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物油料与油脂感官鉴别要点 植物油料的感官鉴别主要是依据色泽,组织状态、水分、气味和滋味几项指标进行。这里包括 了眼观其籽粒饱满程度、颜色、光泽、杂质、霉变、虫蛀、成熟度等情况,借助 按捏等力法,根据声响和感觉来判其水分大 此外就是鼻嗅其 味 口尝其滋味,以感知是否 有异臭异味。其中尤以外观、色泽、气味三项为感官鉴别的重要依据 植物油脂的质量优劣,在感官鉴别上也可大致归纳为色泽、气味、滋味等几项,再结合透明 度、水含量、杂质沉淀物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眼观油脂色泽是否正常,有无杂质或沉淀物 鼻嗅是否有霉、焦,哈喇味,口尝是否有苦、辣、酸及其他异味,是鉴别植物油脂好坏的主要指 标。植物油 指还可以进行加热试验,当有油脂酸败时油烟浓重而呛人。 2、鉴别大豆的质量 大豆根据其种皮颜色和粒形可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他大豆(赤色、褐色、棕色等)和 饲料豆(秣食豆)五类。 官鉴别大豆时 ,可取样品直接观察其皮色或脐色。 良质大豆 一皮色呈各种大豆固有的颜色,光彩油亮,洁净而有光泽。脐色呈黄白色或淡褐 色 次质大豆 皮色灰暗无光泽。脐色呈褐色或深褐色 劣质大豆 皮色黑暗 (2)组织状态 良质大豆 颗粒饱满,整齐均匀。无未成熟粒和虫蛀粒。无杂质,无霉变。 次质大豆, 颗粒大小不均,有未成熟粒、虫蛀粒,有杂质。 (3)含水量鉴别 大豆含水量的感官鉴别主要是应用齿碎法,而且要根据不同季节而定,水分相同而季节不同 齿碎的感觉也不同 冬季:水分在12%以下时,齿碎后可呈4~5块,水分在12%~13%时,虽然能破碎,但不能碎 成多块,水分在14%~15%左右时,齿碎后豆粒不破碎而形成肩状,豆粒四周裂成许多小口,牙齿 的痕迹会留在豆粒上,豆粒被牙齿咬过的部分出现透明现象 夏季 水分在12%以下时, 豆粒能齿碎并发出响声,水分在12%以上时,齿碎时不易破碎面目 没有响声 良质大豆 水分在12%以下。 次质大豆 7水分在12%以上 3、鉴别花生的质量 (1)色泽鉴别 感官鉴别花生的色泽时,可先对整个样品进行观察,然后剥去果荚再观察果仁 良质花生 果荚呈士黄色或白色,果仁呈各不同品种所特有的颜色。色泽分布均匀一致。 次质花生 果英颜色灰暗,果仁颜色变深。 劣质花生 里苹灰陪式陪里 果仁呈紫红色、棕褐色或黑褐色 (2)组织状态鉴别 感官鉴别花生的组织状态时,先看样品外观,然后剥去果英观察果仁,最后掰开果仁观看子叶 形态」 良质花生 带英花生和去英果二均粉胞满、形态完整、大小均匀.子叶吧厚而有光圣,无 杂质 次质花生 颗粒不饱满、大小不均匀或有未成熟粒(倮仁皱缩,体积小于正常完善粒的二分之 一或重量小于正常完善粒的二分之一的颗粒),破碎粒、虫蚀粒、生芽粒等。子叶瘠瘦,有杂质。 劣质花生一 花生发霉,严重虫蚀,有大量的冻伤粒(籽粒变软,色泽变暗,食味变劣的颗粒)、 热伤粒(果仁种皮变色,子叶由乳白色变为透明如蜡状,含有哈喇味的颗粒)。 [感官鉴别花生的气味就是将花生剥去果英后嗅台片 良质花生 一具有化生特有的气味
1、植物油料与油脂感官鉴别要点 植物油料的感官鉴别主要是依据色泽,组织状态、水分、气味和滋味几项指标进行。这里包括 了眼观其籽粒饱满程度、颜色、光泽、杂质、霉变、虫蛀、成熟度等情况,借助于牙齿咬合,手指 按捏等办法,根据声响和感觉来判断其水分大小,此外就是鼻嗅其气味,口尝其滋味,以感知是否 有异臭异味。其中尤以外观、色泽、气味三项为感官鉴别的重要依据。 植物油脂的质量优劣,在感官鉴别上也可大致归纳为色泽、气味、滋味等几项,再结合透明 度、水含量、杂质沉淀物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眼观油脂色泽是否正常,有无杂质或沉淀物, 鼻嗅是否有霉、焦、哈喇味,口尝是否有苦、辣、酸及其他异味,是鉴别植物油脂好坏的主要指 标。植物油脂还可以进行加热试验,当有油脂酸败时油烟浓重而呛人。 