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慈溪市公开课) 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作家巴金对落日的两段不同描写:(读) A 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了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 在树梢 巴金《鸟的天堂》 B 远处有一带青山,斗大的太阳正向着山边慢慢地落下去。它的平时的射得人 睁不开眼睛的金色光芒也已经渐渐失去了,变成了一面红得像丹一殷的大圆镜。 它愈走下去愈红,而它所放出的红光,更扩大起来。蓝天已被染红了一角,青山 的顶也带了灿烂的红光。离太阳不远的几片紫色和淡墨色的云被日光烘托起,成 了特别的颜色,还镶上一道宽的金边。太阳只剩下了一半,却是更大更红,到后 来终于完全落下去。霎时间万边金色霞光渲染了半边天。山哪、树哪、云哪、霞 哪,都打成金色的一片 巴金《灭亡》 明确:两段文字都在写落日,但两段文字在描写力度上明显不同。A文字相对精 炼,但我们读下来还是觉得有神韵,特别是最后一句“只留下了一段灿烂的红霞 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B文字把太阳落山的过程写得富有层次,抽丝剥茧, 不惜笔墨力求细致入微。 通过对这两段文字的观照,我们引入今天的写作话题: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 同学们能说说什么叫用墨如泼,什么叫惜墨如金吗? 明确:首先,惜墨如金追求言简意丰,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板书:言简意丰 字传神);用墨如泼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汩 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也在所不惜(板书:穷形尽相(描写刻画细致生动)细 致入微)。 其次,这是写作时的两种表达技巧。 第三,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没有好坏的差异,只要各得其宜,就能各尽其妙
《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慈溪市公开课) 一、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作家巴金对落日的两段不同描写:(读) A 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了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 在树梢。 ——巴金《鸟的天堂》 B 远处有一带青山,斗大的太阳正向着山边慢慢地落下去。它的平时的射得人 睁不开眼睛的金色光芒也已经渐渐失去了,变成了一面红得像丹一般的大圆镜。 它愈走下去愈红,而它所放出的红光,更扩大起来。蓝天已被染红了一角,青山 的顶也带了灿烂的红光。离太阳不远的几片紫色和淡墨色的云被日光烘托起,成 了特别的颜色,还镶上一道宽的金边。太阳只剩下了一半,却是更大更红,到后 来终于完全落下去。霎时间万边金色霞光渲染了半边天。山哪、树哪、云哪、霞 哪,都打成金色的一片。 ——巴金《灭亡》 明确:两段文字都在写落日,但两段文字在描写力度上明显不同。A 文字相对精 炼,但我们读下来还是觉得有神韵,特别是最后一句“只留下了一段灿烂的红霞 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B 文字把太阳落山的过程写得富有层次,抽丝剥茧, 不惜笔墨力求细致入微。 通过对这两段文字的观照,我们引入今天的写作话题: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 同学们能说说什么叫用墨如泼,什么叫惜墨如金吗? 明确:首先,惜墨如金追求言简意丰,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板书:言简意丰 一字传神);用墨如泼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汩 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也在所不惜(板书:穷形尽相(描写刻画细致生动) 细 致入微)。 其次,这是写作时的两种表达技巧。 第三,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没有好坏的差异,只要各得其宜,就能各尽其妙
、惜墨如金 思路:用墨如泼:1、描写 2、记叙 描写 思路:①多角度多层次观察自然,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 ②渲染手法 讲解过程: 师: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体现在写作的方方面面,我们先来看朱自清《绿》中的 一段文字 那醉人的绿呀,---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 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 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 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杂滓,宛然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 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剎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鵝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 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 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 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朱自清 《绿》 师:这段文字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描写。