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换路定律 换路定理:换路瞬间,电容上的电压、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 0_-换路前瞬间 设t0时换路 0 +-换路后瞬间 lc(01)=lc(0) 换路定理 (O+)=(0) 用换路定律可以求出0+时刻的初始值, 初始值是电路时域分析的重要条件
换路定理: 换路瞬间, 电容上的电压、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 设t=0 时换路 0− 0+ --- 换路前瞬间 --- 换路后瞬间 (0 ) (0 ) uC + = uC − (0 ) (0 ) L + = L − i i 5.1.3. 换路定律 换路定理 用换路定律可以求出0 + 时刻的初始值, 初始值是电路时域分析的重要条件
55.1概述 1.“稳态”与“暂态”的概念 2.产生过渡过程的电路及原因 含有电容和当发生换路时有暂态(过渡过程)产生 电感的电路 原因?能量的积累或释放需要一定的时间 3.换路定律 (0+)=lc(0) (0)=2(0) 换路瞬间,电容上的电压、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
§5.1 概述 1. “稳态”与 “暂态”的概念 2. 产生过渡过程的电路及原因 含有电容和 电感的电路 当发生换路时 有暂态 ( 过渡过程 ) 产生 原因? 能量的积累或释放需要一定的时间 3. 换路定律 换路瞬间, 电容上的电压、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 (0 ) (0 ) uC + = uC − (0 ) (0 ) L + = L − i i
§5.14.确定电路初值 初始值:电路中u、i在t0+时的大小。 求解依据:1换路定律l(0)=c(0)i1(0,)=i2(0) 2.根据电路的基本定律和换路后的等效电,确 定其它电量的初始值。 0等效电路中电容和电感的处理:求初值的步骤: 根据换路定律: 1.先求出c(0)i(0) 将电容用电压源替代,电压为l 2造出O等效电路 将电感用电流源替代,电流为L03求出各初值 依此建造0等效电路
4. 确定电路初值 C 换路前 S R U + _ C u 换路很久后 R U + _ C u C 换路后瞬间 S R U + _ C u i i i (0 ) 0 (0 ) 0 = = − − u i (0 ) 0 (0 ) = = + + u i R U u U i = = ( ) ( ) 0 求解依据:1. 换路定律 初始值:电路中u、i 在 t=0+ 时的大小。 (0 ) (0 ) C + = C − u u (0 ) (0 ) L + = L − i i 2. 根据电路的基本定律和换路后的等效电路,确 定其它电量的初始值。 §5.1 等效电路中电容和电感的处理: 根据换路定律: 0+ 将电容用电压源替代,电压为 (0 ) C − u 将电感用电流源替代,电流为 (0 ) L − i 依此建造 0+ 等效电路 求初值的步骤: 1. 先求出 (0 ) C − u (0 ) L − i 2. 造出 0+ 等效电路 3. 求出各初值
例1 R U=12V 原电路已稳定,t=0 时刻发生换路。求 l∠n/R=42 R U R=2KQ l(0+)、(0) C=luF 解: 1.先求出u2(0)l12(0)=U R 2 12×-=4V R1+R2 4+2 2造出O等效电路 C(+) 3.求出各初值 R 1(0)=u2(0)=4V (0 4 c(∞)=0 (0) 2mA R 2 (∞)=0
例 1 K R 1 U +_ C C u Ci t=0 R 2 U=12V R1=4k R2=2k C=1 F = − ( 0 ) u c 4 V 4 2 2 12 1 2 2 = + = R + R R U ( 0 ) = ( 0 ) = 4 V + − u c u c = + ( 0 ) C i 2mA 2 ( 0 ) 4 2 − = − = − + R u C ( ) 0 ( ) 0 = = CC iu 原电路已稳定,t=0 时刻发生换路。求 ( 0 ) ( 0 ) c + c + u 、 i 解: 1. 先求出 (0 ) C − u 2. 造出 0+ 等效电路 3. 求出各初值
例2 解:1先求出1()2=? 0)=20=10mA L 2 14i2.造出O,等效电路 20v 2kQ 10m4 2k92R 2kQ 2kQIR 电路原已达到稳态, 3.求出各初值 设t=0时开关断开 求:1(0) i2(O4)=i2(0)=10m4 1(0) l2(0)+10×(2+2)=0 1l(0)=-40
例2 uL (0+ )+10(2+2)= 0 解: 求 : (0 ) (0 ), + + L L u i 电路原已达到稳态, 设 t = 0 时开关断开, 1. 先求出 (0 ) = ? L − i i L (0 ) 2 10mA 20 − = = 2. 造出 0+ 等效电路 3. 求出各初值 (0 ) (0 ) L + = L − i i =10mA uL (0+ ) = −40V K . L R iL + - 20V 2k uL 2k 2k R ( ) 10mA uL 0+ 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