2、鉴别大豆的质量 大豆根据其种皮颜色和粒形可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他大豆(赤色、褐色、棕色等)和 饲料豆(秣食豆)五类。 (1)色泽鉴别 感官鉴别大豆时,可取样品直接观察其皮色或脐色。 良质大豆——皮色呈各种大豆固有的颜色,光彩油亮,洁净而有光泽。脐色呈黄白色或淡褐 色。 次质大豆——皮色灰暗无光泽。脐色呈褐色或深褐色。 劣质大豆——皮色黑暗。 (2)组织状态鉴别 良质大豆——颗粒饱满,整齐均匀。无未成熟粒和虫蛀粒。无杂质,无霉变。 次质大豆——颗粒大小不均,有未成熟粒、虫蛀粒,有杂质。 (3)含水量鉴别 大豆含水量的感官鉴别主要是应用齿碎法,而且要根据不同季节而定,水分相同而季节不同, 齿碎的感觉也不同。 冬季:水分在12%以下时,齿碎后可呈4~5块,水分在12%~13%时,虽然能破碎,但不能碎 成多块,水分在14%~15%左右时,齿碎后豆粒不破碎而形成肩状,豆粒四周裂成许多小口,牙齿 的痕迹会留在豆粒上,豆粒被牙齿咬过的部分出现透明现象。 夏季:水分在12%以下时,豆粒能齿碎并发出响声,水分在12%以上时,齿碎时不易破碎面且 没有响声。 良质大豆——水分在12%以下。 次质大豆——水分在12%以上。 3、鉴别花生的质量 (1)色泽鉴别 感官鉴别花生的色泽时,可先对整个样品进行观察,然后剥去果荚再观察果仁。 良质花生——果荚呈土黄色或白色,果仁呈各不同品种所特有的颜色。色泽分布均匀一致。 次质花生——果荚颜色灰暗,果仁颜色变深。 劣质花生——果荚灰暗或暗黑,果仁呈紫红色、棕褐色或黑褐色。 (2)组织状态鉴别 感官鉴别花生的组织状态时,先看样品外观,然后剥去果荚观察果仁,最后掰开果仁观看子叶 形态。 良质花生——带荚花生和去荚果仁均颗粒饱满、形态完整、大小均匀,子叶肥厚而有光泽,无 杂质。 次质花生——颗粒不饱满、大小不均匀或有未成熟粒(果仁皱缩,体积小于正常完善粒的二分之 一或重量小于正常完善粒的二分之一的颗粒),破碎粒、虫蚀粒、生芽粒等。子叶瘠瘦,有杂质。 劣质花生——花生发霉,严重虫蚀,有大量的冻伤粒(籽粒变软,色泽变暗,食味变劣的颗粒)、 热伤粒(果仁种皮变色,子叶由乳白色变为透明如蜡状,含有哈喇味的颗粒)。 (3)气味鉴别 感官鉴别花生的气味就是将花生剥去果荚后嗅其气味。 良质花生—一具有花生特有的气味
次质花生 花生特有的气味平炎或略有异味」 有霉味、 哈喇味等不良气 (④)滋味鉴别感官鉴别花生的滋味时 应取花生剥去果皮后用牙齿咀嚼,细品 良质花生 具有花生纯正的香味, 无任何异味。 次质花生 花生固有的味道淡薄。 劣质花生 有油脂酸败味,辣味 苦深味及其他令人不愉快的滋味 4、鉴别芝麻的质量 芝麻按颜色分为白芝麻、黑芝麻、黄芝麻和杂色芝麻四种。 一般种皮颜色浅的比色深的含油量 (1)色泽鉴别 将芝麻样品在白纸上撒一薄层进行观察, 良质之麻 -色泽鲜亮而纯净 次质芝: 色泽发暗 劣质芝麻 色泽昏暗发乌呈棕黑色 (2)组织状态鉴别 进行芝麻组织状态的感官鉴别时,可取样品在白纸上撒一薄层,仔细观察。同时应查看杂质的 性质及含量。进行杂质检查时 用手抓一把芝麻 稍稍松手让其自然慢慢滑落 看 一若留在王 的泥砂、碎粒,花尖等杂质,并估计其大致含量,或者用手插入包装的底层,抓出少量芝麻,采用 播吹籽粒的方式,也能看出所含泥土的多少。 自盂梦麻 -籽粒大而饱满,皮薄,嘴尖而小,籽粒呈白色,一般性杂质不超过2.0%。 尔居梦麻 一籽粒不饱满或萎缩,且秕粒多,嘴尖过长,有虫蚀粒、破损粒,泥土砂子等杂质 含量超过2.0% 劣质芝麻 发霉或腐败变质的籽粒较多 (3)水分含量鉴别 芝麻水分含量在现行粮食标准中规定为不超过8%。进行芝麻水分含量的感官鉴别时,可用手抓 大把艺麻,用力握紧,使大部分籽粒从手缝中进射出去 ,松手看留在手中的部分,若籽粒分散 说明水分不 成用拇指和 指程起芝麻 声但 不破者 其水分 过标 把芝麻,松手时见已粘成 ,水分则超标。 于芝麻手易插入,水分离的则不易插入且插入后王 有 发热的感觉。另外也可将芝麻由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中,若发出"嚓嚓"的响声,说明水分不大, 响声发闷,则水分大。 自质梦麻 水分不超过8% 次质芝麻 水分超过8%。 (4)气味鉴别 可取芝麻籽粒直接嗅闻 良质芝麻 -具有芝麻固有的纯正香气。 次质梦麻 梦庶与味亚站 劣质芝用 有霉味、哈喇味等不良气味 (⑤)滋味鉴别 进行芝麻滋味的感官鉴别时,应先漱口,然后取样品进行咀嚼以品尝其滋味。 良质芝麻 具有芝麻固有的滋味 次梦府 麻固有的滋味平淡,微有异味 劣质芝用 有苦吲 腐败味及其他不良滋味 5、鉴别油菜籽的质量 (1)色泽鉴别 取油菜籽在白纸上撒一薄层进行观察 良质油菜米 -色泽因种类不同而各有差异,可以呈由黄到黑的一系列颜色 次质油菜粥 色泽比该种类应具有的正常色泽浅淡。 劣质由菜子 灰白色。 (2)组织状态鉴别
