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鉴 国地质大学(武汉)迎宾楼举行。此次会议由国务院学位办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 教育司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承办。参与此次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 王铁冠、殷鸿福,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裕根、中石化江汉油田分 公司总经理方志雄、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副主任姚华舟、西安石油大学副校长屈展、长 江大学副校长郭海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张锦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 长王焰新等,还有来自全国17个科研院所的120余名博士生。会上,三位院士、七位 知名专家做了主题报告,46位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等全国各大科研院所的博士生 作了专题报告。 十月 9日下午,在研究生院会议室王焰新副校长主持召开学科调整论证会。学科办着手 讨论资源学院信息所调整到计算机学院事宜。会上欧阳建平副校长介绍了学科调整动 态,资源学院解习农院长和计算机学院蔡振华院长分别汇报了信息所调整的有关情况。 会议原则上同意信息所调整到计算机学院,望有关院所相互配合,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 发,以特色学科带动新兴学科,加快我校计算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11日,学位办发布文件《关于申报2009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以及对2008 年获资助者进行考核工作的通知》(中地大(汉)研字2009]40号),对09年申报对象、 申报条件、申报程序等做出明确要求,对O8年己获资助人员明确考核要求。 14日至30日,2010年硕士研究生网报,咨询工作开始。招生办对网报数据进行资 格审核。 14日,就业办举行2010届“西部高水平人才计划面试,共有25名学生入选,其中 5人为新疆、西藏籍且研究生毕业后愿意回原籍工作的少数民族学生。为鼓励我校学生 到祖国西部建功立业,根据中地大(汉)办发〔2003)035号文件精神,我校自03年起开 始实行“西部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目前已实施6年,共选拔 168人,受到了西部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广泛欢迎。2010年学校划拨25个名额招选 “西部计划学生,在广泛征集信息后共收到16家单位共218个用人需求(09年为11家 单位共99个用人需求),报名学生为89人,现场面试学生共计81人。 15日,培养处发布个人培养计划有误名单,有21个同学培养计划制定有误,提醒 这些同学及时修改并重新制定。 16日,培养处发布《2009级硕士研究生申请硕博连读的通知》,对2009级硕士研 究生申请硕博连读工作的做了具体安排:研究生院于2009年10月23日组织相关专家 组成了2009级硕一博连读研究生资格审核小组,对参加申请硕博连读答辩的97位同学 进行了全面审核。经专家评委们评审决定,李健等69位同学被批准为我校2009级硕 博连读研究生。 32
2009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鉴 32 国地质大学(武汉)迎宾楼举行。此次会议由国务院学位办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 教育司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承办。参与此次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 王铁冠、殷鸿福,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裕根、中石化江汉油田分 公司总经理方志雄、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副主任姚华舟、西安石油大学副校长屈展、长 江大学副校长郭海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张锦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 长王焰新等,还有来自全国 17 个科研院所的 120 余名博士生。会上,三位院士、七位 知名专家做了主题报告,46 位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等全国各大科研院所的博士生 作了专题报告。 十 月 9 日下午,在研究生院会议室王焰新副校长主持召开学科调整论证会。学科办着手 讨论资源学院信息所调整到计算机学院事宜。会上欧阳建平副校长介绍了学科调整动 态,资源学院解习农院长和计算机学院蔡振华院长分别汇报了信息所调整的有关情况。 会议原则上同意信息所调整到计算机学院,望有关院所相互配合,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 发,以特色学科带动新兴学科,加快我校计算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11 日,学位办发布文件《关于申报 2009 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以及对 2008 年获资助者进行考核工作的通知》(中地大(汉)研字[2009]40 号),对 09 年申报对象、 申报条件、申报程序等做出明确要求,对 08 年已获资助人员明确考核要求。 14 日至 30 日,2010 年硕士研究生网报,咨询工作开始。招生办对网报数据进行资 格审核。 14 日,就业办举行 2010 届“西部高水平人才计划”面试,共有 25 名学生入选,其中 5 人为新疆、西藏籍且研究生毕业后愿意回原籍工作的少数民族学生。为鼓励我校学生 到祖国西部建功立业,根据中地大(汉)办发〔2003〕035 号文件精神,我校自 03 年起开 始实行“西部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 (以下简称“西部计划”)。目前已实施 6 年,共选拔 168 人,受到了西部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广泛欢迎。2010 年学校划拨 25 个名额招选 “西部计划”学生,在广泛征集信息后共收到 16 家单位共 218 个用人需求(09 年为 11 家 单位共 99 个用人需求),报名学生为 89 人,现场面试学生共计 81 人。 15 日,培养处发布个人培养计划有误名单,有 21 个同学培养计划制定有误,提醒 这些同学及时修改并重新制定。 16 日,培养处发布《2009 级硕士研究生申请硕博连读的通知》,对 2009 级硕士研 究生申请硕博连读工作的做了具体安排;研究生院于 2009 年 10 月 23 日组织相关专家 组成了 2009 级硕-博连读研究生资格审核小组,对参加申请硕博连读答辩的 97 位同学 进行了全面审核。经专家评委们评审决定,李健等 69 位同学被批准为我校 2009 级硕— 博连读研究生
