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2009年研究生院工作总结 论文按1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查匿名评审方式。全年共盲审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134篇, 评审结果中优良率达到91%:工程硕士学位论文113篇,评审结果中优良率达到87.6%。 从校外专家评审情况看,我校的博士学位论文总体质量良好: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总体质 量一般,我们必须加大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力度,保障我校博士、硕士、工程硕士学位 授予质量。 4、开展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工作,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评选优秀学位论文是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有效手段。从1998年开始,国家、各省 及各高校都进行不同层次的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工作。今年我校有两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本年度推荐参加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有3篇;推 荐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篇,入选6篇:推荐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6篇,入 选28篇:评选出35篇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89篇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院 将根据《中国地质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奖励办法》(中地大研字2008]04号) 文件精神对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进行奖励,激励研究生和导师撰写 出高水平的学位论文。 5、严格学位授予条件审核,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按时完成上、下半年毕业的各类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工作。严格审查 所有申请博士学位、同等学力博士学位、同等学力硕士学位、工程硕士学位、高校教师 工程硕士学位人员的答辩资格及答辩程序,仔细整理答辩和申请学位材料。 继续实行部分学院硕士学位授予终审制。同时将各类硕士生的开题报告审查权、答 辩资格审查权、答辩材料整理归档等工作下放学院,体现校-院二级管理机制。 经第43次、44次校学位委员会表决,全年共授予博士学位175人,同等学力博士 学位2人:硕士学位1200人,同等学力硕士学位7人,工程硕士学位240人,高校教 师硕士学位2人。总计1626人。 6、自设专业学科,点数量进一步增加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有关一级学科范围内自设学科点的有关规定,我校“行星地质与 化学”自设博士点提交了申报材料并获得批准,至此,我校已有自设博士学科点18个。 另外,根据学位[2009]5号文《关于下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名单 的通知》,我校有3人被聘为评议组成员,分别是: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组:殷鸿福院 士: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组:唐辉明教授:测绘科学与技术组:周顺平教授。 (七)加强研究生招生管理,提高生源质量 1、扩大招生宣传提高宣传效果和生源质量 2009年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以扩大生源数量,提高生源质量为目标,以宣传学校 和宣传专业并重,突出学科优势为主要内容,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广泛宣传。编制 了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编制了《2010年研究生招生情况简介》,《2010年 >
第一部分 2009 年研究生院工作总结 7 论文按1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查匿名评审方式。全年共盲审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134篇, 评审结果中优良率达到 91%;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13 篇,评审结果中优良率达到 87.6%。 从校外专家评审情况看,我校的博士学位论文总体质量良好;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总体质 量一般,我们必须加大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力度,保障我校博士、硕士、工程硕士学位 授予质量。 4、开展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工作,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评选优秀学位论文是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有效手段。从 1998 年开始,国家、各省 及各高校都进行不同层次的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工作。今年我校有两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本年度推荐参加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有 3 篇;推 荐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 篇,入选 6 篇;推荐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56 篇,入 选 28 篇;评选出 35 篇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89 篇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院 将根据《中国地质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奖励办法》(中地大研字[2008]04 号) 文件精神对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进行奖励,激励研究生和导师撰写 出高水平的学位论文。 