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初中学业考试单元测试题八年级语文上期 第1一-3单元 (本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命题重庆市渝北区第二实验中学 ZELIBG 、语言的积累和运用(40分) 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3分) A.震悚(song)荒谬(mido)溃退(kui)锐不可当(dang) B.要塞(sdi)瞥见(bie)惊骇(hdi)歼灭(qidn) C.俨然(yan)幽咽(ye)嫉妒(j)差使(chai) D.阡陌(qian)匀称(chen)寒噤(jin)仄歪(ze)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阻遏创疤鸿儒穷愁撩倒 B.烦燥狼籍蹒跚缭绕不绝 C.琐屑皇急杀戮响彻云宵D.簌簌颓唐案牍惟妙惟肖 3、下列的字或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A.业已:己经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B.阡陌:田间小路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丝竹:丝线和竹子。烽火:柴火 D.逾:越过。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4、下面语短中划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修改。(4分) 我深深体会到:①要学好功课,是否认真听课是关键。②上i 有集中注意力 就能把握重点,攻破难点。③以前,有时老师讲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我上课常搞 小动作,思想开小差。④身在课堂,心在操场,可能学不好功课。 ③ 5、给下面这则文字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2分) 本报讯重庆的论坛里单帖单月点击量从来不超过10万次的纪录被一个外地 人打破了。近日来,在腾讯·大渝网上,一篇名为《重庆印象》的系列网络日记点 击量高达13.8万次,重庆的方言、城市名片、规划等成了讨论的热点 《重庆印象》的作者“老虎不吃鱼”是一个才到重庆的深圳人,第一篇《重庆 印象》是他下飞机5个小时后贴在大渝网上的。《重庆印象》触及到了重庆人的敏 感区域。在《重庆印象二》中,作者提到“在重庆,感觉除了重庆人,别的地方全 是外地人”,因为“从年轻的小女孩到白发老先生,从警察到营业员,通通的重庆 口音”,而且他们不愿意说普通话。由此,一个深圳人感受到重庆应该更加开放和 包容。从4月5日到5月17日17:30,作者“老虎不吃鱼”在大渝网论坛中发表 了12篇《重庆印象》系列网络日记,回帖946篇
1 渝北区初中学业考试单元测试题八年级语文上期 第 1--3 单元 (本试卷满分 150 分,时间 120 分钟) 命题 重庆市渝北区第二实验中学 ZELIBG 一 、语言的积累和运用(40 分) 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3 分) A. 震悚.(sǒng) 荒谬.(miào) 溃.退 (kuì) 锐不可当.(dǎng) B. 要塞.(sài) 瞥.见(biē) 惊骇. (hài) 歼.灭(qiān) C.俨.然(yān) 幽咽.(yè) 嫉.妒(jì) 差.使(chāi ) D.阡.陌(qiān) 匀称.(chèn) 寒噤.(jìn) 仄.歪 (zè)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阻遏 创疤 鸿儒 穷愁撩倒 B.烦燥 狼籍 蹒跚 缭绕不绝 C.琐屑 皇急 杀戮 响彻云宵 D.簌簌 颓唐 案牍 惟妙惟肖 3、下列的字或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 分) A.业已:已经 震悚 :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B.阡陌:田间小路。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丝竹:丝线和竹子。 烽火:柴火 D.逾:越过。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4、下面语短中划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修改。(4 分) 我深深体会到:①要学好功课,是否认真听课是关键。②上课时只有集中注意力, 就能把握重点,攻破难点。③以前,有时老师讲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我上课常搞 小动作,思想开小差。④身在课堂,心在操场,可能学不好功课。 ① ② ③ ④ 5、给下面这则文字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20 个字)(2 分) 本报讯 重庆的论坛里单帖单月点击量从来不超过 10 万次的纪录被一个外地 人打破了。近日来,在腾讯·大渝网上,一篇名为《重庆印象》的系列网络日记点 击量高达 13.8 万次,重庆的方言、城市名片、规划等成了讨论的热点。 《重庆印象》的作者“老虎不吃鱼”是一个才到重庆的深圳人,第一篇《重庆 印象》是他下飞机 5 个小时后贴在大渝网上的。《重庆印象》触及到了重庆人的敏 感区域。在《重庆印象二》中,作者提到“在重庆,感觉除了重庆人,别的地方全 是外地人”,因为“从年轻的小女孩到白发老先生,从警察到营业员,通通的重庆 口音”,而且他们不愿意说普通话。由此,一个深圳人感受到重庆应该更加开放和 包容。从 4 月 5 日到 5 月 17 日 17:30,作者“老虎不吃鱼”在大渝网论坛中发表 了 12 篇《重庆印象》系列网络日记,回帖 946 篇
