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激素的调节作用:蛋白质或多肽类激素 3、运输作用:血红蛋白、Nat-K+- ATPase、 葡萄糖运输载体、脂蛋白、电子传递体 us C-erminu AP C terminus N-gerrrinmus lobin
2、激素的调节作用:蛋白质或多肽类激素 3、运输作用:血红蛋白、Na+-K+-ATPase、 葡萄糖运输载体、脂蛋白、电子传递体
4、运动作用 动物的肌肉收缩(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细菌 的鞭毛运动 Bundle ol muscle fibers (muscle ces) O))) rde c (myofiber A Sarcomere
4、运动作用 动物的肌肉收缩(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细菌 的鞭毛运动
5、防御作用 抗体、补体、干扰素、凝血酶和血纤维蛋白原等 Binding Bindina site site Fal Fc Carbohydrate
5、防御作用 抗体、补体、干扰素、凝血酶和血纤维蛋白原等
6、接受和传递信息的受体作用:受体蛋白、味觉蛋白 7、控制细胞生长、分化:生长因子、阻遏蛋白 8、毒蛋白:植物、微生物、昆虫所分泌 9、结构成分和机械支持物:角蛋白、结缔组织的胶原 蛋白、血管和皮肤的弹性蛋白 10、生物膜作用 11、许多蛋白在凝血作用、通透作用、 营养作用、记忆活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12、氧化供能 13、遗传作用?
6、接受和传递信息的受体作用:受体蛋白、味觉蛋白 7、控制细胞生长、分化:生长因子、阻遏蛋白 8、毒蛋白:植物、微生物、昆虫所分泌 9、结构成分和机械支持物:角蛋白、结缔组织的胶原 蛋白、血管和皮肤的弹性蛋白 10、生物膜作用 11、许多蛋白在凝血作用、通透作用、 营养作用、记忆活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12、氧化供能 13、遗传作用?
三、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1、元素组成 C、H、O、N及少量的S,微量的磷、 铁、铜、碘、锌、钼 特点:N在各种蛋白质中的平均含量为16% 用定氮法可测定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含量(g)=蛋白质含氮量×625 (凯氏定氮法)
三、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1、元素组成 C、H、O、N 及少量的 S,微量的磷、 铁、铜、碘、锌、钼 特点:N 在各种蛋白质中的平均含量为16% 用定氮法可测定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含量(g) = 蛋白质含氮量×6.25 (凯氏定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