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文字应用 第五课言之有“理” 第三节有话“好好说”一一修改病句 有话好好说一一修改病句 本节学习重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复句的构造和复句中的关联词,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和分 析复句。学习重点是掌握正确划分复句层次的方法,能够判断复句内分句之间的 关系,同时理解并掌握一些常见关联词的使用 方法 教学过程 补充课堂活动 猪、马、牛”的不同“待遇” 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讨论什么样的句子才是不合格的句子,为什么语言中 些看起来不合语法的句子也可能逐渐被大家所接受。 (1)“很牛”、“很猪”和“很马” 请同学们先看这样一个小故事 迈克到中国来学习汉语已经三年了。他发现汉语中“猪、马、牛”等虽然都 是家畜的名称,但是在使用上却好像很不一样。比如人们常常说“很牛”,但却 从来不说“很马、很猫、很鸭子”。迈克很好奇,就搜集了一大堆动物词语去问 他的好朋友、正在读髙中的张强,想知道哪些动物词语能这样说,哪些不能。张 强告诉他:“汉语里‘很牛’可以说,‘很猪’也是可以说的,这样的词还有不 少呢。”在旁边听他们说话的爷爷却突然插嘴说:“什么叫‘很猪’啊?怎么会 有这种说法呢?”“可是我们同学都这么说……”张强和爷爷争论了起来。这下 子迈克更糊涂了,到底谁说得对呢? 其实张强和爷爷说的都有根据。本来汉语中程度副词“很”是不能修饰名词 的,但随着语言的发展,这种用法也就出现了,并且越来越多 (2)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
言文字应用 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三节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 本节学习重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复句的构造和复句中的关联词,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和分 析复句。学习重点是掌握正确划分复句层次的方法,能够判断复句内分句之间的 关系,同时理解并掌握一些常见关联词的使用 方法。 教学过程 补充课堂活动 ●“猪、马、牛”的不同“待遇” 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讨论什么样的句子才是不合格的句子,为什么语言中一 些看起来不合语法的句子也可能逐渐被大家所接受。 (1)“很牛”、“很猪”和“很马” 请同学们先看这样一个小故事: 迈克到中国来学习汉语已经三年了。他发现汉语中“猪、马、牛”等虽然都 是家畜的名称,但是在使用上却好像很不一样。比如人们常常说“很牛”,但却 从来不说“很马、很猫、很鸭子”。迈克很好奇,就搜集了一大堆动物词语去问 他的好朋友、正在读高中的张强,想知道哪些动物词语能这样说,哪些不能。张 强告诉他:“汉语里‘很牛’可以说,‘很猪’也是可以说的,这样的词还有不 少呢。”在旁边听他们说话的爷爷却突然插嘴说:“什么叫‘很猪’啊?怎么会 有这种说法呢?”“可是我们同学都这么说……”张强和爷爷争论了起来。这下 子迈克更糊涂了,到底谁说得对呢? 其实张强和爷爷说的都有根据。本来汉语中程度副词“很”是不能修饰名词 的,但随着语言的发展,这种用法也就出现了,并且越来越多。 (2)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
下面例子中有一些已经定型了,有一些是最近才产生的,还有一些则不能说 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其中哪些是符合语法的,也就是可以说的;哪些是有语病的 也就是不能说的。 很牛,很马,很猪,很猫,很熊,很鸭子, 很面,很铁,很铜,很木头,很桌子, 很现代,很古代,很个性,很共性, 很青春,很老年,很传统,很时尚 很笨蛋,很天才,很另类,很同类。 语言中一种语句格式能否成为合格的格式,跟这种说法是否最终被大多数人 接受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不妨从“猪、马、牛”的不同“待遇”说起 因为牛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工具,牛的眼睛总是望向上 方,牛强壮有力,勤勉能干,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牛,于是人们就把这种对 牛的认识赋予了“牛”这个词。这也就使得不但诸如“牛市(形容收益很高的股 市)”、“牛人(形容本领强大、高深莫测的能人)”等生动形象的词语也在借 用了牛的“向上、有力”的意义特征后产生出来,而且“牛”还逐渐具有了可以 表示性质的功能,甚至可以像形容词一样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走的人多 了就成了路”,说的人多了,“很牛”这种用法也就最终在语言中固定了下来。 汉语中类似的已经定型的说法还有“很铁、很面、很木头、很现代、很青春、很 传统、很时尚、很个性、很天才、很另类、很男人”等 同样的道理,还有其他一些名词也有可能继续进入这个格式,特别是青年人 总是能够创造并使用一些新鲜的语句。像“很猪”这样的说法,就是为了追求表 达的形象性,用“猪”来代表“愚钝、蠢笨”或“体形胖”等意义而产生的。应 该承认,随着时代的发展,说“很猪”的人多了,也很可能会在语言中固定下来 成为合格的格式。汉语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熊、很笨蛋、很水、很中国、很西 方、很阿Q”等。 而像“很马”这样的词组,一方面大概是由于不容易概括出“马”的特征以 使得这个词具有表性质的功能,另一方面也由于目前还没有多少人这么说,所以 至少在目前,“很马”还不是一个合格的说法。包括“很猫、很鸭子、很铜、很 桌子、很古代、很老年、很共性、很同类”等也是这样 (3)从“不能说”到“能说” 不光“猪、马、牛”有着不同的待遇,类似的现象在动宾词组(动词+宾语) 中也有表现。再来看一看下面的这些说法是否有语病,如果有语病,请说明造成
