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国古代史1》教学大纲.…3 《中国古代史2》教学大纲 5 《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 …7 《中国现代史》教学大纲..10 《中国当代史》教学大纲..13 《世界上古史》教学大纲…16 《世界中古史》教学大纲.…18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21 《世界现代史》教学大纲…24 《世界当代史》教学大纲..28 《基础写作B》课程教学大纲 .31 《古代汉语B》教学大纲…33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36 《中国史学史》教学大纲.38 《西方史学史》教学大纲 …40 《中国历史文选》教学大纲…42 《中国历史地理》教学大纲.…44 《史学论文写作》数学大纲 …47 《考古学通论》教学大纲.…49 《中国史文献研读1》教学大纲.…5 《中围史文款研读2》教学大纲 …53 《中国史文献研读3》教学大纲..55 《中国史文献研读4》教学大纲 ….58 《中国史文献研读5》教学大纲 ...61 《世界史文献研读1》教学大纲..64 《世界史文献研读2》教学大纲..66 《世界史文献研读3》教学大纲 …68 《世界史文献研读4》教学大纲..........70 《世界史文献研读5》教学大纲 …72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76 《中国古代思想史》教学大纲…79 《中国近代思想史》教学大纲. ..82 《世界三大宗教》教学大纲.....85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87
1 目 录 《中国古代史 1》教学大纲 ............................................3 《中国古代史 2》教学大纲 ............................................5 《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7 《中国现代史》教学大纲.............................................10 《中国当代史》教学大纲.............................................13 《世界上古史》教学大纲.............................................16 《世界中古史》教学大纲.............................................18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21 《世界现代史》教学大纲.............................................24 《世界当代史》教学大纲.............................................28 《基础写作 B》课程教学大纲 .........................................31 《古代汉语 B》教学大纲 .............................................33 《史学概论》教学大纲...............................................36 《中国史学史》教学大纲.............................................38 《西方史学史》教学大纲.............................................40 《中国历史文选》教学大纲...........................................42 《中国历史地理》教学大纲...........................................44 《史学论文写作》教学大纲...........................................47 《考古学通论》教学大纲.............................................49 《中国史文献研读 1》教学大纲 .......................................51 《中国史文献研读 2》教学大纲 .......................................53 《中国史文献研读 3》教学大纲 .......................................55 《中国史文献研读 4》教学大纲 .......................................58 《中国史文献研读 5》教学大纲 .......................................61 《世界史文献研读 1》教学大纲 .......................................64 《世界史文献研读 2》教学大纲 .......................................66 《世界史文献研读 3》教学大纲 .......................................68 《世界史文献研读 4》教学大纲 .......................................70 《世界史文献研读 5》教学大纲 .......................................72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74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76 《中国古代思想史》教学大纲.........................................79 《中国近代思想史》教学大纲.........................................82 《世界三大宗教》教学大纲...........................................85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87
《口述史专题》教学大纲, …89 《大连地方史》教学大纲. ....91 《西方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93 《日本史》教学大纲. .95 《美国史》教学大纲 … ..97 《韩因史》教学大纲... .100 《英国史》教学大纲。…103 《先秦秦汉史专题》教学大纲 ,105 《魏晋南北朝史专题》教学大纲. ..107 《宋辽金元史专题》教学大纲 …109 《明清史专题》教学大纲. ,111 《中国古代婚姻史专题》教学大纲.…11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史》教学大纲。 116 《中国现代化史》教学大纲. ..119 《民国人物专题》教学大纲..… …122 《中国城市史专题》教学大纲 124 《东北文化史专题》教学大纲 ,..126 《东北古代民族关系史》教学大纲.…129 《东北抗日斗争史》教学大纲.132 《伪满洲国史专题》教学大纲. .135 《中日关系史专题》教学大纲.…138 《中俄关系史专题》教学大纲. 140 《中韩关系史专题》教学大纲. ..143 《日本文化史专题》教学大纲…145 《西方古典文明》教学大纲. …147 《世界现代化讲程》教学大纲 ...149 《欧洲贵族研究》教学大纲。152 《韩语入门》教学大纲.…154 《日语基础》教学大纲..157 《学年论文》教学大纲. ..159 《专业见习》教学大纲…160 《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161 《毕业论文》教学大纲.163
2 《口述史专题》教学大纲.............................................89 《大连地方史》教学大纲.............................................91 《西方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93 《日本史》教学大纲.................................................95 《美国史》教学大纲.................................................97 《韩国史》教学大纲................................................100 《英国史》教学大纲................................................103 《先秦秦汉史专题》教学大纲........................................105 《魏晋南北朝史专题》教学大纲......................................107 《宋辽金元史专题》教学大纲........................................109 《明清史专题》教学大纲............................................111 《中国古代婚姻史专题》教学大纲....................................11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史》教学大纲..................................116 《中国现代化史》教学大纲..........................................119 《民国人物专题》教学大纲..........................................122 《中国城市史专题》教学大纲........................................124 《东北文化史专题》教学大纲........................................126 《东北古代民族关系史》教学大纲....................................129 《东北抗日斗争史》教学大纲........................................132 《伪满洲国史专题》教学大纲........................................135 《中日关系史专题》教学大纲........................................138 《中俄关系史专题》教学大纲........................................140 《中韩关系史专题》教学大纲........................................143 《日本文化史专题》教学大纲........................................145 《西方古典文明》教学大纲..........................................147 《世界现代化进程》教学大纲........................................149 《欧洲贵族研究》教学大纲..........................................152 《韩语入门》教学大纲..............................................154 《日语基础》教学大纲..............................................157 《学年论文》教学大纲..............................................159 《专业见习》教学大纲..............................................160 《毕业实习》教学大纲..............................................161 《毕业论文》教学大纲..............................................163
