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0U-B-11-213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2064学分25总学时50理论35实验/上机15 英文课程名 horticultural plant breeding 开课院(系)农学院 开课系园林系修订时间2006年10月20日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专业方向课,通过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引种 驯化、选择育种和人工创造变异等育种途径的理论、方法、技术的学习等,进行园艺植 物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 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优良的新品种。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专业方向课,主要内容包括:园艺植物种质资源 调查、引种驯化、选择育种和人工创造变异的育种途径以及采用这些途径选育新品种的 理论、方法、技术等内容,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 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优良的新品种。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园艺植物种质资源概念、收集、保存、研究及 利用的原理和方法:学习掌握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引种、选种、倍性育种以及现代生 物技术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 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为优良的新品种。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对园艺植物进行品种培育和品种研究,为今后从事 园艺工作打下基础 三、面向专业: 园艺。 四、先修课程: 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园艺植物栽培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1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320064 学分 2.5 总学时 50 理论 35 实验/上机 15 英文课程名 horticultural plant breeding 开课院(系) 农学院 开课系 园林系 修订时间2006 年10月20日 课 程 简 介 课程简介: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专业方向课,通过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引种 驯化、选择育种和人工创造变异等育种途径的理论、方法、技术的学习等,进行园艺植 物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 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优良的新品种。 课 程 大 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专业方向课,主要内容包括:园艺植物种质资源 调查、引种驯化、选择育种和人工创造变异的育种途径以及采用这些途径选育新品种的 理论、方法、技术等内容,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 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优良的新品种。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园艺植物种质资源概念、收集、保存、研究及 利用的原理和方法;学习掌握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引种、选种、倍性育种以及现代生 物技术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 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为优良的新品种。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对园艺植物进行品种培育和品种研究,为今后从事 园艺工作打下基础。 三、面向专业: 园艺。 四、先修课程: 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园艺植物栽培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GDOU-B-11-213
园艺植物育种学以现代遗传学为主要的理论基础,并以自身的科学实践不断补充 修正发展遗传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它综合运用现代遗传学及其他 相关学科(如植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细胞学、解剖学、栽培学、分类学、 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的理论与技术,对生物的遗 传性进行有效地管理、控制和改造,以加速新品种选育的进程。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3) 1定义(A) 2园艺植物的进化(C) 2.1进化的基本要素 2.2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 3品种的概念和良种的作用(A) 3.1品种的概念 3.2品种的特性 3.3良种的作用 4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B) 4.1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任务 4.2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5园艺植物育种途径(A) 5.1种质资源调查 5.2引种 5.3选择育种 5.4重组育种 5.5杂种优势育种 5.6诱变育种 5.7离体培养育种 5.8分子育种(C) 6.园艺植物育种的发展与展望(C) 6.1园艺育种的发展趋势 6.2中国园艺植物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6.3园艺植物育种必须主动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 思考题: 1.作物品种有何特性?园艺植物良种在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第一章育种对象和目标(1) 1育种对象(C) 2主要目标性状(B) 2.1产量 2.2品质 2.3成熟期 2.4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 2.5对病虫害的抗耐性 2.6对保护地栽培的适应性 3制订育种目标的主要根据和原则 3.1园艺植物育种目标的特点(C)
