光束,但是原子在单位晶胞 内部的特殊排列,也可能使某些原子面在满足布拉格定律的条件下仍不能产生衍射,也就是 说能否产生衍射还受到原子的排列等因素控制,这就引入了结构因子这个概念。结构因子 F 定义为原子散射波振幅与电子散射波振幅比值: 一个单位晶胞中全部原子散射波振幅/ 一个电子散射波振幅 最后经推导得出计算 F 的一般公式: 相应的衍射波强度 I 为: 结构因子 F 表征了晶胞内原子种类,原子数量,原子位置对(hkl)晶面衍射方向上的衍射 强度的影响。一些有用的关系: 结构因子计算举例: 1, 简单晶胞 简单晶胞只含一个原子,其坐标为 0 0 0,做原 子散射因子为 f,则 Fhkl=f = ,即 与(hkl)指数无关。 =f 2, 体心单胞 每个单胞含两个原子,其坐标为 0 0 0,1/2 1/2 1/2,将他们带入结构因子 公式,则 Fhkl=f (1) +f 当 =f[1+h+k+l 为 偶 数 时 ] , 则 Fhkl=2f, (2) =4 当 h+k+l 为奇数时,则 Fhkl=0,0 即体心点阵只出现 h+k+l 为 偶数的晶面的衍射。 备注:面心立方单胞以及 NaCl 结构结构因子参考《材料现代分析 测试方法》P42-P43 四,X 射线衍射分析设备 1,X 射线晶体分析仪: 用照相法记录 X 射线的设备 德拜相机 试 样:多晶体 or 粉末 X 射线:单色(固定波长) 相机直径 D 通常 D=57.3mm 或 57.3mm 的整数倍 三种底片装法的特点: (1)、正装法:常用于物相分析 物相分析主要用前反射的几 条强衍射线为依据 (2)、反装法:常用于晶体点阵常数的测定 大角度衍射线对测量晶体点 阵常数的误差小 (3)、偏装法:用于精确测量晶体点阵常数 可以计算由于底片的收缩造 成误差
2,平板相机劳埃法:连续X射线单晶样品针孔法:单色X射线粉末或多品 样品透射法背射法Rtg2tg2?D其中D:试样到底片的距离R:衍射圆 环的半径 3,X射线衍射仪:用计数器记录衍射线光子数。多品或粉末样品:单色X射线 ·X射线分析 1,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是什么?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现象,实质上是大量的原 子散射波互相干涉的结果。每种晶体所产生的衍射花样都反映出品体内部的原子分布规律。 衍射花样可以由两个方面组成:1)衍射线在空间的分布规律(衍射几何)(由晶胞大小、 形状和位向决定的)2)衍射线束的强度(取决于原子在原子在品胞中的位置、数量和种 类) 1.X射线的本质是什么?是谁首先发现了X射线,谁揭示了X射线的本质?本质 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其波长介于0.01-1000A。189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首先发现 了X射线,1912年由德国物理学家laue揭示了X射线本质。 2.试计算波长0.071nm(Mo-Ka)和0.154A(Cu-Ka)的X射线束,其频率和每个量 子的能量?E-h=hcn 3.试述连续X射线谱与特征X射线谱产生的机理连续X射线谱:从阴极发出的电 子经高压加速到达阳极靶材时,由于单位时间内到达的电子数特征X射线谱:从阴极发 出的电子在高压加速后,如果电子的能量足够大而将阳极靶原子中内XX射线。 4.连续X射线谱强度随管电压、管电流和阳极材料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发生管中 的总光子数(即连续X射线的强度)与:1阳极原子数Z成正比,2与灯丝电流1成正比 3与电压V二次方成正比:2I正比于iZV可见,连续X射线的总能量随管电流、阳极 靶原子序数和管电压的增加而增大 5.Kα线和K邓线相比,谁的波长短?谁的强度高?KB线比Ka线的波长短,强度弱 6.实验中选择X射线管以及滤波片的原则是什么?己知一个以F为主要成分的样品, 试选择合适的X射线管和合适的滤波片?实验中选择X射线管要避免样品强烈吸收入射 X射线产生荧光幅射,对分析结果产生干扰。必须根据所测样品的化学成分选用不同靶材的 X射线管。Z靶<☑样品+1应当避免使用比样品中的主元素的原子序数大2一6(尤其 是2)的材料作靶材。滤波片材料选择规律是:Z靶<40时:Z滤=Z靶一1Z 靶>40时:Z滤=Z靶-2例如:铁为主的样品,选用Co或Fe靶,不选用Ni或Cu靶: 对应滤波片选择Mn 9
9 2,平板相机 劳埃法: 连续 X 射线 单晶样品 针孔法: 单色 X 射线 粉末或多晶 样品 透射法 背射法 Rtg2tg2?? D 其中 D:试样到底片的距离 R:衍射圆 环的半径 3, X 射线衍射仪:用计数器记录衍射线光子数。 多晶或粉末样品;单色 X 射线 X 射线分析 1. X 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X 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现象,实质上是大量的原 子散射波互相干涉的结果。每种晶体所产生的衍射花样都反映出晶体内部的原子分布规律。 衍射花样可以由两个方面组成: 1)衍射线在空间的分布规律(衍射几何)(由晶胞大小、 形状和位向决定的) 2)衍射线束的强度(取决于原子在原子在晶胞中的位置、数量和种 类) 1. X 射线的本质是什么?是谁首先发现了 X 射线,谁揭示了 X 射线的本质? 本质 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其波长介于 0.01-1000A。 1895 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首先发现 了 X 射线,1912 年由德国物理学家 laue 揭示了 X 射线本质。 2. 试计算波长 0.071nm(Mo-Kα)和 0.154A(Cu-Kα)的 X 射线束,其频率和每个量 子的能量? E=hν=hc/λ 3.试述连续 X 射线谱与特征 X 射线谱产生的机理 连续 X 射线谱: 从阴极发出的电 子经高压加速到达阳极靶材时,由于单位时间内到达的电子数 特征 X 射线谱: 从阴极发 出的电子在高压加速后,如果电子的能量足够大而将阳极靶原子中内 XX 射线。 4. 连续 X 射线谱强度随管电压、管电流和阳极材料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 发生管中 的总光子数(即连续 X 射线的强度)与: 1 阳极原子数 Z 成正比; 2 与灯丝电流 i 成正比; 3 与电压 V 二次方成正比: 2I 正比于 i Z V 可见,连续 X 射线的总能量随管电流、阳极 靶原子序数和管电压的增加而增大 5. Kα 线和 Kβ 线相比,谁的波长短?谁的强度高? Kβ 线比 Kα 线的波长短,强度弱 6.实验中选择 X 射线管以及滤波片的原则是什么?已知一个以 Fe 为主要成分的样品, 试选择合适的X射线管和合适的滤波片? 实验中选择X射线管要避免样品强烈吸收入射 X 射线产生荧光幅射,对分析结果产生干扰。必须根据所测样品的化学成分选用不同靶材的 X 射线管。 Z 靶≤Z 样品+1 应当避免使用比样品中的主元素的原子序数大 2-6(尤其 是 2)的材料作靶材。 滤波片材料选择规律是: Z 靶< 40 时: Z 滤=Z 靶-1 Z 靶>40 时: Z 滤=Z 靶-2 例如: 铁为主的样品,选用 Co 或 Fe 靶,不选用 Ni 或 Cu 靶; 对应滤波片选择 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