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算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 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1)算盘各部分名称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 而得出计算结果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 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计算器。 (1)计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你认识计算器吗? 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淸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支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2)让学生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 (3)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 总结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 去找一找是否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26 1、算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 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1)算盘各部分名称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 而得出计算结果。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 23 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 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 16 进制,满 15 进 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 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 算盘的上面剩下 1 颗珠子。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计算器。 (1)计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你认识计算器吗? 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支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2)让学生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 (3)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 三、总结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 去找一找是否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四、作业 1、继续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如果能根据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将其罗列就更好了) 2、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 第十课时用计算器计算(P26-P27,例1、例2练习三11-14)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规律 教学建议 例1要使学生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了解运算键的功能,会进行操作,例2是用计算器进 行大数的运算,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体教学如 、利用计算器计算 1、学习输入数字 提问:28601这个数怎么输的?学生操作 同桌一人说数,另一人输 2、出示386+179 说说怎样用计算器计算 认识“CE”键的作用 3、学生独立计算,825-138 4、自己试试看 26×39=312÷8 计算后提问,你觉得使用计算器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27 四、作业: 1、继续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如果能根据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将其罗列就更好了)。 2、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 第十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P26-P27,例 1、例 2 练习三 11-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规律 教学建议: 例 1 要使学生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了解运算键的功能,会进行操作,例 2 是用计算器进 行大数的运算,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体教学如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1、学习输入数字 提问:28601 这个数怎么输的?学生操作 同桌一人说数,另一人输。 2、出示 386+179 说说怎样用计算器计算 认识“CE”键的作用 3、学生独立计算,825-138 4、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计算后提问,你觉得使用计算器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5、说说做做 要求:合作完成,口头出示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出题。 、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四人小组) 9999×1=9999×2=9999×3=9999×4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根据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 9999×5999×79999×9的得数 二、练习(P27做一做,P301114) 第十一课时:综合练习(练习三15~19) 教学目标 1、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多位数的读、写、比较大小、多位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综合复习课,它应起到提优补差的作用。 第15题是读数练习,先让学生任意写出几个多位数,再读一读,这样更能考察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 第16题是写数练习,在写数时应让学生看清计数单位,这个数是两级还是三级 第17题是写数,改写同时进行,增强了知识的综合性。 第18题比较数的大小,练习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第19题呈现一个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情境,可让学生展开关于计算结果的讨论,用计算器进行验证,也 可用估算方法判断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最后你知道吗?是关于算筹的介绍,这块内容可以放在计算工具的认识中结合计算工具的发展进行教学。 第十二课时1亿有多大(P33-P34)
