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联启大学西方经济学-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1课程编号:H13004英文名称:Microeconomics课程属性:必修课学时:48学分: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后续课程:西方经济学-2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所有专业一、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西方经济学-1》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股原理,即从微观的角度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机制对微观经济单位的行为调节,如消费者、生产者的行为规律,同时掌握市场机制失灵时应采取的相关微观政策。本课程应注重帮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经济学知识解决真实世界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并做出正确选择;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敏感性;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本课程是不断发展创新的学科,在教学中应密切关注经济学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并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学方法上通过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平台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主要是课堂教授,启发式教学。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排教学环节课时安上机讲课讨论课实验课其它合计习题课64248第一单元:绪论(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为了对现代西方经济学在广度上和深度上有一概括的了解,本部分主要就现代西方
西方经济学-1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1 课程编号:H13004 英文名称:Microeconomics 课程属性:必修课 学 时:48 学 分: 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后续课程:西方经济学-2 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所有专业 一、课程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西方经济学-1》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 论;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即从微观的角度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机制对 微观经济单位的行为调节,如消费者、生产者的行为规律,同时掌握市场机制失灵时应 采取的相关微观政策。本课程应注重帮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经济学知识解决真实世界中 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并做出正确选择;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敏感性;同时也为进 一步学习其它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本课程是不断发展创新的学科,在教学 中应密切关注经济学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并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学方法上通过制作 课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平台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主要是课堂教授, 启发式教学。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 学 环 节 课 时 安 排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上机 其它 合计 42 6 48 第一单元:绪论(建议学时数: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为了对现代西方经济学在广度上和深度上有一概括的了解,本部分主要就现代西方
西北联大学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同时重点分析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假设条件,在此基础上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2.能力培养通过讲授要求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及对西方经济学的总体认识。3.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采用多媒体课堂教授,深入浅出并和社会实际结合的教学方法。【重点】价格制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难点】理解概念机会成本和生产的可能性边界第二单元:均衡价格理论(建议学时数:8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本部分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正确分析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前提主要介绍了需求、供给、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价格机制的功能与发挥作用的条件弹性理论。通过对本部分学习,应熟悉需求与需求量、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了解影响需求数量和供给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了解价格机制作用原理;掌握弹性的计算方法和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能力培养本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能力,通过教学最终使学生能够运用供求原理研究市场均衡,熟练掌握需求弹性、供给弹性的含义及相关计算。3.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
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同时重点分析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 假设条件,在此基础上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2.能力培养 通过讲授要求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 概念;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及对西方经济学的总体认识。 3.教学方法 引导式教学,采用多媒体课堂教授,深入浅出并和社会实际结合的教学方法。 【重点】 价格制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难点】 理解概念机会成本和生产的可能性边界 第二单元:均衡价格理论(建议学时数:8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本部分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正确分析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前提。 主要介绍了需求、供给、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价格机制的功能与发挥作用的条件、 弹性理论。通过对本部分学习,应熟悉需求与需求量、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了解影响 需求数量和供给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了解价格机制作用原理;掌握弹性的计算方法和 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能力培养 本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能力,通过教学最终使学生能够运用供求原理研究 市场均衡,熟练掌握需求弹性、供给弹性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3.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
西北联合大学8【重点】是均衡价格的决定机制。即供求如何决定价格以及价格又如何影响供求;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对价格决定及供求的影响。【难点】掌握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以及弹性概念的应用。第三单元:产品市场供求双方的局部均衡理论(建议学时数:20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本部分是微观经济学的主体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消费者行为分析理论(效用理论),即研究消费者的欲望与效用状况,研究经济学发展上两大消费理论一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论,在此基础上主要分析消费者均衡的过程和条件,需求曲线的形成过程;二是研究生产理论,主要研究生产与生产函数的概念、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特征、分析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区域、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规模收益报酬等;三是成本与收益理论,主要从价值角度分析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论述成本类型与成本的变化规律;四是分析厂商在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断竞争市场、寡头断市场四个市场条件下行为特征和实现目标的条件,以及分析供给曲线的形成与特征。2.能力培养本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的经济敏感性和掌握经济问题的分析方法,通过教学最终使学生能够运用局部均衡理论分析现实的经济问题,3.教学方法讲述基础理论时利用多媒体在图形上的优势,使分析更直观,结合案例采用讨论启发的教学方法使理解更深入。【重点】