次质花生——花生特有的气味平淡或略有异味。 劣质花生——有霉味、哈喇味等不良气味。 (4)滋味鉴别感官鉴别花生的滋味时,应取花生剥去果皮后用牙齿咀嚼,细品 良质花生——具有花生纯正的香味,无任何异味。 次质花生——花生固有的味道淡薄。 劣质花生——有油脂酸败味,辣味、苦涩味及其他令人不愉快的滋味。 4、鉴别芝麻的质量 芝麻按颜色分为白芝麻、黑芝麻、黄芝麻和杂色芝麻四种。一般种皮颜色浅的比色深的含油量 高。 (1)色泽鉴别 将芝麻样品在白纸上撒一薄层进行观察。 良质芝麻——色泽鲜亮而纯净。 次质芝麻——色泽发暗。 劣质芝麻——色泽昏暗发乌呈棕黑色。 (2)组织状态鉴别 进行芝麻组织状态的感官鉴别时,可取样品在白纸上撒一薄层,仔细观察。同时应查看杂质的 性质及含量。进行杂质检查时,可用手抓一把芝麻,稍稍松手让其自然慢慢滑落,看一看留在手中 的泥砂、碎粒,花尖等杂质,并估计其大致含量,或者用手插入包装的底层,抓出少量芝麻,采用 播吹籽粒的方式,也能看出所含泥土的多少。 良质芝麻——籽粒大而饱满,皮薄,嘴尖而小,籽粒呈白色,一般性杂质不超过2.0%。 次质芝麻——籽粒不饱满或萎缩,且秕粒多,嘴尖过长,有虫蚀粒、破损粒,泥土砂子等杂质 含量超过2.0%。 劣质芝麻——发霉或腐败变质的籽粒较多。 (3)水分含量鉴别 芝麻水分含量在现行粮食标准中规定为不超过8%。进行芝麻水分含量的感官鉴别时,可用手抓 一大把芝麻,用力握紧,使大部分籽粒从手缝中进射出去,松手看留在手中的部分,若籽粒分散, 说明水分不大。或用拇指和食指捏起芝麻一搓,有响声但不破者,其水分不超过标准。用手捏起一 把芝麻,松手时见已粘成一团,水分则超标。干芝麻手易插入,水分离的则不易插入且插入后手有 发热的感觉。另外也可将芝麻由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中,若发出"嚓嚓"的响声,说明水分不大, 响声发闷,则水分大。 良质芝麻——水分不超过8%。 次质芝麻——水分超过8%。 (4)气味鉴别 可取芝麻籽粒直接嗅闻。 良质芝麻——具有芝麻固有的纯正香气。 次质芝麻——芝麻气味平淡。 劣质芝麻——有霉味、哈喇味等不良气味。 (5)滋味鉴别 进行芝麻滋味的感官鉴别时,应先漱口,然后取样品进行咀嚼以品尝其滋味。 良质芝麻——具有芝麻固有的滋味。 次质芝麻——芝麻固有的滋味平淡,微有异味。 劣质芝麻——有苦味、腐败味及其他不良滋味。 5、鉴别油菜籽的质量 (1)色泽鉴别 取油菜籽在白纸上撒一薄层进行观察。 良质油菜籽——色泽因种类不同而各有差异,可以呈由黄到黑的一系列颜色。 次质油菜籽——色泽比该种类应具有的正常色泽浅淡。 劣质油菜籽——呈灰白色。 (2)组织状态鉴别
可先取样品撒在白纸上进行观察,然后再去掉籽皮观察,最后检查一下杂质含量及性质。 检查杂质时,抄起一撮油菜籽置于手掌上反复左右晃动,籽粒上浮,而泥砂等物留在掌心,估 计杂质的含量 良质油菜籽 籽粒充实饱满,大小均匀适中,完整而皮薄,果仁呈黄白色,一般性杂质不超 过3.0%。 次质油菜籽 一籽粒不饱满,未成熟籽粒较多,大小不均,皮厚,果仁呈黄色,杂质含量超过 3.0% 劣质油菜籽 一籽粒发霉变质,果仁呈棕色 (3)水分鉴别 进行油菜籽水分的感官鉴别时,可把油菜籽放在桌面上用手指或竹片用力碾压,如皮与仁完全 分离,并有碎粉,仁呈黄白色,水分约为8%~9%,压碎后,皮仁能部分分离,但无碎粉,仁呈微 黄色,水分约为9%~10%,压碎后,皮仁能部分分离,并有个别的被压成了片状,仁呈嫩黄色,水 分约为10%~11%,压碎后 皮仁不能分开 被整个压成片,仁为黄色 水分约为12%~13% 可以抓满一把油菜籽,紧紧握住,水分小的菜籽会发出"嚓嚓"的响声,并从拳眼和指缝间向外射出, 将手张开时,手上剩余的籽粒自然散开,不成团,否则即为水分含量高者。