《中国古代史1》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Ancient History of China 总学时:48 讲授学时:48 学分:3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历史学 开课单位:历史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历史学院历史学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共计48学时。主 要内容是介绍自上古以来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过程。本 课程通过对各个时期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制度等历史知识的介绍,让学生 了解和认识这一时期经济形态的出现和发展、因家行政管理制度的创始与发展、 学术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等历史发展主要线索和演变特 点:努力揭示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进而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 高其认识历史 分析 史的能力,培养其历史感 二、敦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远古与历史上的传说时代 (4学时) 教学内容: 古人类遗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历史上的传说时代 教学要求: 了解旧石器时代的物质发展状况: 学握新石器时代的几大文化遗址及其经济发展状况: 掌握三皇五帝的由来以及中国文明的主要发源地。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夏商西周三王时代 (6学时) 教学内容:夏朝的兴亡:商朝的兴亡:西周的兴亡;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 教学要求:了解夏、商、周政权的更替及其社会发展状况:了解并掌握盘庚 迁都,武王灭商 周公东征 营建成周,国人暴动等重大事件 :掌握分封制,宗 法制,井田制,工商食官制,国野制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了解文化 发展的脉络及文字的演变:了解并掌握阴阳、五行等哲学观念以及天命神学观。 授课方式:讲授 二音 春秋战国时期 (12学时) 教学内容: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战国时期的变法与 改革: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关系:春秋战 国时期的文化发展 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史实及弭兵之会、田氏代齐、三家分晋 等重大事件:了解战国七雄的兼并战争:掌握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及商鞅变法的 重要意义:了解并掌握井田制度的瓦解、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以及中央集权制度 初步形成:了解并掌握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和主要思 想 授课方式:讲授
3 《中国古代史 1》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 Ancient History of China 总学时:48 讲授学时:48 学分: 3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历史学 开课单位:历史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历史学院历史学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共计 48 学时。主 要内容是介绍自上古以来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过程。本 课程通过对各个时期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制度等历史知识的介绍,让学生 了解和认识这一时期经济形态的出现和发展、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创始与发展、 学术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等历史发展主要线索和演变特 点;努力揭示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进而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 高其认识历史、分析历史的能力,培养其历史感。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远古与历史上的传说时代 (4 学时) 教学内容:古人类遗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历史上的传说时代 教学要求: 了解旧石器时代的物质发展状况; 掌握新石器时代的几大文化遗址及其经济发展状况; 掌握三皇五帝的由来以及中国文明的主要发源地。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夏商西周三王时代 (6 学时) 教学内容:夏朝的兴亡;商朝的兴亡;西周的兴亡;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 教学要求:了解夏、商、周政权的更替及其社会发展状况;了解并掌握盘庚 迁都,武王灭商,周公东征,营建成周,国人暴动等重大事件;掌握分封制,宗 法制,井田制,工商食官制,国野制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了解文化 发展的脉络及文字的演变;了解并掌握阴阳、五行等哲学观念以及天命神学观。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 (12 学时) 教学内容: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战国时期的变法与 改革;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关系;春秋战 国时期的文化发展 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史实及弭兵之会、田氏代齐、三家分晋 等重大事件;了解战国七雄的兼并战争;掌握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及商鞅变法的 重要意义;了解并掌握井田制度的瓦解、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以及中央集权制度 的初步形成;了解并掌握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和主要思 想。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秦汉时期 (13学时) 教学内容:秦朝的兴亡:西汉的兴亡;东汉的兴亡秦汉时期的文化 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以及经济文化上的统一措施:了解汉 初休养生息政策与文景之治:掌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政策措施:了解西 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了解西汉后期的社会状况以及王莽的新朝政权:了解并掌握 东汉初期的政治经 状况:了解东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了解并掌握东汉中后期的 腐朽统治以及黄巾大起义:了解并掌握秦汉时期的文化发展的突出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音,魏晋南北胡时期 (13学时) 教学内容: 三国鼎立局面与西晋统一十六国政权与东晋在江南的统治:南 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与政治经济状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 教学要求: 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并掌握西晋的门阀世族政治:了解十六国的 政权更迭以及北魏统 北万 手掌握北魏政权以及孝文帝改制:了解并掌握 东晋、南朝对江南的经济开发:了解北朝政权的更迭与北方的统一;了解并掌握 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 授课方试:进授 考核方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试成绩按百分制纪录。课程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满分100分,出勤40分,平时作业60分:占总成绩30%。 (2)期末考核:笔试,满分100分,占总成绩70%。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年 (2)主要参考书: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史读本(上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撰写人:王小健 审核人:魏刚 课程负责人:王小健
