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测试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积累与运用(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行辈(hang)怠慢(dai)煨炖(pian)顾名思意 亢奋(kang)晦暗(hui)农谚(yan)草长莺飞 C、劫难(ji白)趋势(qu)雾霭(ai) 单调枯燥 D、迁徙(xi)凋零(dido)譬如(pi) 诸如此类 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教育改革的号角刚刚吹响,贵港市教育局一马当先,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排。 B、许多孩子刚摆脱尿布就开始摆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其热衷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C、每当日薄西山,林中的鸟儿便销声匿迹:旭日东升时,密林中又嘈嘈杂杂 D、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市启动市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今年首批招收320人。 B、只有沿线的拆迁工作能顺利进行,是沿江风光带顺利施工的条件之一。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我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D、“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社戏》是一篇小说,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按照“盼看社戏一一去看社戏一—怀念社戏”的思路构思全文 《安塞腰鼓》一文的作者刘成章,用酣畅的笔调,描绘出南方少数民族的舞蹈风情以及人 民生命的升华。 C、《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中,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 证据。 D、《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明写游鱼暗写潭水清澈 笔法妙极。 二、说明文阅读(5-8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数字时代如何保存现代文明 ①多数电子产品的文本内容与播放器是分离的,比如录音带和录音机,移动硬盘和电脑。 书刊杂志只要保存下来,人们就可以随时翻阅;而如果缺乏相应的解码器,一些电子、数字 存储装置几乎就是一堆废物。设想一下,如果一些重要的历史资料、文艺作品、科技知识被 存储在已经或即将淘汰的电子、数字存储装置上,那么如何完好地还原它们将成为问题;而 且时间越久,还原的难度越大。 ②随着电脑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5寸,3寸软盘已经被淘汰:随着数字录音、录像技 术的出现和发展,录音磁带、录像磁带也正在逐渐被淘汰。于是我们不禁要问:现在公众普 遍使用的U盘、移动硬盘是否有一天也会被淘汰? ③现代高科技有一个特征,那就是更新换代的频率很高,而且是以加速受的方式。微处 理器的速度每18个月翻一番;大约从2000年开始的25年内,主干网的宽带每6个月增加 一倍。随着微处理器和主干网宽带的不断升级换代,相关器件也需要不断升级换代,U盘和
1 期中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积累与运用(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行.辈(háng) 怠.慢(dài) 煨.炖(piān) 顾名思意 B、亢.奋(kàng) 晦.暗(huì) 农谚.(yán) 草长莺飞 C、劫.难(jié) 趋.势(qū) 雾霭.(ái) 单调枯燥 D、迁徙(xǐ) 凋.零(diāo) 譬.如(pì) 诸如此类 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教育改革的号角刚刚吹响,贵港市教育局一马当先 ....,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排。 B、许多孩子刚摆脱尿布就开始摆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其热衷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 C、每当日薄西山,林中的鸟儿便销声匿迹 ....;旭日东升时,密林中又嘈嘈杂杂。 D、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我市启动市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今年首批招收 320 人。 B、只有沿线的拆迁工作能顺利进行,是沿江风光带顺利施工的条件之一。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我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D、“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社戏》是一篇小说,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构思全文。 B、《安塞腰鼓》一文的作者刘成章,用酣畅的笔调,描绘出南方少数民族的舞蹈风情以及人 民生命的升华。 C、《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中,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 证据。 