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跨期摊提账户:用来核算应由若干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摊配于各相关会计 期间的账户。属于跨期摊提类的账户主要有“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待 摊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账户的借方登记实际发生或支付的应由若干会计期间摊销的费用数,贷方 登记分期摊销的费用数,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尚待摊销的费用数。“预提费用”账户的贷方登记预提计人 各会计期间的费用数,借方登记费用的实际支付数,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已经预提但尚未支付的费用 7.期间汇转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收入和费用的账户。按账 户结构不同又分为期间收入汇转账户和期间费用汇转账户两类。期间收入汇转账户的贷方登记当期取得 的收入,借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收入,期末结转后无余额。期间费用汇转账户的借方登 记本期发生的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费用,期末结转后无余额。属于期间收入汇 转账户的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属于期间费 用汇转账户的主要有“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 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等 8.财务成果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全部经营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的账户。属于财务 成果类的账户主要有“本年利润”。该类账户的贷方登记期末从各收入账户转入的收人数:借方登记期 末从有关费用账户转入的费用数,期末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实现的净利润额,若为借方余额则表示企业发 生的亏损总额 9.调整账户:是为了求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而设置的账户。调整账户按其调整方式不同,分为 备抵账户、附加账户和备抵附加账户三类。备抵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 实际余额的账户。其调整公式为 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一备抵账户的余额=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 由公式可知,备抵账户与其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相反。属于备抵调整类的账户主要有“累计折旧”、 “利润分配”等 附加账户是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的账户。其调整公式如下 被调整账户的余额十,附加账户的余额=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 由公式可知,附加账户与其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相同。在实际工作中单纯的附加账户很少使用。 备抵附加账户是用来抵减或增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的账户。它兼有 备抵账户和附加账户的作用。属于备抵附加类账户的主要有“材料成本差异”。如期末库存A材料计划成 本为5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为借方500元:库存B材料计划成本为6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贷方900元 A材料实际成本=50000+500=50500(元) B材料实际成本=60000-900=59100(元) 16
16 6.跨期摊提账户:用来核算应由若干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摊配于各相关会计 期间的账户。属于跨期摊提类的账户主要有“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待 摊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账户的借方登记实际发生或支付的应由若干会计期间摊销的费用数,贷方 登记分期摊销的费用数,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尚待摊销的费用数。“预提费用”账户的贷方登记预提计人 各会计期间的费用数,借方登记费用的实际支付数,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已经预提但尚未支付的费用。 7.期间汇转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收入和费用的账户。按账 户结构不同又分为期间收入汇转账户和期间费用汇转账户两类。期间收入汇转账户的贷方登记当期取得 的收入,借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收入,期末结转后无余额。期间费用汇转账户的借方登 记本期发生的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费用,期末结转后无余额。属于期间收入汇 转账户的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属于期间费 用汇转账户的主要有“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 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等。 8.财务成果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全部经营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的账户。属于财务 成果类的账户主要有“本年利润”。该类账户的贷方登记期末从各收入账户转入的收人数;借方登记期 末从有关费用账户转入的费用数,期末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实现的净利润额,若为借方余额则表示企业发 生的亏损总额。 9.调整账户:是为了求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而设置的账户。调整账户按其调整方式不同,分为 备抵账户、附加账户和备抵附加账户三类。备抵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 实际余额的账户。其调整公式为: 被调整账户的余额—备抵账户的余额=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 由公式可知,备抵账户与其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相反。属于备抵调整类的账户主要有“累计折旧”、 “利润分配”等。 附加账户是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的账户。其调整公式如下: 被调整账户的余额十,附加账户的余额=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 由公式可知,附加账户与其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相同。在实际工作中单纯的附加账户很少使用。 备抵附加账户是用来抵减或增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的账户。它兼有 备抵账户和附加账户的作用。属于备抵附加类账户的主要有“材料成本差异”。如期末库存A材料计划成 本为5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为借方500元;库存B材料计划成本为6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贷方900元, 则: A材料实际成本=50 000十500=50 500(元) B材料实际成本=60 000—900=59 100(元)
