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话题作文示例及素材 、作文示例 增强节俭意识始终艰苦奋斗 我国的经济社会正在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各方面条件改善了,这是 党领导全国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随着物质的丰裕和条件的 改善,在一些公务活动和社会生活中,不讲节俭、铺张浪费的现象有所抬头。对 这种现象,大家都感到忧心。尤其是对有的领导干部花钱大手大脚,做事讲究排 场,生活追求奢华等现象,人民群众很有意见。在这种情况下,突出强调各级领 导干部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成由俭,败于奢,这是一条深刻的历史经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千 百年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无论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个优良传统都丢不得。丢弃了,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懈怠了,在舒舒服服中 迷醉了,在风风光光中沉落了。长此以往,我们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我们的国 家难以发展进步 从各方面来讲,现在的日子确实比过去要好得多。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生产力不发达,这是基本国情 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全体人民的生活还不富裕,国家建设需要办的事情还很多。 我们必须胸怀大局,保持清醒,在各项工作中始终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始终发 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于各级干部来说,很重要的是用 好钱财,珍惜民力。国家的财政收入源于人民的辛勤劳动,一分一毫当思来之不 易,取之于民理应用之于民。领导干部在履行职务、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一定要 坚持厉行节约,精打细算,严格把关,少花钱多办事,把有限的资金资源、财力 人力用在刀刃上。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防止决策失误造成人力财力的巨 大损失;要坚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不搞虚荣作秀的“形象工程”,不搞劳民 伤财的“政绩工程”;要坚持廉洁奉公、权为民用,决不能滥用职权奢侈浪费。 那种拿公家的钱不当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不花白不花的行为是腐败的;那种 行则前呼后拥,出则车水马龙,动辄挥霍公款的现象是可耻的。 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建设节约型社 会,领导机关要做主导,领导干部要当表率,时时讲节约,处处见节约。要把勤 俭节约的意识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贯彻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上来,体 现到干部作风与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上来,坚持用节俭的标准来衡量和检验我 们的工作。 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 节俭是一种行为,更展现一种精神力量;节俭是一种观念,更体现一种民族品格: 节俭是优良传统,更是现代文明的标志。越是文明进步,越是崇尚节俭。我们的
“节俭”话题作文示例及素材 一、作文示例 增强节俭意识 始终艰苦奋斗 我国的经济社会正在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各方面条件改善了,这是 党领导全国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随着物质的丰裕和条件的 改善,在一些公务活动和社会生活中,不讲节俭、铺张浪费的现象有所抬头。对 这种现象,大家都感到忧心。尤其是对有的领导干部花钱大手大脚,做事讲究排 场,生活追求奢华等现象,人民群众很有意见。