第二部分2009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事记 16日至21日,第八届全国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在湖北荆州市长 江大学召开。全国21个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的有关领导及专家共92人出席 了会议。本次会议传达了2009年5月在厦门召开的全国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组 长第四次会议精神,讨论确定了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送审稿),交流了本领域 工程师职业资格管理体系调研成果并研讨了本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 17日,根据《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批准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的决定》(教研2009]4号)。我校佘振兵(导师:马昌前)、陈志军(导师:成秋明)两 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获得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19日,学位办根据教研司[2009]6号文件精神和学位中心[2006]65号文件要求,以 及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我校决定上报汤华云、江海水、王贤文等三位博 士的学位论文参加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 21日,培养处发布了2009年上半年优秀研究生课程(研究生网上评教统计结果公 布),此次共有61门课程被评为优秀研究生课程。 21日至24日,我校傅安洲副书记带队,学科办陶应发主任等参加由教育部主办的 捷克布尔诺“21世纪高等教育展”。 23日,专业学位办完成2009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专业基础课试卷的 试卷印制和寄送工作。 26日,在地大东区教工活动中心召开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9年研究生群团 组织换届成立大会暨学生干部培训大会”。党委研工部部长喻芒清教授、副部长李红丽 老师、研究生团工委书记陈慧老师、就业办副主任张健老师及2008届群团组织主要成 员、2009届群团组织全体学生干部参加了大会。 26日至28日,我校傅安洲副书记带队,学科办陶应发主任等参加在匈牙利考文纽 斯大学和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举办的“中匈(保)校长论坛”和“高等教育展示会”。傅安 洲副书记在“中匈校长论坛”上就我校和匈牙利罗兰大学之间的科研合作做了主题发言。 26日,培养处组织召开了2009级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习交流会,帮助2009级的硕博 连读研究生了解我校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的相关政策规定,及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 28日,学校在财务处会议室召开关于学生资助经费专项审计工作会议,丁振国副书 记主持会议。学工处、财务处、校友办、审计处、研究生院等有关单位参加会议,讨论 对研究生各类奖助学金的发放进行审计。 10月28日至11月4日,由校研究生会体育部组织,在校研究生会全体成员和各分 会成员的积极配合下,校研究生会成功举办了2009年研究生新生杯篮球赛。环境学院、 工程学院、资源学院分别获得冠、亚、季军。外国语学院与高教所联队、经济管理学院 获得“优秀组织奖”;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地球科学学院代表队获得“公平竞赛奖” 艺术与传媒学院、政法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联队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33
第二部分 2009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事记 33 16 日至 21 日,第八届全国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在湖北荆州市长 江大学召开。全国 21 个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的有关领导及专家共 92 人出席 了会议。本次会议传达了 2009 年 5 月在厦门召开的全国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组 长第四次会议精神,讨论确定了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送审稿),交流了本领域 工程师职业资格管理体系调研成果并研讨了本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 17 日,根据《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批准 2009 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的决定》(教研[2009]4 号)。