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明 3 唯心主义流派,都是国际修正主义思潮在俄国的反映。 卷首的《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一文是列宁系统批判国际修 正主义思潮的重要文献。列宁在文中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 60年的战斗历程,揭示了修正主义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政治领 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修正,概括了修正主义的基本特征,剖 析了产生修正主义的阶级根源。列宁科学地预见到马克思主义对 修正主义的思想斗争将是“无产阶级所进行的伟大革命战斗的序 幕”(见本卷第9页)。 为了批判马赫主义等唯心主义哲学,揭露哲学修正主义对马 克思主义的歪曲,在哲学上总结和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 科学的新成果,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进行了大量的科 学研究工作。他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及其他唯物主义哲学家的 著作。为了准确把握论敌的论点,他阅读了大量马赫主义者及其唯 心主义理论前辈的著作。为了掌握现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第一手 材料,他特地从日内瓦前往伦敦,在英国博物馆阅览室钻研有关新 文献。他前后用了8个月时间写成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这部哲学专著,出色地完成了当时历史所赋予的任务。列宁在书中 回击了马赫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澄清了俄国社会民主党内 的思想混乱:在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在总结当时革命斗 争新经验和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着重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 论的一些重要原则。这部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列宁阶段 的代表作之一。本版选集因篇幅所限对该书作了适当的删节,书中 最重要的章节都予保留,不致影响读者对该书基本内容的了解。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为工人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伟大 思想武器,对哲学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1914年爆发了世界帝国
唯 心 主 义 流 派 , 都 是 国 际 修 正 主 义 思 潮 在 俄 国 的 反 映 。 卷 首 的 《 马 克 思 主 义 和 修 正 主 义 》 一 文 是 列 宁 系 统 批 判 国 际 修 正 主 义 思 潮 的 重 要 文 献 。 列 宁 在 文 中 回 顾 了 马 克 思 主 义 创 立 以 来 6 0 年 的 战 斗 历 程 , 揭 示 了 修 正 主 义 在 哲 学 、 政 治 经 济 学 和 政 治 领 域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的 修 正 , 概 括 了 修 正 主 义 的 基 本 特 征 , 剖 析 了 产 生 修 正 主 义 的 阶 级 根 源 。 列 宁 科 学 地 预 见 到 马 克 思 主 义 对 修 正 主 义 的 思 想 斗 争 将 是 “ 无 产 阶 级 所 进 行 的 伟 大 革 命 战 斗 的 序 幕 ” ( 见 本 卷 第 9 页 ) 。 为 了 批 判 马 赫 主 义 等 唯 心 主 义 哲 学 , 揭 露 哲 学 修 正 主 义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歪 曲 , 在 哲 学 上 总 结 和 概 括 1 9 世 纪 末 2 0 世 纪 初 自 然 科 学 的 新 成 果 , 捍 卫 和 发 展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 列 宁 进 行 了 大 量 的 科 学 研 究 工 作 。 他 深 入 研 究 马 克 思 、 恩 格 斯 及 其 他 唯 物 主 义 哲 学 家 的 著 作 。 为 了 准 确 把 握 论 敌 的 论 点 , 他 阅 读 了 大 量 马 赫 主 义 者 及 其 唯 心 主 义 理 论 前 辈 的 著 作 。 为 了 掌 握 现 代 哲 学 和 自 然 科 学 的 第 一 手 材 料 , 他 特 地 从 日 内 瓦 前 往 伦 敦 , 在 英 国 博 物 馆 阅 览 室 钻 研 有 关 新 文 献 。 