D、《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明写游鱼暗写潭水清澈, 笔法妙极。 二、说明文阅读(5-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数字时代如何保存现代文明 ①多数电子产品的文本内容与播放器是分离的,比如录音带和录音机,移动硬盘和电脑。 书刊杂志只要保存下来,人们就可以随时翻阅;而如果缺乏相应的解码器,一些电子、数字 存储装置几乎就是一堆废物。设想一下,如果一些重要的历史资料、文艺作品、科技知识被 存储在已经或即将淘汰的电子、数字存储装置上,那么如何完好地还原它们将成为问题;而 且时间越久,还原的难度越大。 ②随着电脑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5 寸,3 寸软盘已经被淘汰;随着数字录音、录像技 术的出现和发展,录音磁带、录像磁带也正在逐渐被淘汰。于是我们不禁要问:现在公众普 遍使用的 U 盘、移动硬盘是否有一天也会被淘汰? ③现代高科技有一个特征,那就是更新换代的频率很高,而且是以加速受的方式。微处 理器的速度每 18 个月翻一番;大约从 2000 年开始的 25 年内,主干网的宽带每 6 个月增加 一倍。随着微处理器和主干网宽带的不断升级换代,相关器件也需要不断升级换代,U 盘和
移动硬盘发生新变化在所难免。由此可以想象,我们现在保存在U盘和移动硬盘上的文档数 据也许有一天就会无法打开,正像现在人们很难找到带有3寸软盘插口的电脑一样 ④如果有一天,更新的存储和解码技术出现了,你手里的光盘不能播放了,你想过会因 此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失吗? ⑤科学界人士正在探寻着各种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首先,电子解码器的每一次升级换 代都应当尽可能与已有的存储器件兼容,否则可考虑限制上市销售。也许这样做会使电子产 品升级换代的速度有所减慢,并可能使电子产品的功能变得繁杂,但为了数据资源能够完整、 有效地保存和传播,这样做很有必要。在现实商业话动中,部分上市的新存储器件(比如光 盘)已经这么做了,但这与生产者并非有意识地来完整保存数据资源,而更多是按照市场需 求来生产。这样一来,势必使相当一部分具有重要文化、历史价值的文本不能在新的存储器 件上得以保存。当然,建立可靠的网络数据库备用系统也是必要的。这套备用系统就像飞机 上的黑匣子,能够经受住意外事件和巨大灾难的考验。虽然此举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 和人力,但是很值得。另外,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数据库机构以及民间有心人应当有 意识地收藏已经被淘汰的电子或数字存储载体,并使其保持完好运转的状态一一这一点很重 要,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这些收藏数据的保存功能,真正实现其历史、文化价值 ⑥在当前提出“使现代文明在数字时代能够完整、可辨识地保存下去”,不是杞人忧天。 只要全社会都能够对此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完全可以解决好 这个问题。 (有删改) 5、第①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是 )(3分) 举例子、作比较 B.打比方、作诠释 C.作比较、打比方 D.举例子、作诠释 6、第⑤段关于解决问题的途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电子解码器每次升级换代,都尽可能与已有的数字存储器件兼容。 B.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生产存储器件 C.建立可靠的网络数据库备用系统。 D.收藏已被淘汰的电子或数字存储载体,并使其保持完好运转状态 7、第⑥段中加点的词“这个”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收藏数据的保存功能 B.如何解决市场需求与完整保存数据资源之间的问题 C.怎样弥补光盘不能播放而带来的损失 D.数字时代如何保存现代文明 8、下列各句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书刊杂志上保存的文化信息,人们任何时候都可解读,因此它是比数字化存储方式更值 得推广的文化传承形式。 B.由软盘已被淘汰,录音录像带正在被淘汰,可以想到U盘、移动硬盘和光盘将来也可能 会被淘汰。 C.市场需求加速了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这样势必使具有重要文化、历史价值的文本不能 在新的存储器上保存。 D.已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建立的网络数据库备用系统,能够经受住意外事件和巨大灾难的 考验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4小题。(共18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2 移动硬盘发生新变化在所难免。由此可以想象,我们现在保存在 U 盘和移动硬盘上的文档数 据也许有一天就会无法打开,正像现在人们很难找到带有 3 寸软盘插口的电脑一样。 ④如果有一天,更新的存储和解码技术出现了,你手里的光盘不能播放了,你想过会因 此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失吗? ⑤科学界人士正在探寻着各种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首先,电子解码器的每一次升级换 代都应当尽可能与已有的存储器件兼容,否则可考虑限制上市销售。也许这样做会使电子产 品升级换代的速度有所减慢,并可能使电子产品的功能变得繁杂,但为了数据资源能够完整、 有效地保存和传播,这样做很有必要。在现实商业话动中,部分上市的新存储器件(比如光 盘)已经这么做了,但这与生产者并非有意识地来完整保存数据资源,而更多是按照市场需 求来生产。