我校佘振兵(导师:马昌前)、陈志军(导师:成秋明)两 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获得 2009 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19 日,学位办根据教研司[2009]6 号文件精神和学位中心[2006]65 号文件要求,以 及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我校决定上报汤华云、江海水、王贤文等三位博 士的学位论文参加 2010 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 21 日,培养处发布了 2009 年上半年优秀研究生课程(研究生网上评教统计结果公 布),此次共有 61 门课程被评为优秀研究生课程。 21 日至 24 日,我校傅安洲副书记带队,学科办陶应发主任等参加由教育部主办的 捷克布尔诺“21 世纪高等教育展”。 23 日,专业学位办完成 2009 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专业基础课试卷的 试卷印制和寄送工作。 26 日,在地大东区教工活动中心召开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9 年研究生群团 组织换届成立大会暨学生干部培训大会”。党委研工部部长喻芒清教授、副部长李红丽 老师、研究生团工委书记陈慧老师、就业办副主任张健老师及 2008 届群团组织主要成 员、2009 届群团组织全体学生干部参加了大会。 26 日至 28 日,我校傅安洲副书记带队,学科办陶应发主任等参加在匈牙利考文纽 斯大学和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举办的“中匈(保)校长论坛”和“高等教育展示会”。傅安 洲副书记在“中匈校长论坛”上就我校和匈牙利罗兰大学之间的科研合作做了主题发言。 26 日,培养处组织召开了 2009 级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习交流会,帮助 2009 级的硕博 连读研究生了解我校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的相关政策规定,及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 28 日,学校在财务处会议室召开关于学生资助经费专项审计工作会议,丁振国副书 记主持会议。学工处、财务处、校友办、审计处、研究生院等有关单位参加会议,讨论 对研究生各类奖助学金的发放进行审计。 10 月 28 日至 11 月 4 日,由校研究生会体育部组织,在校研究生会全体成员和各分 会成员的积极配合下,校研究生会成功举办了 2009 年研究生新生杯篮球赛。环境学院、 工程学院、资源学院分别获得冠、亚、季军。外国语学院与高教所联队、经济管理学院 获得“优秀组织奖”;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地球科学学院代表队获得“公平竞赛奖”; 艺术与传媒学院、政法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联队荣获 “体育道德风尚奖
2009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鉴 29日,为了帮助同学们更详细地了解留学生活、更准确地掌握相关政策,研究生院 培养处组织举办2010年国家公派出国研究生项目宣讲会暨我校公派留学研究生回国系 列报告会,并且推出主讲人风采专栏展板,使广大同学倾听留学研究生的心声,借鉴他 们的经验,从而成功地把握住留学机遇,实现留学海外勇攀科研高峰的梦想。 29日,培养处发布了《关于我校2010年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第一轮申报工作的通 知》,我校将于12月下旬组织2010年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的预选拔评审工作,对具体 工作进行了安排。 31日,由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和研究生就业办公室联合组织的我校第十五届毕业 生供需洽谈会在西区操场举行。本次供需洽谈会共吸引了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成都地 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等百余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参加,提供岗位近3000个, 万余人次的毕业生进场求职。 10月份,研工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以及各学院组织2009级研究生新生参加心 理健康普查活动。共近1000名2009级研究生参与了本次网上测试活动。活动结束后, 研工部将普查结果对学院(所、课部)进行了及时的沟通和反馈,对重点对象(24名) 进行了约谈和特别关注。 十一月 3日,专业学位办完成专业学位研究生公共费用的上缴工作。 3日下午,2010年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宣讲会暨我校公派留学研究生回国系列报告 在迎宾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我校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王焰新、人事处、国际合作处、 研究生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部分研究生代表参加会议。 3日,学位办接湖北省学位办通知,对我院上报的2008-2009学年研究生学位授予 信息数据再次进行了学历信息核对。经核查,22名工程硕士生申报学位信息与其报名信 息不相符,我校己作出撤销授予陈平等二十二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决议。 4日,专业学位办配合学位办对我校2008-2009年学位授予上报信息进行校对。 5日,培养处发布《关于建立2010年公派出国留学联系QQ群的通知》,为了方便 申请该项目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的联系与交流,培养处建了2010地大公派留学QQ群 (2010地大公派留学QQ群群号:94838529),相关通知文档会及时发布在群里。 8日,研究生就业办公室参与的“在汉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协作组”与中 国研究生人才网联合举办的2010届高校毕业研究生双向选择大会”在武汉理工大学马 房山校区西苑操场举行。本次参会单位涉及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队等全国 各类高层次人才需求单位。近年来,研究生就业办公室依托“在汉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 研究生就业协作组”,努力拓展我校就业市场,尤其是通用专业的就业市场。 9日,培养处发布《关于2009年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 34
