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限制条件:降水(主要原因:大分水岭背风坡) *解决: ①大自流盆地地下水 ②墨累一达令河水 ③东部引水(东水西调 工程) 地球运动专题 *地球运动必记数据: 1、自转速度 (1)角速度 15/小时 4分钟/度 4 秒钟/分 (2)线速度60N:837km/h 30°N: 1447km/h 0:1670km/h *时区相关 1、全球24个时区,每区15经度。 2、两个日期变更线:自然(0时经线);人为(大致为180度经线) 【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中,新的一天,是从0时经线逆时针走至 180处,南半球则顺时针走。】 【注意“今天”是指12时经线所在的那一天,而不是日期早的那一 天。】 【当180度经线为0时时,全球为同一天。】 经 度/15=a.b(b是余数) 7.5时,处于东/西a时区 第11页共41
第 11 页 共 41 页 (4)限制条件:降水(主要原因:大分水岭背风坡) *解决: ①大自流盆地地下水 ②墨累—达令河水 ③东部引水(东水西调 工程) 地球运动专题 *地球运动必记数据: 1、自转速度 (1)角速度 15°/小时 4 分钟/度 4 秒钟/分 ( 2 ) 线 速 度 60 ° N : 837km/h 30 ° N : 1447km/h 0°:1670km/h *时区相关 1、全球 24 个时区,每区 15 经度。 2、两个日期变更线:自然(0 时经线);人为(大致为 180 度经线) 【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中,新的一天,是从 0 时经线逆时针走至 180 处,南半球则顺时针走。】 【注意“今天”是指 12 时经线所在的那一天,而不是日期早的那一 天。】 【当 180 度经线为 0 时时,全球为同一天。】 3、算时区:经度/15=a…b (b 是余数) b 小于等于 7.5 时,处于东/西 a 时区
b大于7.5时,处于东/西(a+1)时区 如东经115度,115/15=7.10 则属于东8区光 *晨昏线相关 【不论何日,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都平分赤道。】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6 时。】 *日出日落时间 1、【日出时间与日落时间是关于正午12点对称的!】这样理解以后, 算法会很好记:【计算时,只要以昼夜平分时的时间:6时日出,18 时日落,昼长12小时,为参照即可.】 比如已知昼长14小时,问日出时间?14/2=7,这是一半的昼长, 即从日出到12时有7个小时,所以日出为5时。 又比如已知日出为4时,问昼长?4时比6时早了两个小时,所以前 一半昼比参照昼长多了2个小时,因此一共多4个小时,所以昼长 为12+4=16小时。 2、 某地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 日落射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运动题的技巧知识和易错点 赤委希的意义:黄赤交角=回归线度数=90°一极圈度数=晨昏线 第12页共41 用
第 12 页 共 41 页 b 大于 7.5 时,处于东/西(a+1)时区 如东经 115 度,115/15=7…10 则属于东 8 区 *晨昏线相关 【不论何日,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都平分赤道。】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 18 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 6 时。】 *日出日落时间 1、【日出时间与日落时间是关于正午 12 点对称的!】这样理解以后, 算法会很好记:【计算时,只要以昼夜平分时的时间:6 时日出,18 时日落,昼长 12 小时,为参照即可。】 比如已知昼长 14 小时,问日出时间?14/2=7,这是一半的昼长, 即从日出到 12 时有 7 个小时,所以日出为 5 时。 又比如已知日出为 4 时,问昼长?4 时比 6 时早了两个小时,所以前 一半昼比参照昼长多了 2 个小时,因此一共多 4 个小时,所以昼长 为 12+4=16 小时。 2、某地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 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地球运动题的技巧知识和易错点 *黄赤交角的意义:黄赤交角=回归线度数=90°—极圈度数=晨昏线