这样一来,势必使相当一部分具有重要文化、历史价值的文本不能在新的存储器 件上得以保存。当然,建立可靠的网络数据库备用系统也是必要的。这套备用系统就像飞机 上的黑匣子,能够经受住意外事件和巨大灾难的考验。虽然此举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 和人力,但是很值得。另外,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数据库机构以及民间有心人应当有 意识地收藏已经被淘汰的电子或数字存储载体,并使其保持完好运转的状态一一这一点很重 要,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这些收藏数据的保存功能,真正实现其历史、文化价值。 ⑥在当前提出“使现代文明在数字时代能够完整、可辨识地保存下去”,不是杞人忧天。 只要全社会都能够对此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完全可以解决好 这个问题。 (有删改) 5、第①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是( )(3 分) A.举例子、作比较 B.打比方、作诠释 C.作比较、打比方 D.举例子、作诠释 6、第⑤段关于解决问题的途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电子解码器每次升级换代,都尽可能与已有的数字存储器件兼容。 B.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生产存储器件。 C.建立可靠的网络数据库备用系统。 D.收藏已被淘汰的电子或数字存储载体,并使其保持完好运转状态。 7、第⑥段中加点的词“这个”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收藏数据的保存功能。 B.如何解决市场需求与完整保存数据资源之间的问题。 C.怎样弥补光盘不能播放而带来的损失。 D.数字时代如何保存现代文明。 8、下列各句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书刊杂志上保存的文化信息,人们任何时候都可解读,因此它是比数字化存储方式更值 得推广的文化传承形式。 B.由软盘已被淘汰,录音录像带正在被淘汰,可以想到 U 盘、移动硬盘和光盘将来也可能 会被淘汰。 C.市场需求加速了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这样势必使具有重要文化、历史价值的文本不能 在新的存储器上保存。 D.已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建立的网络数据库备用系统,能够经受住意外事件和巨大灾难的 考验。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 9-14 小题。(共 18 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 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一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 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 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 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魏学洢《核舟记》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9、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D、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3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 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 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 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 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魏学洢《核舟记》 [丙]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9、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D、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90 分)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如鸣珮环,心乐之(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佛印绝类弥勒( (4)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3、《小石潭记》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了“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矛盾,为什么 (3分) 14、《 《核舟记》中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 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3分) 四、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5、(1)黄发垂髫, 《桃花源记》 (2)纵我不往, ?