2009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鉴 34 29 日,为了帮助同学们更详细地了解留学生活、更准确地掌握相关政策,研究生院 培养处组织举办 2010 年国家公派出国研究生项目宣讲会暨我校公派留学研究生回国系 列报告会,并且推出主讲人风采专栏展板,使广大同学倾听留学研究生的心声,借鉴他 们的经验,从而成功地把握住留学机遇,实现留学海外勇攀科研高峰的梦想。 29 日,培养处发布了《关于我校 2010 年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第一轮申报工作的通 知》,我校将于 12 月下旬组织“2010 年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的预选拔评审工作,对具体 工作进行了安排。 31 日,由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和研究生就业办公室联合组织的我校第十五届毕业 生供需洽谈会在西区操场举行。本次供需洽谈会共吸引了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成都地 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等百余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参加,提供岗位近 3000 个, 万余人次的毕业生进场求职。 10 月份, 研工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以及各学院组织 2009 级研究生新生参加心 理健康普查活动。共近 1000 名 2009 级研究生参与了本次网上测试活动。活动结束后, 研工部将普查结果对学院(所、课部)进行了及时的沟通和反馈,对重点对象(24 名) 进行了约谈和特别关注。 十一月 3 日,专业学位办完成专业学位研究生公共费用的上缴工作。 3 日下午,2010 年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宣讲会暨我校公派留学研究生回国系列报告 在迎宾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我校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王焰新、人事处、 国际合作处、 研究生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部分研究生代表参加会议。 3 日,学位办接湖北省学位办通知,对我院上报的 2008-2009 学年研究生学位授予 信息数据再次进行了学历信息核对。经核查,22 名工程硕士生申报学位信息与其报名信 息不相符,我校已作出撤销授予陈平等二十二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决议。 4 日,专业学位办配合学位办对我校 2008-2009 年学位授予上报信息进行校对。 5 日,培养处发布《关于建立 2010 年公派出国留学联系 QQ 群的通知》,为了方便 申请该项目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的联系与交流,培养处建了 2010 地大公派留学 QQ 群 (2010 地大公派留学 QQ 群群号:94838529),相关通知文档会及时发布在群里。 8 日,研究生就业办公室参与的“在汉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协作组”与中 国研究生人才网联合举办的“2010 届高校毕业研究生双向选择大会”在武汉理工大学马 房山校区西苑操场举行。本次参会单位涉及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队等全国 各类高层次人才需求单位。近年来,研究生就业办公室依托“在汉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 研究生就业协作组”,努力拓展我校就业市场,尤其是通用专业的就业市场。 9 日,培养处发布《关于 2009 年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
第二部分2009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事记 知》,配合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和学校三期211工程”建设中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学 校全面启动《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地大校办字2008]53号)。 10日-14日,招生办完成硕士研究生现场报名确认。共有3729人报考我校,外考 点1333人,本考点报考我校的占2396人。地大考点共计4983人,其中,报考武汉工 程大学840人,武汉体育学院862人。 12日,学科办协助人事处举办全校首届人才工作会议。 12日,专业学位办组织各培养单位进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基础课阅卷 工作。 11月中旬,校研究生会进行预防甲型H1N1流感宣传活动,研究生会在学校宣传栏 处就如何预防甲型H1N1进行了宣传。 中下旬,招生办审核并编制考生编号,向外考点寄发准考情况表。 23日,培养处发布《关于第31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的通知》。并完成了全校 研究生计算机等级考试摄像采集和报名工作。 26日下午,2009-2010年度研究生骨干培训开学典礼在东区化一阶教室举行。根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的指示,为进一步健全我校研究生骨 干培养体系,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遵循“德才兼备”的选拔干部标准和干部“革命化、 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培养干部原则,共青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工作委 员会举办本次研究生骨干培训班。 