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上学期初三第一次摸底考试 初三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3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蕈菌(xun) 槲树(hu) 虬枝( giong)绳經(me) B禀赋(bing) 婆娑(shuo) 隳突(hui) 惴惴不安(zhui) C蹴尔(c山) 订正(ding) 移徙(x1) 锲而不舍(qie) D炽热(chi) 绮户(qi) 颠簸(b6) 数见不鲜(shuo)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恹恹锤练 潜滋暗长旁逸斜出 B淅沥攀缘纵横绝荡偃苗助长 C澎湃流连 猗郁 浮想连翩 D狡黠共勉 沁人心脾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我们以隆重中国共产党90周年为契机,热情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 和改革的丰功伟绩。 ②接连出现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 我们,必须积极推进道德文化和法律法规的 建设,以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并从根本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 和腐败行为为滋生的土壤。 A.祝贺歌颂警告剔除 B.庆祝赞颂警告铲除 C.庆祝讴歌警示铲除 D.祝贺讴歌警示剔除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向分流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 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B基础知识的学习最需要扎扎实实的循序渐进,不下苦功夫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C当我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时就应该努力改正,歧路亡羊,为时未晚 D他为人一点都不吝啬,当朋友们经济上有困难的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找这个大 方之家帮忙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市有关部门联合检查组发现在例行检查时,个别网吧接纳了未成年人 B.在“全运会”的筹备会上,沈阳市各相关部门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C.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6、下列各项中表述无误的一项是:()(3分) A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代表作《庄子》又称《南华经》,共七篇 B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 初三一模 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2011-2012 上学期 初三第一次摸底考试 初三一模 语文试卷 第1页 共10页 初三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 3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蕈.菌(xùn) 槲.树(hú) 虬.枝(qióng) 绳纆.. (mè) B 禀.赋(bǐng) 婆娑.(shuō) 隳.突(huī) 惴惴..不安(zhuì) C 蹴.尔(cù) 订.正 (dīng) 移徙.(xí) 锲.而不舍(qiè) D 炽.热 (chì) 绮.户 (qǐ) 颠簸.(bǒ) 数.见不鲜(shuò)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恹恹 锤练 潜滋暗长 旁逸斜出 B 淅沥 攀缘 纵横绝荡 偃苗助长 C 澎湃 流连 猗郁 浮想连翩 D 狡黠 共勉 湛蓝 沁人心脾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我们以隆重 中国共产党 90 周年为契机,热情 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 和改革的丰功伟绩。 ②接连出现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 我们,必须积极推进道德文化和法律法规的 建设,以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并从根本 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 和腐败行为为滋生的土壤。 A.祝贺 歌颂 警告 剔除 B.庆祝 赞颂 警告 铲除 C.庆祝 讴歌 警示 铲除 D.祝贺 讴歌 警示 剔除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在向分流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 ....,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 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B 基础知识的学习最需要扎扎实实的循序渐进,不下苦功夫想一蹴而就 ....是不可能的。 C 当我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时就应该努力改正,歧路亡羊 ....,为时未晚。 D 他为人一点都不吝啬,当朋友们经济上有困难的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找这个大. 方之家 ...帮忙。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 市有关部门联合检查组发现在例行检查时,个别网吧接纳了未成年人。 B.在“全运会”的筹备会上,沈阳市各相关部门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C.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6、下列各项中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3 分) A 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代表作《庄子》又称《南华经》,共七篇。 B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
2011-2012上学期初三第一次摸底考试 《残冬》,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C宋词按照风格大致可以分为婉约和豪放两大类,晏殊、李清照、辛弃疾都是南宋的婉约 派的代表人物 D《捕蛇者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近似现代的杂文,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 形式上叙议结合,核心是叙。该文选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柳河东集》。 7、仔细阅读下面语句,选出排列正确的一项()(3分) ①当它们之中出现“伤员”时,大队藏羚羊就会减慢前进的速度来照顾,以防止猛兽吃掉 负伤者。 ②正是这个习性被盗猎分子所利用 ③藏羚羊有着顽强而自尊的品格。 ④它们能够战胜世界上最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是因为它们有着极好的群体精神 ⑤在盗猎现场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数百头藏羚羊全部被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A.④①②⑤③B.③①②⑤④C.③④①②⑤ ⑤③④②① 8、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3分) A马之千里者宋之庖丁学解牛此之谓失其本心不图为乐之至于死 B任重而道远执策而临之 吾恂恂而起 而山不加增 C以残年余力策之不以其道河曲智叟亡以应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其妻献疑曰其真无马邪 安求其能千里也河伯始旋其面目 9、诗文默写。(8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 长河落日圆 ()不应有恨 (4)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6)《浣溪沙》中抒发惜春伤时之情的对偶句,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 (7)《〈论语〉十则》中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提到读书人应该有远大抱负和 坚强意志的一则是 任重而道远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后面问题(5分) [双调]清江引·秋怀 (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0、曲中写了哪些秋景?(2分) 11、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3分) 初三一模 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
2011-2012 上学期 初三第一次摸底考试 初三一模 语文试卷 第2页 共10页 《残冬》,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C 宋词按照风格大致可以分为婉约和豪放两大类,晏殊、李清照、辛弃疾都是南宋的婉约 派的代表人物。 D 《捕蛇者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近似现代的杂文,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 形式上叙议结合,核心是叙。该文选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柳河东集》。 7、仔细阅读下面语句,选出排列正确的一项( )(3 分) ①当它们之中出现“伤员”时,大队藏羚羊就会减慢前进的速度来照顾,以防止猛兽吃掉 负伤者。 ②正是这个习性被盗猎分子所利用。 ③藏羚羊有着顽强而自尊的品格。 ④它们能够战胜世界上最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是因为它们有着极好的群体精神。 ⑤在盗猎现场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数百头藏羚羊全部被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A.④①②⑤③ B.③①②⑤④ C.③④①②⑤ D.⑤③④②① 8、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 )(3 分) A 马之.千里者 宋之.庖丁学解牛 此之.谓失其本心 不图为乐之.至于死 B 任重而.道远 执策而.临之 吾恂恂而.起 而.山不加增 C 以残年余力 策之不以其道 河曲智叟亡以.应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 其.妻献疑曰 其.真无马邪 安求其.能千里也 河伯始旋其.面目 9、诗文默写。(8 分) ⑴ 春蚕到死丝方尽, 。 ⑵ ,长河落日圆。 ⑶ 不应有恨, 。 ⑷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⑸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 (6)《浣溪沙》中抒发惜春伤时之情的对偶句,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 , 。 (7)《〈论语〉十则》中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提到读书人应该有远大抱负和 坚强意志的一则是: ,任重而道远。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后面问题(5 分) [双调]清江引·秋怀 (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0、曲中写了哪些秋景?(2 分) 11、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3 分)
2011-2012上学期初三第一次摸底考试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9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 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 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则凡可以避患者 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 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巳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12、按照课文,将应填写在横线上的句子写在下面。(1分)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由是则生而不用也生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加: 1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5、概括文章主旨。(2分)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7分) 仲尼相鲁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谓晏子①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若 何?”晏子对曰:“君其勿忧。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若不如阴②重孔子 设以相齐。孔子强谏③而不听,必骄鲁而有齐,君勿纳也。夫绝于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 居期年,孔子去鲁之齐,景公不纳,故困于陈、蔡之间 (选自《晏子春秋·外篇》) 【注】①晏子:晏婴,为春秋时期齐国国相。②阴:假意。③强谏:竭力规劝 6、解释句中加点词语。(2分) 初三一模 语文试卷第3页共10页
