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选择题:2.E3.D4.E5. C6. B7. D8.E9.C1. C10.E11. D;14.A15.B16. B17.A19.A12.E13.C18. B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一、名词解释感染、细菌的毒力、半数致死量(LD50)、侵装力、医院感染、败血症、毒血症、隐性感染菌血症、脓毒血症、带菌状态、显性感染、二、填空题及有关。1.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其毒力、侵入的和所决定。2.细菌的毒力由和构成。3.细菌的侵袭力是由4.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包括和和5.定居于人的中的微生物群叫做正常菌群。或6.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包括和7.内毒素是由三部份组成:其毒性部分是d8.外毒素的化学成份是经甲醛处理可制成9.依据外毒素的作用机理不同,可将外毒素分为和肠毒素等类型。10.类毒素是由经甲醛处理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和11.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包括12.吞噬细胞的吞噬结果有吞噬和吞噬两种。等。13.内毒素的毒性作用有等。14.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有和三个15.皮肤与粘膜的屏障作用主要包括方面。三、单选题A型题:
三、选择题: 1.C 2.E 3.D 4.E 5.C 6.B 7.D 8.E 9.C 10.E 11.D; 12.E 13.C 14.A 15.B 16.B 17.A 18.B 19.A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一、名词解释 感染、 细菌的毒力、 半数致死量(LD50)、 侵袭力、 医院感染、 败血症、 毒血症、 菌血症、 脓毒血症、 带菌状态、 显性感染、 隐性感染 二、填空题 1.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其毒力、侵入的 及 有关。 2. 细菌的毒力由 和 所决定。 3. 细菌的侵袭力是由 和 构成。 4. 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包括 、 、 和 。 5. 定居于人的 和 中的微生物群叫做正常菌群。 6. 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包括 、 或 。 7. 内毒素是由 、 和 三部份组成;其毒性部分 是 。 8. 外毒素的化学成份是 ,经甲醛处理可制成 。 9. 依据外毒素的作用机理不同,可将外毒素分为 、 和肠毒素等 类型。 10. 类毒素是由 经甲醛处理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 。 11. 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包括 、 和 。 12. 吞噬细胞的吞噬结果有 吞噬和 吞噬两种。 13. 内毒素的毒性作用有 、 、 、 等。 14. 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有 、 、 等。 15. 皮肤与粘膜的屏障作用主要包括 、 和 三个 方面。 三、单选题 A 型题:
1.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是:A.荚膜B.菌毛C.血浆凝固酶D.芽胞E.透明质酸酶2.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A.鞭毛C.荚膜D.性菌毛E.芽胞B.普通菌毛3.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C.M蛋白A.菌毛B.荚膜D.血浆凝固酶E.透明质酸酶4.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A.H抗原B.肽聚糖c.0抗原D.荚膜多糖E.脂多糖5.细菌的毒力取决于细菌的:A.基本结构B.特殊结构C.侵袭力和毒素E.侵入机体的途径D.分解代谢产物6.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D.DICA.食物中毒B.发热C.休克E.白细胞反应7.关于内毒素,错误的是: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B.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C.其化学成份是脂多糖D.性质稳定、耐热E.只有当菌体死亡裂解后才释放出来8.关于外毒素,错误的是:A.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B.化学成份是蛋白质C.耐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D.经甲醛处理可制备成类毒素E.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9.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B.霍乱肠毒素C.白喉外毒素A.破伤风控挛毒素D.肉毒毒素E.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10.抗毒素是: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
1. 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是: A.荚膜 B.菌毛 C.血浆凝固酶 D.芽胞 E.透明质酸酶 2. 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A.鞭毛 B.普通菌毛 C.荚膜 D.性菌毛 E.芽胞 3. 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A.菌毛 B.荚膜 C. M 蛋白 D.血浆凝固酶 E. 透明质酸酶 4. 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 A.H 抗原 B.肽聚糖 C. O 抗原 D.荚膜多糖 E.脂多糖 5. 细菌的毒力取决于细菌的: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侵袭力和毒素 D.分解代谢产物 E.侵入机体的途径 6. 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 A.食物中毒 B.发热 C.休克 D. DIC E.白细胞反应 7. 关于内毒素,错误的是: A. 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C.其化学成份是脂多糖 D.性质稳定、耐热 E.只有当菌体死亡裂解后才释放出来 8. 关于外毒素,错误的是: A.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化学成份是蛋白质 C.耐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 D.经甲醛处理可制备成类毒素 E.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9. 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A.破伤风痉挛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白喉外毒素 D.肉毒毒素 E.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10. 抗毒素是: 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
B.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毒性C.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D.可中和细菌内毒素的毒性E.B+C11.类毒素是: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B.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D.细菌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抗原性的物质12.关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B与生俱来,人皆有之C对某种细菌感染有针对性D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E对入侵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13.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A.补体C.抗生素D.乙型溶素E.白细胞素B.溶菌酶14.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的物质有:E.A+CA.外毒素B. 内毒素C.类毒素D.A+B15.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A.多见于革兰阴性菌产生B.为细菌裂解后释放C.化学组成是脂多糖D.可制成类毒素E.耐热16.下述哪项与细菌的致病性无关:A.荚膜B.菌毛C.脂多糖D.异染颗粒E.磷壁酸17.与LPS作用无关的是:A.发热反应B.休克C.DICD.骨骼肌挛E.白细胞反应