在这种情况下,突出强调各级领 导干部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成由俭,败于奢,这是一条深刻的历史经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千 百年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无论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个优良传统都丢不得。丢弃了,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懈怠了,在舒舒服服中 迷醉了,在风风光光中沉落了。长此以往,我们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我们的国 家难以发展进步。 从各方面来讲,现在的日子确实比过去要好得多。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生产力不发达,这是基本国情。 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全体人民的生活还不富裕,国家建设需要办的事情还很多。 我们必须胸怀大局,保持清醒,在各项工作中始终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始终发 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于各级干部来说,很重要的是用 好钱财,珍惜民力。国家的财政收入源于人民的辛勤劳动,一分一毫当思来之不 易,取之于民理应用之于民。领导干部在履行职务、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一定要 坚持厉行节约,精打细算,严格把关,少花钱多办事,把有限的资金资源、财力 人力用在刀刃上。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防止决策失误造成人力财力的巨 大损失;要坚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不搞虚荣作秀的“形象工程”,不搞劳民 伤财的“政绩工程”;要坚持廉洁奉公、权为民用,决不能滥用职权奢侈浪费。 那种拿公家的钱不当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不花白不花的行为是腐败的;那种 行则前呼后拥,出则车水马龙,动辄挥霍公款的现象是可耻的。 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建设节约型社 会,领导机关要做主导,领导干部要当表率,时时讲节约,处处见节约。要把勤 俭节约的意识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贯彻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上来,体 现到干部作风与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上来,坚持用节俭的标准来衡量和检验我 们的工作。 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 节俭是一种行为,更展现一种精神力量;节俭是一种观念,更体现一种民族品格; 节俭是优良传统,更是现代文明的标志。越是文明进步,越是崇尚节俭。我们的
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带头做到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让勤俭节约的意识,艰苦奋斗的精神,见诸实际行动,成为时 代的新风尚。 《人民日报》(2007-03-22第01版) 论节俭 孔子说:“以约失之者鲜矣。”约,俭约,那节俭。鲜,即少。意思是说: 因为节俭而犯过失的很少。近日细细揣摩,觉得这话颇有道理 首先说俭以养家。俗语“吃不穷,喝不穿,打算不到也是穷”,这“打算” 的内涵,除了合理经营之外,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节俭。节俭就是精打细算, 节约用度,做到生如活之水长流。清贫的家庭需要节俭,就收入丰厚殷实之家, 也依然如此。否则,一旦变得奢侈起来,追求享乐阔气,就会大手大脚,挥霍无 度,即使家园囤积有如金山银海,也有被洒净尽的时候。譬如我镇胡某,由于先 父惨淡经营,九一年临终时留下一座小楼和十万存金。胡某甚为得意,觉得前人 栽树后人乘凉,苦尽甘来该是享福的时候了。于是一改朴素之为,讲排场,比阔 气,结交一些山吃海喝的富家子弟,终日里东游西逛,摸牌赌博,宾馆酒楼常客, 舞厅宴会佳宾。两年后家道衰落,迄今家徒四壁,儿子才小学毕业,就因交不起 学费而住辍学在家。胡某成了人们饭后茶余的一块笑柄 其次说俭以养德。一个“俭”字,说到底便是量体裁衣,看菜吃饭,在扼止 浪费的前提下作长远规划。“俭”是一条自给自足的心安理得的道路。“俭”不 仅能培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而且还可以使人心地纯正,杜绝种种贪欲: 为官则廉洁刚正,克己奉公;为民则不盗不劫,本分自重:;经商则照章缴税,不 坑蒙拐骗:从教则安贫乐道,育人自树风范…御孙说:“俭,德之共也。”