《子衿》 (3)《核舟记》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诗经·蒹葭》 (5)《关雎》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语句是: 五、综合题(16-17小题,共5分)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广西贵港市江南中学要进行“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为主 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也许这次活动,会成为难以磨灭的生命印记,成为我们享受生活 快乐的一种体验,请依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6、如果语文老师让你设计本次活动方案,请你补充完整下面的设计。(3分) 【活动目的】 【活动展示过程】开班会汇报交流活动成果 【活动总结】请语文老师对活动进行总结 17、在“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手抄报比赛中,你拟定的栏目有(至少写出两 种)。(2分) 六、现代文阅读(完成18-22小题,共15分)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雷抒雁
4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 分) (1)如鸣珮环,心乐.之( )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 (3)佛印绝类..弥勒( ) (4)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3、《小石潭记》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了“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矛盾,为什么? (3 分) 14、《核舟记》中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 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3 分) 四、古诗文默写(每空 1 分,共 8 分) 15、(1)黄发垂髫, 。 《桃花源记》 (2)纵我不往, ? 《子衿》 (3)《核舟记》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 。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诗经·蒹葭》 (5)《关雎》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语句是: , 。 五、综合题(16-17 小题,共 5 分)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广西贵港市江南中学要进行“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为主 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也许这次活动,会成为难以磨灭的生命印记,成为我们享受生活 快乐的一种体验,请依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6、如果语文老师让你设计本次活动方案,请你补充完整下面的设计。(3 分) 【活动目的】 【活动展示过程】开班会汇报交流活动成果。 【活动总结】请语文老师对活动进行总结。 17、在“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手抄报比赛中,你拟定的栏目有(至少写出两 种)。(2 分) 六、现代文阅读(完成 18-22 小题,共 15 分)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雷抒雁
“那一片苇塘呢?”与其说我是在问这位行路的年轻人,还不如说是在问自己 “苇塘?”“在哪里呀?”年轻人转过头去望着那一片高高低低的房舍,像是反问,又 似在寻找。没有!连一根苇子都没有!从来就不曾有过呀? 就在这里!”我坚定地认为。我听见他嘟哝了一句:“梦话!” 梦话?是的,是梦话。50多年前,那一片茂密的苇塘还在,此后,就没有走出过我的梦境。 我相信,这位年轻人确实没有见过那片苇塘,那些茂密的青苇从来没有进入过他的梦中,没 有给过他快乐和欢愉。他的记忆里,这里从来就是房子,房子 那一片苇塘属于我,属于我的童年,是我记忆和梦境最鲜活的一部分。 那是一片十多亩地面的水塘,拥挤地生满了芦苇。在大人们那里,有价值的,只是苇子; 而被孩子们看作乐园的,是那一片苇塘。每天上学,我们走过苇塘,都会放慢脚步,那些花 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 过二月二,天气就暖和了。首先是苇塘里有了动静。A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 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红红的芽尖,唤醒了池塘,沉寂了一冬天的苇塘开始有了 生气。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耳边,整天都是 鸟儿的叫声和虫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大片大片的麦田,像大地上铺展了的绸缎,在和风里 柔柔地抖动。B一些早熟的花儿,抢夺时间一般,开始酝酿花事,商量结籽儿。柳丝软软地 轻拂我们的脸面,牵动我们的头发,像要告诉一些什么秘密给我们。 我们采下绽开的苇叶,卷成喇叭,把那细嘴挖扁,含在嘴里,依着喇叭的粗细,吹出或 粗壮或尖厉的声音:头顶软软的柳条,也被折下来,捋去柳芽,拧成柳哨。这就有了一支青 春的乐队,吹奏着春天的乐曲,吱吱呀呀,回响在上学的路上。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 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季节像是踩着苇叶走过来的。