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均为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均为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直射赤道则为正东、正西。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回归线及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 内最大值,[北半球]昼长达一年内最大值,[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 达到一年内最小值。 *一个关于极昼范围内太阳高度角的好东西、 1、在极昼地区,设某地纬度X,恰好出现极昼的纬度为Y,则两地 的最高、最低太阳高度角之差都是它们的纬度差(X-Y);X一天内 最小太阳高度角为恰两地的纬度差。 2、设恰好出现极昼的纬度为Y,直射点纬度为Z(则Y+Z=90) 那么:Y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Z 计算过程:90-(N-Z)=90-[(90-Z)-Z]=90-(90-2z)=2z 3、由以上两点又可以有推论:极昼地区内纬度为X的某地,若一天 内最高(正午)太阳高度角为A,最低太阳高度角为B,则直射纬度 为(A+B)/2 *从以直射点为中心的地球视图中可以得到的讯息 ①道弯曲方向:判断直射点的半球位置 为 点纬度 光为合好出现极昼的纬度,以此可判断直射半球、昼夜、直射纬 第13页共41
第 13 页 共 41 页 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均为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均为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直射赤道则为正东、正西。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回归线及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 内最大值,[北半球]昼长达一年内最大值,[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 达到一年内最小值。 *一个关于极昼范围内太阳高度角的好东西~ 1、在极昼地区,设某地纬度 X,恰好出现极昼的纬度为 Y,则两地 的最高、最低太阳高度角之差都是它们的纬度差(X-Y);X 一天内 最小太阳高度角为恰两地的纬度差。 2、设恰好出现极昼的纬度为 Y,直射点纬度为 Z(则 Y+Z=90.) 那么:Y 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2Z 计算过程:90-(Y-Z)=90-[(90-Z)-Z]=90-(90-2Z)=2Z 3、由以上两点又可以有推论:极昼地区内纬度为 X 的某地,若一天 内最高(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A,最低太阳高度角为 B,则直射纬度 为(A+B)/2 *从以直射点为中心的地球视图中可以得到的讯息 ① 赤道弯曲方向:判断直射点的半球位置 ② α为直射点纬度 ③ φ为恰好出现极昼的纬度,以此可判断直射半球、昼夜、直射纬
度 ④C、D为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 ⑤晨昏圈上的太阳高度角为零 ⑥通过已知该处为晨线或昏线来判断直射半球 ⑦等太阳高度角线与晨昏圈平行 与赤道/既定纬度(已知)的交点一用于计算赤道/既定纬度当前的 太阳高度角 *⑧通过等太阳高度角线来得出太阳高度角差,以得知两点所夹的球 心角(太阳高度角差=两点所夹球心角大小),再通过球心角乘以 111km来计算两点地表距离。 等太阳高度角线 某一时刻地球上太阳高度角相同的地方连接起 来的线,比如都是30度的连一起。注意不是正午太阳高度角哦。 一、东亚 (一)自然 1、位置&范围 A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B北半球。东半球 C重要经纬线:73°E一150E:4N一53N 2 地形&地势 A大陆西部多山地高原B东部多平原、丘陵, 地势西高东低 C半岛、岛屿多山地, 平原少 东部:季风气候典型B西部:温大为主,自西向东气候 第14页共41
第 14 页 共 41 页 度 ④ C、D 为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 ⑤ 晨昏圈上的太阳高度角为零 ⑥ 通过已知该处为晨线或昏线来判断直射半球 ⑦ 等太阳高度角线与晨昏圈平行 与赤道/既定纬度(已知)的交点——用于计算赤道/既定纬度当前的 太阳高度角 *⑧通过等太阳高度角线来得出太阳高度角差,以得知两点所夹的球 心角(太阳高度角差=两点所夹球心角大小),再通过球心角乘以 111km 来计算两点地表距离。 等太阳高度角线 某一时刻地球上太阳高度角相同的地方连接起 来的线,比如都是 30 度的连一起。注意不是正午太阳高度角哦。 一、东亚 (一)自然 1、位置&范围 A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B 北半球。东半球 C 重要经纬线:73°E—150°E;4°N—53°N 2 地形&地势 A 大陆西部多山地高原 B 东部多平原、丘陵, 地势西高东低 C 半岛、岛屿多山地,平原少 3 气候 A 东部:季风气候典型 B 西部:温大为主,自西向东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