是 说各种美德都是从节俭派生的。这话可谓是他从社会体验中所得的真理。 再次说俭以成才。司马光《训俭示康》中说:“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 于物。”即不多求妄用,受金钱和财务的拖累。这样便可以淡泊明志,除却各种 私欲的包袱,以宽松的心境去培养专一的兴致,去研究学问学习技能。“人心专 石山穿”,你终究能完成学业,达到成才的目的。综观中华民族的历史,从孔仲 尼到庄周,从范仲淹到毛泽东,由俭而专,专而成才者不胜枚举。与此相反,又 该有多少达观贵人的富家子弟,成才着寥寥无几。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该是豪华 的生活使他们背上了贪图享受、及时行乐的包袱。由于贪图享乐时常斗鸡,吃喝 嫖赌,终会因神分力散而致使学业荒废,成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纨绔子弟。 最后说俭以免祸。崇高节俭的人自食其力,遵纪守法,决不做伤天害理、损 公肥私、损人利己之事,能免除许多人为的灾祸是在情理之中。俗言“为人不做 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就是这个道理。倘若丢弃“俭”的美好传统,滑向 奢侈的泥潭,其必然危机四伏,枉道速祸,从建国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到九 十年代的高森祥、管志诚,就是佐证
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带头做到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让勤俭节约的意识,艰苦奋斗的精神,见诸实际行动,成为时 代的新风尚。 《人民日报》 (2007-03-22 第 01 版) 论节俭 孔子说:“以约失之者鲜矣。”约,俭约,那节俭。鲜,即少。意思是说: 因为节俭而犯过失的很少。近日细细揣摩,觉得这话颇有道理。 首先说俭以养家。俗语“吃不穷,喝不穿,打算不到也是穷”,这“打算” 的内涵,除了合理经营之外,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节俭。节俭就是精打细算, 节约用度,做到生如活之水长流。清贫的家庭需要节俭,就收入丰厚殷实之家, 也依然如此。否则,一旦变得奢侈起来,追求享乐阔气,就会大手大脚,挥霍无 度,即使家园囤积有如金山银海,也有被洒净尽的时候。譬如我镇胡某,由于先 父惨淡经营,九一年临终时留下一座小楼和十万存金。胡某甚为得意,觉得前人 栽树后人乘凉,苦尽甘来该是享福的时候了。于是一改朴素之为,讲排场,比阔 气,结交一些山吃海喝的富家子弟,终日里东游西逛,摸牌赌博,宾馆酒楼常客, 舞厅宴会佳宾。两年后家道衰落,迄今家徒四壁,儿子才小学毕业,就因交不起 学费而住辍学在家。胡某成了人们饭后茶余的一块笑柄。 其次说俭以养德。一个“俭”字,说到底便是量体裁衣,看菜吃饭,在扼止 浪费的前提下作长远规划。“俭”是一条自给自足的心安理得的道路。“俭”不 仅能培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而且还可以使人心地纯正,杜绝种种贪欲: 为官则廉洁刚正,克己奉公;为民则不盗不劫,本分自重;经商则照章缴税,不 坑蒙拐骗;从教则安贫乐道,育人自树风范…..御孙说:“俭,德之共也。”是 说各种美德都是从节俭派生的。这话可谓是他从社会体验中所得的真理。 再次说俭以成才。司马光《训俭示康》中说:“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 于物。”即不多求妄用,受金钱和财务的拖累。这样便可以淡泊明志,除却各种 私欲的包袱,以宽松的心境去培养专一的兴致,去研究学问学习技能。“人心专, 石山穿”,你终究能完成学业,达到成才的目的。综观中华民族的历史,从孔仲 尼到庄周,从范仲淹到毛泽东,由俭而专,专而成才者不胜枚举。与此相反,又 该有多少达观贵人的富家子弟,成才着寥寥无几。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该是豪华 的生活使他们背上了贪图享受、及时行乐的包袱。由于贪图享乐时常斗鸡,吃喝 嫖赌,终会因神分力散而致使学业荒废,成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纨绔子弟。 最后说俭以免祸。崇高节俭的人自食其力,遵纪守法,决不做伤天害理、损 公肥私、损人利己之事,能免除许多人为的灾祸是在情理之中。俗言“为人不做 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就是这个道理。倘若丢弃“俭”的美好传统,滑向 奢侈的泥潭,其必然危机四伏,枉道速祸,从建国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到九 十年代的高森祥、管志诚,就是佐证