28 5、说说做做 要求:合作完成,口头出示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出题。 一、 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四人小组)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根据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 9999×5 9999×7 9999×9 的得数 二、 练习(P27 做一做,P30 11~14) 第十一课时:综合练习(练习三 15~19) 教学目标: 1、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多位数的读、写、比较大小、多位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综合复习课,它应起到提优补差的作用。 第 15 题是读数练习,先让学生任意写出几个多位数,再读一读,这样更能考察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 第 16 题是写数练习,在写数时应让学生看清计数单位,这个数是两级还是三级。 第 17 题是写数,改写同时进行,增强了知识的综合性。 第 18 题比较数的大小,练习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第 19 题呈现一个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情境,可让学生展开关于计算结果的讨论,用计算器进行验证,也 可用估算方法判断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最后你知道吗?是关于算筹的介绍,这块内容可以放在计算工具的认识中结合计算工具的发展进行教学。 第十二课时 1 亿有多大(P33-P34)
教学目标 1、经过探究1亿有多大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有 多大,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3、通过探究1亿有多大活动,初步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 立数感。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 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 数有多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充分去感受1亿究竟有多大?这节课我们应该怎样去设计呢?下面是我在 网上看到人教论坛四年级教研室中云老师对这节课的看法及她的设计 在通读教材,研究这节课教学目的后,我觉得这节课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很多的材料准备有些难度 所以我决定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猜想和制定活动方案两个活动,实验过程让学生自己或者是一个小组同学在家里进 行,并且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第二天学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给我的时候,我在心 里喊道:我的学生,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你们真的是一群认真思考,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他们不但收获了数学 知识,也明白了许多的道理,“团结就是力量”“节约每一滴水”“积少成多”“换种思路思考问题”这些都是学生 们完成实验活动后的感慨,我们教师要真的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的空间,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 下面是学生的数学日记 四年级四班某某 我们刚刚学完了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但一亿这个数有多大对于我来说有点茫然,今天我就打算探究一下一亿到 底有多大。我准备算一下一亿滴水有多少升。我先打来一根针管,吸取2毫升的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滴。原来2毫升 的水有60滴,那么1毫升的水就有30滴了。我又算了一下,一亿滴水竟有3333毫升。也就是说总共有333升。 亿滴水竞汇成了333升水,能够装四辆运水车,数目有多大啊!真是滴水汇成江河啊,看来我们要节约生活中的每 一滴水 1亿有多少 小组成员:某某 活动名称:1亿个三鹿牛奶箱横着摞起来有多高 活动步骤:先用尺子量出一个纸箱有多高,高14厘米,按1亿Ⅹ14来算,等于14亿厘米,等于14000000米。 也就是说1亿个纸箱摞起来有1400000米!结论:1400000,多么令人惊讶的数字啊!这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多少 倍啊!所以说,1亿件同样的东西摞起来,不要光看到一样东西多渺小,它们摞在一起就会变得非常硕大。这还说明了 个道理,就是:团结力量大 四年级四班某某
29 教学目标: 1、经过探究 1 亿有多大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 1 亿有 多大,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3、通过探究 1 亿有多大活动,初步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 立数感。但由于 1 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 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 1 亿这个 数有多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充分去感受 1 亿究竟有多大?这节课我们应该怎样去设计呢?下面是我在 网上看到人教论坛四年级教研室中云老师对这节课的看法及她的设计。 “在通读教材,研究这节课教学目的后,我觉得这节课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很多的材料准备有些难度, 所以我决定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猜想和制定活动方案两个活动,实验过程让学生自己或者是一个小组同学在家里进 行,并且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第二天学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给我的时候,我在心 里喊道:我的学生,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你们真的是一群认真思考,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他们不但收获了数学 知识,也明白了许多的道理,“团结就是力量”“节约每一滴水”“积少成多”“换种思路思考问题”这些都是学生 们完成实验活动后的感慨,我们教师要真的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的空间,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 下面是学生的数学日记: 四年级四班 某某 我们刚刚学完了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但一亿这个数有多大对于我来说有点茫然,今天我就打算探究一下一亿到 底有多大。我准备算一下一亿滴水有多少升。我先打来一根针管,吸取 2 亳升的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滴。原来 2 毫升 的水有 60 滴,那么 1 毫升的水就有 30 滴了。我又算了一下,一亿滴水竟有 3333333 毫升。也就是说总共有 3333 升。 一亿滴水竟汇成了 3333 升水,能够装四辆运水车,数目有多大啊!真是滴水汇成江河啊,看来我们要节约生活中的每 一滴水 1 亿有多少 小组成员:某某 活动名称:1 亿个三鹿牛奶箱横着摞起来有多高。 活动步骤:先用尺子量出一个纸箱有多高,高 14 厘米,按 1 亿 Χ14 来算,等于 14 亿厘米,等于 14000000 米。 也就是说 1 亿个纸箱摞起来有 14000000 米! 结论:14000000 米,多么令人惊讶的数字啊!这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多少 倍啊!所以说,1 亿件同样的东西摞起来,不要光看到一样东西多渺小,它们摞在一起就会变得非常硕大。这还说明了 一个道理,就是:团结力量大。 四年级四班 某某
已经开学20天了,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学了大数的认识,我学会了怎样写大数,读大数,求 近似数。可是老师最后还留给我们一个作业,是:1亿有多大?我准备来算:口算一道题要用多长时间。我口算一道题 大约要用1分钟,口算1亿道题就要用1亿分钟,1亿分钟等于几小时呢?我来算一下,1亿分钟除以60分钟等于一 百六十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个小时四十分。我再来等一下等于几天?一百六十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个小时四十分除以 二十四等于六万九千四百四十四天。现在我终于知道1亿有多大了。 某某四(4)班 亿本数学书有多高? 今天晚上,我脑子里突然出现一个念头:一亿本数学书有多高?然后,我就开始动手了。先测量出一本数学书有 多厚,原来厚一厘米,可别看这一厘米,里面的知识多着呢。知道了一本书的厚度,再乘以一亿,等于一亿厘米,也 就是一百万米,一百万米也就是一千千米。通过这个小试验,我认识了一亿个一厘米等于多少米和多少千米,更详细 地认识了一亿,并且亲身体验了它,是啊,生活中地大数真多,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亿 某某四(4)班 今天,老师让我们用一亿个东西来调查它的重量、长度、厚度。我调查的是一亿粒大米有多重。我想要调查一亿 粒大米,难道要一粒一粒数出来吗?我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先秤出一千粒大米的重量是15克,然后,用乘法乘出 亿粒大米的重量。十五乘以十等于一百五十克,然后,再把一百五十乘以十,等于一千五百。这是十万大米的重量, 再乘以十,再乘以十,再乘以十,得出的结果是一百五十万克,也就是一千五百千克。通过这一次调查,我知道事情 定要换个思路,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看了某某老师的设计及学生的数学日记,我想大家是否都在想,让我的学生去试试,相信他们会有更精彩的活动 方案 1大数的认识教案二 第一课时 课题 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 课型新授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教学目标 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干万和亿” 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30 已经开学 20 天了,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学了大数的认识,我学会了怎样写大数,读大数,求 近似数。可是老师最后还留给我们一个作业,是:1 亿有多大?我准备来算:口算一道题要用多长时间。我口算一道题 大约要用 1 分钟,口算 1 亿道题就要用 1 亿分钟,1 亿分钟等于几小时呢?我来算一下,1 亿分钟除以 60 分钟等于一 百六十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个小时四十分。我再来等一下等于几天?一百六十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个小时四十分除以 二十四等于六万九千四百四十四天。现在我终于知道 1 亿有多大了。 某某 四(4)班 一亿本数学书有多高? 今天晚上,我脑子里突然出现一个念头:一亿本数学书有多高? 然后,我就开始动手了。先测量出一本数学书有 多厚,原来厚一厘米,可别看这一厘米,里面的知识多着呢。知道了一本书的厚度,再乘以一亿,等于一亿厘米,也 就是一百万米,一百万米也就是一千千米。通过这个小试验,我认识了一亿个一厘米等于多少米和多少千米,更详细 地认识了一亿,并且亲身体验了它,是啊,生活中地大数真多,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亿 某某 四(4)班 今天,老师让我们用一亿个东西来调查它的重量、长度、厚度。我调查的是一亿粒大米有多重。我想要调查一亿 粒大米,难道要一粒一粒数出来吗?我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先秤出一千粒大米的重量是 15 克,然后,用乘法乘出一 亿粒大米的重量。十五乘以十等于一百五十克,然后,再把一百五十乘以十,等于一千五百。这是十万大米的重量, 再乘以十,再乘以十,再乘以十,得出的结果是一百五十万克,也就是一千五百千克。通过这一次调查,我知道事情 一定要换个思路,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 看了某某老师的设计及学生的数学日记,我想大家是否都在想,让我的学生去试试,相信他们会有更精彩的活动 方案。 1 大数的认识 教案二 第一课时 课题 亿以内数的认识(例 1)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 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 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