他 前 后 用 了 8 个 月 时 间 写 成 了 《 唯 物 主 义 和 经 验 批 判 主 义 》 这 部 哲 学 专 著 , 出 色 地 完 成 了 当 时 历 史 所 赋 予 的 任 务 。 列 宁 在 书 中 回 击 了 马 赫 主 义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进 攻 , 澄 清 了 俄 国 社 会 民 主 党 内 的 思 想 混 乱 ; 在 捍 卫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的 过 程 中 , 在 总 结 当 时 革 命 斗 争 新 经 验 和 自 然 科 学 新 成 就 的 基 础 上 系 统 地 阐 述 了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和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的 一 些 基 本 原 理 , 着 重 阐 发 了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认 识 论 的 一 些 重 要 原 则 。 这 部 著 作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发 展 到 列 宁 阶 段 的 代 表 作 之 一 。 本 版 选 集 因 篇 幅 所 限 对 该 书 作 了 适 当 的 删 节 , 书 中 最 重 要 的 章 节 都 予 保 留 , 不 致 影 响 读 者 对 该 书 基 本 内 容 的 了 解 。 列 宁 把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视 为 工 人 阶 级 认 识 和 改 造 世 界 的 伟 大 思 想 武 器 , 对 哲 学 一 直 怀 有 浓 厚 的 兴 趣 。 1 9 1 4 年 爆 发 了 世 界 帝 国 说 明 3
列宁选集第二卷 主义战争,国际工人运动发生了重大的分化改组,和平发展时期积 累起来的机会主义转化为社会沙文主义。面对国际政治风云的变 幻和错综复杂的矛盾,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才 能把时代特征、形势和矛盾分析清楚,才能指明新历史环境下无产 阶级革命的前途,制定出正确的革命战略和策略。因此列宁在 1914一1915年间把研究哲学的重点放在唯物主义辩证法上面。在 研究过程中,列宁写下了大量笔记。本卷收录了列宁在作黑格尔 《逻辑学》一书摘要时所表述的《辩证法的要素》以及稍后所写的 《谈谈辩证法》一文。列宁在这两篇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文献中表 述了辩证法的16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概括和论证了对立统一规律 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些笔记反映了列宁为发展唯物主义辩 证法这门科学所进行的创造性的探索,字里行间闪烁着深邃的哲 学智慧的光芒。 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反对修正主义的歪曲,为了向 广大党员和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列宁在1910一1914年间写 了《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几个特点》、《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 运》、《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卡尔·马克思》 等著作。列宁在这些文章中概要介绍马克思的生平,阐述马克思主 义的三个思想来源及其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内容,记述马克思主 义在其生命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的历史命运,着重阐明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创造性的特点,强调马克 思主义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列宁的这几篇著作合在一 起,可以说是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导论。 《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一文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 观、工人政党对待宗教及信教者的态度。列宁指出,“宗教是人民的 鸦片”这句马克思的名言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全部世界