2 园艺植物育种学以现代遗传学为主要的理论基础,并以自身的科学实践不断补充 修正发展遗传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它综合运用现代遗传学及其他 相关学科(如植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细胞学、解剖学、栽培学、分类学、 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的理论与技术,对生物的遗 传性进行有效地管理、控制和改造,以加速新品种选育的进程。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3) 1 定义(A) 2 园艺植物的进化(C) 2.1 进化的基本要素 2.2 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 3 品种的概念和良种的作用(A) 3.1 品种的概念 3.2 品种的特性 3.3 良种的作用 4 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B) 4.1 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任务 4.2 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5 园艺植物育种途径(A) 5.1 种质资源调查 5.2 引种 5.3 选择育种 5.4 重组育种 5.5 杂种优势育种 5.6 诱变育种 5.7 离体培养育种 5.8 分子育种(C) 6.园艺植物育种的发展与展望(C) 6.1 园艺育种的发展趋势 6.2 中国园艺植物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6.3 园艺植物育种必须主动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 思考题: 1. 作物品种有何特性?园艺植物良种在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第一章 育种对象和目标(1) 1 育种对象(C) 2 主要目标性状(B) 2.1 产量 2.2 品质 2.3 成熟期 2.4 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 2.5 对病虫害的抗耐性 2.6 对保护地栽培的适应性 3 制订育种目标的主要根据和原则 3.1 园艺植物育种目标的特点(C)
3.1.1育种目标的多样性 3.12优质是更为突出的目标性状 3.1.3延长供应和利用时期是园艺植物育种目标的重要因素 3.1.4重视兼用型园艺植物的育种 3.2制订有种目标的主要根据(B) 3.2.1客观需要 3.2.2主观条件 3.2.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4竞争优势 3.3制订育种目标应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问题(C) 33.1需要与可能 3.32当前与长远 3.3.3目标性状和非目标性状 3.3.4育种目标和组成性状的具体指标 3.3.5育种目标的相对集中、稳定和实施中必要的充实和调整 思考题: 1育种目标制订的主要原则? 2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是什么? 第二章园艺植物繁殖习性、品种类别和育种特点(2) 1园艺植物繁殖方式和授粉习性的多样性(C) 1.1无性繁殖 1.2有性繁殖 2品种的类型(A) 2.1同型纯合类 2.2同型杂合类 2.3异型纯合类 2.4异型杂合类 3各类品种的遗传育种特点(B) 3.1繁殖习性及其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3.2各类品种的选育特点 32.1纯育品种 3.2.2自交系品种 3.2.3杂交种品种 3.2.4营养系品种 3.2.5多系品种 3.2.6杂交合成群体 3.2.7自由授粉品种的选育 3.2.8综合品种育种方法 思考题:简述不同繁殖方式园艺植物的群体特点和育种关系? 第三章种质资源(2) 1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1种质资源的概念及重要性
3 3.1.1 育种目标的多样性 3.1.2 优质是更为突出的目标性状 3.1.3 延长供应和利用时期是园艺植物育种目标的重要因素 3.1.4 重视兼用型园艺植物的育种 3.2 制订育种目标的主要根据(B) 3.2.1 客观需要 3.2.2 主观条件 3.2.3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4 竞争优势 3.3 制订育种目标应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问题(C) 3.3.1 需要与可能 3.3.2 当前与长远 3.3.3 目标性状和非目标性状 3.3.4 育种目标和组成性状的具体指标 3.3.5 育种目标的相对集中、稳定和实施中必要的充实和调整 思考题: 1 育种目标制订的主要原则? 2 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是什么? 第二章 园艺植物繁殖习性、品种类别和育种特点(2) 1 园艺植物繁殖方式和授粉习性的多样性(C) 1.1 无性繁殖 1.2 有性繁殖 2 品种的类型(A) 2.1 同型纯合类 2.2 同型杂合类 2.3 异型纯合类 2.4 异型杂合类 3 各类品种的遗传育种特点(B) 3.1 繁殖习性及其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3.2 各类品种的选育特点 3.2.1 纯育品种 3.2.2 自交系品种 3.2.3 杂交种品种 3.2.4 营养系品种 3.2.5 多系品种 3.2.6 杂交合成群体 3.2.7 自由授粉品种的选育 3.2.8 综合品种育种方法 思考题:简述不同繁殖方式园艺植物的群体特点和育种关系? 第三章 种质资源(2) 1 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1 种质资源的概念及重要性