尚俭,不仅可以治家理财、富安政,而且还能净化风格、扩展科学和文明, 难怪孔圣人如此强调:“以约失者鲜矣!” 让节俭之花处处绽放 我们这些人,对曾国藩总有一种复杂的感情阻隔。记得小的时候,历史老师在讲 述天平天国运动时,眼含泪花,痛斥他的湘军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军,导致了一场 伟大革命的失败。这就是曾国藩给我的最初印象 个双手沾满了人民鲜血的 刽子手。 年长以后,我开始对这种印象产生疑惑。因为有许多事实证明,这种单一的社会 评价包含着极大的不公正,从而促使我去积极搜索有关文献和资料,特别是在仔 细阅读了《曾国藩传》后,对其有了一些客观正确的认识。 曾国藩出身贫寒,以并不超绝的资质,完成了伟大的功业。他的家书、日记、书 信、文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许多成名的人物,都受过他的思想熏陶。梁启 超和毛泽东对曾氏就倾心推崇,而蒋介石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 “足为吾人之师资。”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抛开阶级立场而言,曾国藩确实是中华历史上具有强健人格的少数人物之一,在 他的身上体现着许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譬如说胸怀大志、清正廉洁、淡 薄功名、知人善任等等。而他的勤俭节约之品德,更值得时下我国国民借鉴和发 扬 曾国藩一生生活简朴。他自己衣着朴素,布袍鞋袜,都是其夫人、媳妇所做。吃 的也是粗茶淡饭。即使是官至大学士,每次吃饭也仅一个荤菜,如果不是有客人 来,从不增加。因此时人戏称他为“一品宰相 品”,指的就是“一荤 曾国藩的节俭还表现在一些特殊事情上。他认为,日常持家应当把一些零碎物件 如碎布、小纸片都要收集起来,以备使用。如他所言:“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 缕、竹头木屑,皆宜捡拾”。曾国藩不仅自己节俭,还屡次告诫其家人、属下 朋友也要节俭。如他在给四弟的信中写道:“弟为余料理家事,总以‘俭’字为 主。情意宜厚,用度宜俭,此居家居乡之要诀也。”对待儿子,更是不厌其烦 悉心教导,反对奢华;就是在去世前不久,还在夜间与儿子详谈,讲求节约之法。 反观当前我们中国,国人似乎在失去中华民族一贯拥有的“节俭”的传统美德 奢侈之风盛行。吃一顿饭,花费上万元;买一部车,支出上百万;购一幢豪华住 宅,耗资上千万。我们的国人在花钱时,心不跳,面不改色,绝对是出手阔绰、 一掷千金。于是,世界各国都为中国富豪惊叹和折服,各种豪华奢侈品纷纷抢滩 中国大陆,名贵珠宝、服装、汽车等迅速在中国安营扎寨,生产商和经销商赚得 “盆满钵满”。当然,奢侈不仅仅是富人的权利,许多单位和机关也不甘示弱, 相互攀比,纷纷斥巨资兴建广场楼宇。广场变得越来越大,楼变得越来越髙,办 公室变得越来越宽敞,装修变得越来越豪华。 除了奢侈之外,浪费现象更是随处可见。水龙头大开,水尽情地流淌,无人理会 日光灯变成长明灯,视若不见;餐桌剩余多多,无人打包。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尚俭,不仅可以治家理财、富安政,而且还能净化风格、扩展科学和文明, 难怪孔圣人如此强调:“以约失者鲜矣!” 让节俭之花处处绽放 我们这些人,对曾国藩总有一种复杂的感情阻隔。记得小的时候,历史老师在讲 述天平天国运动时,眼含泪花,痛斥他的湘军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军,导致了一场 伟大革命的失败。这就是曾国藩给我的最初印象——一个双手沾满了人民鲜血的 刽子手。 年长以后,我开始对这种印象产生疑惑。因为有许多事实证明,这种单一的社会 评价包含着极大的不公正,从而促使我去积极搜索有关文献和资料,特别是在仔 细阅读了《曾国藩传》后,对其有了一些客观正确的认识。 曾国藩出身贫寒,以并不超绝的资质,完成了伟大的功业。他的家书、日记、书 信、文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许多成名的人物,都受过他的思想熏陶。梁启 超和毛泽东对曾氏就倾心推崇,而蒋介石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 “足为吾人之师资。”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抛开阶级立场而言,曾国藩确实是中华历史上具有强健人格的少数人物之一,在 他的身上体现着许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譬如说胸怀大志、清正廉洁、淡 薄功名、知人善任等等。而他的勤俭节约之品德,更值得时下我国国民借鉴和发 扬。 曾国藩一生生活简朴。他自己衣着朴素,布袍鞋袜,都是其夫人、媳妇所做。吃 的也是粗茶淡饭。即使是官至大学士,每次吃饭也仅一个荤菜,如果不是有客人 来,从不增加。因此时人戏称他为“一品宰相”。“一品”,指的就是“一荤”。 曾国藩的节俭还表现在一些特殊事情上。他认为,日常持家应当把一些零碎物件, 如碎布、小纸片都要收集起来,以备使用。