B.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毒性 C.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 D.可中和细菌内毒素的毒性 E.B+C 11. 类毒素是: 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B.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D. 细菌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抗原性的物质 12. 关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 B 与生俱来,人皆有之 C 对某种细菌感染有针对性 D 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E 对入侵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 13. 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 A. 补体 B.溶菌酶 C.抗生素 D.乙型溶素 E.白细胞素 14. 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的物质有: A.外毒素 B.内毒素 C.类毒素 D. A+B E. A+C 15. 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 A. 多见于革兰阴性菌产生 B.为细菌裂解后释放 C.化学组成是脂多糖 D.可制成类毒素 E. 耐热 16. 下述哪项与细菌的致病性无关: A.荚膜 B.菌毛 C.脂多糖 D.异染颗粒 E.磷壁酸 17. 与 LPS 作用无关的是: A.发热反应 B.休克 C . DIC D.骨骼肌痉挛 E.白细胞反应
18.细菌不侵入血流,只有毒素进入血液,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称为:C.毒血症D.隐性感染A.脓毒血症B. 败血症E.菌血症19.可引起菌血症的细菌是:A.破伤风梭菌B.白喉杆菌C.肉毒梭菌D.伤寒杆菌E.霍乱弧菌20.化脓性球菌侵入血液以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扩散至其他脏器,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称为:A.菌血症B. 毒血症C. 败血症D.脓毒血症E. 病毒血症21.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肉毒梭菌C.产气荚膜梭菌E.沙门菌D.破伤风梭菌22.细菌由局部侵入血液,但不在血中繁殖,引起的全身性症状,称为:C. 菌血症D.败血症E.病毒血症A.毒血症B. 脓毒血症四、问答题1.细菌的致病性与哪些因素有关?2.简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3.列表比较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4.病原菌感染人体的途径有哪些?举列说明。5.何为条件致病菌?其形成的条件有哪些?6.简述机体抗菌免疫的机制。7.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由哪些因素构成?8.何为医院感染?和社会感染有哪些区别?参考答案二、填空题:1.途径、数量。2.侵装力、毒素。3.细菌的表面结构(荚膜、菌毛)、侵袭性酶。4.营养作用、生物拮抗、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5.体表皮肤、外界相通的腔道
18. 细菌不侵入血流,只有毒素进入血液,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称为: A .脓毒血症 B.败血症 C.毒血症 D.隐性感染 E.菌血症 19. 可引起菌血症的细菌是: A.破伤风梭菌 B.白喉杆菌 C.肉毒梭菌 D.伤寒杆菌 E.霍乱弧菌 20. 化脓性球菌侵入血液以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扩散至其他脏器,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 称. 为: A. 菌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病毒血症 21. 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肉毒梭菌 C. 产气荚膜梭菌 D.破伤风梭菌 E.沙门菌 22. 细菌由局部侵入血液,但不在血中繁殖,引起的全身性症状,称为: A.毒血症 B.脓毒血症 C.菌血症 D.败血症 E.病毒血症 四、问答题 1. 细菌的致病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2. 简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3. 列表比较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4. 病原菌感染人体的途径有哪些?举列说明。 5. 何为条件致病菌?其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6. 简述机体抗菌免疫的机制。 7. 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由哪些因素构成? 8.何为医院感染?和社会感染有哪些区别? 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途径、数量。 2.侵袭力、毒素。 3.细菌的表面结构(荚膜、菌毛)、侵袭性酶。 4.营养作用、生物拮抗、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 5.体表皮肤、外界相通的腔道
6.寄居部位的改变、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力下降。7.类脂A、核心多糖、0特异性多糖;类脂A。8.蛋白质、类毒素。9.嗜神经毒素、细胞毒素。10.外毒素、抗毒素。11.皮肤黏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12.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13.使白细胞增高、发热反应、休克、DIC。14.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血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的作用。15.机械的阻挡、分泌杀菌物质、生物拮抗作用。三、选择题:1. D2. B3. E 4. E5. C6. A7. B8. C9. D10. B11.c12. C13. C14.E15.D16. D17. D18.C19.D20.D21. D22.C第七章细菌的分类与命名一、单选题1.由不同来源分离的同一种、同一亚种或同一型细菌,称为A.界B.门C.纲D.株E. 目2.下列有关细菌的命名说法错误的是A.细菌种的命名采用拉丁文双命名法B.中文译名的属名放在前面C.有两个拉丁字组成D.前一字为属名E.后一字为种名3.下列有关细菌菌株的说法错误的是A.同一菌种不同来源的细菌称该菌的不同菌株B.同一菌种不同来源的细菌的性状必须完全相同C.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称为该菌的标准菌株D.细菌的分类、鉴定和命名时都以标准菌株为依据E.标准菌株也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
6.寄居部位的改变、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力下降。 7.类脂 A、核心多糖、O 特异性多糖;类脂 A。 8.蛋白质、类毒素。 9.嗜神经毒素、细胞毒素。 10.外毒素、抗毒素。 11.皮肤黏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12.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 13.使白细胞增高、发热反应、休克、DIC。 14.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血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的作用。 15.机械的阻挡、分泌杀菌物质、生物拮抗作用。 三、选择题: 1.D 2.B 3.E 4.E 5.C 6.A 7.B 8.C 9.D 10.B 11.C 12.C 13.C 14.E 15.D 16.D 17.D 18.C 19.D 20.D 21.D 22.C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一、单选题 1.由不同来源分离的同一种、同一亚种或同一型细菌,称为 A.界 B.门 C.纲 D.株 E.目 2.下列有关细菌的命名说法错误的是 A.细菌种的命名采用拉丁文双命名法 B.中文译名的属名放在前面 C.有两个拉丁字组成 D.前一字为属名 E.后一字为种名 3.下列有关细菌菌株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菌种不同来源的细菌称该菌的不同菌株 B.同一菌种不同来源的细菌的性状必须完全相同 C.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称为该菌的标准菌株 D.细菌的分类、鉴定和命名时都以标准菌株为依据 E.标准菌株也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