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确立及各项政策的调整。掌握西安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初步形成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学时) 教学内容:七七事变与八一三上海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全民族 抗战的实现: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与敌后战场的开辟 教学要求:了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了解国民党 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了解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抗日斗争:掌握国共两党不同的抗 日方针及共立尚人论持久战」 樱理方式,樱 第六章: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4学时) 教学内容:日本对华政策转变与新时局出现:中国人民坚持团结抗战,反对 投降分裂的斗争: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教学要求, 了解日本对华政策的转变与对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了解中国人民 坚持团结抗战反对投降与分裂的斗争:掌握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 展。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抗日战争胜利 (2学时) 教学内容:中国战场的局部反攻:抗战胜利前夕两个中国命运的斗争:抗日 战争胜利。 教学要求:了解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政与正面战场的贵退:掌握抗战胜利前夕 两个中国命运的斗争:掌握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授课 方式:讲授 第八章:内战危机和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3学时) 教学内容: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国民党内战部署与人民反内战运动。 教学要求:了解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两种对立的方针:掌握重庆谈判和政治 协商会议: 了解蒋 介石内战部署与解放区军民的防御准备 授课方式:讲 第九章:内战全面爆发 (3学时) 数学内容,全面进攻与占进改,国民尚治政治、经这危机 教学要求: 了解蒋介石挑起内战与中共的坚决反击 了解国民党统治及其 政治经济危机。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章:解放战争的胜利 (3学时) 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戡乱总动员”与国统区 民主运动: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国民党统治崩溃:政治协商会议于新中国成立 教学要求:了解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了解国民党“戡乱总 动员”政策制定与国统区民主运动深入发展:掌握解放军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政治协商会议与《共同纲领》的制定。掌握新民主主义胜利的历史意 义 授课方试:进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11 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确立及各项政策的调整。掌握西安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初步形成。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 学时) 教学内容:七七事变与八一三上海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全民族 抗战的实现;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与敌后战场的开辟。 教学要求:了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了解国民党 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了解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抗日斗争;掌握国共两党不同的抗 日方针及共产党人论持久战。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六章: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4 学时) 教学内容:日本对华政策转变与新时局出现;中国人民坚持团结抗战,反对 投降分裂的斗争;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教学要求:了解日本对华政策的转变与对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了解中国人民 坚持团结抗战反对投降与分裂的斗争;掌握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 展。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抗日战争胜利 (2 学时) 教学内容:中国战场的局部反攻;抗战胜利前夕两个中国命运的斗争;抗日 战争胜利。 教学要求:了解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与正面战场的溃退;掌握抗战胜利前夕 两个中国命运的斗争;掌握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八章:内战危机和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3 学时) 教学内容: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国民党内战部署与人民反内战运动。 教学要求:了解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两种对立的方针;掌握重庆谈判和政治 协商会议;了解蒋介石内战部署与解放区军民的防御准备。 授课方式:讲授 第九章:内战全面爆发 (3 学时) 教学内容: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国民党统治政治、经济危机。 教学要求:了解蒋介石挑起内战与中共的坚决反击; 了解国民党统治及其 政治经济危机。 授课方式:讲授 第十章:解放战争的胜利 (3 学时) 教学内容: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戡乱总动员”与国统区 民主运动;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国民党统治崩溃;政治协商会议于新中国成立。 教学要求:了解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了解国民党“戡乱总 动员”政策制定与国统区民主运动深入发展;掌握解放军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政治协商会议与《共同纲领》的制定。掌握新民主主义胜利的历史意 义。 授课方式: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其中考勤占5%,作业占15% 期末考核: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80%。考核形式为闭卷笔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王文泉.中国近代史1840-1949.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 要参考书: 王桧林,郭大钧.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魏宏远.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姚金果, 苏杭.解读大革命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刘勉玉.土地革命战争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张宪文.中国抗日战争史.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王秀鑫,郭德宏。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 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9年. 撰写人:刘彬 审核人:张玲玲 课程负责人:刘彬
12 四、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20%。其中考勤占 5%,作业占 15%。 期末考核: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 80%。考核形式为闭卷笔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1840~1949.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2.主要参考书: 王桧林,郭大钧.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年. 魏宏远.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 年.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年. 姚金果,苏杭.解读大革命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年. 刘勉玉.土地革命战争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张宪文.中国抗日战争史.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 王秀鑫,郭德宏.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年. 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9 年. 撰写人:刘彬 审核人:张玲玲 课程负责人:刘彬
