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卟啉环结构图 卟啉环由四个吡咯环与四个 甲烯基(-CH=)连接而成。 卟啉环的中央络合着一个镁 原子,镁偏向带正电荷,与 其相联的氮原子带负电荷, 因而“头部”有极性。 卟啉环上的共轭双键和中央 镁原子容易被光激发而引起 电子的得失,这决定了叶绿 素具有特殊的光化学性质。 叶绿素分子含有一个卟啉环的“头部” 和一个叶绿醇(植醇)的“尾巴
Mg-卟啉环结构图 卟啉环由四个吡咯环与四个 甲烯基(-CH=)连接而成。 卟啉环的中央络合着一个镁 原子,镁偏向带正电荷,与 其相联的氮原子带负电荷, 因而“头部”有极性。 卟啉环上的共轭双键和中央 镁原子容易被光激发而引起 电子的得失,这决定了叶绿 素具有特殊的光化学性质。 叶绿素分子含有一个卟啉环的“头部” 和一个叶绿醇(植醇)的“尾巴
➢ 另外卟啉环还有一个含羰基的同素环 (Ⅴ环上含相同元素),其上一个羧 基以酯键与甲醇相结合。 ➢ 环Ⅵ上有一个丙酸侧链以酯键与叶绿 醇相结合,叶绿醇是由四个异戊二烯 单位所组成的双萜,具有亲脂性。 叶绿醇 卟啉环
➢ 另外卟啉环还有一个含羰基的同素环 (Ⅴ环上含相同元素),其上一个羧 基以酯键与甲醇相结合。 ➢ 环Ⅵ上有一个丙酸侧链以酯键与叶绿 醇相结合,叶绿醇是由四个异戊二烯 单位所组成的双萜,具有亲脂性。 叶绿醇 卟啉环
叶绿素是一种酯,因此不 溶于水。通常用含有少量水的 有机溶剂如80%的丙酮,或 者95%乙醇,或丙酮∶乙醇 ∶ 水=4.5∶4.5∶1的混合液来 提取叶片中的叶绿素,用于测 定叶绿素含量 。 之所以要用 含有水的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 这是因为叶绿素与蛋白质结合 牢,需要经过水解作用才能被 提取出来。 叶绿素的提取 研磨法提取 光合色素 提取方法 研磨法 浸提法 0.1g 叶+10ml混合液浸 提
叶绿素是一种酯,因此不 溶于水。通常用含有少量水的 有机溶剂如80%的丙酮,或 者95%乙醇,或丙酮∶乙醇 ∶ 水=4.5∶4.5∶1的混合液来 提取叶片中的叶绿素,用于测 定叶绿素含量 。 之所以要用 含有水的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 这是因为叶绿素与蛋白质结合 牢,需要经过水解作用才能被 提取出来。 叶绿素的提取 研磨法提取 光合色素 提取方法 研磨法 浸提法 0.1g 叶+10ml混合液浸 提
❖ 卟啉环中的镁可被H +所 置换。当为H+所置换后, 即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 ❖ 去镁叶绿素中的H+再被 Cu2+取代,就形成铜代叶绿 素,颜色比原来的叶绿素更 鲜艳稳定。 ❖ 根据这一原理可用醋酸 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标本。 铜代叶绿素反应 向叶绿素溶液 中放入两滴5 %盐酸摇匀, 溶液颜色的变 为褐色,形成 去镁叶绿素。 当溶液变褐 色后,投入 醋酸铜粉末, 微微加热, 形成铜代叶 绿素 制作绿色标本方法: 用50%醋酸溶液配制的饱 和醋酸铜溶液浸渍植物标 本(处理时可加热)
❖ 卟啉环中的镁可被H +所 置换。当为H+所置换后, 即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 ❖ 去镁叶绿素中的H+再被 Cu2+取代,就形成铜代叶绿 素,颜色比原来的叶绿素更 鲜艳稳定。 ❖ 根据这一原理可用醋酸 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标本。 铜代叶绿素反应 向叶绿素溶液 中放入两滴5 %盐酸摇匀, 溶液颜色的变 为褐色,形成 去镁叶绿素。 当溶液变褐 色后,投入 醋酸铜粉末, 微微加热, 形成铜代叶 绿素 制作绿色标本方法: 用50%醋酸溶液配制的饱 和醋酸铜溶液浸渍植物标 本(处理时可加热)
2.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 是由8个异戊二烯形成的四萜,含有一系列的共轭双键,分子 的两端各有一个不饱和的取代的环己烯,也即紫罗兰酮环, 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C40H56)和叶黄素(C40H56O2 )两种。 3 (紫罗兰酮环) 环己烯 橙黄色 黄色
2.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 是由8个异戊二烯形成的四萜,含有一系列的共轭双键,分子 的两端各有一个不饱和的取代的环己烯,也即紫罗兰酮环, 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C40H56)和叶黄素(C40H56O2 )两种。 3 (紫罗兰酮环) 环己烯 橙黄色 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