课堂小结:略 作业布置:单元练习卷 第11-12课时 第二节复式记账及借贷记账法 知识点、重难点:第二节知识点较多,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教材的重点章节。学生应重点掌握复式 记账的概念、种类及主要特征,借贷记账法的四个特点,账户结构,借方期末余额和贷方期末余额的计 算方法,资产、权益、费用、收入账户的登记方法,简单会计分录、一借多贷和一贷多借的复合分录的 编制方法。 教学过程: 本节讲两个问题,一是复式记账原理,二是借贷记账法。 所谓复式记账,就是从全面反映各企业单位资金运动总体的需要出发,以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作 为记账的基础,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记录每一项经济业务,以全面、系统地反映资金变 化情况和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为什么对一项经济业务要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呢?这是由于每一项经济业务的 发生,都会引起资产和权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在会计平衡公式中如果其中一项发生 变动,另外一项或几项也会随之发生等量的增减变动,所以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同 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这不仅可以完整地反映出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同时也可以使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保持平衡,并便于用试算平衡原理来检査账户记录的正确性,这是复 式记账法的主要特征。 各种复式记账法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基本内容有所不同,因为每一种复式记账法都要明确规定各自的 账户结构、记账符号、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方法 借贷记账法大约产生于12世纪末、13世纪初的意大利。借贷二字的含义最初是从借贷资本家的角度 来解释的,即用采表示债权和债务的增减变动。借贷资本家对于吸收的存款,记在贷主的名下,表示债 务:对于付出的放款,记在借主的名下,表示债权。后来,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商企业 的出现,人们经济活动的范围日益扩大,经济活动的内容日趋复杂,记账对象也随之扩大。人们不仅在 银行业应用借贷记账,而且还发展到工商业。不仅在账簿中要登记具有原始借贷意义的债权、债务,而 且还要在账簿中登记非借贷意义的财产物资和财务收支的增减变化。这样,借和贷就逐渐失去了原来的 含义,转化为一种纯粹的记账符号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数 方 登记减少数,则由该账户所核算的经济内容来决定。教材中分别列举了资产和权益、收入和费用账户的 基本结构,其基本结构可用图表列示如下:
17 课堂小结:略 作业布置:单元练习卷 第11-12课时 第二节 复式记账及借贷记账法 知识点、重难点:第二节知识点较多,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教材的重点章节。学生应重点掌握复式 记账的概念、种类及主要特征,借贷记账法的四个特点,账户结构,借方期末余额和贷方期末余额的计 算方法,资产、权益、费用、收入账户的登记方法,简单会计分录、一借多贷和一贷多借的复合分录的 编制方法。 教学过程: 本节讲两个问题,一是复式记账原理,二是借贷记账法。 所谓复式记账,就是从全面反映各企业单位资金运动总体的需要出发,以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作 为记账的基础,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记录每一项经济业务,以全面、系统地反映资金变 化情况和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为什么对一项经济业务要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呢?这是由于每一项经济业务的 发生,都会引起资产和权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在会计平衡公式中如果其中一项发生 变动,另外一项或几项也会随之发生等量的增减变动,所以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同 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这不仅可以完整地反映出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同时也可以使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保持平衡,并便于用试算平衡原理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这是复 式记账法的主要特征。 各种复式记账法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基本内容有所不同,因为每一种复式记账法都要明确规定各自的 账户结构、记账符号、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方法。 借贷记账法大约产生于12世纪末、13世纪初的意大利。借贷二字的含义最初是从借贷资本家的角度 来解释的,即用采表示债权和债务的增减变动。借贷资本家对于吸收的存款,记在贷主的名下,表示债 务;对于付出的放款,记在借主的名下,表示债权。后来,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商企业 的出现,人们经济活动的范围日益扩大,经济活动的内容日趋复杂,记账对象也随之扩大。人们不仅在 银行业应用借贷记账,而且还发展到工商业。不仅在账簿中要登记具有原始借贷意义的债权、债务,而 且还要在账簿中登记非借贷意义的财产物资和财务收支的增减变化。这样,借和贷就逐渐失去了原来的 含义,转化为一种纯粹的记账符号。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数,哪一方 登记减少数,则由该账户所核算的经济内容来决定。教材中分别列举了资产和权益、收入和费用账户的 基本结构,其基本结构可用图表列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