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 教学准备与手段青藏铁路有关资料图片,西藏风光短片、课件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科第周星期 1.课前可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认识到青藏铁路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认识到对 沟通东西部、促进合作发展、造福西藏地区和人民的重要意义。还可以在地图上找一找全 长1142千米青藏铁路的线路: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越过“世界屋 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形结构。 2.本文为略读课文,教师可指导学生按阅读提示要求:“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 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自读自悟,然后交流讨论 在交流中要使学生认识到开凿风火山隧道主要遇到三点困难:一是冻土层:二是恶劣 天气:三是极度缺氧。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建设者身上有一种顽强的精神。这种精 神具体表现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奋战在 千里工地。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铁道兵”面前,没有闯不过的火焰山。他们不 集体备课惧生命危险,克服了高寒、低压、缺氧、风雪、雷电、沙暴这样的恶劣气候和自然条件所 带来的困难:他们以科学和创新精神,解决了冻土层和极度缺氧的世界级难题。 共性意见 同时还要结合具体词句体会到,在建设者身上,始终斗志高昂,洋溢着无坚不摧的乐 观主义精神。如,“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这只巨 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3.作者在表达上感情浓郁,要引导学生细心体会。文中有许多感叹句,可以让学生 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或建设者们怎样的情感。 4.还可让学生自读《詹天佑》,进行比较阅读。如,詹天佑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挠 和要挟下,修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今天中国人修建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 原铁路。詹天佑率领工人们顽强拼搏,以创新设计和吃苦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西部建设 者凭着科技和奉献精神,攻克了世界级难题。从比较中感受到中国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发展 今非昔比的繁荣昌盛。还可引导学生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5.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兴趣,鼓励有条件的学生浏览“青 藏铁路网”,关注青藏铁路的相关情况。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环节 及反思记录 创设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生交流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 情境,引 1.播放西藏的风光图片,和学生发的相关资料 入课题一同感受西藏的纯净、美丽和圣洁。 2.师生交流关于青藏铁路和西 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西藏地处青藏 铁路修到拉萨
16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 子。 教学准备与手段 青藏铁路有关资料图片,西藏风光短片、课件。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1.课前可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认识到青藏铁路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认识到对 沟通东西部、促进合作发展、造福西藏地区和人民的重要意义。还可以在地图上找一找全 长 1 142 千米青藏铁路的线路: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越过“世界屋 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形结构。 2.本文为略读课文,教师可指导学生按阅读提示要求:“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 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自读自悟,然后交流讨论。 在交流中要使学生认识到开凿风火山隧道主要遇到三点困难:一是冻土层;二是恶劣 天气;三是极度缺氧。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建设者身上有一种顽强的精神。这种精 神具体表现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奋战在 千里工地。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铁道兵”面前,没有闯不过的火焰山。他们不 惧生命危险,克服了高寒、低压、缺氧、风雪、雷电、沙暴这样的恶劣气候和自然条件所 带来的困难;他们以科学和创新精神,解决了冻土层和极度缺氧的世界级难题。 同时还要结合具体词句体会到,在建设者身上,始终斗志高昂,洋溢着无坚不摧的乐 观主义精神。如,“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这只巨 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3.作者在表达上感情浓郁,要引导学生细心体会。文中有许多感叹句,可以让学生 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或建设者们怎样的情感。 4.还可让学生自读《詹天佑》,进行比较阅读。如,詹天佑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挠 和要挟下,修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今天中国人修建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 原铁路。詹天佑率领工人们顽强拼搏,以创新设计和吃苦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西部建设 者凭着科技和奉献精神,攻克了世界级难题。从比较中感受到中国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发展, 今非昔比的繁荣昌盛。还可引导学生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5.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兴趣,鼓励有条件的学生浏览“青 藏铁路网”,关注青藏铁路的相关情况。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创设 情境,引 入课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西藏的风光图片,和学生 一同感受西藏的纯净、美丽和圣洁。 2.师生交流关于青藏铁路和西 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西藏地处青藏 高原,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 师生交流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 发的相关资料
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 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 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见实。出示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 二、通读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体感知音,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参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音,思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 课文,整 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 (1)出示:“一条长长的‘铁 果堂交流 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 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 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2)观察地图,理解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读了全文,你知道了什么?有读了全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 什么感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 和感受就可闻的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 看法,可能有: (1)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天气 说变就变 (2)开凿风火山隧道面临着重 重困难 (3)高原缺氧是施工的一个很 大的障碍。 根据大家的发言,再次默读课文, (4)科技人员和建筑工人不断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成 献给困难挑战。 句话。 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 三、精读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 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 课文,用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默读 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 心感受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这句话 全线贯通。 2.自由朗读课文,想想面对着风 火山这只拦路虎,筑路大军会在什么 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 自由朗读课文 ? 3.课堂交流,教师指导 (1)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 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课堂交流,教师指导 ①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课 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 ◇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说一说。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五、八自然|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 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