另外用手插入菜籽堆深 处时,有发热的感觉,且堆内的菜籽呈灰白色,可断定水分过大,有发霉现象。 启由好 水分含量在8.0%以下 次质油菜 水分含量在8.0%以上 (4)气味鉴别 进行油菜籽气味的感官鉴别时,可取样品直接嗅闻, 良质油菜籽 具有油菜好周有的气味 次质油菜籽 油围右的气味平迷 劣质油菜 有霉味 哈喇味等不良气味。 (⑤)滋味鉴别:感官鉴别油菜籽味时,可在漱口后取样品在口中咀嚼并细细品尝。 良质油菜籽 具有油菜籽固有的辛辣味道。 次质油苹? 油菜籽固有的滋味平淡。 劣质油菜籽 有苦呋 霉变味、油脂酸败味或淇他不良滋味 6 鉴别食用植物油的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植物油的质量鉴别,有以下几个 (1)气味:每种食油均有其特有的气味,这是油料作物所固有的,如豆油有豆味,菜油有菜籽味 等。油的气味正常与否,可以说明油料的质量、油的加工技术及保管条件等的好坏。国家油品质量 标准要求食用油不应有焦臭 酸败或其他异味。 检验方法是将食油加热至50℃, 用鼻子闻其挥发出 来的气味, 决定食油的质量 (2)滋味:是指通过嘴尝得到的味感。除小磨麻油带有特有的芝麻香味外, 般食用由多无任何 滋味。油脂滋味有异感,说明油料质量,加工方法,包装和保管条件等不良。新鲜度较差的食用 油,可能带有不同程度的酸败味 3)色 各种食用油由于加工方法、消费习惯和标准要求的不同 ,其色泽有深有浅。如油料加 工中 色素溶入油脂中,则油的色泽加深,如油料经蒸炒或热压生产 出的油,常比冷压生产出的油 色泽深。检验方法是,取少量油放在50毫升比色管中,在白色幕前借反射光观察试样的颜色。 (4透明度:质量好的液体状态油脂,温度在20°℃静置24小时后,应呈透明状。如果油质混浊 透明度低,说明油中水分多、粘蛋白和磷脂多,加工精炼程度差 有时油脂变质后,形成的高熔点 物质 ,也能起油脂的浑浊 透明度低 掺 了假的 也有混浊和透明度差的现 (5)足物: 食用植物油在20°C以下,静置20小时以后所能下沉的物质,称为沉淀物。油脂的质 量越高,沉淀物越少。沉淀物少,说明油脂加工精炼程度高,包装质量好。 7、鉴别花生油的质量 (1)色泽鉴别 进行花生油色泽的感官鉴别时 ,可按照大豆油色泽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检查和评价 良质花生油 股呈谈黄全标黄色: 次质花生油 -呈棕黄色至棕色
可先取样品撒在白纸上进行观察,然后再去掉籽皮观察,最后检查一下杂质含量及性质。 检查杂质时,抄起一撮油菜籽置于手掌上反复左右晃动,籽粒上浮,而泥砂等物留在掌心,估 计杂质的含量。 良质油菜籽——籽粒充实饱满,大小均匀适中,完整而皮薄,果仁呈黄白色,一般性杂质不超 过3.0%。 次质油菜籽——籽粒不饱满,未成熟籽粒较多,大小不均,皮厚,果仁呈黄色,杂质含量超过 3.0%。 劣质油菜籽——籽粒发霉变质,果仁呈棕色。 (3)水分鉴别 进行油菜籽水分的感官鉴别时,可把油菜籽放在桌面上用手指或竹片用力碾压,如皮与仁完全 分离,并有碎粉,仁呈黄白色,水分约为8%~9%,压碎后,皮仁能部分分离,但无碎粉,仁呈微 黄色,水分约为9%~10%,压碎后,皮仁能部分分离,并有个别的被压成了片状,仁呈嫩黄色,水 分约为10%~11%,压碎后,皮仁不能分开,被整个压成片,仁为黄色,水分约为12%~13%。也 可以抓满一把油菜籽,紧紧握住,水分小的菜籽会发出"嚓嚓"的响声,并从拳眼和指缝间向外射出, 将手张开时,手上剩余的籽粒自然散开,不成团,否则即为水分含量高者。另外用手插入菜籽堆深 处时,有发热的感觉,且堆内的菜籽呈灰白色,可断定水分过大,有发霉现象。 良质油菜籽——水分含量在8.0%以下。 次质油菜籽——水分含量在8.0%以上。 (4)气味鉴别 进行油菜籽气味的感官鉴别时,可取样品直接嗅闻。 良质油菜籽——具有油菜籽固有的气味。 次质油菜籽——油菜籽固有的气味平淡。 劣质油菜籽——有霉味,哈喇味等不良气味。 (5)滋味鉴别:感官鉴别油菜籽味时,可在漱口后取样品在口中咀嚼并细细品尝。 