如他所言:“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 一缕、竹头木屑,皆宜捡拾”。曾国藩不仅自己节俭,还屡次告诫其家人、属下、 朋友也要节俭。如他在给四弟的信中写道:“弟为余料理家事,总以‘俭’字为 主。情意宜厚,用度宜俭,此居家居乡之要诀也。”对待儿子,更是不厌其烦, 悉心教导,反对奢华;就是在去世前不久,还在夜间与儿子详谈,讲求节约之法。 反观当前我们中国,国人似乎在失去中华民族一贯拥有的“节俭”的传统美德, 奢侈之风盛行。吃一顿饭,花费上万元;买一部车,支出上百万;购一幢豪华住 宅,耗资上千万。我们的国人在花钱时,心不跳,面不改色,绝对是出手阔绰、 一掷千金。于是,世界各国都为中国富豪惊叹和折服,各种豪华奢侈品纷纷抢滩 中国大陆,名贵珠宝、服装、汽车等迅速在中国安营扎寨,生产商和经销商赚得 “盆满钵满”。当然,奢侈不仅仅是富人的权利,许多单位和机关也不甘示弱, 相互攀比,纷纷斥巨资兴建广场楼宇。广场变得越来越大,楼变得越来越高,办 公室变得越来越宽敞,装修变得越来越豪华。 除了奢侈之外,浪费现象更是随处可见。水龙头大开,水尽情地流淌,无人理会; 日光灯变成长明灯,视若不见;餐桌剩余多多,无人打包。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前不久,传出的两则消息实在令人痛心。一则是某地为了再现“满汉全席”的盛 景,耗费了大量原材料,动用几十位厨师,烹制出美味佳肴,供人展示和观赏。 但由于展出时间长,展示过程中食物就有点变味,活动一结束,马上倒入泔水桶 匆匆了事,几十万巨资就这样打为水漂。另一则是某地为了举办啤酒节活动,打 算把几十吨啤酒注入喷泉,搞一个“喷酒”创意,増加活动气氛。但是主办方有 没有考虑到,这一“喷”要耗费多少吨粮食,多少吨水,花费工人多少时间和精 力,够多少农民吃多少天口粮。 曾国藩身居要职,位高权重,却对“求富求贵”之念存在畏惧之心。越是后来 越为强烈,简直到了如履薄冰的地步,几乎无一日不“俭”,无一日不戒奢。假 如时光能够倒转,面对今天的奢华之风,不知道他老人家有何感想。或许一声长 长的叹息,为我们缺失了某种优秀传统文明的发展而忧虑吧! 或许有人要说,勤俭节约这样的小事情算不上什么大问题,不值得重视。时代发 展了,多花费一点无可厚非。殊不知,节俭并非省钱这样的小事,它关乎一个国 家的兴旺发达,关乎一个人的功名事业,甚至身家性命。对于个人来说,奢侈会 助长贪欲,在用度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物欲,必然走上歧路;对于家族来说 凡是奢侈放纵的,很少能过两代,而且都不得善终。勤俭在修身、治家、为官、 治国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是让我们来听一听曾国藩的忠告吧。他说 “持身俭,则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俭,则家业兴隆,永世不堕;为官俭 则以俭养廉,居高不败。”因此,节俭是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自我。曾国藩以“俭”字行之终身 毫无更改。为了无愧于先人,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都应该以曾国藩为榜 样,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大力构建节约型社会,让“节 俭”这朵美丽之花在神州大地处处绽放 谈节俭 所谓节俭,就是花钱有节制,不铺张浪费。这个概念人人皆知,但在现实生活中 不能注意节俭的人不在少数,故而有必要谈谈节俭。我觉得,我们应该注意节俭。 首先,生活节俭是一个人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体现。三国时诸葛亮曾在 《诫子书》中说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正体现出节俭对于提高自身道 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自古以来,凡品德髙尚者,大都注意勤俭节约。北 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仍保持富不忘贫、贵而能俭的品德。 明代清官海瑞死后,点其行囊,只有“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其俭 素之德,令人赞叹。而周恩来总理又以“简朴”为座右铭,成为令人敬佩的领袖 不难看出,节俭对于修身养德是大有禅益的。 其次,节俭对于治理国家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欧阳修云:“下之 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意思是说,节俭利于家 邦。明太祖朱元璋抑奢倡俭,使得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与此相反,清代慈 禧太后穷奢极欲,铺张浪费,致使大清朝走向衰亡。当然,我们所提及的“治国” 并不代表落后的封建剥削制度,而是指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但是无论什么社 会制度,节俭对于治国的重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还不够高。因此,节俭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祖