主 义 战 争 , 国 际 工 人 运 动 发 生 了 重 大 的 分 化 改 组 , 和 平 发 展 时 期 积 累 起 来 的 机 会 主 义 转 化 为 社 会 沙 文 主 义 。 面 对 国 际 政 治 风 云 的 变 幻 和 错 综 复 杂 的 矛 盾 ,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只 有 运 用 唯 物 主 义 辩 证 法 才 能 把 时 代 特 征 、 形 势 和 矛 盾 分 析 清 楚 , 才 能 指 明 新 历 史 环 境 下 无 产 阶 级 革 命 的 前 途 , 制 定 出 正 确 的 革 命 战 略 和 策 略 。 因 此 列 宁 在 1 9 1 4 — 1 9 1 5 年 间 把 研 究 哲 学 的 重 点 放 在 唯 物 主 义 辩 证 法 上 面 。 在 研 究 过 程 中 , 列 宁 写 下 了 大 量 笔 记 。 本 卷 收 录 了 列 宁 在 作 黑 格 尔 《 逻 辑 学 》 一 书 摘 要 时 所 表 述 的 《 辩 证 法 的 要 素 》 以 及 稍 后 所 写 的 《 谈 谈 辩 证 法 》 一 文 。 列 宁 在 这 两 篇 言 简 意 赅 、 内 涵 丰 富 的 文 献 中 表 述 了 辩 证 法 的 1 6 要 素 及 其 相 互 关 系 , 概 括 和 论 证 了 对 立 统 一 规 律 是 辩 证 法 的 实 质 和 核 心 。 这 些 笔 记 反 映 了 列 宁 为 发 展 唯 物 主 义 辩 证 法 这 门 科 学 所 进 行 的 创 造 性 的 探 索 , 字 里 行 间 闪 烁 着 深 邃 的 哲 学 智 慧 的 光 芒 。 为 了 捍 卫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 反 对 修 正 主 义 的 歪 曲 , 为 了 向 广 大 党 员 和 工 人 群 众 宣 传 马 克 思 主 义 , 列 宁 在 1 9 1 0 — 1 9 1 4 年 间 写 了 《 论 马 克 思 主 义 历 史 发 展 的 几 个 特 点 》 、 《 马 克 思 学 说 的 历 史 命 运 》 、 《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三 个 来 源 和 三 个 组 成 部 分 》 、 《 卡 尔 · 马 克 思 》 等 著 作 。 列 宁 在 这 些 文 章 中 概 要 介 绍 马 克 思 的 生 平 , 阐 述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三 个 思 想 来 源 及 其 三 个 组 成 部 分 的 基 本 内 容 , 记 述 马 克 思 主 义 在 其 生 命 途 程 中 每 走 一 步 都 得 经 过 战 斗 的 历 史 命 运 , 着 重 阐 明 马 克 思 主 义 具 有 革 命 性 、 科 学 性 、 开 放 性 、 创 造 性 的 特 点 , 强 调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说 不 是 教 条 , 而 是 行 动 的 指 南 。 列 宁 的 这 几 篇 著 作 合 在 一 起 , 可 以 说 是 博 大 精 深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科 学 理 论 体 系 的 导 论 。 《 论 工 人 政 党 对 宗 教 的 态 度 》 一 文 阐 明 了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宗 教 观 、 工 人 政 党 对 待 宗 教 及 信 教 者 的 态 度 。 列 宁 指 出 , “ 宗 教 是 人 民 的 鸦 片 ” 这 句 马 克 思 的 名 言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在 宗 教 问 题 上 的 全 部 世 界 4 列 宁 选 集 第 二 卷
说明 5 观的基石。宗教的产生、宗教信仰的存在有其社会根源,反对宗教 的斗争应同旨在消灭这种社会根源的阶级运动联系起来,无神论 的宣传应该服从党的基本任务。在对待宗教的态度问题上,应该坚 持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不但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划清马克 思主义同无政府主义和机会主义的界限。列宁在这篇文章和1913 年11月13日或14日《致阿·马·高尔基》的信中,还尖锐地批判 了卢那察尔斯基等人宣扬的造神说。列宁指出,社会民主党内的著 作家提出“社会主义是宗教”这一论点,是离开社会主义而转到宗 教的一种方式。针对高尔基主张以造神说代替寻神说的错误,列宁 直率地批评说,寻神说同造神说等等的差别丝毫不比黄鬼同蓝鬼 的差别大:宣扬这种纯洁的、精神上的、创造出来的神的观念,就是 拿最甜蜜的、用糖衣和各种彩色纸包裹着的毒药来诱惑人们的灵 魂。 沙皇俄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俄罗斯民族居于压 迫民族地位,被压迫的“异族人”占全国人口57%。专制制度的黑 暗统治把俄国变成“各族人民的牢狱”。制定和贯彻符合俄国民族 关系特点、符合无产阶级阶级斗争利益的民族纲领和政策,是无产 阶级政党团结各族人民反对共同敌人一专制制度,完成民主革 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条件。列宁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 见》、《论民族自决权》、《论大俄罗斯人的民族自豪感》等著作中,全 面分析俄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具体特点,对布尔什维克的 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作了科学论证。列宁首次揭示了资本主义时 期民族关系发展的两种历史趋势:一是民族觉醒,反对一切民族压 迫,建立民族国家:二是民族间的各种交往日益发展和频繁,民族 隔阂逐渐消除,经济、政治、科学等领域的国际统一逐渐形成。列宁 认为,这两种趋势都是资本主义的世界性规律,都是进步的。但是