5、严格学位授予条件审核,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按时完成上、下半年毕业的各类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工作。严格审查 所有申请博士学位、同等学力博士学位、同等学力硕士学位、工程硕士学位、高校教师 工程硕士学位人员的答辩资格及答辩程序,仔细整理答辩和申请学位材料。 继续实行部分学院硕士学位授予终审制。同时将各类硕士生的开题报告审查权、答 辩资格审查权、答辩材料整理归档等工作下放学院,体现校-院二级管理机制。 经第 43 次、44 次校学位委员会表决,全年共授予博士学位 175 人,同等学力博士 学位 2 人;硕士学位 1200 人,同等学力硕士学位 7 人,工程硕士学位 240 人,高校教 师硕士学位 2 人。总计 1626 人。 6、自设专业学科点数量进一步增加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有关一级学科范围内自设学科点的有关规定,我校“行星地质与 化学”自设博士点提交了申报材料并获得批准,至此,我校已有自设博士学科点 18 个。 另外,根据学位[2009]5 号文《关于下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名单 的通知》,我校有 3 人被聘为评议组成员,分别是: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组:殷鸿福院 士;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组:唐辉明教授;测绘科学与技术组:周顺平教授。 (七)加强研究生招生管理,提高生源质量 1、扩大招生宣传 提高宣传效果和生源质量 2009 年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以扩大生源数量,提高生源质量为目标,以宣传学校 和宣传专业并重,突出学科优势为主要内容,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广泛宣传。编制 了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编制了《2010 年研究生招生情况简介》,《2010 年
2009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鉴 研究生招生考试政策问答》等,为研究生招生宣传做好了材料准备。充分利用网络等现 代传播手段扩大宣传,在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建立咨询平台,回答 考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积极参加教育部发展中心通过中国教育科研网组织的武汉市华中 科技大学、郑州市郑州大学的两次现场咨询,制作和准备了多种宣传资料,取得良好效 果。不少参与咨询的同学已正式报考地大。组织部分生源不足的学院,走出校门,到对 口学校和单位进行实地宣传。 2、做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点的考试与考务工作 考务工作和考务人员素质是确保研究生入学考试顺利进行的关键。规章制度是实施 国家级考试的行为规范,保密工作是考务工作的重要之重。为此,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 点: (1)今年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考试院有关研究生入学考试管理的规定和要求,进 一步修改和完善了《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规则》(九个文件),出 台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与评卷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2)加强安全保密教育,强化业务培训。由考务办公室组织所有参与2009年研究 生入学考试考务工作人员,学习教育部和省教育考试院关于研究生入学考试有关文件, 加强业务培训,明确国家级考试的规定和要求,明确工作纪律,并分别签订了《命题教 师承诺书》、《监考人员承诺书》、《考务工作人员保密责任书》等。 (3)组织机构是加强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措施。今年本报考点机构齐全, 除主考、副主考、考务办公室外,还设立考风考纪办公室(组)、试题试卷保管组、楼 层协管员(每层1人,协管本楼层考务工作)、医保组、水电组、保卫组等,职责明确, 分工负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 3、保证生源质量,加强复试录取工作 为了做好2009年研究生复试工作,必须加强领导,建立复试工作必须的各种组织, 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复试录取工作 的领导和统筹管理,处理复试工作中出现的有关政策性问题和实际问题。各学院(所) 成立由学院(所)主管领导任组长的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小组,复试小组成员应在 5人或5人以上,全面负责本学院(所)硕士生复试录取工作,制定本学院(所)的复 试方案及要求,处理复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向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本 单位研究生复试录取情况。各学院根据复试方案要求进行命题、考试、评卷、面试及成 绩综合排队,顺利完成2009级硕士研究生的录取工作 为了确保今年的硕士生复试工作严格按教育部的要求实施,2009年特别加强了复试 工作的巡视与监督。为了更全面、深入地对各学院复试工作进行监督,研究生院制定了 《2009年硕士生复试录取工作巡视手册》,并特聘了八名专职督导员,分工负责,挂牌 上岗,对各个学院(所)、各学科、专业复试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