《中国当代史》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 适用专业:历史学 开课单位:历史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历史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 握建国以来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内容,认识当代 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进程,并在此基础上树立科学、系统的历史观和发展观,培 养学生运用历史理论和历史知识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事件,正确看待社会主 义革命与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激发其爱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提倡 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从共和国的发展历史中吸取经验、智慧和 力量,正确地把握未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导言 (2学对) 教学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主要内容、基本线索及热点问题:关于中华 人民共和国史的分期: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目的、意义及方法:目前国史研 究现状(理论讲授):近年来国史研究的特点。 教学要求:掌握共和国史的主要内容、基本线索及热点问题:理解关于中华 人民共和国史的分期: 了解近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特点与现状 授课方式:启发式讲授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4学时) 教学内容:新中围建立的准各:新中困的初先明周:新中闲初期的外方。 教学要求: 解新中国诞生的准备及经过,能够理解选择共和国建国方案的 正确性:了解建国初期,我国的社会性质:理解新中国初步巩固的各项措施:理 解并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了解新中国对外关系初步开展的状况: 掌握西藏问题及台湾问题的由来。 授课方式:启发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二章:共和国民主改革的全面展开与国民经济的恢复 (2学时) 教学内容:抗美援朝与各项民主改革:国民经济的恢复:旧有文化教育事业 的改革。 教学要求:理解与掌握各项民主改革与国民经济恢复的策略方针:能够理解 与分析新中国文化教育方针的制定、旧有文化教育制度的改革、知识分子思想改 造方针制定的历史背景及相关内容:了解对抗美援朝的争论与分歧:搜集与阅读 有关朝鲜战争的书籍与讨论。 授课方式:启发式讲授与讨论 、自学及电化教学相结合 第三章: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 完 (4学时)
13 《中国当代史》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 适用专业:历史学 开课单位:历史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历史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 握建国以来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内容,认识当代 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进程,并在此基础上树立科学、系统的历史观和发展观,培 养学生运用历史理论和历史知识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事件,正确看待社会主 义革命与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激发其爱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从共和国的发展历史中吸取经验、智慧和 力量,正确地把握未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导言 (2 学时) 教学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主要内容、基本线索及热点问题;关于中华 人民共和国史的分期;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目的、意义及方法;目前国史研 究现状(理论讲授);近年来国史研究的特点。 教学要求:掌握共和国史的主要内容、基本线索及热点问题;理解关于中华 人民共和国史的分期;了解近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特点与现状。 授课方式:启发式讲授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4 学时) 教学内容:新中国建立的准备;新中国的初步巩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学要求:了解新中国诞生的准备及经过,能够理解选择共和国建国方案的 正确性;了解建国初期,我国的社会性质;理解新中国初步巩固的各项措施;理 解并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了解新中国对外关系初步开展的状况; 掌握西藏问题及台湾问题的由来。 授课方式:启发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二章:共和国民主改革的全面展开与国民经济的恢复 (2 学时) 教学内容:抗美援朝与各项民主改革;国民经济的恢复;旧有文化教育事业 的改革。 教学要求:理解与掌握各项民主改革与国民经济恢复的策略方针;能够理解 与分析新中国文化教育方针的制定、旧有文化教育制度的改革、知识分子思想改 造方针制定的历史背景及相关内容;了解对抗美援朝的争论与分歧;搜集与阅读 有关朝鲜战争的书籍与讨论。 授课方式:启发式讲授与讨论、自学及电化教学相结合 第三章: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 完成 (4 学时)
教学内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的实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一五”计划的顺利实现:思想和 文化建设的发展:国防建设与和平外交的成就 教学要求:了解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实施的 历史背景:理解并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 某木内突措施 :了解并理解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建设与发展:了解这 时期国防建设与和平外交的成就 授课方式:启发式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第四章:共和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4学时)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开始;“三面红旗”;纠正“左”倾错误 的开 教学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开始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思 考此时苏东政局对中国政治的影响:能够理解并分析纠正“左倾”错误开始的历 史背景及主要内容:能够理解并学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三面红旗”的主要 内容并进行正确评价:重点理解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原因和后果 授课方式:启发式讲授与讨论、自学相结合 第五章:在调整政策、战胜困难中进一步探索建设道路 (6学时) 数学内容:国民经济的亚重闲难与“八字”方针的制定:经济、政治、文化 的全面调整 一年建设的成就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外交专题:中 苏、中印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八字”方针制定前后的历史背景,掌握“八字”方针的具 体内容:了解并理解这一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调整的状况、措施及十年建 设的成就:理解并掌握政治上“左倾”错误再度发展的历史背景及表现:了解这 时期我国的对外关系状况,能够理解与分析这一时期的中苏、中印关系。 授课方式:启发式讲授与讨论、自学及电化教学相结合 第六章:共和国发展中严重曲折的十年 (6学时) 数学内 :“文革”的发生发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纠正“左”倾 错误努力的受挫:全面整顿的成效及其挫折、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讨论专 题:60年代造神运动的缘起及其社会根源;外交专题。 数学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分析其性质以及浩成的后果 认识“左”倾错的严重危害:了解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要罪行和造成的严 重后果,认识他们的反动本质和阴谋手段:了解党和人民有 文革”中同 倾错误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进行的艰难曲折的斗争,认识共产党和社 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而坚强的生命力:理解、总结十年“文革”的经验教训,充分 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中、美、日 三国关系的梳理,能较为深刻地理解当今的一些热点问题的根源及其对中国生存 与未来发展的影响」 授课方式:启发式讲授与讨论、自学及电化教学相结合 第七章:共和国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2学时) 教学内容:徘徊中前进的两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各条战线的全面拨乱 反正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教学要求:了解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深刻历史背景:熟悉拨乱反正,实现 国家发展战略根本转变的各项措施:认识并理解实行改革开放的原因及背景。熟 14