同学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梅雨 潭的绿的? 明确:1、作者用比喻、排比、通感、比较等手法从形状、触感、色泽、颜色深 浅等角度来写“绿” 这样我们就引入在描写上用墨如泼的第一种方法:①多角度多层次观察自然,运 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 下面请同学来展示你用这种方法是如何写老树“古老苍劲,大得惊人”的。 实践演练:《银杏》(图片)那棵老树屹立着,只见它古老苍劲,大得惊人。 《老树》
二、惜墨如金 思路:用墨如泼:1、描写 2、记叙 一、描写 思路:①多角度多层次观察自然,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 ②渲染手法 讲解过程: 师: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体现在写作的方方面面,我们先来看朱自清《绿》中的 一段文字。 那醉人的绿呀,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 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 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 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杂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 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 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 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 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朱自清 《绿》 师:这段文字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描写。同学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梅雨 潭的绿的? 明确:1、作者用比喻、排比、通感、比较等手法从形状、触感、色泽、颜色深 浅等角度来写“绿”。 这样我们就引入在描写上用墨如泼的第一种方法:①多角度多层次观察自然,运 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 下面请同学来展示你用这种方法是如何写老树“古老苍劲,大得惊人”的。 实践演练:《银杏》(图片)那棵老树屹立着,只见它古老苍劲,大得惊人。 ——《老树》
要求:用200左右字按照1的要求进行描写。 请两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范例:老树树干粗大,虬枝盘曲。树皮布满褶皱,这些褶皱似乎在向我们诉说那 些曾经的岁月。它的枝干造型奇特,有的俨然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土托天,这 些枝干又如无数的大手把绿叶向四面八方无限地送出去,如巨大的伞一样,几乎 把整片蓝天都遮住了,只有丝丝缕缕的阳光像碎玉一般从摇曳的缝隙中漏下来。 树下几位老人或躺或坐,随意聊天,惬意享受这难得的阴凉,仿佛这是一个完全 与外面那个世界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师:在描写上用墨如泼除了这种方法之外,还可以②运用渲染手法。所谓渲染 是指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外貌、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铺叙、形容和拱 托,以突出描写的主要对象或主要方面,加强艺术表现效果。渲染的具体手法主 要有反复、排比、夸张、层递、铺陈、烘托等。 北朝著名的叙事诗《木兰诗》,写花木兰替父从军凯旋后返回故居的情景时 成功地运用了渲染之法:“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些诗句运用铺叙手法充分渲染了花府一家老 小迎接木兰还家的热闹气氛,合乎情理,真挚动人。 实践演练:《疯狂球迷》(图片) 铺叙是渲染的具体手法之一,也是写作中常用的手法。所谓铺叙,即充分展 开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 多方铺叙。一是指多方位、多角度地铺叙,二是指采用多种方法铺叙。 比如,你观看了一场足球比赛,如何在笔下再现足球场看台上因进球或获胜 时的那种热烈、火爆的场面? 你能像下面这篇习作一样写出球迷们的疯狂劲儿吗?(读) 疯狂球迷(节选) 球入网的那一刹那,“噢…….”的一声,整个看台都沸腾了。输球的一方大 骂守门员的呆笨。有的人脸涨得通红,歇斯底里地叫喊着,脖子上绽出了青筋; 有的人攥紧拳头,用脚使劲地跺地,仿佛想把那股孑情意和不满踩进地底去.…, 赢球的一方高兴得手舞足蹈。有的人脚下仿佛装着根弹簧,不停地往上跳;有
