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2017 清单制度。完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战路环评,开展连云港等4 个城市“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 境准入负面清单)试点,印发《“三线一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 和河北省人民政府签署推进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合作协议, 开展雄安新区环境综合整治。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落 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实现全国环评审批信息实时报送, 完成环评审批18.5万个,涉及总投资28.24万亿元,其中环保投资8007 亿元;完成登记表备案78.75万个,约占建设项日总数的81%。加快推进 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印发《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17 年版)》。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顺利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统筹推进 低碳发展试点示范。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碳强度) 同比下降5.1%,超额完成4%的年度目标。开展省级人民政府控制温室气 体排放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全国碳强度下降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统计公报。各省(区、市)碳强度下降率纳入绿色发展评价指数,进 步强化了地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建立健全能源消耗总星和强度“双 控”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制度。清洁低碳能源 发展加快,天然气和水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 三是强化环境督察执法。在河北中央环境保护督察试点和第一、第二 批督察基础上,2017年完成了第三、第四批15个省份的督察,实现第 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全覆盖。督察进驻期间共问责党政领导干部1.8万多 人,受理群众环境举报13.5万件,直接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8万 多个。组织开展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专项督查,印 发督查通报,对包括3名中管干部在内的11名负有领导责任的干部严肃问 责。加强环境保护督政工作,2017年约谈30个市(县、区)、部门和单位: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2017 清单制度。完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战略环评,开展连云港等 4 个城市“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 境准入负面清单)试点,印发《“三线一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 和河北省人民政府签署推进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合作协议, 开展雄安新区环境综合整治。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落 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实现全国环评审批信息实时报送, 完成环评审批 18.5 万个,涉及总投资 28.24 万亿元,其中环保投资 8007 亿元;完成登记表备案 78.75 万个,约占建设项目总数的 81%。加快推进 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印发《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17 年版)》。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顺利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统筹推进 低碳发展试点示范。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碳强度) 同比下降 5.1%,超额完成 4% 的年度目标。开展省级人民政府控制温室气 体排放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全国碳强度下降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统计公报。各省(区、市)碳强度下降率纳入绿色发展评价指数,进一 步强化了地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建立健全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 控”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制度。清洁低碳能源 发展加快,天然气和水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上升 1.3 个百分点。 三是强化环境督察执法。在河北中央环境保护督察试点和第一、第二 批督察基础上,2017 年完成了第三、第四批 15 个省份的督察,实现第一 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全覆盖。督察进驻期间共问责党政领导干部 1.8 万多 人,受理群众环境举报 13.5 万件,直接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 8 万 多个。组织开展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专项督查,印 发督查通报,对包括 3 名中管干部在内的 11 名负有领导责任的干部严肃问 责。加强环境保护督政工作,2017 年约谈 30 个市(县、区)、部门和单位; 3
2017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4 对山西临汾等城市进行区域限批,对河北廊坊大气环境问题进行挂牌督办, 对江苏南通督察整改不力、黑龙江大气严重污染等典型案件开展机动式、 点穴式专项督察。持续开展环境保护法实施年活动。全国实施行政处罚案 件23.3万件,罚款金额115.8亿元,比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前的2014年增 长265%。全国278家已建生活垃圾焚烧厂布设679个监控点,全部完成“装、 树、联”(依法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在厂区门口树立电子显示屏、实时监 控数据与环保部门联网)任务。妥善应对环境风险,调度处置突发环境事 件302起,其中重大事件1起(陕西省宁强县汉中锌业铜矿排污致嘉陵江 四1广元段铊污染事件),较大事件6起,一般事件295起。全国“123691 环保举报管理平台共接到公众各类举报618856件,已办结618583件,办 结率99.9%。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开展“核电安全管理提升年”和放 射源安全检查专项行动,圆满完成东北边境地区辐射环境安全风险应对任 务 四是深化和落实生态环保改革措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 通过按流域设置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设置跨地区环保机构试点方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关 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等。江苏、山东、湖北、青海、上海、 福建、江西、天津、陕西9省(市)省以下环保机构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 施方案新增备案。出台《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和《固定污染源排 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建成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 基本完成火电、造纸等15个行业许可证核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政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明确 要求对人为干扰环境监测活动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完或2050个国家地表 水监测断面事权上收,全面实施“采测”分离,实现监测数据全国互联共享