下面例子中有一些已经定型了,有一些是最近才产生的,还有一些则不能说。 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其中哪些是符合语法的,也就是可以说的;哪些是有语病的, 也就是不能说的。 很牛,很马,很猪,很猫,很熊,很鸭子, 很面,很铁,很铜,很木头,很桌子, 很现代,很古代,很个性,很共性, 很青春,很老年,很传统,很时尚, 很笨蛋,很天才,很另类,很同类。 语言中一种语句格式能否成为合格的格式,跟这种说法是否最终被大多数人 接受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不妨从“猪、马、牛”的不同“待遇”说起。 因为牛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工具,牛的眼睛总是望向上 方,牛强壮有力,勤勉能干,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牛,于是人们就把这种对 牛的认识赋予了“牛”这个词。这也就使得不但诸如“牛市(形容收益很高的股 市)”、“牛人(形容本领强大、高深莫测的能人)”等生动形象的词语也在借 用了牛的“向上、有力”的意义特征后产生出来,而且“牛”还逐渐具有了可以 表示性质的功能,甚至可以像形容词一样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走的人多 了就成了路”,说的人多了,“很牛”这种用法也就最终在语言中固定了下来。 汉语中类似的已经定型的说法还有“很铁、很面、很木头、很现代、很青春、很 传统、很时尚、很个性、很天才、很另类、很男人”等。 同样的道理,还有其他一些名词也有可能继续进入这个格式,特别是青年人 总是能够创造并使用一些新鲜的语句。像“很猪”这样的说法,就是为了追求表 达的形象性,用“猪”来代表“愚钝、蠢笨”或“体形胖”等意义而产生的。应 该承认,随着时代的发展,说“很猪”的人多了,也很可能会在语言中固定下来 成为合格的格式。汉语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熊、很笨蛋、很水、很中国、很西 方、很阿 Q”等。 而像“很马”这样的词组,一方面大概是由于不容易概括出“马”的特征以 使得这个词具有表性质的功能,另一方面也由于目前还没有多少人这么说,所以 至少在目前,“很马”还不是一个合格的说法。包括“很猫、很鸭子、很铜、很 桌子、很古代、很老年、很共性、很同类”等也是这样。 (3)从“不能说”到“能说” 不光“猪、马、牛”有着不同的待遇,类似的现象在动宾词组(动词+宾语) 中也有表现。再来看一看下面的这些说法是否有语病,如果有语病,请说明造成
语病的原因;如果没有语病,请说明与其他常用格式的差别。想一想为什么会有 这种现象产生。 养病 打扫卫生 恢复疲劳 登陆中国约会女朋友 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改善生活水平 这些词组可以分成三组: A组包括“养病、打扫卫生、恢复疲劳”。这些“动词十宾语”的词组如果 按照人们头脑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理解其实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从语义搭配来 看,“病”是不能“养”的,“养”的应该是身体;“卫生”是不能“打扫”的, “打扫”的应该是脏乱的地方;“疲劳”也是不应该“恢复”的,“恢复”的应 该是“不疲劳”。这些说法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于语言之中的,而是由于在语言 的发展过程中使用的人越来越多,现在也就约定俗成了。 B组包括“登陆中国、约会女朋友”。这种“动宾十宾”的词组格式本来也 是不合语法的,因为原来的支配式(动宾式)动词中已经有了被动词支配的成分, 即“登十陆”、“约十会”,因此不能再加上另一个宾语。这些用法往往是在报 刊或其他媒体出于简洁经济或生动形象等需要首先使用的。不过这种格式目前还 没有最后定型,只是已经开始为大家所接受,不仅在书面语中而且在口语中,也 有流行开来的趋势。 C组包括“改善生活水平、交换了广泛的意见”。这一组格式尽管也可能有 个别人这么说,但毕竟没有被社会认可,也就是说是有语病的。“改善生活水平” 是动词和宾语不搭配,应将“改善”改为“提高”,或将“生活水平”改为“生 活条件”。“交换了广泛的意见”是语序不当,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4)再找找还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请同学们再找找曾经是病句而现在已被大家接受的句子格式,或者现在虽然 有个别人说但仍然属于病句的格式。试着分析一下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导入 主持人的“脱口误” (1)这样的说法简直是空穴来风,完全没有事实依据。 (2)在目前状况下,进行股票投资是否有没有风险呢? (3)我国人口众多,盲人数量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语病的原因;如果没有语病,请说明与其他常用格式的差别。想一想为什么会有 这种现象产生。 养病 打扫卫生 恢复疲劳 登陆中国 约会女朋友 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改善生活水平 这些词组可以分成三组: A 组包括“养病、打扫卫生、恢复疲劳”。这些“动词+宾语”的词组如果 按照人们头脑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理解其实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从语义搭配来 看,“病”是不能“养”的,“养”的应该是身体;“卫生”是不能“打扫”的, “打扫”的应该是脏乱的地方;“疲劳”也是不应该“恢复”的,“恢复”的应 该是“不疲劳”。这些说法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于语言之中的,而是由于在语言 的发展过程中使用的人越来越多,现在也就约定俗成了。 B 组包括“登陆中国、约会女朋友”。这种“动宾+宾”的词组格式本来也 是不合语法的,因为原来的支配式(动宾式)动词中已经有了被动词支配的成分, 即“登+陆”、“约+会”,因此不能再加上另一个宾语。这些用法往往是在报 刊或其他媒体出于简洁经济或生动形象等需要首先使用的。不过这种格式目前还 没有最后定型,只是已经开始为大家所接受,不仅在书面语中而且在口语中,也 有流行开来的趋势。 C 组包括“改善生活水平、交换了广泛的意见”。这一组格式尽管也可能有 个别人这么说,但毕竟没有被社会认可,也就是说是有语病的。“改善生活水平” 是动词和宾语不搭配,应将“改善”改为“提高”,或将“生活水平”改为“生 活条件”。“交换了广泛的意见”是语序不当,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4)再找找还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请同学们再找找曾经是病句而现在已被大家接受的句子格式,或者现在虽然 有个别人说但仍然属于病句的格式。