17 二、通读 课文,整 体感知 三、精读 课文,用 心感受 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 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 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 成现实。出示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 去。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 音,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 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 (1)出示:“一条长长的‘铁 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 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 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2)观察地图,理解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读了全文,你知道了什么?有 什么感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 和感受就可闻的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 看法,可能有: (1)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天气 说变就变。 (2)开凿风火山隧道面临着重 重困难。 (3)高原缺氧是施工的一个很 大的障碍。 (4)科技人员和建筑工人不断 献给困难挑战。 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 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默读 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这句话。 2.自由朗读课文,想想面对着风 火山这只拦路虎,筑路大军会在什么 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 话? 3.课堂交流,教师指导: (1)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 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课 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五、八自然 段。 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思 考 课堂交流 读了全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 感受? 根据大家的发言,再次默读课文,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成一 句话。 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 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 全线贯通。 自由朗读课文 课堂交流,教师指导 ◇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 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 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
③面对着困难,他们会怎么样说滑。 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把铁路修到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拉萨去!”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坚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 有力,显示筑路大军在困难面前不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 惧怕,不后退的决心。) 头盖脸地砸下来 (2)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 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 ①他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在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 话说一说。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 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 有感情地朗读第六、九自然段。 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 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 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 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 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 (1)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的时 高傲的头!”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六、九自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十一自然 ③战胜困难的时刻,他们会怎么 (2)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时刻 样说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有 感情地朗读。(喜悦自豪,充满信心 的语气。) 4.想象一下,筑路大军还会在什 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 句话? 播放录像: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的庆祝场面。 课外 ②如果你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 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青藏铁路和西 延伸,情么? 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感升华 ③此时此刻,应该怎样来朗读 “把铁路是到拉萨去!”?有感情地 四、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年月日
18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月 日 四、课外 延伸,情 感升华 ③面对着困难,他们会怎么样说 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把铁路修到 拉萨去!”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坚 定有力,显示筑路大军在困难面前不 惧怕,不后退的决心。) (2)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 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在 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 话说一说。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 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 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 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 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 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 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 高傲的头!”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六、九自然 段。 ③战胜困难的时刻,他们会怎么 样说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有 感情地朗读。(喜悦自豪,充满信心 的语气。) 4.想象一下,筑路大军还会在什 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 句话? ①播放录像: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的庆祝场面。 ②如果你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 么? ③此时此刻,应该怎样来朗读 “把铁路是到拉萨去!”?有感情地 朗读。 四、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滑。”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 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 头盖脸地砸下来。”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 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 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有感情地朗读第六、九自然段。 (1)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的时 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十一自然 段。 (2)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时刻。 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青藏铁路和西 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 学案使用者 第周星期用 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教学目 课(章节)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教学 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目标 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教学准备与手段各地风士人情方面的图片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科第周星期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讨论与远方的同龄人建立联系,加强交流,开展活动,增进彼 此的了解。目的是使学生亲历一次“手拉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沟通和交 际的能力。 教师可先创设情境,介绍一些遥远地方小学的情况及他们对交友的渴望,激发学生建 立“手拉手”活动的兴趣:然后使学生明确,此次活动的策划与开展都由学生自己操作。 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讨论出切实可行的联系方式,策划好要开展的“手拉手”活动 教学中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教师要营造气氛,激发起学生参加“手拉手”活动的热情。如,读一封远方小朋 友的来信:读一则报道,介绍远方的小学:说一说开展“手拉手”活动的重要意义。 体备课|分组后各小成员做好明分工,如、谁来主共,谁来记,来汇报 共性意见 3.全班进行讨论,确定联系方式及活动内容 4.各小组汇报中要注意评议。要求学生认真听取各小组汇报,并进行比较,对选定 的策略要说出充分的理由。同时这又是一个交际的场合,对学生语言是否规范、说得是否 清楚,加以点评。 5.教师要想方设法保证活动持续开展,如有困难,可选择同一城市(或邻近乡镇)学 校开展。力保让学生经历交往过程,加深彼此了解,进行互助:通过活动,丰富人生体验。 习作 “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续,是与“手拉手”同学进行交往的开始,是一次应用文的 习作练习 口语交际之后,可让学生趁热打铁写下来。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广开思路,选好 角度,选好材料,指导学生写出讨论的结果及真实想法。在学生动笔前,要引导学生回想 口语交际课内容,如何给一个完全陌生的同学写信,信里应写哪些内容:再考虑先写什么
19 教学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学案使用者 第 周星期 用 教 学 目 标 课(章节) 教学 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教学准备与手段 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 科第 周星期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讨论与远方的同龄人建立联系,加强交流,开展活动,增进彼 此的了解。目的是使学生亲历一次“手拉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沟通和交 际的能力。 教师可先创设情境,介绍一些遥远地方小学的情况及他们对交友的渴望,激发学生建 立“手拉手”活动的兴趣;然后使学生明确,此次活动的策划与开展都由学生自己操作。 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讨论出切实可行的联系方式,策划好要开展的“手拉手”活动。 教学中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教师要营造气氛,激发起学生参加“手拉手”活动的热情。如,读一封远方小朋 友的来信;读一则报道,介绍远方的小学;说一说开展“手拉手”活动的重要意义。 2.提出讨论要求,小组讨论后进行策划。教师可以划分小组,学生也可以自由组合。 分组后各小组成员做好明确分工,如,谁来主持,谁来记录,谁来汇报。 3.全班进行讨论,确定联系方式及活动内容。 4.各小组汇报中要注意评议。要求学生认真听取各小组汇报,并进行比较,对选定 的策略要说出充分的理由。同时这又是一个交际的场合,对学生语言是否规范、说得是否 清楚,加以点评。 5.教师要想方设法保证活动持续开展,如有困难,可选择同一城市(或邻近乡镇)学 校开展。力保让学生经历交往过程,加深彼此了解,进行互助;通过活动,丰富人生体验。 习作 “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续,是与“手拉手”同学进行交往的开始,是一次应用文的 习作练习。 口语交际之后,可让学生趁热打铁写下来。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广开思路,选好 角度,选好材料,指导学生写出讨论的结果及真实想法。在学生动笔前,要引导学生回想 口语交际课内容,如何给一个完全陌生的同学写信,信里应写哪些内容;再考虑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重点写什么,使学生对习作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构思与安排。既可以先介绍自己 再说说打算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想法及建议,也可以先写活动想法及建议,最后介绍自 己,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去写。既可以个人名义写,也可以小组的名义写 在动笔前要复习书信的格式,要求按格式 j好后,要在小组内读一读、评一评 改一改,引导学生互相修改,并恰当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好后再寄出去,教师可通 过示范的形式,教给学生写信封的正确方法。 教师要与“手拉手”学校的老师加强联系,让学生之间进行书信来往,并持续开展活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环节 及反思记录 、营造 营造氛围,激发兴越 氛围,激 播放课件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地方小学生的 发兴趣 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 2.伟大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图片、文字资料 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独特的地 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 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二、明确主题,出谋划策 、明确1.今天我们要来策划一次和远 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去结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 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谋划策活情况,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 景和物产,必要时向对方献上一片爱 板书:策划“手拉手”活动 学生分小组交流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 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建立联系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 (如,网络上聊天工具、报纸杂志 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不过现代上的交友栏目,作文书上注明的详细地 科学技术这么发达,我们总会有很多 址、电视节目介绍的学生……)
20 再写什么,重点写什么,使学生对习作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构思与安排。既可以先介绍自己, 再说说打算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想法及建议,也可以先写活动想法及建议,最后介绍自 己,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去写。既可以个人名义写,也可以小组的名义写。 在动笔前要复习书信的格式,要求按格式书写。写好后,要在小组内读一读、评一评、 改一改,引导学生互相修改,并恰当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好后再寄出去,教师可通 过示范的形式,教给学生写信封的正确方法。 教师要与“手拉手”学校的老师加强联系,让学生之间进行书信来往,并持续开展活 动。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营造 氛围,激 发兴趣 二、明确 主题,出 谋划策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 2.伟大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 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独特的地 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 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二、明确主题,出谋划策 1.今天我们要来策划一次和远 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去结 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 活情况,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 景和物产,必要时向对方献上一片爱 心。 板书:策划“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 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建立联系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 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不过现代 科学技术这么发达,我们总会有很多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地方小学生的 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 图片、文字资料 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 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如,网络上聊天工具、报纸杂志 上的交友栏目,作文书上注明的详细地 址、电视节目介绍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