2017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对山西临汾等城市进行区域限批,对河北廊坊大气环境问题进行挂牌督办, 对江苏南通督察整改不力、黑龙江大气严重污染等典型案件开展机动式、 点穴式专项督察。持续开展环境保护法实施年活动。全国实施行政处罚案 件 23.3 万件,罚款金额 115.8 亿元,比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前的 2014 年增 长265%。全国278家已建生活垃圾焚烧厂布设679个监控点,全部完成“装、 树、联”(依法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在厂区门口树立电子显示屏、实时监 控数据与环保部门联网)任务。妥善应对环境风险,调度处置突发环境事 件 302 起,其中重大事件 1 起(陕西省宁强县汉中锌业铜矿排污致嘉陵江 四川广元段铊污染事件),较大事件 6 起,一般事件 295 起。全国“12369” 环保举报管理平台共接到公众各类举报 618856 件,已办结 618583 件,办 结率 99.9%。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开展“核电安全管理提升年”和放 射源安全检查专项行动,圆满完成东北边境地区辐射环境安全风险应对任 务。 四是深化和落实生态环保改革措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 通过按流域设置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设置跨地区环保机构试点方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关 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等。江苏、山东、湖北、青海、上海、 福建、江西、天津、陕西 9 省(市)省以下环保机构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 施方案新增备案。出台《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和《固定污染源排 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 年版)》。建成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 基本完成火电、造纸等 15 个行业许可证核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明确 要求对人为干扰环境监测活动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完成 2050 个国家地表 水监测断面事权上收,全面实施“采测”分离,实现监测数据全国互联共享。 4
5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2017 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宁夏等15个省(区、市)生态保护红线就划定方案已 经国务院批准。福建、江西、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顺利进行,积 极推进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出台《建 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五是稳步推进生态保护。6省(区)开展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 护修复工程试点,持续推进青海三江源区、岩溶石漠化区、京津风沙源 区、祁连山等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工程。继续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重 点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营造林面积2.35亿庙。持续加强 天然林保护,新纳入天然林保护政策范围的天然商品林面积近2亿庙。贯 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祁连山通报精神,开展“绿盾 201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各地调查处理2.08万余个违 法违规问题线索,对1100多人追责问责。启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 程,建立440余个生物多样性观测样区,针对珍稀濒危、极小种群野生植 物开展野外救护和繁殖。国务院批准新建1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数达 463个。开展全国生态状况变化(2010一2015年)遥感调查评估。暂停下 达2017年地方年度围填海计龙划指标,对沿海11个省(区、市)开展围填 海专项督察。稳步推进“蓝色海湾”“生态岛僬”等生态修复项目,已整 治岸线70余千米,修复滨海湿地2100余公顷。 六是强化环保支撑保障措施。中央财政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专 项资金规模达497亿元。完成水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环境保护税法实 施条网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网等法律法规制修订,发布《农用地士 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等4件部门规章。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印发《第 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启动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成立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组织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场地士
5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2017 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宁夏等 15 个省(区、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已 经国务院批准。福建、江西、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顺利进行,积 极推进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出台《建 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五是稳步推进生态保护。6 省(区)开展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 护修复工程试点,持续推进青海三江源区、岩溶石漠化区、京津风沙源 区、祁连山等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工程。继续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重 点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营造林面积 2.35 亿亩。持续加强 天然林保护,新纳入天然林保护政策范围的天然商品林面积近 2 亿亩。贯 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祁连山通报精神,开展“绿盾 201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各地调查处理 2.08 万余个违 法违规问题线索,对 1100 多人追责问责。启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 程,建立 440 余个生物多样性观测样区,针对珍稀濒危、极小种群野生植 物开展野外救护和繁殖。国务院批准新建 17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数达 463 个。开展全国生态状况变化(2010—2015 年)遥感调查评估。暂停下 达 2017 年地方年度围填海计划指标,对沿海 11 个省(区、市)开展围填 海专项督察。稳步推进“蓝色海湾”“生态岛礁”等生态修复项目,已整 治岸线 70 余千米,修复滨海湿地 2100 余公顷。 六是强化环保支撑保障措施。中央财政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专 项资金规模达 497 亿元。完成水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环境保护税法实 施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修订,发布《农用地土 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等 4 件部门规章。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印发《第 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启动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成立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组织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场地土