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池塘里就绿汪汪地变得浓密了。太 阳开始辣辣地照在头顶,棉衣,而后是夹衣,一件件被从身上剥掉。苇塘周围的麦子开始日 渐变黄,有人拿着青杏咔嚓咔嚓一边流着酸水一边嚼起。夏天到了! 假日里,我们会背着草笼,拿着镰刀,说是去割牛草,或者拣柴火,一整晌一整晌沉迷 在苇塘边 有一种鸟,叫“呱呱迪”。这名字完全是依了它的叫声来的。声音悠长而响亮,可你看 不见鸟的身影,那声音总是从密密的苇叶后传出来。这鸟儿很聪明,能把三四根苇子用草缠 在一起,在那交叉处用苇叶织一个窝,里边铺着一些软软的干草和细碎的羽毛。窝里,总能 看到三两只麻溜溜的鸟蛋。你要是靠近鸟窝,便会有尖厉的呱呱叫声,威胁你,驱赶你 塘边的野草,我们全都认识,从蒲公英、趴地龙、香胡子到粘粘蔓,全认识。我们喜欢 菅草长长白白嫩嫩的草根,一节节,像袖珍的甘蔗,嚼起来很甜。还有一种好吃的草,叫红 根根,那红红的草根上,常常结着黄豆大的根瘤,吃起来脆脆的,像生地瓜。最让我们兴奋 的是找到一株羊奶奶。这种蔓生的阔叶草,总是攀着芦苇往上长,一个个果实圆溜溜的,山 羊奶头一般,采摘时,会流出一些白色乳汁。羊奶果鲜嫩时,放在嘴里一咬,脆生生,甜丝 丝 我们这些野孩子,就这样一天天泡在苇塘边。忽一日,采到的羊奶奶咬不动了,掰开 看,里边整整齐齐伏着一排排带着绒毛的种子。老了!我们知道,暑假也该结束了。大人们 说:你们这些马驹子,该拴缰绳了吧! 苇子说,秋天了!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像一塘白发的老人。再过苇塘时, 些带绒毛的草籽,便飞扬起来,落在我们的肩膀上、头发上,要人带它们到远方去落户。 就连圆滚滚周身是刺的苍耳,瘦扁扁顶上长了三几根钩针的“狗扎扎”,都不甘寂寞,插进 布眼,爬在裤角上,要搭“便车”,到远方去旅行 父兄们送我们上学去,走过苇塘,一路上总在说:好好念书,日后到远处去,到大城市
5 “那一片苇塘呢?”与其说我是在问这位行路的年轻人,还不如说是在问自己。 “苇塘?”“在哪里呀?”年轻人转过头去望着那一片高高低低的房舍,像是反问,又 似在寻找。没有!连一根苇子都没有!从来就不曾有过呀? “就在这里!”我坚定地认为。我听见他嘟哝了一句:“梦话!” 梦话?是的,是梦话。50 多年前,那一片茂密的苇塘还在,此后,就没有走出过我的梦境。 我相信,这位年轻人确实没有见过那片苇塘,那些茂密的青苇从来没有进入过他的梦中,没 有给过他快乐和欢愉。他的记忆里,这里从来就是房子,房子。 那一片苇塘属于我,属于我的童年,是我记忆和梦境最鲜活的一部分。 那是一片十多亩地面的水塘,拥挤地生满了芦苇。在大人们那里,有价值的,只是苇子; 而被孩子们看作乐园的,是那一片苇塘。每天上学,我们走过苇塘,都会放慢脚步,那些花 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 一过二月二,天气就暖和了。首先是苇塘里有了动静。A 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 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红红的芽尖,唤醒了池塘,沉寂了一冬天的苇塘开始有了 生气。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耳边,整天都是 鸟儿的叫声和虫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大片大片的麦田,像大地上铺展了的绸缎,在和风里 柔柔地抖动。B 一些早熟的花儿,抢夺时间一般,开始酝酿花事,商量结籽儿。柳丝软软地 轻拂我们的脸面,牵动我们的头发,像要告诉一些什么秘密给我们。 我们采下绽开的苇叶,卷成喇叭,把那细嘴挖扁,含在嘴里,依着喇叭的粗细,吹出或 粗壮或尖厉的声音;头顶软软的柳条,也被折下来,捋去柳芽,拧成柳哨。这就有了一支青 春的乐队,吹奏着春天的乐曲,吱吱呀呀,回响在上学的路上。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 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季节像是踩着苇叶走过来的。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池塘里就绿汪汪地变得浓密了。太 阳开始辣辣地照在头顶,棉衣,而后是夹衣,一件件被从身上剥掉。苇塘周围的麦子开始日 渐变黄,有人拿着青杏咔嚓咔嚓一边流着酸水一边嚼起。夏天到了! 假日里,我们会背着草笼,拿着镰刀,说是去割牛草,或者拣柴火,一整晌一整晌沉迷 在苇塘边。 有一种鸟,叫“呱呱迪”。这名字完全是依了它的叫声来的。声音悠长而响亮,可你看 不见鸟的身影,那声音总是从密密的苇叶后传出来。这鸟儿很聪明,能把三四根苇子用草缠 在一起,在那交叉处用苇叶织一个窝,里边铺着一些软软的干草和细碎的羽毛。窝里,总能 看到三两只麻溜溜的鸟蛋。你要是靠近鸟窝,便会有尖厉的呱呱叫声,威胁你,驱赶你。 塘边的野草,我们全都认识,从蒲公英、趴地龙、香胡子到粘粘蔓,全认识。我们喜欢 菅草长长白白嫩嫩的草根,一节节,像袖珍的甘蔗,嚼起来很甜。还有一种好吃的草,叫红 根根,那红红的草根上,常常结着黄豆大的根瘤,吃起来脆脆的,像生地瓜。最让我们兴奋 的是找到一株羊奶奶。这种蔓生的阔叶草,总是攀着芦苇往上长,一个个果实圆溜溜的,山 羊奶头一般,采摘时,会流出一些白色乳汁。羊奶果鲜嫩时,放在嘴里一咬,脆生生,甜丝 丝的。 我们这些野孩子,就这样一天天泡在苇塘边。忽一日,采到的羊奶奶咬不动了,掰开一 看,里边整整齐齐伏着一排排带着绒毛的种子。老了!我们知道,暑假也该结束了。大人们 说:你们这些马驹子,该拴缰绳了吧! 苇子说,秋天了!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像一塘白发的老人。再过苇塘时, 一些带绒毛的草籽,便飞扬起来,落在我们的肩膀上、头发上,要人带它们到远方去落户。 就连圆滚滚周身是刺的苍耳,瘦扁扁顶上长了三几根钩针的“狗扎扎”,都不甘寂寞,插进 布眼,爬在裤角上,要搭“便车”,到远方去旅行。 父兄们送我们上学去,走过苇塘,一路上总在说:好好念书,日后到远处去,到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