要求:用 200 左右字按照 1 的要求进行描写。 请两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范例:老树树干粗大,虬枝盘曲。树皮布满褶皱,这些褶皱似乎在向我们诉说那 些曾经的岁月。它的枝干造型奇特,有的俨然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这 些枝干又如无数的大手把绿叶向四面八方无限地送出去,如巨大的伞一样,几乎 把整片蓝天都遮住了,只有丝丝缕缕的阳光像碎玉一般从摇曳的缝隙中漏下来。 树下几位老人或躺或坐,随意聊天,惬意享受这难得的阴凉,仿佛这是一个完全 与外面那个世界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师:在描写上用墨如泼除了这种方法之外,还可以②运用渲染手法。所谓渲染, 是指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外貌、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铺叙、形容和拱 托,以突出描写的主要对象或主要方面,加强艺术表现效果。渲染的具体手法主 要有反复、排比、夸张、层递、铺陈、烘托等。 北朝著名的叙事诗《木兰诗》,写花木兰替父从军凯旋后返回故居的情景时, 成功地运用了渲染之法:“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些诗句运用铺叙手法充分渲染了花府一家老 小迎接木兰还家的热闹气氛,合乎情理,真挚动人。 实践演练:《疯狂球迷》(图片) 铺叙是渲染的具体手法之一,也是写作中常用的手法。所谓铺叙,即充分展 开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 多方铺叙。一是指多方位、多角度地铺叙,二是指采用多种方法铺叙。 比如,你观看了一场足球比赛,如何在笔下再现足球场看台上因进球或获胜 时的那种热烈、火爆的场面? 你能像下面这篇习作一样写出球迷们的疯狂劲儿吗? (读) 疯狂球迷(节选) 球入网的那一刹那,“噢……”的一声,整个看台都沸腾了。输球的一方大 骂守门员的呆笨。有的人脸涨得通红,歇斯底里地叫喊着,脖子上绽出了青筋; 有的人攥紧拳头,用脚使劲地跺地,仿佛想把那股子情意和不满踩进地底去……‖ 赢球的一方高兴得手舞足蹈。有的人脚下仿佛装着一根弹簧,不停地往上跳;有
的人仰天大笑,笑得全身发颤,笑得脸上肌肉收缩在一起,隆起老高;有的人使 劲舞动着大彩旗,“呼隆”一下盖过你的头顶,又“呼隆”一下掠过你的耳际。‖ 整个人群就像热分子运动,让人想起集体岀巢的蜜蜂,想起锅里翻滚的稀粥。每 个人都扯着喉咙朝赛场喊,亢奋的、愤怒的,尖嗓门的、哑嗓门的,平日能言善 辩的、沉默寡言的,此刻都提高了16度,整个和在-起,沙嗡沙嗡地响。那响 声被支离成干百万的分子,充斥在空气中的每一个角落如山呼海啸,铺天盖地 震耳欲聋。丨每个人的血液都在激烈地奔涌着,每根神经都在高速传递着亢奋的 元素,每个细胞都憋足了劲在扩张,每个人只管将心中的狂喜、怨气、兴奋、惋 惜一古脑儿倾出个来. 教师讲解时注意 作者能全方位、多角度地状写“沸腾的”看台。首先细致地描绘渲染输 球、赢球两方球迷各自的表情与行为;接着展开联想,以“热分子运动”、“出 巢的蜜蜂”、“翻滚的稀粥”作比喻,进一步地渲染喧嚣的场面;然后铺写各色 人等和在一起发出的响声,以及那响声充斥全场的广度;最后想像每个人生理、 心理、情绪上的激烈的反应 作者善于采用多种方法来铺叙。如概括描写与细节描写相结合,既有点 上的细描,又有面上的勾勒;还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反衬等修辞方法。 读完这个片断,我们不能不叹服作者行文之细密,表达之细腻。这种细密、 细腻的感觉,主要在于作者善于多方铺叙,因而将足球看台上热闹喧嚣的场面描 写得如此震撼人心 、记叙: 思路:①铺垫 ②繁复 讲解过程: 师:这种使用多方铺叙来渲染以达到穷形尽相之妙的写法在刘鹗《明湖居听书》 中也有淋漓尽致的发挥 到了十二点半钟,看那台上,从后台帘子里面,出来一个男人:穿了一件蓝 布长衫,长长的脸儿,一脸疙瘩,仿佛风干的橘皮似的,甚为丑陋,但觉得那人 气味到还沉静。岀得台来,并无语,就往半桌后面左手一张椅子上坐下。慢慢 的将三弦子取来,随便和了和弦,弹了一两个小调,人也不甚留神去听。后来弹 了一枝大调,也不知道叫什么牌子。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
的人仰天大笑,笑得全身发颤,笑得脸上肌肉收缩在一起,隆起老高;有的人使 劲舞动着大彩旗,“呼隆”一下盖过你的头顶,又“呼隆”一下掠过你的耳际。‖ 整个人群就像热分子运动,让人想起集体出巢的蜜蜂,想起锅里翻滚的稀粥。每 个人都扯着喉咙朝赛场喊,亢奋的、愤怒的,尖嗓门的、哑嗓门的,平日能言善 辩的、沉默寡言的,此刻都提高了 16 度,整个和在一起,沙嗡沙嗡地响。那响 声被支离成千百万的分子,充斥在空气中的每一个角落.如山呼海啸,铺天盖地, 震耳欲聋。‖每个人的血液都在激烈地奔涌着,每根神经都在高速传递着亢奋的 元素,每个细胞都憋足了劲在扩张,每个人只管将心中的狂喜、怨气、兴奋、惋 惜一古脑儿倾出个来…… 教师讲解时注意: 一、作者能全方位、多角度地状写“沸腾的”看台。首先细致地描绘渲染输 球、赢球两方球迷各自的表情与行为;接着展开联想,以“热分子运动”、“出 巢的蜜蜂”、“翻滚的稀粥”作比喻,进一步地渲染喧嚣的场面;然后铺写各色 人等和在一起发出的响声,以及那响声充斥全场的广度;最后想像每个人生理、 心理、情绪上的激烈的反应。 二、作者善于采用多种方法来铺叙。如概括描写与细节描写相结合,既有点 上的细描,又有面上的勾勒;还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反衬等修辞方法。 读完这个片断,我们不能不叹服作者行文之细密,表达之细腻。这种细密、 细腻的感觉,主要在于作者善于多方铺叙,因而将足球看台上热闹喧嚣的场面描 写得如此震撼人心。 二、记叙: 思路:①铺垫 ②繁复 讲解过程: 师:这种使用多方铺叙来渲染以达到穷形尽相之妙的写法在刘鹗《明湖居听书》 中也有淋漓尽致的发挥。 到了十二点半钟,看那台上,从后台帘子里面,出来一个男人:穿了一件蓝 布长衫,长长的脸儿,一脸疙瘩,仿佛风干的橘皮似的,甚为丑陋,但觉得那人 气味到还沉静。出得台来,并无一语,就往半桌后面左手一张椅子上坐下。慢慢 的将三弦子取来,随便和了和弦,弹了一两个小调,人也不甚留神去听。后来弹 了一枝大调,也不知道叫什么牌子。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