6、了解家乡,认识重庆。请你也来关注重庆人文精神大讨论。(2分) 网文《重庆形象》成人文精神大讨论关注热点。北京、上海、云南、大连 深圳都有自身的特色文化,具有三千年人文历史的重庆如何凸显个性文化?近日, 位游客的网文《重庆印象》一石激起千层浪,重庆人文精神大讨论再次成为市民 关注热点。 人文精神是城市的根与魂,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它作为民族精神的一种具体体 现,是一座城市创业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座城市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 重庆,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千百年来,重庆文化在两江水的滋养中 弦歌不绝,生生不息。特别是近年来,文化力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 作用,让重庆更加焕发出蓬勃活力。准确定位的重庆人文精神,其涵载重庆蓬勃生 机与精神冀望,孕育重庆人民崇高理想与美好憧憬,激扬重庆人民改革动力与创新 热情,塑造起重庆力求实现进一步跨越的灵魂。城市发展关注人文精神,人文精神 驱动城市经济发展,新时期的重庆发展迫切需要“座右铭”,成为广大市民一定时 期的一种精神追求 千个人眼里的“重庆人文精神”,注定有一千个不同的版本 新华网友重庆人在北京:我们现在需要先找寻出重庆自身拥有的独特的人文精 神.比如勇而有谋.重庆出了很多著名的将军:再次,无私奉献的移民精神,三峡 库区人民为三峡作出的牺牲让世界人民感动啊! 新华网友陈果:天空是重庆人的高度!大山是重庆人的脊梁!长江嘉陵江是重 庆人的胸怀!重庆!厚积薄发,志存高远! 新华网友巴国公:另有一种容易忽略的载体—黄角(葛)树-—黄角精神。 很有地方特色。高大、威猛、坚韧、顽强、耐旱、不怕严寒酷暑、索取少,奉献大 位著名诗人热情洋溢地写道:南岸江北/江北南岸/轮渡在不停地穿梭/来回 紧连着来回/终点永远是起点/轮渡的航程很短很近/山城的航程很长很远……他 说,奋斗与奋进,正是重庆人文精神的写照。 包容与开放、刚毅与豪爽、美丽与时尚……山城重庆人文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市民对重庆人文精神的方方面面都可发表自 己的看法。 重庆人文精神大讨论请你发言,你认为重庆人文精神是什么?说出你的独到见 解,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0字以内) 7、在某些事物的的身上似乎也可以看到人类自己的影子。依照下面示例的构想方 式,写一句讽喻人类的文字。(可用备选事物,也可自选其他事物作答)(2分) 示例:电视机一一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众人的 摆布
2 6、了解家乡,认识重庆。请你也来关注重庆人文精神大讨论。(2 分) 网文《重庆形象》成人文精神大讨论关注热点。 北京、上海、云南、大连、 深圳都有自身的特色文化,具有三千年人文历史的重庆如何凸显个性文化?近日, 一位游客的网文《重庆印象》一石激起千层浪,重庆人文精神大讨论再次成为市民 关注热点。 人文精神是城市的根与魂,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它作为民族精神的一种具体体 现,是一座城市创业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座城市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 重庆,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千百年来,重庆文化在两江水的滋养中 弦歌不绝,生生不息。特别是近年来,文化力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 作用,让重庆更加焕发出蓬勃活力。准确定位的重庆人文精神,其涵载重庆蓬勃生 机与精神冀望,孕育重庆人民崇高理想与美好憧憬,激扬重庆人民改革动力与创新 热情,塑造起重庆力求实现进一步跨越的灵魂。城市发展关注人文精神,人文精神 驱动城市经济发展,新时期的重庆发展迫切需要“座右铭”,成为广大市民一定时 期的一种精神追求。 一千个人眼里的“重庆人文精神”,注定有一千个不同的版本: 新华网友重庆人在北京:我们现在需要先找寻出重庆自身拥有的独特的人文精 神.比如勇而有谋.重庆出了很多著名的将军:再次,无私奉献的移民精神,三峡 库区人民为三峡作出的牺牲让世界人民感动啊! 新华网友陈果:天空是重庆人的高度!大山是重庆人的脊梁!长江嘉陵江是重 庆人的胸怀!重庆!厚积薄发,志存高远! 新华网友巴国公: 另有一种容易忽略的载体---黄角(葛)树---黄角精神。 很有地方特色。高大、威猛、坚韧、顽强、耐旱、不怕严寒酷暑、索取少,奉献大... 一位著名诗人热情洋溢地写道:南岸江北/江北南岸/轮渡在不停地穿梭/来回 紧连着来回/终点永远是起点/轮渡的航程很短很近/山城的航程很长很远……他 说,奋斗与奋进,正是重庆人文精神的写照。 包容与开放、刚毅与豪爽、美丽与时尚……山城重庆人文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市民对重庆人文精神的方方面面都可发表自 己的看法。 重庆人文精神大讨论请你发言,你认为重庆人文精神是什么?说出你的独到见 解,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0 字以内) 7、在某些事物的的身上似乎也可以看到人类自己的影子。依照下面示例的构想方 式,写一句讽喻人类的文字。(可用备选事物,也可自选其他事物作答)(2 分) 示例: 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众人的 摆布
备选事物:空调、台灯、电脑、稻穗、篮球 、综合探究。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做答。(8分) 材料 位来自河南的老人每天用一辆破旧的推着他重病的妻子沿街乞讨 并跪谢每一位施舍他的好心人。 材料二一位身穿校服背着书包的青年学子低头站在熙熙攘攘的街边,胸前牌 子上写着:因家中贫困无法继续学业,恳请各位施以援手。牌下附有某某中专的录 取通知书 材料三一个本来四肢健全的少年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自己的双腿熟练的捆扎 起来,转眼间改头换面变成了下肢“瘫痪”的残疾乞丐,一有人经过,就装出已副 痛苦的模样,没人时他便满脸无所谓的坐起来东张西望。 (1)根据上述材料,请结合你所了解的生活实际,试探究产生乞丐的原因。 (2)假设你分别遇到了上述材料中的三个乞讨者,你准备如何奉献自己的“爱心”? ①遇到贫困老人: ②遇到贫困学生; ③遇到“瘫痪”乞丐: (3)虽然我市收容乞丐的救助站,但却门前冷落。如果你是救助站的一名工作人 员,遇到一位寒风中瑟瑟发抖、年老体弱的乞丐,你会怎样劝说他自愿接受救助站 的救助? 9、名著积累。(5分) A.《三国演义》中,①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 ②周瑜,有勇有谋,有儒将风度,但与诸葛亮较量却屡屡失败,故临 死时长叹 。”③单刀赴会、败走麦城这两个故事的 主人公是 《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 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她是 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 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岀“一年三百六十 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是 书中还刻画了一个善良风趣的农村老 妇人,她就是 10、古诗文积累。(每小题1分共10分) ①《陋室铭》一文中描写陋室清新幽雅环境的句子是