14 教学内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的实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一五”计划的顺利实现;思想和 文化建设的发展;国防建设与和平外交的成就。 教学要求:了解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实施的 历史背景;理解并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 基本内容、措施;了解并理解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建设与发展;了解这一 时期国防建设与和平外交的成就。 授课方式:启发式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第四章:共和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4 学时)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开始;“三面红旗”;纠正“左”倾错误 的开始。 教学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开始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思 考此时苏东政局对中国政治的影响;能够理解并分析纠正“左倾”错误开始的历 史背景及主要内容;能够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三面红旗”的主要 内容并进行正确评价;重点理解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原因和后果。 授课方式:启发式讲授与讨论、自学相结合 第五章:在调整政策、战胜困难中进一步探索建设道路 (6 学时) 教学内容: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与“八字”方针的制定;经济、政治、文化 的全面调整 十年建设的成就;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外交专题:中 苏、中印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八字”方针制定前后的历史背景,掌握“八字”方针的具 体内容;了解并理解这一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调整的状况、措施及十年建 设的成就;理解并掌握政治上“左倾”错误再度发展的历史背景及表现;了解这 一时期我国的对外关系状况,能够理解与分析这一时期的中苏、中印关系。 授课方式:启发式讲授与讨论、自学及电化教学相结合 第六章:共和国发展中严重曲折的十年 (6 学时) 教学内容:“文革”的发生与发展;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纠正“左”倾 错误努力的受挫;全面整顿的成效及其挫折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讨论专 题:60 年代造神运动的缘起及其社会根源;外交专题。 教学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分析其性质以及造成的后果, 认识“左”倾错的严重危害;了解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要罪行和造成的严 重后果,认识他们的反动本质和阴谋手段;了解党和人民在“文革”中同“左” 倾错误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进行的艰难曲折的斗争,认识共产党和社 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而坚强的生命力;理解、总结十年“文革”的经验教训,充分 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中、美、日 三国关系的梳理,能较为深刻地理解当今的一些热点问题的根源及其对中国生存 与未来发展的影响。 授课方式:启发式讲授与讨论、自学及电化教学相结合 第七章:共和国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2 学时) 教学内容:徘徊中前进的两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各条战线的全面拨乱 反正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教学要求:了解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深刻历史背景;熟悉拨乱反正,实现 国家发展战略根本转变的各项措施;认识并理解实行改革开放的原因及背景。熟
悉改革开放起步阶段的各项措施: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认识三 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共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授课方式:启发式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第八章:杜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 (2学时)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的制定;政治、军事建设的加强和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 “一国两制”的构想和香港 澳门问题的解决,对 外关系的发展;共和国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教学要求:理解用想上、政治上拨乱反正和经济上调整、整顿的必要性:理 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纲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 人民长烟不解的同级力能. 了解中共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及其意义:理解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理 解经济体制改革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目标及意义。 授课方式:启发式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书安排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笔试。课程成绩组成及比例如下:平时成绩:占总成绩 的20%:出勤:4次×5分=20分:平时作业及讨论:4次×20分=80分:总成绩 按百分制纪录:期末考核:以百分计,占总成绩的80%,即80分。形式为闭卷 考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0 要参考 书 【美】J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美】J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上 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楚云.朝鲜战争内幕全公开,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年. 中共党史文献选编一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 社,1992年.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年 朱正.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8年. 撰写人:张玲玲 审核人:王夏刚 课程负责人:张玲玲
15 悉改革开放起步阶段的各项措施;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认识三 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共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授课方式:启发式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第八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 (2 学时)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的制定;政治、军事建设的加强和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一国两制”的构想和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对 外关系的发展;共和国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教学要求:理解思想上、政治上拨乱反正和经济上调整、整顿的必要性;理 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纲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 全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了解中共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及其意义;理解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理 解经济体制改革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目标及意义。 授课方式:启发式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笔试。课程成绩组成及比例如下:平时成绩:占总成绩 的 20%:出勤:4 次×5 分=20 分;平时作业及讨论:4 次×20 分=80 分;总成绩 按百分制纪录;期末考核:以百分计,占总成绩的 80%,即 80 分。形式为闭卷 考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2.主要参考书: 【美】J•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 【美】J•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上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年. 楚云.朝鲜战争内幕全公开.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 年. 中共党史文献选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 社,1992 年.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年. 朱正.1957 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8 年. 撰写人:张玲玲 审核人:王夏刚 课程负责人:张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