2009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鉴 8 研究生招生考试政策问答》等,为研究生招生宣传做好了材料准备。充分利用网络等现 代传播手段扩大宣传,在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建立咨询平台,回答 考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积极参加教育部发展中心通过中国教育科研网组织的武汉市华中 科技大学、郑州市郑州大学的两次现场咨询,制作和准备了多种宣传资料,取得良好效 果。不少参与咨询的同学已正式报考地大。组织部分生源不足的学院,走出校门,到对 口学校和单位进行实地宣传。 2、做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点的考试与考务工作 考务工作和考务人员素质是确保研究生入学考试顺利进行的关键。规章制度是实施 国家级考试的行为规范,保密工作是考务工作的重要之重。为此,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 点: (1)今年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考试院有关研究生入学考试管理的规定和要求,进 一步修改和完善了《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规则》(九个文件),出 台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与评卷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2)加强安全保密教育,强化业务培训。由考务办公室组织所有参与 2009 年研究 生入学考试考务工作人员,学习教育部和省教育考试院关于研究生入学考试有关文件, 加强业务培训,明确国家级考试的规定和要求,明确工作纪律,并分别签订了《命题教 师承诺书》、 《监考人员承诺书》 、《考务工作人员保密责任书》等。 (3)组织机构是加强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措施。今年本报考点机构齐全, 除主考、副主考、考务办公室外,还设立考风考纪办公室(组)、试题试卷保管组、楼 层协管员(每层 1 人,协管本楼层考务工作)、医保组、水电组、保卫组等,职责明确, 分工负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 3、保证生源质量,加强复试录取工作 为了做好 2009 年研究生复试工作,必须加强领导,建立复试工作必须的各种组织, 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复试录取工作 的领导和统筹管理,处理复试工作中出现的有关政策性问题和实际问题。各学院(所) 成立由学院(所)主管领导任组长的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小组,复试小组成员应在 5 人或 5 人以上,全面负责本学院(所)硕士生复试录取工作,制定本学院(所)的复 试方案及要求,处理复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向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本 单位研究生复试录取情况。各学院根据复试方案要求进行命题、考试、评卷、面试及成 绩综合排队,顺利完成 2009 级硕士研究生的录取工作 为了确保今年的硕士生复试工作严格按教育部的要求实施,2009 年特别加强了复试 工作的巡视与监督。为了更全面、深入地对各学院复试工作进行监督,研究生院制定了 《2009 年硕士生复试录取工作巡视手册》,并特聘了八名专职督导员,分工负责,挂牌 上岗,对各个学院(所)、各学科、专业复试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
第一部分2009年研究生院工作总结 监督。硕士生复试工作督导员巡视工作要点及要求如下:校纪检委书记、副书记及有关 工作人员等3人,对复试工作进行全程的有效监督。 在以上工作制度和业务举措基础上,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务工作圆满结 束。2009年我校共招收1938名研究生。其中硕士生1698名(含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243人)、博士生242名。其中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生50名,博士生4名。 (八)规范管理、强化特色,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保障体系 1、规范管理是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首要方针 一年来,专业学位管理办公室在招生宣传管理、第二阶段考试管理、办学协议管理、 培养方案制定、日常管理等环节查缺补漏,敝旧引新,努力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保 障体系。 规范第二阶段考试管理。为加强复试管理工作,我办统一制定工程硕士、高校教师、 MBA、MPA复试方案和复试流程,并对各培养单位的复试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规范 办学协议管理。根据学校关于办学协议签署的相关政策,专业学位办会同学校法规办磋 商,结合我校专业学位的办学现状细化了办学协议的类型,完善了协议内容,并对签协 议的具体流程进行了优化,在规范管理的同时保证了学校利益、学生利益免受侵害:推 进培养方案制定工作。根据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职业取向上的 定位差别,以及在职人员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专业学位办制定了《关于制定在职攻读各 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送审稿),拟组织各培养单位对工程硕士、MBA、 MPA、艺术硕士、法律硕士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从而构建学位必修 课与方向选修课并重、弹性学制与学分制并重的课程体系;推行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化。 为加强和完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管理工作,专业学位办起草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条例》(初稿),拟对办班、招生录取、学籍管理、课程教学管理、 成绩档案管理、学位授予等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管理。 2、发展规模,积极拓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类型 (1)发展规模是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专业学位办在规范管 理,提高质量的同时努力扩大现有专业的招生规模,积极拓展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的类型。积极申请新增工程领域。目前我校有16个工程领域的招生权,为进一步拓宽 招生领域,今年5月和12月专业学位办先后2次组织信息工程学院、环境学院、经济 管理学院和艺术与传媒学院进行软件工程、生物工程、物流工程和工业设计工程4个领 域的招生权申报工作,并就申报的政策和具体工作与院系专家进了讨论。 成功取得艺术硕士法律硕士招生资格。2009年1月,研究生院领导多次召集艺术与 传媒学院、珠宝学院和政法学院等负责人集中讨论申报材料。同时,专业学位办努力做 好艺术硕士专家组实地考察的组织协调工作。经过材料申报、专家初评、实地考察、申