良质油菜籽——具有油菜籽固有的辛辣味道。 次质油菜籽——油菜籽固有的滋味平淡。 劣质油菜籽——有苦味、霉变味、油脂酸败味或其他不良滋味。 6、鉴别食用植物油的质量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植物油的质量鉴别,有以下几个 (1)气味:每种食油均有其特有的气味,这是油料作物所固有的,如豆油有豆味,菜油有菜籽味 等。油的气味正常与否,可以说明油料的质量、油的加工技术及保管条件等的好坏。国家油品质量 标准要求食用油不应有焦臭,酸败或其他异味。检验方法是将食油加热至 50℃,用鼻子闻其挥发出 来的气味,决定食油的质量。 (2)滋味:是指通过嘴尝得到的味感。除小磨麻油带有特有的芝麻香味外,一般食用油多无任何 滋味。油脂滋味有异感,说明油料质量,加工方法,包装和保管条件等不良。新鲜度较差的食用 油,可能带有不同程度的酸败味。 (3)色泽:各种食用油由于加工方法、消费习惯和标准要求的不同,其色泽有深有浅。如油料加 工中,色素溶入油脂中,则油的色泽加深,如油料经蒸炒或热压生产出的油,常比冷压生产出的油 色泽深。检验方法是,取少量油放在50毫升比色管中,在白色幕前借反射光观察试样的颜色。 (4)透明度:质量好的液体状态油脂,温度在20℃静置24小时后,应呈透明状。如果油质混浊, 透明度低,说明油中水分多、粘蛋白和磷脂多,加工精炼程度差,有时油脂变质后,形成的高熔点 物质,也能引起油脂的浑浊,透明度低,掺了假的油脂,也有混浊和透明度差的现象。 (5)沉淀物:食用植物油在20℃以下,静置20小时以后所能下沉的物质,称为沉淀物。油脂的质 量越高,沉淀物越少。沉淀物少,说明油脂加工精炼程度高,包装质量好。 7、鉴别花生油的质量 (1)色泽鉴别 进行花生油色泽的感官鉴别时,可按照大豆油色泽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检查和评价。 良质花生油——一般呈淡黄至棕黄色。 次质花生油——呈棕黄色至棕色
劣质花生油 呈棕红色至棕褐色,并且油色暗淡,在日光照射下有蓝色荧光。 (2)透明度鉴别 进行花生油透明度的感鉴别时,可按大豆油透明度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 良质花生油 清晰透明。 次质花生油 微混浊,有少量悬浮物。 劣质花生油 油液混浊。 (3)水分含量鉴别 进行花生油水分含量的感官鉴别时 ,可按大豆油水分含量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 良质花生油 水分含量在0.2%以下。 次质花生油 水分含量在0.2%以上。 (4杂质和沉淀物鉴别 进行花生油杂质和沉淀物的感官鉴别时,可按大豆油杂质和沉淀物的感宫鉴别方法进行 良质花生油 有微量沉淀物,杂质含量不超过0.2%,加热至280°℃时,油色不变深,有沉淀 析出 劣质花生油 -有大量悬浮物及沉淀物,加热至280C时,油色变黑,并有大量沉淀析出。 (5)气味鉴引 进行花生油气味的感官鉴别时,可按照大豆油气味的感宫鉴别方法进行 良质花生油 具有花生油固有的香味(未经蒸炒直接榨取的油香味较淡),无任何异味。 次质花生油 花生油固有的香气平淡,微有异味,如青豆味,青草味等。 劣质花生油 有霉味、焦味、哈喇味等不良气味。 (6)滋味鉴别 进行花生油滋味的感官鉴别时,可按大豆油滋味的感宫鉴别方法进行 良质花生油 具有花生油固有的滋味,无任何异味。 次质花生油 花生油固有的滋味平淡,微有异味。 劣质花生油 具有苦味、酸味、辛辣味以及其他刺激性或不良滋味。 8花牛油的特占 (1)毛花生油的 :色泽深黄 ,含有较多的水分和杂质,浑浊不清 ,可以食用 (②)过滤花生油的特点:较毛油澄清,酸价较高,不能长期保管。 (③)精制花生油的特点:透明度高,质地洁净,水分和杂质很少,因经精炼除去游离酸,不易酸 败,是人们最欢迎的品种」 9、鉴别豆油的质量 (1)色泽鉴别 纯净油脂是无色、透明,略带粘性的液体。但因油料本身带有各种色素,在加工过程这些色素 溶解在油脂中而使油脂具有颜色。