11月到12月期间组织开展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一届“研究生的良师益友 评选活动。在评选活动中,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经各学院(所、课部)提名领导小组 自下而上的认真推荐,“研究生的良师益友”评选组织委员会审定,通过网上公开投票, “研究生的良师益友”评选组织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决定授予项伟等20位导师研 究生的良师益友”称号,授予杨树旺等15位导师研究生的良师益友”提名奖,并予以表 彰奖励。 十二月 1日,为了掌握我校学生申请情况,培养处开展2010年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 项目预报名工作,学生先到各学院报名,填写相关信息,各学院将统计表电子档发到培 养处邮箱。学校将根据报名情况,于12月中下旬组织外语水平考试。 1日,全国工程硕士教指委下发《关于使用全国工程硕士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 (秘书处[2009]42号),专业学位办按文件要求完成招生计划填报,培养单位信息维护 工作,并积极组织信息工程学院、环境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完成软件 工程、生物工程、工业设计工程和物流工程等工程领域招生权的申报工作。 2日,学位办发布关于召开第44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会议通知。 35
第二部分 2009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事记 35 知》,配合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和学校三期“211 工程”建设中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学 校全面启动《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地大校办字[2008]53 号)。 10 日-14 日,招生办完成硕士研究生现场报名确认。共有 3729 人报考我校,外考 点 1333 人,本考点报考我校的占 2396 人。地大考点共计 4983 人,其中,报考武汉工 程大学 840 人,武汉体育学院 862 人。 12 日,学科办协助人事处举办全校首届人才工作会议。 12 日,专业学位办组织各培养单位进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基础课阅卷 工作。 11 月中旬,校研究生会进行预防甲型 H1N1 流感宣传活动,研究生会在学校宣传栏 处就如何预防甲型 H1N1 进行了宣传。 中下旬,招生办审核并编制考生编号,向外考点寄发准考情况表。 23 日,培养处发布《关于第 31 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的通知》。并完成了全校 研究生计算机等级考试摄像采集和报名工作。 26 日下午,2009-2010 年度研究生骨干培训开学典礼在东区化一阶教室举行。根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的指示,为进一步健全我校研究生骨 干培养体系,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遵循 “德才兼备”的选拔干部标准和干部“革命化、 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培养干部原则,共青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工作委 员会举办本次研究生骨干培训班。 11 月到 12 月期间 组织开展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一届“研究生的良师益友” 评选活动。在评选活动中,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经各学院(所、课部)提名领导小组 自下而上的认真推荐,“研究生的良师益友”评选组织委员会审定,通过网上公开投票, “研究生的良师益友”评选组织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决定授予项伟等 20 位导师“研 究生的良师益友”称号,授予杨树旺等 15 位导师“研究生的良师益友”提名奖,并予以表 彰奖励。 十二月 1 日,为了掌握我校学生申请情况,培养处开展 2010 年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 项目预报名工作,学生先到各学院报名,填写相关信息,各学院将统计表电子档发到培 养处邮箱。学校将根据报名情况,于 12 月中下旬组织外语水平考试。 1 日,全国工程硕士教指委下发《关于使用全国工程硕士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知》 (秘书处[2009]42 号),专业学位办按文件要求完成招生计划填报,培养单位信息维护 工作,并积极组织信息工程学院、环境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完成软件 工程、生物工程、工业设计工程和物流工程等工程领域招生权的申报工作。 2 日,学位办发布关于召开第 44 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会议通知
2009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鉴 3日,根据《关于举办“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师生论道”活动的通知》(鄂学位办 [2009]9号)文件精神,学位办组织了6名博导、15名博士生在华中农业大学参加了为 期一天的交流活动,听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获得者和指导教师的经验介绍,探索提高研 究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2日,研究生就业办参与的“在汉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协作组”与中国研 究生人才网联合举办的2010届高校毕业研究生双向选择大会(第二场)”在武汉科技会 展中心举行。进场专业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医学、理学、农学、文学等11个 门类,计算机、电子信息、光电通讯、机械、外语、生物、管理等400多个专业:参会 单位涉及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队等全国各类高层次人才需求单位。