【重点】 是均衡价格的决定机制。即供求如何决定价格以及价格又如何影响供求;需求价格 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对价格决定及供求的影响。 【难点】 掌握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以及弹性概念的应用。 第三单元:产品市场供求双方的局部均衡理论(建议学时数:20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本部分是微观经济学的主体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消费者行为分析理论(效 用理论),即研究消费者的欲望与效用状况,研究经济学发展上两大消费理论——基数 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论,在此基础上主要分析消费者均衡的过程和条件,需求曲线的形 成过程;二是研究生产理论,主要研究生产与生产函数的概念、科布——道格拉斯生产 函数的特征、分析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区域、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规模收益 报酬等;三是成本与收益理论,主要从价值角度分析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论述成本类型 与成本的变化规律;四是分析厂商在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 头垄断市场四个市场条件下行为特征和实现目标的条件,以及分析供给曲线的形成与特 征。 2.能力培养 本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的经济敏感性和掌握经济问题的分析方法,通过教学最终使学 生能够运用局部均衡理论分析现实的经济问题。 3.教学方法 讲述基础理论时利用多媒体在图形上的优势,使分析更直观,结合案例采用讨论、 启发的教学方法使理解更深入。 【重点】
西北联后大学7第一部分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建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模型。学生应以该模型为基础掌握消费者行为理论,包括恩格尔曲线和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价格变动时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区分。第二部分的重点是以生产函数及其有关的概念为基础,掌握产量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最佳要素投入组合的理论。第三部分的重点是了解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长期成本、短期成本等概念;难点是成本曲线的推导以及长、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的重点是短期和长期内厂商的均衡产量决定及市场均衡价格、均衡产量的决定过程和机制,以及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的短期和长期的价格决定和产量决定;价格歧视及其管制;【难点】理解厂商利润最大化行为与市场均衡的关系,完全竞争与完全垒断的比较第四单元:不同市场条件下的要素价格的决定(建议学时数:6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本部分要在重点掌握买方垄断、卖方垄断和双边垄断条件下要素需求曲线的形成、以及各种不同要素供给特征和曲线,说明工资、利息、地租、正常利润的决定原理,掌握收入分配和财富占有差别程度的测定方法。2.能力培养本部分重在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经济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经济事物的广泛联系性。3.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图像结合数学几何分析的教学方法。【重点】掌握买方垄断、卖方垄断和双边垄断条件下要素需求曲线的形成。【难点】
第一部分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建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模型。学生应以该 模型为基础掌握消费者行为理论,包括恩格尔曲线和个人需求曲线的推导,价格变动时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区分。第二部分的重点是以生产函数及其有关的概念为基础,掌 握产量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最佳要素投入组合的理论。第三部分的重点是了解可变成 本、固定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长期成本、短期成本等概念;难点是成本曲线的 推导以及长、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的重点是短期和长期内厂商的均衡产 量决定及市场均衡价格、均衡产量的决定过程和机制,以及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的短期 和长期的价格决定和产量决定;价格歧视及其管制; 【难点】 理解厂商利润最大化行为与市场均衡的关系,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的比较。 第四单元:不同市场条件下的要素价格的决定(建议学时数:6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本部分要在重点掌握买方垄断、卖方垄断和双边垄断条件下要素需求曲线的形成、 以及各种不同要素供给特征和曲线,说明工资、利息、地租、正常利润的决定原理,掌 握收入分配和财富占有差别程度的测定方法。 2.能力培养 本部分重在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经济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经济事物的广泛联 系性。 3.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图像结合数学几何分析的教学方法。 【重点】 掌握买方垄断、卖方垄断和双边垄断条件下要素需求曲线的形成。 【难点】
西北联启大学了解要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形成。第五单元: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的概念,掌握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掌握帕累托最优标准、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涵义,熟悉社会资源配置实现经济效率状态应具备的条件,了解最大社会福利与阿罗不可能定理以及几个比较典型的社会福利函数模型。2.能力培养本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理解和建立经济模型的能力。3.教学方法采用图形工具,由浅入深进行分析的教学方法,【重点】掌握一般均衡的条件公式、图示及其经济含义,【难点】深入理解一般均衡理论对解释市场经济运行的意义。第六单元: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建议学时数:6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市场失灵含义与类型,分析在断、信息不完备与信息不对称、外部效应、公共物品等情况下的市场失效情况,并分析相应的微观政策的实施效果。2.能力培养本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能力和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学会用简单的经济学语言描绘现实世界。2.能力培养
了解要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形成。 第五单元: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建议学时数: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了解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的概念,掌握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掌握帕累托最优 标准、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涵义,熟悉社会资源配置实现经济效率状态应具 备的条件,了解最大社会福利与阿罗不可能定理以及几个比较典型的社会福利函数模 型。 2.能力培养 本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理解和建立经济模型的能力。 3.教学方法 采用图形工具,由浅入深进行分析的教学方法。 【重点】 掌握一般均衡的条件公式、图示及其经济含义。 【难点】 深入理解一般均衡理论对解释市场经济运行的意义。 第六单元: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建议学时数:6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了解市场失灵含义与类型,分析在垄断、信息不完备与信息不对称、外部效应、公 共物品等情况下的市场失效情况,并分析相应的微观政策的实施效果。 2.能力培养 本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能力和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学会用简单 的经济学语言描绘现实世界。 2.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