前不久,传出的两则消息实在令人痛心。一则是某地为了再现“满汉全席”的盛 景,耗费了大量原材料,动用几十位厨师,烹制出美味佳肴,供人展示和观赏。 但由于展出时间长,展示过程中食物就有点变味,活动一结束,马上倒入泔水桶 匆匆了事,几十万巨资就这样打为水漂。另一则是某地为了举办啤酒节活动,打 算把几十吨啤酒注入喷泉,搞一个“喷酒”创意,增加活动气氛。但是主办方有 没有考虑到,这一“喷”要耗费多少吨粮食,多少吨水,花费工人多少时间和精 力,够多少农民吃多少天口粮。 曾国藩身居要职,位高权重,却对“求富求贵”之念存在畏惧之心。越是后来, 越为强烈,简直到了如履薄冰的地步,几乎无一日不“俭”,无一日不戒奢。假 如时光能够倒转,面对今天的奢华之风,不知道他老人家有何感想。或许一声长 长的叹息,为我们缺失了某种优秀传统文明的发展而忧虑吧! 或许有人要说,勤俭节约这样的小事情算不上什么大问题,不值得重视。时代发 展了,多花费一点无可厚非。殊不知,节俭并非省钱这样的小事,它关乎一个国 家的兴旺发达,关乎一个人的功名事业,甚至身家性命。对于个人来说,奢侈会 助长贪欲,在用度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物欲,必然走上歧路;对于家族来说, 凡是奢侈放纵的,很少能过两代,而且都不得善终。勤俭在修身、治家、为官、 治国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是让我们来听一听曾国藩的忠告吧。他说: “持身俭,则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俭,则家业兴隆,永世不堕;为官俭, 则以俭养廉,居高不败。”因此,节俭是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自我。曾国藩以“俭”字行之终身, 毫无更改。为了无愧于先人,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都应该以曾国藩为榜 样,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大力构建节约型社会,让“节 俭”这朵美丽之花在神州大地处处绽放。 谈节俭 所谓节俭,就是花钱有节制,不铺张浪费。这个概念人人皆知,但在现实生活中 不能注意节俭的人不在少数,故而有必要谈谈节俭。我觉得,我们应该注意节俭。 首先,生活节俭是一个人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体现。三国时诸葛亮曾在 《诫子书》中说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正体现出节俭对于提高自身道 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自古以来,凡品德高尚者,大都注意勤俭节约。北 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仍保持富不忘贫、贵而能俭的品德。 明代清官海瑞死后,点其行囊,只有“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其俭 素之德,令人赞叹。而周恩来总理又以“简朴”为座右铭,成为令人敬佩的领袖。 不难看出,节俭对于修身养德是大有禅益的。 其次,节俭对于治理国家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欧阳修云:“下之 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意思是说,节俭利于家 邦。明太祖朱元璋抑奢倡俭,使得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与此相反,清代慈 禧太后穷奢极欲,铺张浪费,致使大清朝走向衰亡。当然,我们所提及的“治国” 并不代表落后的封建剥削制度,而是指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但是无论什么社 会制度,节俭对于治国的重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还不够高。因此,节俭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祖