2011-2012 上学期 初三第一次摸底考试 初三一模 语文试卷 第3页 共10页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9 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 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 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则凡可以避患者 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 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巳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12、按照课文,将应填写在横线上的句子写在下面。(1 分)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 分) ①由是则生.而不用也 生: ② 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 14、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5、概括文章主旨。(2 分)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7 分) 仲尼相鲁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谓晏子①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若 何?”晏子对曰:“君其勿忧。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若.不如阴②重孔子, 设以相齐。孔子强谏③而不听,必骄.鲁而有齐,君勿纳.也。夫绝于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 居期年,孔子去鲁之齐,景公不纳,故困于陈、蔡之间。 (选自《晏子春秋·外篇》) 【注】①晏子:晏婴,为春秋时期齐国国相。②阴:假意。③强谏:竭力规劝。 16、解释句中加点词语。(2 分)
2011-2012上学期初三第一次摸底考试 (1)纳 (2)若 17、翻译句子。(2分) 居期年,孔子去鲁之齐 18、断句(2分) 夫绝于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 19、引文塑造了晏子 的政治家的形象。(1分) (四)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后面问题。(7分) 陈从周 ①“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 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 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 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 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 “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②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 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 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 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 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③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 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 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 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④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 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 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 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 初三一模语文试卷第4页共10页
2011-2012 上学期 初三第一次摸底考试 初三一模 语文试卷 第4页 共10页 (1) 纳 (2)若 17、翻译句子。(2 分) 居期年,孔子去鲁之齐。 18、断句(2 分) 夫绝于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 19、引文塑造了晏子 的政治家的形象。(1 分) (四)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7 分) 说“屏” 陈从周 ① “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 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 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 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 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 “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②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 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 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 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 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③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 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 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 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④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 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 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 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
2011-2012上学期初三第一次摸底考试 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 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⑤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 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 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20、通读全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屏风的特点外,主要介绍了屏风的 屏风的 和屏风的 (3分) 21、找出文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不得与22题重复)。(2分) 22、文中引用了古诗词,说说有什么作用。(2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12分) 读“磨脑子”的书 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而真正值得我们 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与一般的书籍比较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 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读这种书 的感受就好像啃 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吃现成的肉当然也好,但终究不 如啃骨头来得有劲(A) 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 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 集中表现。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常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 聪慧的头脑退化 人的愉悦程度大抵与其付出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成正比。读“磨脑子”的书有点像高 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惟其如此,它所带来的快 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试想,上珠穆朗玛峰的快乐岂是随便踏 上哪个土包儿可以比拟的? 俗话说,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B)。“磨脑子”的书正像鲜桃,而大量克隆 的信息垃圾充其量只配叫做“烂杏”。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 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对于这样一种难得 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 初三一模 语文试卷第5页共10页
2011-2012 上学期 初三第一次摸底考试 初三一模 语文试卷 第5页 共10页 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 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⑤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 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 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20、通读全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屏风的特点外,主要介绍了屏风的 屏风的 和屏风的 (3 分) 21、找出文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不得与 22 题重复)。(2 分) 22、文中引用了古诗词,说说有什么作用。(2 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12 分) 读“磨脑子”的书 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而真正值得我们 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与一般的书籍比较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 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读这种书 的感受就好像啃骨头,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吃现成的肉 ....当然也好,但终究不 如啃骨头来得有劲(A)。 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 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 集中表现。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常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 聪慧的头脑退化。 人的愉悦程度大抵与其付出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成正比。读“磨脑子”的书有点像高 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惟其如此,它所带来的快 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试想,上珠穆朗玛峰的快乐岂是随便踏 上哪个土包儿可以比拟的? 俗话说,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B)。“磨脑子”的书正像鲜桃,而大量克隆 的信息垃圾充其量只配叫做“烂杏”。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 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对于这样一种难得 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