第一部分 2009 年研究生院工作总结 9 监督。硕士生复试工作督导员巡视工作要点及要求如下:校纪检委书记、副书记及有关 工作人员等 3 人,对复试工作进行全程的有效监督。 在以上工作制度和业务举措基础上,2009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务工作圆满结 束。2009 年我校共招收 1938 名研究生。其中硕士生 1698 名(含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243 人)、博士生 242 名。其中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生 50 名,博士生 4 名。 (八)规范管理、强化特色,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保障体系 1、规范管理是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首要方针 一年来,专业学位管理办公室在招生宣传管理、第二阶段考试管理、办学协议管理、 培养方案制定、日常管理等环节查缺补漏,敝旧引新,努力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保 障体系。 规范第二阶段考试管理。为加强复试管理工作,我办统一制定工程硕士、高校教师、 MBA、MPA 复试方案和复试流程,并对各培养单位的复试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规范 办学协议管理。根据学校关于办学协议签署的相关政策,专业学位办会同学校法规办磋 商,结合我校专业学位的办学现状细化了办学协议的类型,完善了协议内容,并对签协 议的具体流程进行了优化,在规范管理的同时保证了学校利益、学生利益免受侵害;推 进培养方案制定工作。根据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职业取向上的 定位差别,以及在职人员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专业学位办制定了《关于制定在职攻读各 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送审稿),拟组织各培养单位对工程硕士、MBA、 MPA、艺术硕士、法律硕士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从而构建学位必修 课与方向选修课并重、弹性学制与学分制并重的课程体系;推行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化。 为加强和完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管理工作,专业学位办起草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条例》(初稿),拟对办班、招生录取、学籍管理、课程教学管理、 成绩档案管理、学位授予等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管理。 2、发展规模,积极拓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类型 (1)发展规模是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专业学位办在规范管 理,提高质量的同时努力扩大现有专业的招生规模,积极拓展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的类型。积极申请新增工程领域。目前我校有 16 个工程领域的招生权,为进一步拓宽 招生领域,今年 5 月和 12 月专业学位办先后 2 次组织信息工程学院、环境学院、经济 管理学院和艺术与传媒学院进行软件工程、生物工程、物流工程和工业设计工程 4 个领 域的招生权申报工作,并就申报的政策和具体工作与院系专家进了讨论。 成功取得艺术硕士法律硕士招生资格。2009 年 1 月,研究生院领导多次召集艺术与 传媒学院、珠宝学院和政法学院等负责人集中讨论申报材料。同时,专业学位办努力做 好艺术硕士专家组实地考察的组织协调工作。经过材料申报、专家初评、实地考察、申
2009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鉴 报答辩、复评投票等阶段我校最终获取艺术硕士和法律硕士招生资格。至此我校专业学 位研究生教育类型已由现有的工程硕士、MBA、MPA等3类扩展为5类,招生专业由 现在的18个增加至20个。 (2)加强招生宣传管理。专业学位办统一制定学校2009年专业学位和高校教师在 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简章,并对各二级单位自制的招生简章进行严格审查,统一招生口 径。努力扩大招生规模。2009年专业学位办积极动员各培养单位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报 名总人数较往年增长29%,“高校教师”报名人数较往年增长112%。2009年1月录取工 程硕士478人,MBA30人,MPA35人,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47人,并成功向 国务院学位争取追加指标10人。今年12月,为稳定生源,扩大规模,专业学位办老师 又专程赶往北京,申请新增“高校教师招生指标。 3、作为地质工程领域协作组组长单位,认真完成全国工程硕士指导委员会秘书处 的日常工作 (1)按照全国工程硕士教指委的要求组织开展了职业资格调研工作和专业学位标 准制定工作,组织开展职业资格调研工作。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 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开展工程硕士培养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联系是改革与完善工程硕士培 养模式重要保障。今年7月,秘书处组织协作组副组长单位对国内外工程师职业资格管 理体系以及与地质工程领域相关的职业领域开展职业资格认证的情况和成功经验进行 了调研,并提出了开展本工程领域职业资格认证的建议和设想。 (2)牵头制定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秘书处组织地质工程领域专 家组制定了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草案),并在学校内部广泛争取意见, 修改后又提交第八届全国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进行了深入讨论,拟在 2010年1月前将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送审稿)送交教指委审定。 (九)改革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完善研究生教育两级管理制度,以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 按照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和“研究生教育两级管理改革的要求,明确学院研究生管 理的权利和责任,调动学院参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切实加强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坚持研究生秘书每周例会制度,坚持每期会议纪要的整理和网上公布工作。做好 新生入学的研究生秘书的培训工作。加强对学院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指导。学院二级研究 生信息管理系统也进一步完善,实现了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完全信息化,大大地提高研 究生教育管理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符合现代化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要求。 2、深入管理体制改革,规范管理制度 结合我校培养机制改革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重新修订了2009《中国地质 大学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编印了《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鉴》, o
2009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鉴 10 报答辩、复评投票等阶段我校最终获取艺术硕士和法律硕士招生资格。至此我校专业学 位研究生教育类型已由现有的工程硕士、MBA、MPA 等 3 类扩展为 5 类,招生专业由 现在的 18 个增加至 20 个。 (2)加强招生宣传管理。专业学位办统一制定学校 2009 年专业学位和高校教师在 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简章,并对各二级单位自制的招生简章进行严格审查,统一招生口 径。努力扩大招生规模。2009 年专业学位办积极动员各培养单位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报 名总人数较往年增长 29%,“高校教师”报名人数较往年增长 112%。2009 年 1 月录取工 程硕士 478 人,MBA30 人,MPA35 人,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47 人,并成功向 国务院学位争取追加指标 10 人。今年 12 月,为稳定生源,扩大规模,专业学位办老师 又专程赶往北京,申请新增“高校教师”招生指标。 3、作为地质工程领域协作组组长单位,认真完成全国工程硕士指导委员会秘书处 的日常工作 (1)按照全国工程硕士教指委的要求组织开展了职业资格调研工作和专业学位标 准制定工作,组织开展职业资格调研工作。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 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开展工程硕士培养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联系是改革与完善工程硕士培 养模式重要保障。今年 7 月,秘书处组织协作组副组长单位对国内外工程师职业资格管 理体系以及与地质工程领域相关的职业领域开展职业资格认证的情况和成功经验进行 了调研,并提出了开展本工程领域职业资格认证的建议和设想。 (2)牵头制定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秘书处组织地质工程领域专 家组制定了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草案),并在学校内部广泛争取意见, 修改后又提交第八届全国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进行了深入讨论,拟在 2010 年 1 月前将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送审稿)送交教指委审定。 (九)改革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完善研究生教育两级管理制度,以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 按照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和“研究生教育两级管理改革”的要求,明确学院研究生管 理的权利和责任,调动学院参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切实加强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坚持研究生秘书每周例会制度,坚持每期会议纪要的整理和网上公布工作。 做好 新生入学的研究生秘书的培训工作。加强对学院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指导。学院二级研究 生信息管理系统也进一步完善,实现了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完全信息化,大大地提高研 究生教育管理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符合现代化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要求。 2、深入管理体制改革,规范管理制度 结合我校培养机制改革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重新修订了 2009《中国地质 大学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编印了《中国地质大学 2008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鉴》