国的意义就显得极为重大。试想,如果一个国家,从政府到人民,都以铺张浪费 相尚,国家岂能不亡?民族岂能长存?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当努力继 承并发扬光大。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把节俭真正落实到行动是养成 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说节俭 报载:我国有个考察团访问日本,参观了日本屈指可数的大财团之一“丰田”公 司。细心的参观者发现卫生间里每个抽水马桶的水箱中都放着几块砖,十分惊奇 公关人员见到客人面带异色,便笑着解释:放砖是为了缓解水流速度,节约冲水 量。节俭,是丰田公司事业成功的一大因素,请勿见笑。 在水箱中放砖头,按中国人的说法算是十足的“小家子气”。然而,日本丰田公 司正是靠这“小家子气”发“家”致富,走向成功的。这种巨富不忘节俭的精神 是多么难能可贵 眼下,党的改革开放的富民下策如春风化雨,使一部分企业和个人走上了富裕大 道。但富裕之后,人们是否能像丰田公司那样“巨富不忘节俭”呢? 笔者曾多次途见躺在路上的一分硬币,但熙来攘往的行人对它吝啬得连眨一下眼 睛都不愿,任凭脚踏车碾。“捡到一分钱”交老师的童谣已成绝唱。 这里有个真实的例子。某地有一造纸厂,原是个较为景气的小厂。但自从来了个 颇具“开拓”精神的厂长之后,该厂很快破了产。原因正是铺张奢侈。三天一小 宴,七天一大宴,厂长出差一趟深圳,回来报销万元。“回扣”落进私人腰包, 肥了个人,损了众人。长此以往,这样的企业怎不败落?最终,工人只能拿基本 工资的30%,回家待业。 时下操办黑白喜事之风,愈演愈烈,不请上几十桌,不花上千儿万把的,决不收 兵 实事求是说,我们并不富裕,不少地区仍笼罩着贫困的阴影。可是,又有谁知道, 越是贫困越奢侈铺张。据《文摘周刊》载:A县是贫困县之一,国家每年拨给2000 万元的扶贫款,中央银行还提供好几百万元的优惠贷款。在这个人口不到27万 的山区县,仅扶贫款就年人均75元以上,可就是这个县,1989年的财政支出比 面积大它一倍、人口有50万的邻县还多200万元。人们在该县单位会议室里看 到的情景也令人吃惊:地面铺着猩红色豪华地毯,茶几上摆着全套髙档玻璃钢茶 具,紧靠高级贴墙纸摆着一溜髙级沙发,这里根本找不出一点贫困的影子,倒反 让丰田公司自惭形秽。 贫困,却追求奢侈,这是一种悲哀。 想想丰田精神,看看今日自己,不知国人有何感想?俭朴,乃中国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早在八百年前,司马光以亲切的笔调写下了《训俭示康》,告诚其子司马
国的意义就显得极为重大。试想,如果一个国家,从政府到人民,都以铺张浪费 相尚,国家岂能不亡?民族岂能长存?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当努力继 承并发扬光大。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把节俭真正落实到行动是养成 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说节俭 报载:我国有个考察团访问日本,参观了日本屈指可数的大财团之一“丰田”公 司。细心的参观者发现卫生间里每个抽水马桶的水箱中都放着几块砖,十分惊奇。 公关人员见到客人面带异色,便笑着解释:放砖是为了缓解水流速度,节约冲水 量。节俭,是丰田公司事业成功的一大因素,请勿见笑。 在水箱中放砖头,按中国人的说法算是十足的“小家子气”。然而,日本丰田公 司正是靠这“小家子气”发“家”致富,走向成功的。这种巨富不忘节俭的精神, 是多么难能可贵! 眼下,党的改革开放的富民下策如春风化雨,使一部分企业和个人走上了富裕大 道。但富裕之后,人们是否能像丰田公司那样“巨富不忘节俭”呢? 笔者曾多次途见躺在路上的一分硬币,但熙来攘往的行人对它吝啬得连眨一下眼 睛都不愿,任凭脚踏车碾。“捡到一分钱”交老师的童谣已成绝唱。 这里有个真实的例子。某地有一造纸厂,原是个较为景气的小厂。但自从来了个 颇具“开拓”精神的厂长之后,该厂很快破了产。原因正是铺张奢侈。三天一小 宴,七天一大宴,厂长出差一趟深圳,回来报销万元。“回扣”落进私人腰包, 肥了个人,损了众人。长此以往,这样的企业怎不败落?最终,工人只能拿基本 工资的 30%,回家待业。 时下操办黑白喜事之风,愈演愈烈,不请上几十桌,不花上千儿万把的,决不收 兵。 实事求是说,我们并不富裕,不少地区仍笼罩着贫困的阴影。可是,又有谁知道, 越是贫困越奢侈铺张。据《文摘周刊》载:A 县是贫困县之一,国家每年拨给 2000 万元的扶贫款,中央银行还提供好几百万元的优惠贷款。在这个人口不到 27 万 的山区县,仅扶贫款就年人均 75 元以上,可就是这个县,1989 年的财政支出比 面积大它一倍、人口有 50 万的邻县还多 200 万元。人们在该县单位会议室里看 到的情景也令人吃惊:地面铺着猩红色豪华地毯,茶几上摆着全套高档玻璃钢茶 具,紧靠高级贴墙纸摆着一溜高级沙发,这里根本找不出一点贫困的影子,倒反 让丰田公司自惭形秽。 贫困,却追求奢侈,这是一种悲哀。 想想丰田精神,看看今日自己,不知国人有何感想?俭朴,乃中国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早在八百年前,司马光以亲切的笔调写下了《训俭示康》,告诫其子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