油脂色泽的深浅,主要决定于油料所含脂溶性色素的种类及含 量、油料籽品质的好坏、加工方法,精炼程度及油质脂贮藏过程中的变化等」 进行大豆油色泽的感官鉴别时,将样品混匀并过滤,然后倒入直径50毫米、高100毫米的烧杯中,油 层高度不得小于5毫米。 在室 温下先对着自然光线观察 然后再置于白色背景前借其反行 冬季油脂变稠或凝固时,取油样250克左右,加热至35~40℃,使之呈液态,并冷却至20℃左 右按上述方法进行鉴别。 良质大豆油 一呈黄色至橙黄色, 次话大百油 油色呈棕色至棕褐色 (2)透明度鉴别 晶质正常的油质应该是完全透明的,如果油脂中含有磷脂,固体脂肪,蜡质以及含量过多或含 水量较大时,就会出现混浊,使透明度降低。 进行大豆油透明度的感官鉴别时,将100毫升充分混合均匀的样品置于比色管中,然后置于白色 背景前借反射光线进行观察 良质大豆油 完全清晰透明 次质大豆油 稍棍浊,有少量悬浮物。劣质大豆油一油液混浊,有大量悬浮物和沉淀物。 (3)水分含量鉴别
劣质花生油——呈棕红色至棕褐色,并且油色暗淡,在日光照射下有蓝色荧光。 (2)透明度鉴别 进行花生油透明度的感官鉴别时,可按大豆油透明度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 良质花生油——清晰透明。 次质花生油——微混浊,有少量悬浮物。 劣质花生油——油液混浊。 (3)水分含量鉴别 进行花生油水分含量的感官鉴别时,可按大豆油水分含量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 良质花生油——水分含量在0.2%以下。 次质花生油——水分含量在0.2%以上。 (4)杂质和沉淀物鉴别 进行花生油杂质和沉淀物的感官鉴别时,可按大豆油杂质和沉淀物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 良质花生油——有微量沉淀物,杂质含量不超过0.2%,加热至 280℃时,油色不变深,有沉淀 析出。 劣质花生油——有大量悬浮物及沉淀物,加热至280℃时,油色变黑,并有大量沉淀析出。 (5)气味鉴别 进行花生油气味的感官鉴别时,可按照大豆油气味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 良质花生油——具有花生油固有的香味(未经蒸炒直接榨取的油香味较淡),无任何异味。 次质花生油——花生油固有的香气平淡,微有异味,如青豆味,青草味等。 劣质花生油——有霉味、焦味、哈喇味等不良气味。 (6)滋味鉴别 进行花生油滋味的感官鉴别时,可按大豆油滋味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 良质花生油——具有花生油固有的滋味,无任何异味。 次质花生油——花生油固有的滋味平淡,微有异味。 劣质花生油——具有苦味、酸味、辛辣味以及其他刺激性或不良滋味。 8、花生油的特点 (1)毛花生油的特点:色泽深黄,含有较多的水分和杂质,浑浊不清,可以食用。 (2)过滤花生油的特点:较毛油澄清,酸价较高,不能长期保管。 (3)精制花生油的特点:透明度高,质地洁净,水分和杂质很少,因经精炼除去游离酸,不易酸 败,是人们最欢迎的品种。 9、鉴别豆油的质量 (1)色泽鉴别 纯净油脂是无色、透明,略带粘性的液体。但因油料本身带有各种色素,在加工过程这些色素 溶解在油脂中而使油脂具有颜色。油脂色泽的深浅,主要决定于油料所含脂溶性色素的种类及含 量、油料籽品质的好坏、加工方法,精炼程度及油质脂贮藏过程中的变化等。 进行大豆油色泽的感官鉴别时,将样品混匀并过滤,然后倒入直径50毫米、高100毫米的烧杯中,油 层高度不得小于5毫米。在室温下先对着自然光线观察。然后再置于白色背景前借其反行光线观察。 冬季油脂变稠或凝固时,取油样250克左右,加热至35~40℃,使之呈液态,并冷却至20℃左 右按上述方法进行鉴别。 良质大豆油——呈黄色至橙黄色。 次质大豆油——油色呈棕色至棕褐色。 (2)透明度鉴别 晶质正常的油质应该是完全透明的,如果油脂中含有磷脂,固体脂肪,蜡质以及含量过多或含 水量较大时,就会出现混浊,使透明度降低。 进行大豆油透明度的感官鉴别时,将100毫升充分混合均匀的样品置于比色管中,然后置于白色 背景前借反射光线进行观察。 良质大豆油——完全清晰透明。 次质大豆油——稍棍浊,有少量悬浮物。 劣质大豆油——油液混浊,有大量悬浮物和沉淀物。 (3)水分含量鉴别