3 备选事物:空调、台灯、电脑、稻穗、篮球 8、综合探究。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做答。(8 分) 材料一 一位来自河南的老人每天用一辆破旧的推着他重病的妻子沿街乞讨, 并跪谢每一位施舍他的好心人。 材料二 一位身穿校服背着书包的青年学子低头站在熙熙攘攘的街边,胸前牌 子上写着:因家中贫困无法继续学业,恳请各位施以援手。牌下附有某某中专的录 取通知书。 材料三 一个本来四肢健全的少年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自己的双腿熟练的捆扎 起来,转眼间改头换面变成了下肢“瘫痪”的残疾乞丐,一有人经过,就装出已副 痛苦的模样,没人时他便满脸无所谓的坐起来东张西望。 (1)根据上述材料,请结合你所了解的生活实际,试探究产生乞丐的原因。 (2)假设你分别遇到了上述材料中的三个乞讨者,你准备如何奉献自己的“爱心”? ① 遇到贫困老人: ② 遇到贫困学生; ③ 遇到“瘫痪”乞丐: (3)虽然我市收容乞丐的救助站,但却门前冷落。如果你是救助站的一名工作人 员,遇到一位寒风中瑟瑟发抖、年老体弱的乞丐,你会怎样劝说他自愿接受救助站 的救助? 9、名著积累。(5 分) A.《三国演义》中,①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 __________。②周瑜,有勇有谋,有儒将风度,但与诸葛亮较量却屡屡失败,故临 死时长叹“___________ ,___________。”③单刀赴会、败走麦城这两个故事的 主人公是 。 B.《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 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她是____________;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 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 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是____________;书中还刻画了一个善良风趣的农村老 妇人,她就是__________。 10、古诗文积累。(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①《陋室铭》一文中描写陋室清新幽雅环境的句子是:
②《春望》一诗中写战争的持久,诗人渴望家书的诗句是: ③《望岳》一诗中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峻的诗句是: 长歌行》一诗中所要阐明的人生哲理是 ⑤《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出洞庭湖丰富的蓄积和动荡的声势的诗句是: 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抒写自己的爱国情怀的诗句 ⑦请写出与莲有关的连续两句诗句: ⑧自古以来,登山给许多诗人以感悟,留下不少名句。杜牧上寒山体会到“停车坐 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甫登泰山领略到“ ”:王安石登飞来峰领会到“ ”;苏轼上庐山领悟到“ 、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陶渊明《桃花源记》选段,完成完成11-16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 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 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 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无论魏晋(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④遂与外人间隔( 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4 ②《春望》一诗中写战争的持久,诗人渴望家书的诗句是: , ③《望岳》一诗中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峻的诗句是: , ④《长歌行》一诗中所要阐明的人生哲理是: , ⑤《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出洞庭湖丰富的蓄积和动荡的声势的诗句是: , 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抒写自己的爱国情怀的诗句 , ⑦请写出与莲有关的连续两句诗句: , ⑧自古以来,登山给许多诗人以感悟,留下不少名句。杜牧上寒山体会到“停车坐 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甫登泰山领略到“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领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上庐山领悟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陶渊明《桃花源记》选段,完成完成 11-16 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 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 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 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 分)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无论..魏晋( )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④遂与外人间隔..( ) 12.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3.选出加点词词义相的一项()(3分) A.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佛印绝类弥勒 B.乃: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复前行 不复出焉 D.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联系上下文,想想“此人”说了些什么,试概括为 三点。(3分) ①②③ 15.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两个出自本文的成语(1分) 16.“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 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请用简洁的文字回答。(2分) (二)阅读短文,完成完成17-22题。(18分) (1)玩的时候倒是没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2)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 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对她说 (3)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 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4)“哥儿,有画儿的‘山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5)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 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6)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 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8)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 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 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 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 的刑天
5 ②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3.选出加点词词义相的一项( )(3 分) A. 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佛印绝.类弥勒 B. 乃: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C.复:复.前行 不复.出焉 D.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1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联系上下文,想想“此人” 说了些什么 ,试概括为 三点。(3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两个出自本文的成语(1 分) 16.“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 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请用简洁的文字回答。(2 分) (二)阅读短文,完成完成 17-22 题。(18 分) (1)玩的时候倒是没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2)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 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对她说 了。 (3)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 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4) “哥儿,有画儿的‘山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5)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 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6)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 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7)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8)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 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 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 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 的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