观 的 基 石 。 宗 教 的 产 生 、 宗 教 信 仰 的 存 在 有 其 社 会 根 源 , 反 对 宗 教 的 斗 争 应 同 旨 在 消 灭 这 种 社 会 根 源 的 阶 级 运 动 联 系 起 来 , 无 神 论 的 宣 传 应 该 服 从 党 的 基 本 任 务 。 在 对 待 宗 教 的 态 度 问 题 上 , 应 该 坚 持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立 场 , 不 但 要 敢 于 斗 争 , 更 要 善 于 斗 争 , 划 清 马 克 思 主 义 同 无 政 府 主 义 和 机 会 主 义 的 界 限 。 列 宁 在 这 篇 文 章 和 1 9 1 3 年 1 1 月 1 3 日 或 1 4 日 《 致 阿 · 马 · 高 尔 基 》 的 信 中 , 还 尖 锐 地 批 判 了 卢 那 察 尔 斯 基 等 人 宣 扬 的 造 神 说 。 列 宁 指 出 , 社 会 民 主 党 内 的 著 作 家 提 出 “ 社 会 主 义 是 宗 教 ” 这 一 论 点 , 是 离 开 社 会 主 义 而 转 到 宗 教 的 一 种 方 式 。 针 对 高 尔 基 主 张 以 造 神 说 代 替 寻 神 说 的 错 误 , 列 宁 直 率 地 批 评 说 , 寻 神 说 同 造 神 说 等 等 的 差 别 丝 毫 不 比 黄 鬼 同 蓝 鬼 的 差 别 大 ; 宣 扬 这 种 纯 洁 的 、 精 神 上 的 、 创 造 出 来 的 神 的 观 念 , 就 是 拿 最 甜 蜜 的 、 用 糖 衣 和 各 种 彩 色 纸 包 裹 着 的 毒 药 来 诱 惑 人 们 的 灵 魂 。 沙 皇 俄 国 是 一 个 幅 员 辽 阔 的 多 民 族 国 家 , 俄 罗 斯 民 族 居 于 压 迫 民 族 地 位 , 被 压 迫 的 “ 异 族 人 ” 占 全 国 人 口 5 7 % 。 专 制 制 度 的 黑 暗 统 治 把 俄 国 变 成 “ 各 族 人 民 的 牢 狱 ” 。 制 定 和 贯 彻 符 合 俄 国 民 族 关 系 特 点 、 符 合 无 产 阶 级 阶 级 斗 争 利 益 的 民 族 纲 领 和 政 策 , 是 无 产 阶 级 政 党 团 结 各 族 人 民 反 对 共 同 敌 人 — — 专 制 制 度 , 完 成 民 主 革 命 和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的 必 要 条 件 。 列 宁 在 《 关 于 民 族 问 题 的 批 评 意 见 》 、 《 论 民 族 自 决 权 》 、 《 论 大 俄 罗 斯 人 的 民 族 自 豪 感 》 等 著 作 中 , 全 面 分 析 俄 国 的 民 族 关 系 和 民 族 问 题 的 具 体 特 点 , 对 布 尔 什 维 克 的 民 族 纲 领 和 民 族 政 策 作 了 科 学 论 证 。 列 宁 首 次 揭 示 了 资 本 主 义 时 期 民 族 关 系 发 展 的 两 种 历 史 趋 势 : 一 是 民 族 觉 醒 , 反 对 一 切 民 族 压 迫 , 建 立 民 族 国 家 ; 二 是 民 族 间 的 各 种 交 往 日 益 发 展 和 频 繁 , 民 族 隔 阂 逐 渐 消 除 , 经 济 、 政 治 、 科 学 等 领 域 的 国 际 统 一 逐 渐 形 成 。 列 宁 认 为 , 这 两 种 趋 势 都 是 资 本 主 义 的 世 界 性 规 律 , 都 是 进 步 的 。 但 是 说 明 5
6 列宁选集 第二卷 资本主义无法克服这两种趋势之间的矛盾。布尔什维克的民族纲 领正是考虑到这两种趋势,一方面坚决维护民族平等,不容许任何 民族特权存在:另一方面坚决维护国际主义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 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对无产阶级的毒害。列宁还精辟地阐明了民族 自豪感即爱国主义同国际主义的一致性。 在存在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的条件下,民族平等的核心是 民族自决权问题。列宁认为,如果没有这种权利,压迫民族承认民 族平等就仍然是假的。因此,他坚决维护民族自决权,批判“民族文 化自治”的理论以及用各种借口否定民族自决权的错误观点,同 时,他又强调指出,不允许把民族自决权问题同某一民族实行分离 是否适宜的问题混淆起来:后一问题应当从整个社会发展的利益 和争取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的利益出发,完全独立地逐个加以解 决。 