油脂是一种疏水性物质,一般情况下不易和水棍合。但是油脂中常含有少量的磷脂,固醇和其 他杂质等能吸收水分,而形成胶体物质悬浮于油脂中,所以油脂中仍有少量水分,而这部分水分 設是在加工过程中混入的。同时还混入 一些杂质, 还会促使油脂水解和酸败,影响油脂贮存时的稳 足性 进行大豆油水分的感官鉴别时,可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 ①取样观察法:取干燥洁净的玻璃扦油管,斜插入装油容器内至底部,吸取油脂,在常温和直 时光下进行观察,如油脂清晰透明,水分杂质含量在0.3%以下:若出现混浊, 水分质在0.4% 上 油脂出现明显混浊并有悬浮物 则冰分杂质在0.5%以上,把扦油管的油放回原容器, 观察扦油 管内壁油迹,若有乳浊现象,观察模糊,则油中水分在0.3%~0.4%之间。 ②烧纸验水法:取干燥洁净的扦油管,插入静置的油容器里,直到底部,抽取油样少可,(底部 沉淀物)涂在易燃烧的纸片上点燃,听其发出声音,观察其燃烧现象。燃烧时纸面出现气泡,并发 出"滋激"的响声,水分约在0.2%~0.25%之间,如果磁烧时油星四溅,并发出"叭叭的爆炸声,水分 约在0.49%以1 如果 片燃烧正常】 水分约在0.2%以内。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检查明水(如装油容器 口封闭不严,漏进雨水或容器原来带水所引起)。 ③钢精为加热法:取有代表性的油约250克,放入普通的钢精勺内,在炉火或酒精灯上加热到 150~160℃,看其泡沫,听其声音和观察其沉淀情况,霉坏、冻伤的油料榨得的油例外,如出现大 量泡沫,又发出时时响声说明水分较大,约在0.5%以上 ,如有泡沫但很稳定,也不发出任何声 表示水分较小, 在0.25%左右。 良质大豆油 水分不超过0.2%。 次质大豆油 水分超过0.2%。 (4)杂质和沉淀鉴 油脂在加工过程中混入机械性杂质(泥砂、料还粉未、纤维等)和磷脂、蛋白、脂肪酸、粘液、树 固醇等非油脂性物质 定条件下沉入油脂的下层或悬 孚于油脂中 进行大豆油指杂质和沉淀物的感观鉴别时,可用以下三种方法 ①取样观察法:用洁净的玻璃扦油管,插入到盛油容器的底部,吸取油脂,直接观察有无沉淀 物,悬浮物及其量的多少】 2加热观察法:取油样于钢精勺内加热不超过160℃, 拨去油沫, 的领 若油色没有变 说明杂质 般在0 2%以下,如油色变深,杂质约在0.49%左右,如勺底有沉 淀,说明杂质多,约在1%以上。 ③高温加热观察法:取油于钢精勺内加热到280℃,如油色不变,无析出物,说明油中无磷脂, 如油色变深,有微量析出物,说明磷脂含量超标,如加热到280℃,油色变黑,有多量的析出物,说 明磷脂含量较高,超过国家标准, 可能是油脂中铜含量过多之故 良质大豆油 可以有微量沉淀物,其杂质含量不超过0.2% 磷脂含量不超标 次质大豆油 有晨浮物及沉淀物.其活量不诏过0.2% 迷指含量超村标准 劣质大豆油 有大量的悬浮物及沉淀物,有机械性杂质。将油加热到280C时,油色变黑,有 较多沉淀物析出 (5)气味鉴测 感官鉴别大豆油的气味时,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 一是盛装油脂的容器打开封口的瞬间, 用鼻子挨近容器口,闻其气味。二是取1~2滴油样放在手掌或手背上,双手合拢快速摩擦至发热 闻其气味。三是用钢精勺取油样25克左右。加热到50℃左右,用鼻子接近油面,闻其气味。 良活大百油 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 次质大豆油 固有的 气味平淡 微有异味,如青草等味 劣质大豆油 有霉味、焦味、哈喇味等不良气味 (6)滋味鉴别 进行大豆油滋味的感官鉴别时,应先漱口,然后用玻璃棒取少量油样,涂在舌头上,品尝其滋 良质大豆油 具有大豆固有的滋味,无异味。 次质大豆油 滋味平淡或稍有异味。 劣质大豆油 有苦味、酸味、辣味及其他刺激味或不良滋味