第一部分2009年研究生院工作总结 系统、全面的反映了我校研究生教育全年业绩。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将出台的新文件及时上在院局域网上,便 于全校教职工和研究生在网上查询,随时了解我院的发展动态,以利于办公效率的提高 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配合档案馆满完成了研究生院上年度的文书档案归 档工作。 3、鼓励研究科技创新,做好研究生检索文章的奖励工作 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奖励津贴实施办法(修订)》(地大发[2005]81号)的 规定,针对研究生学术论文奖励实施中的有关问题,会同人事处、科技处,针对研究生 检索文章的奖励工作制定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学术论文奖励实施细则》。 根据文件规定,2009年5月,对研究生2007年发表检索文章进行奖励,根据检索结果 对发表SCI核心版30篇,EI核心版44篇、ISTP文章89篇、B类期刊文章2篇,进行 奖励,涉及金额577000元,奖励金额较上年增长146%。 4、完成研究生日常学籍管理工作 严格学期注册管理制度,目前我校各类研究生在校人数己经达到将近7000人,需 要建立有效的管理系统实现有序管理。明确研究生的学期开学注册管理是加强研究生系 统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明确规定不注册不能发放助学金不能参加各种荣誉评选。考虑 到部分学生交纳学费的困难,设立了缓注册制度。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我校研究生注 册率逐年提升,截至今年年底全日制在校学生注册率达到98.5%,进一步规范了研究生 教育管理工作。 配合完成2010年毕业研究生电子摄像采集的组织工作,顺利为1239名研究生进 行了相片采集,根据省教育厅的统一安排,为2009届毕业的1373名毕业研究生完成电 子注册。其中博士毕业生165名,硕士毕业生1208名。完成2009年入学研究生1932 名人的电子注册。 完成报表统计工作。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对研究生的毕业人数、学籍异动和其 他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完成了《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分学科、分专业人数统计 表》、《在校学生来源统计表》、《在校学生年龄统计表》等报表的统计工作。 三、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搭建学科平台 (一)“211工程”三期建设工作 为了支持“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211工程”三期首批国家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全部用于“生物地质与环境演化”学科群购置仪器设备,目前设备已经 到位,开始正常运行。学校自筹经费200万元用于资助空间信息技术及其地学应用和清 洁能源技术两个学科群,其中清洁能源技术学科群“筑巢引凤”,引进高水平人才--程寒 松教授,是我校首个“千人计划”引进的人才。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今年正式启动,建设资 金200万元(学校和研究生院各资助100万元),分别用于“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 2
第一部分 2009 年研究生院工作总结 11 系统、全面的反映了我校研究生教育全年业绩。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将出台的新文件及时上在院局域网上,便 于全校教职工和研究生在网上查询,随时了解我院的发展动态,以利于办公效率的提高 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配合档案馆满完成了研究生院上年度的文书档案归 档工作。 3、鼓励研究科技创新,做好研究生检索文章的奖励工作 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奖励津贴实施办法(修订)》(地大发[2005]81 号)的 规定,针对研究生学术论文奖励实施中的有关问题,会同人事处、科技处,针对研究生 检索文章的奖励工作制定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学术论文奖励实施细则》。 根据文件规定,2009 年 5 月,对研究生 2007 年发表检索文章进行奖励,根据检索结果 对发表 SCI 核心版 30 篇,EI 核心版 44 篇、ISTP 文章 89 篇、B 类期刊文章 2 篇,进行 奖励,涉及金额 577000 元,奖励金额较上年增长 146%。 4、完成研究生日常学籍管理工作 严格学期注册管理制度,目前我校各类研究生在校人数已经达到将近 7000 人,需 要建立有效的管理系统实现有序管理。明确研究生的学期开学注册管理是加强研究生系 统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明确规定不注册不能发放助学金不能参加各种荣誉评选。考虑 到部分学生交纳学费的困难,设立了缓注册制度。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我校研究生注 册率逐年提升,截至今年年底全日制在校学生注册率达到 98.5%,进一步规范了研究生 教育管理工作。 配合完成 2010 年毕业研究生电子摄像 采集的组织工作,顺利为 1239 名研究生进 行了相片采集,根据省教育厅的统一安排,为 2009 届毕业的 1373 名毕业研究生完成电 子注册。其中博士毕业生 165 名,硕士毕业生 1208 名。完成 2009 年入学研究生 1932 名人的电子注册。 完成报表统计工作。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对研究生的毕业人数、学籍异动和其 他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完成了《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分学科、分专业人数统计 表》、《在校学生来源统计表》、《在校学生年龄统计表》等报表的统计工作。 三、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搭建学科平台 (一)“211 工程”三期建设工作 为了支持“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211 工程”三期首批国家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全部用于“生物地质与环境演化”学科群购置仪器设备,目前设备已经 到位,开始正常运行。学校自筹经费 200 万元用于资助空间信息技术及其地学应用和清 洁能源技术两个学科群,其中清洁能源技术学科群“筑巢引凤”,引进高水平人才----程寒 松教授,是我校首个“千人计划”引进的人才。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今年正式启动,建设资 金 200 万元(学校和研究生院各资助 100 万元),分别用于“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