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 工资粘性模型(名义 在一个理想化的古典经济里,价格、工资完全能自由调整 因此产量能够保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但是,实际上市场 机制的调节会存在某种障碍,例如短期内工资、价格的变动 是缓慢的。我们把工资、价格在短期内变动的缓慢性称为工 资、价格粘性。由于工资、价格粘性的存在,短期总供给曲 线会向上倾斜,这样当总需求变动时总产量会发生变动,使 得失业率并不能始终保持在自然率的水平上 很多经济学家利用名义工资粘性解释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 原因。名义货币工资粘性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长期劳动合同 的存在,关于这点,在第七章已经提到。在很多部门,北其 是工会力量比较强的部门,工资不是当期决定的,而倾向于 预先就某一时期以明确(或隐含)的合同确定。劳动合同有多 种形式。在美国,劳动合同的期限一般为2~3年,除规定基 本工资外,合同往往还带有某些附加条件,如工资的增长幅 度、可调整的范围等。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
▪ 一、工资粘性模型(名义) ▪ 在一个理想化的古典经济里,价格、工资完全能自由调整, 因此产量能够保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但是,实际上市场 机制的调节会存在某种障碍,例如短期内工资、价格的变动 是缓慢的。我们把工资、价格在短期内变动的缓慢性称为工 资、价格粘性。由于工资、价格粘性的存在,短期总供给曲 线会向上倾斜,这样当总需求变动时总产量会发生变动,使 得失业率并不能始终保持在自然率的水平上。 ▪ 很多经济学家利用名义工资粘性解释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 原因。名义货币工资粘性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长期劳动合同 的存在,关于这点,在第七章已经提到。在很多部门,尤其 是工会力量比较强的部门,工资不是当期决定的,而倾向于 预先就某一时期以明确(或隐含)的合同确定。劳动合同有多 种形式。在美国,劳动合同的期限一般为2~3年,除规定基 本工资外,合同往往还带有某些附加条件,如工资的增长幅 度、可调整的范围等
河南大学 实际上,建立长期劳动合同对企业和工人双方都会带来好 处。不管对企业还是对工人来说,工资谈判都要花费大量 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获得所需的信息也需要花赞一定成本, 双方如果签订长期合同,谈判的时间和成本就可以减少 此外,在劳资谈判中,谈判破裂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 旦发生罢工,企业和工人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为 了减少工资谈判的交易成本和避免谈判破裂的风险,劳资 双方都倾向于签订较长时期的工资合同。历工资合同一 签订,货币工资就会在合同所规定的限内保持相对稳定, 也就产生了名义工资粉性。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
▪ 实际上,建立长期劳动合同对企业和工人双方都会带来好 处。不管对企业还是对工人来说,工资谈判都要花费大量 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获得所需的信息也需要花赞一定成本, 双方如果签订长期合同,谈判的时间和成本就可以减少。 此外,在劳资谈判中,谈判破裂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一 旦发生罢工,企业和工人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为 了减少工资谈判的交易成本和避免谈判破裂的风险,劳资 双方都倾向于签订较长时期的工资合同。而工资合同一旦 签订,货币工资就会在合同所规定的期限内保持相对稳定, 也就产生了名义工资粘性