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一文中,列宁还阐述了中央集 权制和民族区域自治的问题,论证了集中制国家较之小民族国家 的优越性。马克思主义者所主张的集中制是民主集中制而不是官 僚主义的集中制。这种集中制不仅不排斥地方自治和民族区域自 治,而且要求实行这种自治。 民族问题在帝国主义时代同殖民地问题密切相关。列宁的《社 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提纲)》是阐述殖民地问题的纲领性文 献。他在提纲中指出,帝国主义时代最本质的现象是民族分为压迫 民族和被压迫民族。压迫民族的无产阶级应当要求受本民族压迫 的殖民地和民族有政治分离的自由,否则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就会 始终是一句空话:被压迫民族的社会党人必须特别维护和实行被 压迫民族工人与压迫民族工人的统一,否则就不可能捍卫住无产 阶级的独立政策以及它同其他国家无产阶级的阶级团结。社会主
资 本 主 义 无 法 克 服 这 两 种 趋 势 之 间 的 矛 盾 。 布 尔 什 维 克 的 民 族 纲 领 正 是 考 虑 到 这 两 种 趋 势 , 一 方 面 坚 决 维 护 民 族 平 等 , 不 容 许 任 何 民 族 特 权 存 在 ; 另 一 方 面 坚 决 维 护 国 际 主 义 原 则 , 反 对 任 何 形 式 的 资 产 阶 级 民 族 主 义 对 无 产 阶 级 的 毒 害 。 列 宁 还 精 辟 地 阐 明 了 民 族 自 豪 感 即 爱 国 主 义 同 国 际 主 义 的 一 致 性 。 在 存 在 压 迫 民 族 和 被 压 迫 民 族 的 条 件 下 , 民 族 平 等 的 核 心 是 民 族 自 决 权 问 题 。 列 宁 认 为 , 如 果 没 有 这 种 权 利 , 压 迫 民 族 承 认 民 族 平 等 就 仍 然 是 假 的 。 因 此 , 他 坚 决 维 护 民 族 自 决 权 , 批 判 “ 民 族 文 化 自 治 ” 的 理 论 以 及 用 各 种 借 口 否 定 民 族 自 决 权 的 错 误 观 点 , 同 时 , 他 又 强 调 指 出 , 不 允 许 把 民 族 自 决 权 问 题 同 某 一 民 族 实 行 分 离 是 否 适 宜 的 问 题 混 淆 起 来 ; 后 一 问 题 应 当 从 整 个 社 会 发 展 的 利 益 和 争 取 社 会 主 义 的 阶 级 斗 争 的 利 益 出 发 , 完 全 独 立 地 逐 个 加 以 解 决 。 在 《 关 于 民 族 问 题 的 批 评 意 见 》 一 文 中 , 列 宁 还 阐 述 了 中 央 集 权 制 和 民 族 区 域 自 治 的 问 题 , 论 证 了 集 中 制 国 家 较 之 小 民 族 国 家 的 优 越 性 。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所 主 张 的 集 中 制 是 民 主 集 中 制 而 不 是 官 僚 主 义 的 集 中 制 。 这 种 集 中 制 不 仅 不 排 斥 地 方 自 治 和 民 族 区 域 自 治 , 而 且 要 求 实 行 这 种 自 治 。 民 族 问 题 在 帝 国 主 义 时 代 同 殖 民 地 问 题 密 切 相 关 。 列 宁 的 《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和 民 族 自 决 权 ( 提 纲 ) 》 是 阐 述 殖 民 地 问 题 的 纲 领 性 文 献 。 他 在 提 纲 中 指 出 , 帝 国 主 义 时 代 最 本 质 的 现 象 是 民 族 分 为 压 迫 民 族 和 被 压 迫 民 族 。 压 迫 民 族 的 无 产 阶 级 应 当 要 求 受 本 民 族 压 迫 的 殖 民 地 和 民 族 有 政 治 分 离 的 自 由 , 否 则 无 产 阶 级 国 际 主 义 就 会 始 终 是 一 句 空 话 ; 被 压 迫 民 族 的 社 会 党 人 必 须 特 别 维 护 和 实 行 被 压 迫 民 族 工 人 与 压 迫 民 族 工 人 的 统 一 , 否 则 就 不 可 能 捍 卫 住 无 产 阶 级 的 独 立 政 策 以 及 它 同 其 他 国 家 无 产 阶 级 的 阶 级 团 结 。 社 会 主 6 列 宁 选 集 第 二 卷
说 明 7 义的目的不只是要消灭人类分为许多小国的现象,消灭一切民族 隔绝状态,不只是要使各民族接近,而且要使各民族融合。但是,正 如人类只有经过被压迫阶级专政的过渡时期才能导致阶级的消灭 一样,人类只有经过所有被压迫民族完全解放的过渡时期,即他们 有分离自由的过渡时期,才能导致各民族的必然融合。 在帝国主义时代,民族自决是否能够实现,民族解放战争是否 可能发生和取胜,争取民主(包括民族自决权)的斗争会不会遮盖 和妨碍社会主义革命,诸如此类的问题深深地困扰着某些甚至是 革命的社会党人。列宁在《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论面目全非的 马克思主义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等著作中详尽地阐明了马克 思主义者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对罗莎·卢森堡的错误进行同志 式的批评,对布尔什维克内部出现的以布哈林、皮达可夫等人为代 表的帝国主义经济主义倾向作了深入的剖析和尖锐的批判。