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 于耳,却也压不下那弦子去,这曲弹罢,就歇了手,旁边有人送上茶来。 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 了一个抓髻,戴了一副银耳环,穿了一件蓝布外褂儿,一条蓝布裤子,都是黑布 镶滚的。虽是粗布衣裳,到十分洁净。来到半桌后面右手椅子上坐下。那弹弦子 的便取了弦子,铮铮鍁鍁弹起。这姑娘便立起身来,左手取了梨花简,夹在指头 缝里,便丁了当当的敲,与那弦子声音相应;右手持了鼓捶子,凝神听那弦子的 节奏。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茑岀谷,乳燕归巢, 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 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罢?”其一人道:“不 是。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妺子。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 得差多远呢!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的到,白 妞的好处人学不到。你想,这几年来,好顽耍的谁不学他们的调儿呢?就是窑子 里的姑娘,也人人都学,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处,从没 有一个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说着的时候,黑妞早唱完,后面去了。这时 满园子里的人,谈心的谈心,说笑的说笑。卖瓜子、落花生、山里红、核桃仁的, 高声喊叫着卖,满园子里听来都是人声。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 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 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了当了几声,煞 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以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 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 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 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 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 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 了人参果,无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 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 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
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 于耳,却也压不下那弦子去,这曲弹罢,就歇了手,旁边有人送上茶来。 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 了一个抓髻,戴了一副银耳环,穿了一件蓝布外褂儿,一条蓝布裤子,都是黑布 镶滚的。虽是粗布衣裳,到十分洁净。来到半桌后面右手椅子上坐下。那弹弦子 的便取了弦子,铮铮鏦鏦弹起。这姑娘便立起身来,左手取了梨花简,夹在指头 缝里,便丁了当当的敲,与那弦子声音相应;右手持了鼓捶子,凝神听那弦子的 节奏。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 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罢?”其一人道:“不 是。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 得差多远呢!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的到,白 妞的好处人学不到。你想,这几年来,好顽耍的谁不学他们的调儿呢?就是窑子 里的姑娘,也人人都学,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处,从没 有一个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说着的时候,黑妞早唱完,后面去了。这时 满园子里的人,谈心的谈心,说笑的说笑。卖瓜子、落花生、山里红、核桃仁的, 高声喊叫着卖,满园子里听来都是人声。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 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 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了当了几声,煞 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以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 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 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 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 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 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 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 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 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