油脂是一种疏水性物质,一般情况下不易和水棍合。但是油脂中常含有少量的磷脂,固醇和其 他杂质等能吸收水分,而形成胶体物质悬浮于油脂中,所以油脂中仍有少量水分,而这部分水分一 般是在加工过程中混入的。同时还混入一些杂质,还会促使油脂水解和酸败,影响油脂贮存时的稳 定性。 进行大豆油水分的感官鉴别时,可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 ①取样观察法:取干燥洁净的玻璃扦油管,斜插入装油容器内至底部,吸取油脂,在常温和直 时光下进行观察,如油脂清晰透明,水分杂质含量在0.3%以下:若出现混浊,水分杂质在0.4%以 上,油脂出现明显混浊并有悬浮物,则水分杂质在0.5%以上,把扦油管的油放回原容器,观察扦油 管内壁油迹,若有乳浊现象,观察模糊,则油中水分在0.3%~0.4%之间。 ②烧纸验水法:取干燥洁净的扦油管,插入静置的油容器里,直到底部,抽取油样少可,(底部 沉淀物)涂在易燃烧的纸片上点燃,听其发出声音,观察其燃烧现象。燃烧时纸面出现气泡,并发 出"滋激"的响声,水分约在0.2%~0.25%之间,如果磁烧时油星四溅,并发出"叭叭"的爆炸声,水分 约在0.4%以上,如果纸片燃烧正常,水分约在0.2%以内。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检查明水(如装油容器 口封闭不严,漏进雨水或容器原来带水所引起)。 ③钢精勺加热法:取有代表性的油约250克,放入普通的钢精勺内,在炉火或酒精灯上加热到 150~160℃,看其泡沫,听其声音和观察其沉淀情况,霉坏、冻伤的油料榨得的油例外,如出现大 量泡沫,又发出"吱吱"响声,说明水分较大,约在0.5%以上,如有泡沫但很稳定,也不发出任何声 音,表示水分较小,一般在0.25%左右。 良质大豆油——水分不超过0.2%。 次质大豆油——水分超过0.2%。 (4)杂质和沉淀鉴别 油脂在加工过程中混入机械性杂质(泥砂、料坯粉末、纤维等)和磷脂、蛋白、脂肪酸、粘液、树 脂、固醇等非油脂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沉入油脂的下层或悬浮于油脂中。 进行大豆油脂杂质和沉淀物的感观鉴别时,可用以下三种方法, ①取样观察法:用洁净的玻璃扦油管,插入到盛油容器的底部,吸取油脂,直接观察有无沉淀 物,悬浮物及其量的多少。 ②加热观察法:取油样于钢精勺内加热不超过160℃,拨去油沫,观察油的颜色,若油色没有变 化,也没有沉淀,说明杂质少,一般在0.2%以下,如油色变深,杂质约在0.49%左右,如勺底有沉 淀,说明杂质多,约在1%以上。 ③高温加热观察法:取油于钢精勺内加热到280℃,如油色不变,无析出物,说明油中无磷脂, 如油色变深,有微量析出物,说明磷脂含量超标,如加热到280℃,油色变黑,有多量的析出物,说 明磷脂含量较高,超过国家标准,如油脂变成绿色,可能是油脂中铜含量过多之故。 良质大豆油——可以有微量沉淀物,其杂质含量不超过0.2%,磷脂含量不超标。 次质大豆油——有悬浮物及沉淀物,其杂质含量不超过0.2%,磷脂含量超过标准。 劣质大豆油——有大量的悬浮物及沉淀物,有机械性杂质。将油加热到280℃时,油色变黑,有 较多沉淀物析出。 (5)气味鉴别 感官鉴别大豆油的气味时,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一是盛装油脂的容器打开封口的瞬间, 用鼻子挨近容器口,闻其气味。二是取 1~2滴油样放在手掌或手背上,双手合拢快速摩擦至发热, 闻其气味。三是用钢精勺取油样25克左右。加热到50℃左右,用鼻子接近油面,闻其气味。 良质大豆油一—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 次质大豆油——大豆油固有的气味平淡,微有异味,如青草等味。 劣质大豆油一—有霉味、焦味、哈喇味等不良气味。 (6)滋味鉴别 进行大豆油滋味的感官鉴别时,应先漱口,然后用玻璃棒取少量油样,涂在舌头上,品尝其滋 味。 良质大豆油——具有大豆固有的滋味,无异味。 次质大豆油——滋味平淡或稍有异味。 劣质大豆油——有苦味、酸味、辣味及其他刺激味或不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