试着分析一下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导入: 主持人的“脱口误” (1)这样的说法简直是空穴来风,完全没有事实依据。 (2)在目前状况下,进行股票投资是否有没有风险呢? (3)我国人口众多,盲人数量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解析: (1)句的毛病是“小猴子吃麻花一一满拧” 成语“空穴来风”出自战国时宋玉的《风赋》,原意是“有了洞穴才会 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是教材上的解释,根据这 个解释编者认为这句话是错的。 但是现代汉语词典上将“空穴来风”解释为两个意思,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 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2)句的毛病是“大白天开电灯一一多余” “是否”和“有没有”是两个表示选择疑问语气的格式,用其中一个就可以了 (3)句的毛病是“癞蛤瘼娶天鹅一一不配” 主干是“数量—一是一一国家”,这是不通的;而且“世界上最多的国 家”也不通 病句的高考地位: 就高考说,辨析病句每年必考,修改病句有时考有时不考;就平时语言运用说, 修改病句的实际价值更大,因为表达中的病句主要靠自己改,在改中提高表达能 力。就辨析病句和修改病句的关系看,辨析是前提,修改是目的,是结果 《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 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类型虽不多,但各类病句出现的 情况却千变万化,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难以快速判断,以至丢分。病句的辨析和 修改,虽然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感能力,但多数病句有其特点,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识别特点,则能快捷有效地解决问题 病例档案: 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1、名词附加语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解析: (1)句的毛病是“小猴子吃麻花——满拧”。 成语“空穴来风”出自战国时宋玉的《风赋》,原意是“有了洞穴才会 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是教材上的解释,根据这 个解释编者认为这句话是错的。 但是现代汉语词典上将“空穴来风”解释为两个意思,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 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2)句的毛病是“大白天开电灯——多余”。 “是否”和“有没有”是两个表示选择疑问语气的格式,用其中一个就可以了。 (3)句的毛病是“癞蛤瘼娶天鹅——不配”。 主干是“数量——是——国家”,这是不通的;而且“世界上最多的国 家”也不通。 病句的高考地位: 就高考说,辨析病句每年必考,修改病句有时考有时不考;就平时语言运用说, 修改病句的实际价值更大,因为表达中的病句主要靠自己改,在改中提高表达能 力。就辨析病句和修改病句的关系看,辨析是前提,修改是目的,是结果。 《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 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类型虽不多,但各类病句出现的 情况却千变万化,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难以快速判断,以至丢分。病句的辨析和 修改,虽然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感能力,但多数病句有其特点,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识别特点,则能快捷有效地解决问题 病例档案: 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1、名词附加语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语; 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2、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3、虚词的位置 副词和连词位置不恰当: 介词短语的位置不当: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 、主谓搭配不当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1)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2)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3)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语; 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2、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3、虚词的位置 副词和连词位置不恰当: 介词短语的位置不当: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 1、主谓搭配不当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1)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2)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3)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