2017 (○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6 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等重点科技专项。 组建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六个区域督查中心由事业单位转为行政机 构并更名为督察局。发布160顶国家环保标准,印发2项污染防治可行技 术指南、6项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发布(“ 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贱划》《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 导意见》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环境经济政策取得新进展。 印发《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17年版)》《环境保护 综合名录(2017年版)》,深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2017年全国投 保企业1.6万家次,保险公司提供风险保障金306亿元。10余个省份建立 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实施跨部门联合奖惩。建立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联 合监管工作机制。全国地市级以上环保部门全部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 号。 2017年,全国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土演环境风险有所遏制, 生态系统格局总体稳定,核与辐射安全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生 态环境质量的积极变化
2017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6 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等重点科技专项。 组建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六个区域督查中心由事业单位转为行政机 构并更名为督察局。发布 160 项国家环保标准,印发 2 项污染防治可行技 术指南、6 项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发布《“一 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 导意见》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环境经济政策取得新进展。 印发《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17 年版)》《环境保护 综合名录(2017 年版)》,深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2017 年全国投 保企业 1.6 万家次,保险公司提供风险保障金 306 亿元。10 余个省份建立 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实施跨部门联合奖惩。建立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联 合监管工作机制。全国地市级以上环保部门全部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 号。 2017 年,全国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土壤环境风险有所遏制, 生态系统格局总体稳定,核与辐射安全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生 态环境质量的积极变化
了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2017 大气 空气质量 的29.3%:23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 70.7%。 338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8.0%, 地级及以上城市2017年,全国338个地比2016年下降0.8个百分点;平均超标天数 级及以上城市°(以下简称338个城市)中,有 “比例为22.0%“.“。5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 9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城市数 100%,170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在80%~100% 轻度污染 中度领染重度说染严装染 2017年338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级别比例 ”地级及以上城市:舍直辖市、地级市、地区、自治州和互。 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参与评价的六项污染物浓度均达标,即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其中S02、0、P和P5按照年均浓 度进行达标评价,C0和0,按照百分位数浓度进行达标评价。 “优良天数:空气质量指数(0I)在0-10之间的天数为优良天数,又称达标天数。 "超标天数:空气质量指数(0I)大于100的天数为超标天数。其中,101-150之间为轻度污染,151-200之间为中度污柒, 201-300之间为重度污染,大于300为严重污染。 “本报告中所有类刷、级别比例计算,均为某项目的数量除以总数,结果按照《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田T8170-208)进行数值修约,可能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类别的综合比例不等于各项类别比例加和的情况,也可能出现 所有类别比例加和不等于10%或同比变化百分比加和不等于0的情况,下同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2017 大 气 空气质量 地级及以上城市 2017年,全国338个地 级及以上城市* (以下简称338个城市)中,有 9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 ,占全部城市数 的29.3%;23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 70.7%。 338 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 *** 比例为 78.0%, 比 2016 年下降 0.8 个百分点;平均超标天数 **** 比例为 22.0%***** 。5 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 100%,170 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在 80% ~ 100% * 地级及以上城市:含直辖市、地级市、地区、自治州和盟。 ** 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参与评价的六项污染物浓度均达标,即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其中 SO2、NO2、PM10 和 PM2.5 按照年均浓 度进行达标评价,CO 和 O3 按照百分位数浓度进行达标评价。 *** 优良天数:空气质量指数(AQI)在 0~100 之间的天数为优良天数,又称达标天数。 **** 超标天数: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 100的天数为超标天数。其中,101~150之间为轻度污染,151~200之间为中度污染, 201~300 之间为重度污染,大于 300 为严重污染。 ***** 本报告中所有类别、级别比例计算,均为某项目的数量除以总数,结果按照《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8170-2008)进行数值修约,可能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类别的综合比例不等于各项类别比例加和的情况,也可能出现 所有类别比例加和不等于 100% 或同比变化百分比加和不等于 0 的情况,下同。 7 2017 年 338 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级别比例 优 25.6% 良 52.4% 轻度污染 15.6% 中度污染 3.9% 重度污染 1.9% 严重污染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