列宁 特别注意他们在问题提法和论述中所犯的方法论错误,反复强调 “马克思的辩证法要求对每一特殊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见本卷第700页)。从背得烂熟的抽象概念出发,进行纯粹的逻辑 推理,必然得出糊涂透顶的结论,把马克思主义歪曲得面目全非。 针对新历史条件下的经济派否定争取政治民主的斗争、把它同社 会主义革命对立起来的错误,列宁阐述了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他明确指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见本卷第782 页)无产阶级不通过争取民主的斗争为社会主义革命作好准备,就 不能实行这个革命:胜利了的社会主义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 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不能引导人类走向国家的消亡。列宁在批判 帝国主义经济主义的文章中还提出了每个民族走向社会主义都会 有自己的特点的英明预断。他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 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形
义 的 目 的 不 只 是 要 消 灭 人 类 分 为 许 多 小 国 的 现 象 , 消 灭 一 切 民 族 隔 绝 状 态 , 不 只 是 要 使 各 民 族 接 近 , 而 且 要 使 各 民 族 融 合 。 但 是 , 正 如 人 类 只 有 经 过 被 压 迫 阶 级 专 政 的 过 渡 时 期 才 能 导 致 阶 级 的 消 灭 一 样 , 人 类 只 有 经 过 所 有 被 压 迫 民 族 完 全 解 放 的 过 渡 时 期 , 即 他 们 有 分 离 自 由 的 过 渡 时 期 , 才 能 导 致 各 民 族 的 必 然 融 合 。 在 帝 国 主 义 时 代 , 民 族 自 决 是 否 能 够 实 现 , 民 族 解 放 战 争 是 否 可 能 发 生 和 取 胜 , 争 取 民 主 ( 包 括 民 族 自 决 权 ) 的 斗 争 会 不 会 遮 盖 和 妨 碍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 诸 如 此 类 的 问 题 深 深 地 困 扰 着 某 些 甚 至 是 革 命 的 社 会 党 人 。 列 宁 在 《 论 尤 尼 乌 斯 的 小 册 子 》 、 《 论 面 目 全 非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和 ‘ 帝 国 主 义 经 济 主 义 ’ 》 等 著 作 中 详 尽 地 阐 明 了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在 这 些 问 题 上 的 立 场 , 对 罗 莎 · 卢 森 堡 的 错 误 进 行 同 志 式 的 批 评 , 对 布 尔 什 维 克 内 部 出 现 的 以 布 哈 林 、 皮 达 可 夫 等 人 为 代 表 的 帝 国 主 义 经 济 主 义 倾 向 作 了 深 入 的 剖 析 和 尖 锐 的 批 判 。 列 宁 特 别 注 意 他 们 在 问 题 提 法 和 论 述 中 所 犯 的 方 法 论 错 误 , 反 复 强 调 “ 马 克 思 的 辩 证 法 要 求 对 每 一 特 殊 的 历 史 情 况 进 行 具 体 的 分 析 ” ( 见 本 卷 第 7 0 0 页 ) 。 从 背 得 烂 熟 的 抽 象 概 念 出 发 , 进 行 纯 粹 的 逻 辑 推 理 , 必 然 得 出 糊 涂 透 顶 的 结 论 , 把 马 克 思 主 义 歪 曲 得 面 目 全 非 。 针 对 新 历 史 条 件 下 的 经 济 派 否 定 争 取 政 治 民 主 的 斗 争 、 把 它 同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对 立 起 来 的 错 误 , 列 宁 阐 述 了 民 主 与 社 会 主 义 的 关 系 。 他 明 确 指 出 , “ 没 有 民 主 , 就 不 可 能 有 社 会 主 义 。 ” ( 见 本 卷 第 7 8 2 页 ) 无 产 阶 级 不 通 过 争 取 民 主 的 斗 争 为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作 好 准 备 , 就 不 能 实 行 这 个 革 命 ; 胜 利 了 的 社 会 主 义 不 实 行 充 分 的 民 主 , 就 不 能 保 持 它 所 取 得 的 胜 利 , 不 能 引 导 人 类 走 向 国 家 的 消 亡 。 列 宁 在 批 判 帝 国 主 义 经 济 主 义 的 文 章 中 还 提 出 了 每 个 民 族 走 向 社 会 主 义 都 会 有 自 己 的 特 点 的 英 明 预 断 。 他 说 , 一 切 民 族 都 将 走 向 社 会 主 义 , 这 是 不 可 避 免 的 , 但 是 一 切 民 族 的 走 法 却 不 会 完 全 一 样 , 在 民 主 的 形 说 明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