1.1.1概念及类别(A 1.1.2种质资源的重要性(C) 12保护种质资源的迫切性(C) 1.3抢救种质资源刻不容缓(C) 2作物起源中心与中国园艺植物种质资源(C) 2.1园艺植物的起源 2.2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2.3中国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 3种质资源的考察征集(C) 3.1种质资源的调查 3.2种质资源的收集 3.3种质资源征集的方法 3.4资源征集登记卡 4种质资源的保存(A) 4.1就地保存和迁地保存 4.2种子保存 4.3资源圃种质保存 4.4离体试管保存 4.5利用保存 4.6基因文库保存 4.7花粉储藏保存 4.8枝条储藏保存 5种质资源的评价(C) 5.1资源评价的任务和要求 5.2资源评价的内容和项目 5.3资源描述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6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C) 6.1创新 6.2种质资源的研究 6.3种质资源的利用 思考题:1什么是种质资源?论述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及保护种质资源的迫切性? 2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有哪些? 第四章引种(2) 1概念及意义(A) 11引种的概念 1.2引种的意义 2引种的原理(A) 2.1引种的遗传学基础 2.2生态学研究与引种 2.3园艺植物引种规律(B) 2.3.1主要蔬菜的引种规律 2.3.2主要果树引种规律 2.3.3主要观赏植物的引种规律
4 1.1.1 概念及类别(A) 1.1.2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C) 1.2 保护种质资源的迫切性(C) 1.3 抢救种质资源刻不容缓(C) 2 作物起源中心与中国园艺植物种质资源(C) 2.1 园艺植物的起源 2.2 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2.3 中国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 3 种质资源的考察征集(C) 3.1 种质资源的调查 3.2 种质资源的收集 3.3 种质资源征集的方法 3.4 资源征集登记卡 4 种质资源的保存(A) 4.1 就地保存和迁地保存 4.2 种子保存 4.3 资源圃种质保存 4.4 离体试管保存 4.5 利用保存 4.6 基因文库保存 4.7 花粉储藏保存 4.8 枝条储藏保存 5 种质资源的评价(C) 5.1 资源评价的任务和要求 5.2 资源评价的内容和项目 5.3 资源描述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6 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C) 6.1 创新 6.2 种质资源的研究 6.3 种质资源的利用 思考题:1 什么是种质资源?论述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及保护种质资源的迫切性? 2 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有哪些? 第四章 引种 (2) 1 概念及意义(A) 1.1 引种的概念 1.2 引种的意义 2 引种的原理(A) 2.1 引种的遗传学基础 2.2 生态学研究与引种 2.3 园艺植物引种规律(B) 2.3.1 主要蔬菜的引种规律 2.3.2 主要果树引种规律 2.3.3 主要观赏植物的引种规律
3引种驯化的原则和方法 3.1原则(C) 3.2引种驯化的方法(B) 3.3影响引种效果的因素(C) 3.4引种中应注意的事项(C) 思考题: 1引种驯化的原则是什么? 2引种与驯化的含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如何进行引种驯化的试验研究,怎样才算引种成功? 4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制订某一园艺植物的引种计划: 第五章选择育种(4) 1选择与选择育种 1.1选择育种的概念(A) 1.2选择的实质与作用基础(A) 13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B) 1.4选择育种的应用(C》 2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A) 2.1两种基本的选择法 2.2两种基本选择法的综合应用 3无性繁殖植物的常用选择法(C) 4株选(B) 4.1株选标准的确定 4.2株选时期 4.3株选方法 5园艺植物的授粉习性与常用选择法(C) 5.1自花授粉植物 5.2异花授粉植物 6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A) 6.1遗传力 6.2质量性状 6.3数量性状 6.4提高选择效果的方法 7有性繁殖植物选择育种的程序 7.1选择育种的一般程序(B》 7.2加速选种进程的措施 (C》 8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8.1芽变选种(A) 8.1.1芽变的概念 8.12芽变的意义 8.2芽变的特点(A)》
5 3 引种驯化的原则和方法 3.1 原则(C) 3.2 引种驯化的方法(B) 3.3 影响引种效果的因素(C) 3.4 引种中应注意的事项(C) 思考题: 1 引种驯化的原则是什么? 2 引种与驯化的含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 如何进行引种驯化的试验研究,怎样才算引种成功? 4 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制订某一园艺植物的引种计划。 第五章 选择育种(4) 1 选择与选择育种 1.1 选择育种的概念(A) 1.2 选择的实质与作用基础(A) 1.3 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B) 1.4 选择育种的应用(C) 2 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A) 2.1 两种基本的选择法 2. 2 两种基本选择法的综合应用 3 无性繁殖植物的常用选择法(C) 4 株选(B) 4.1 株选标准的确定 4.2 株选时期 4.3 株选方法. 5 园艺植物的授粉习性与常用选择法(C) 5.1 自花授粉植物 5.2 异花授粉植物 6 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A) 6.1 遗传力 6.2 质量性状 6.3 数量性状 6.4 提高选择效果的方法 7 有性繁殖植物选择育种的程序 7.1 选择育种的一般程序 (B) 7.2 加速选种进程的措施 (C) 8 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8.1 芽变选种 (A) 8.1.1 芽变的概念 8.1.2 芽变的意义 8.2 芽变的特点(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