我校研 究生就业办公室组织学生参与此次招聘会。 12日至13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成功举办了2009年研究生羽毛球赛。 本次比赛共有18个学院(所、课部)的174位选手参赛,比赛共设男单、女单、混双3 个项目。男单,女单,混双冠军分别由刘道涵(地空学院),郭君(体育课部)、刘道涵 孔亚丽(地空学院)获得,资源学院、经管学院等8个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 14日,培养处发布《2009年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基金项目答辩评审的通知》, 22日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基金管理办法(试行)》 (地大校办字2008]53号)文件精神,经我校教师个人申请、所在单位推荐、项目申请 人公开答辩,本次共资助研究生精品课程项目9项,研究生精品教材项目9项,研究生 培养模式改革项目8项。 15日,专业学位办下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9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第 二阶段考试(复试)通知》(中地大(武汉)研字2009]46号),规范管理各培养单位工 程硕士、“高校教师”第二阶段复试工作。 中旬,招生办印发考生准考证,编排考场,向214个外考点寄发自命题试卷。根据 考场安排分发自命题答题纸、草稿纸。 16日,收到湖北省学位办关于《省学位委员会关于2009年优秀博士、硕士、学士 学位论文初选名单的公示》,我校6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8 篇硕士学位论文获得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7日上午,由研工部、校医院主办、校研究生会承办的甲流防控主题活动在东区教 工食堂对面成功举办。活动以“加强甲流防控意识,共迎美好健康生活”为主题,旨在宣 传普及甲流防控知识,从自身做起,让甲流病毒远离校园,平安渡过今冬明春。校医院 叶连珍院长、保健科梁亚荣、朱香英副主任医师为广大研究生做现场咨询,就甲型H1N1 流感防控知识为大家答疑释惑。 17日,研究生院起草《关于增加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指标的请 示》,并积极赶往北京争取指标。 36
2009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鉴 36 3 日, 根据《关于举办“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师生论道”活动的通知》(鄂学位办 [2009]9 号)文件精神,学位办组织了 6 名博导、15 名博士生在华中农业大学参加了为 期一天的交流活动,听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获得者和指导教师的经验介绍,探索提高研 究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2 日,研究生就业办参与的“在汉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协作组”与中国研 究生人才网联合举办的“2010 届高校毕业研究生双向选择大会(第二场)”在武汉科技会 展中心举行。进场专业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医学、理学、农学、文学等 11 个 门类,计算机、电子信息、光电通讯、机械、外语、生物、管理等 400 多个专业;参会 单位涉及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队等全国各类高层次人才需求单位。我校研 究生就业办公室组织学生参与此次招聘会。 12 日至 13 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成功举办了 2009 年研究生羽毛球赛。 本次比赛共有 18 个学院(所、课部)的 174 位选手参赛,比赛共设男单、女单、混双 3 个项目。男单,女单,混双冠军分别由刘道涵(地空学院),郭君(体育课部)、刘道涵 /孔亚丽(地空学院)获得,资源学院、经管学院等 8 个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 14 日,培养处发布《2009 年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基金项目答辩评审的通知》, 22 日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基金管理办法(试行)》 (地大校办字[2008] 53 号)文件精神,经我校教师个人申请、所在单位推荐、项目申请 人公开答辩,本次共资助研究生精品课程项目 9 项,研究生精品教材项目 9 项,研究生 培养模式改革项目 8 项。 15 日,专业学位办下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9 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第 二阶段考试(复试)通知》(中地大(武汉)研字[2009] 46 号),规范管理各培养单位工 程硕士、“高校教师”第二阶段复试工作。 中旬,招生办印发考生准考证,编排考场,向 214 个外考点寄发自命题试卷。根据 考场安排分发自命题答题纸、草稿纸。 16 日,收到湖北省学位办关于《省学位委员会关于 2009 年优秀博士、硕士、学士 学位论文初选名单的公示》,我校 6 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8 篇硕士学位论文获得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7 日上午,由研工部、校医院主办、校研究生会承办的甲流防控主题活动在东区教 工食堂对面成功举办。活动以“加强甲流防控意识,共迎美好健康生活”为主题,旨在宣 传普及甲流防控知识,从自身做起,让甲流病毒远离校园,平安渡过今冬明春。校医院 叶连珍院长、保健科梁亚荣、朱香英副主任医师为广大研究生做现场咨询,就甲型 H1N1 流感防控知识为大家答疑释惑。 17 日,研究生院起草《关于增加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指标的请 示》,并积极赶往北京争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