4 第四章:秦汉时期 (13 学时) 教学内容:秦朝的兴亡;西汉的兴亡;东汉的兴亡;秦汉时期的文化 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以及经济文化上的统一措施;了解汉 初休养生息政策与文景之治;掌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政策措施;了解西 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了解西汉后期的社会状况以及王莽的新朝政权;了解并掌握 东汉初期的政治经济状况;了解东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了解并掌握东汉中后期的 腐朽统治以及黄巾大起义;了解并掌握秦汉时期的文化发展的突出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 (13 学时) 教学内容:三国鼎立局面与西晋统一;十六国政权与东晋在江南的统治;南 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与政治经济状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 教学要求: 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并掌握西晋的门阀世族政治;了解十六国的 政权更迭以及北魏统一北方;了解并掌握北魏政权以及孝文帝改制;了解并掌握 东晋、南朝对江南的经济开发;了解北朝政权的更迭与北方的统一;了解并掌握 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 授课方式:讲授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试成绩按百分制纪录。课程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满分 100 分,出勤 40 分,平时作业 60 分;占总成绩 30%。 (2)期末考核:笔试,满分 100 分,占总成绩 70%。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年. (2)主要参考书: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史读本(上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 撰写人:王小健 审核人:魏刚 课程负责人:王小健
《中国古代史2》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Ancient History of China 总学时:64 讲授学时:64 学分:4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历史学 开课单位:历史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历史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的讲授,了解中国 古代史的基本变迁线索和重大问题,以及古代政治、经济 、制度、文化、民族等 方面的必要历史知识:学习中国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重要学术论著、研究者和 最新学术动态:培养专业意识。为进一步学习各个断代史和专门史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内乃其木英成 第 一章:隋唐五代时期 (16学时) 学内容: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兴衰: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法律制度;隋唐 五代时期的社会经济:隋店五代时期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隋唐五代时期的中 外关系: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 教学要求: 了解隋唐五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隋唐政治经济改革的背 景、内容和影响:掌握隋唐五代时期的民族关系:掌握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隋 唐文化的世界地位。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 辽宋夏金时期 (12学时 教学内容: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制度:辽宋夏金时期 的社会经济:辽宋夏时期的金思想、学术与文化。 教学要求:了解辽宋夏金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的影响! 工的发展与宋辽关系、 党项兴起和宋夏关系。了解北宋的阶级 关系与社会经济:掌握北宋中叶的统治危机及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作用:了解金 朝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女真族的封建化。掌握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全国经济重心 的南移:堂握两宋文化发展的新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蒙元时期 (10学时) 教学内容:大蒙古国的建立及其统治:元朝的建立与大一统的完成:元朝的 中衰与灭亡。 教学要求:了解大蒙古国的建立及其四处征伐:掌握忽必烈推行汉法及其加 强统治的措施:掌握元朝统治的二元特征。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意:明朝 (12学时) 教学内容:明朝前期封建秩序的恢复:明朝中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变迁 明王朝的衰败与社会矛盾的激化:明朝的对外关系:明朝文化。 教学要求:掌握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和影响:掌握明中期的社
5 《中国古代史 2》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Ancient History of China 总学时:64 讲授学时:64 学分:4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历史学 开课单位:历史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历史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的讲授,了解中国 古代史的基本变迁线索和重大问题,以及古代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民族等 方面的必要历史知识;学习中国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重要学术论著、研究者和 最新学术动态;培养专业意识。为进一步学习各个断代史和专门史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隋唐五代时期 (16 学时) 教学内容: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兴衰;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法律制度;隋唐 五代时期的社会经济;隋唐五代时期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隋唐五代时期的中 外关系;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 教学要求:了解隋唐五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隋唐政治经济改革的背 景、内容和影响;掌握隋唐五代时期的民族关系;掌握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隋 唐文化的世界地位。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辽宋夏金时期 (12 学时) 教学内容: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制度;辽宋夏金时期 的社会经济;辽宋夏时期的金思想、学术与文化。 教学要求:了解辽宋夏金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的影响;了解辽的发展与宋辽关系、党项兴起和宋夏关系。了解北宋的阶级 关系与社会经济;掌握北宋中叶的统治危机及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作用;了解金 朝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女真族的封建化。掌握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全国经济重心 的南移;掌握两宋文化发展的新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蒙元时期 (10 学时) 教学内容:大蒙古国的建立及其统治;元朝的建立与大一统的完成;元朝的 中衰与灭亡。 教学要求:了解大蒙古国的建立及其四处征伐;掌握忽必烈推行汉法及其加 强统治的措施;掌握元朝统治的二元特征。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明朝 (12 学时) 教学内容:明朝前期封建秩序的恢复;明朝中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变迁; 明王朝的衰败与社会矛盾的激化;明朝的对外关系;明朝文化。 教学要求:掌握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和影响;掌握明中期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