河南大学 下面就来考虑在名义工资粘性的情况下,价格水 平上升对总供给的作用机制。我们假定 (1)名义工资保持不变,价格水平的上升降低了 实际工资(W/P),使劳动成本降低。 (2)实际工资下降促使企业雇用更多工人。 (3)劳动力投入的增加提高了产出水平。 由此就可以推导出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导致产量的 提高,即在名义工资无法调整的情况下,总供给 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
▪ 下面就来考虑在名义工资粘性的情况下,价格水 平上升对总供给的作用机制。我们假定: ▪ (1)名义工资保持不变,价格水平的上升降低了 实际工资(W/P),使劳动成本降低。 ▪ (2)实际工资下降促使企业雇用更多工人。 ▪ (3)劳动力投入的增加提高了产出水平。 ▪ 由此就可以推导出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导致产量的 提高,即在名义工资无法调整的情况下,总供给 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河南大学 假定企业和工人通过预先谈判签订了未来的工资合同以规定名义工资。 这时双方都不知道合同生效时的价格水平(P),只是对未来价格有一个 预期值(Pe)。谈判双方确定的名义工资W取决于他们的目标实际工 资ν和预期价格Pe: W=wXPe (9.1) 即:名义工资=目标实际工资×预期价格水平 其中目标实际工资可能是使劳动力市场供求均衡的实际工资水平,也 可能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在第四章中分析的工会力量、效率工 资,内部人控制等等,使得实际工资高于劳动力市场均衡水平。 名义工资确定后,企业真正雇佣工人时的价格水平为P,因此实际工 资WP就等于: WP=×(Pe/P) (9.2) 实际工资-目标实际工资×(预期价格水平/实际价格水平) 这一等式表明当实际价格水平与预期价格水平不一致时,实际工资就 偏离企业和工人签订合同时的目标工资。当实际价格水平高于预期价 格时,实际工资低于其目标工资;当实际价格水平低于预期价格时, 实际工资就高于其目标工资。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
▪ 假定企业和工人通过预先谈判签订了未来的工资合同以规定名义工资。 这时双方都不知道合同生效时的价格水平(P),只是对未来价格有一个 预期值(P e)。谈判双方确定的名义工资W 取决于他们的目标实际工 资w和预期价格P e: ▪ W= w× P e (9.1) ▪ 即:名义工资=目标实际工资×预期价格水平 ▪ 其中目标实际工资可能是使劳动力市场供求均衡的实际工资水平,也 可能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在第四章中分析的工会力量、效率工 资,内部人控制等等,使得实际工资高于劳动力市场均衡水平。 ▪ 名义工资确定后,企业真正雇佣工人时的价格水平为P,因此实际工 资W/P 就等于: ▪ W/P=w×(P e /P) (9.2) ▪ 实际工资=目标实际工资× (预期价格水平/实际价格水平) ▪ 这一等式表明当实际价格水平与预期价格水平不一致时,实际工资就 偏离企业和工人签订合同时的目标工资。当实际价格水平高于预期价 格时,实际工资低于其目标工资;当实际价格水平低于预期价格时, 实际工资就高于其目标工资
河南大学 我们还假定就业量由劳动力的需求决定,也就是说,企业 和工人之间的谈判决定了工资水平,在当前工资水平上, 工愿意提供在意有求的劳动力数量。因此企业的劳动 投入量就由劳动的需求函数决定 L=L(WP(9.3) 实际工资与劳动投入量呈反比关系:实际工资越高,劳动 成本越高,企业对劳动的需求量和使用量越低,而实际工 资越低,劳动成本越低,企业对劳动的需求量和使用量则 越高。另外企业的生产函数为短期生产函数。短期内,不 考虑企业的资本存量变化,企业的产量随着劳动投入的增 加而增加。 我们可以通过图9.1,用工资粘性模型推导总供给曲线。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
▪ 我们还假定就业量由劳动力的需求决定,也就是说,企业 和工人之间的谈判决定了工资水平,在当前工资水平上, 工人愿意提供任意有需求的劳动力数量。因此企业的劳动 投入量就由劳动的需求函数决定: ▪ L=Ld (W/P) (9.3) ▪ 实际工资与劳动投入量呈反比关系:实际工资越高,劳动 成本越高,企业对劳动的需求量和使用量越低,而实际工 资越低,劳动成本越低,企业对劳动的需求量和使用量则 越高。另外企业的生产函数为短期生产函数。短期内,不 考虑企业的资本存量变化,企业的产量随着劳动投入的增 加而增加。 ▪ 我们可以通过图9.1,用工资粘性模型推导总供给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