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寄情或寄情于物) 五、拓展阅读(一) 把看不到、摸不着的情感寄托在具体形象上的文章或诗歌还有和很多,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诗 冰心的《纸船》,再次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 《纸船》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回谷下列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思念母亲) 2、作者借助(纸船)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这样些有什么好处?(把看不到,摸不着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上面,可以委婉地把作 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六、拓展阅读(二) 那片竹 爸爸,春天又到了!窗外那片竹,那样挺拔,那样秀颀,那样生机盎然。六年来,黄昏走 来又走去,可我只能看到那片竹·· 爸爸,那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个春天!初春时还飘着零落的雪花,当冻土还未化尽时,您 带回来了几株瘦竹,叶尖微微泛黄,蔫蔫的,虽无生气,却有壮实的根。您种下了绿的希望, 给我留下了窗外那片竹。就在当年暮春,你匆匆地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爸爸,那片竹顽强地活下来了,活得很旺盛,我整个的思念都系在了那片竹上,在那里 可以拾起您遗落的脚印,可以掬起您爽朗的笑声 夏天裹着燥热姗姗走来,昏黄的夕照中,我倚窗凝望那疲惫的竹,连日暴晒,叶面上蒙 着厚厚的灰尘,叶片向下搭拉着,竹干微微倾斜,竹林似乎疏朗了许多,显得那样疲惫不堪。 爸爸,这神情多像您!为了养育我们,您在暑天里四处奔走,收酒瓶,收破烂。归来时您是 满身的灰尘,满身的汗,深深的皱纹里藏着辛劳和艰难。就这样,您还忙着为那片竹浇水! 每当此时,我心中总涌动着阵阵酸楚。我觉得您很可怜,也恨自己无能。我下决心要好好学 习,将来使您幸福。而今,我连这唯一的心愿也未曾兑现,您就走了,永远地走了!窗外的 那片竹啊,只有你知道我的哀思有多深!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篇短文看似写笪实则写父亲。 2、作者借竹表达了什么样感情?(对父亲的一片哀思) 3、以上诗歌和短文的写法叫什么?(寄情于物或托物抒情) 教师总结 11
11 4、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寄情或寄情于物) 五、拓展阅读(一) 把看不到、摸不着的情感寄托在具体形象上的文章或诗歌还有和很多,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诗, 冰心的《纸船》,再次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 《纸船》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思念母亲) 2、作者借助( 纸船 )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3、这样些有什么好处?(把看不到,摸不着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上面,可以委婉地把作 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六、拓展阅读(二) 那片竹 “爸爸,春天又到了!窗外那片竹,那样挺拔,那样秀颀,那样生机盎然。六年来,黄昏走 来又走去,可我只能看到那片竹····· 爸爸,那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个春天!初春时还飘着零落的雪花,当冻土还未化尽时,您 带回来了几株瘦竹,叶尖微微泛黄,蔫蔫的,虽无生气,却有壮实的根。您种下了绿的希望, 给我留下了窗外那片竹。就在当年暮春,你匆匆地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爸爸,那片竹顽强地活下来了,活得很旺盛,我整个的思念都系在了那片竹上,在那里, 可以拾起您遗落的脚印,可以掬起您爽朗的笑声。 夏天裹着燥热姗姗走来,昏黄的夕照中,我倚窗凝望那疲惫的竹,连日暴晒,叶面上蒙 着厚厚的灰尘,叶片向下搭拉着,竹干微微倾斜,竹林似乎疏朗了许多,显得那样疲惫不堪。 爸爸,这神情多像您!为了养育我们,您在暑天里四处奔走,收酒瓶,收破烂。归来时您是 满身的灰尘,满身的汗,深深的皱纹里藏着辛劳和艰难。就这样,您还忙着为那片竹浇水! 每当此时,我心中总涌动着阵阵酸楚。我觉得您很可怜,也恨自己无能。我下决心要好好学 习,将来使您幸福。而今,我连这唯一的心愿也未曾兑现,您就走了,永远地走了!窗外的 那片竹啊,只有你知道我的哀思有多深!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篇短文看似写竹实则写父亲。 2、作者借竹表达了什么样感情?(对父亲的一片哀思) 3、以上诗歌和短文的写法叫什么?(寄情于物或托物抒情) 教师总结:
寄情于物是把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或事物上,这样,情感就有了个载体,可以使文章含蓄 蕴藉,意味深长。自然万物皆可寄情,只是所寄情的物要恰当,物的功能或象征性要能负载 人的情,否则是不能感染读者的。同学们有没有勇气尝试一下? 八、吐露心声 1、请以具体的形象作喻,来完成下列句子 母亲,如果我是,你就是_ 母亲,如果我是 ,你就是 2、畅谈感受: 妈妈,我想对你说 九、阅读推荐: 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和《春水》,了解冰心对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歌颂,同 时也体会寄情于物写法的妙处。 十、小试牛刀 请在“生活”、“幸福”、“爱心”中任选一词,并以词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 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十一、小结(配乐) 爱是大自然最原始、最纯真的情感,父母对于子女之爱更是无私、无畏。在我们的生活中随 时都融入了父母浓浓的爱。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关爱的叮咛:上学时整齐 的书包,临睡前掩紧的被角。用心去爱孩子已经成为父母的习惯,他们是孩子躲避风雨的港 湾。当风雨袭来时,他们都会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在他们爱的保护伞下,一切暴风雨都 会过 最后,让我们为天下所有的父母亲祈祷,愿他们幸福安康 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 内容。 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导入 由2001年高考作文题导入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 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 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 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 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12 寄情于物是把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或事物上,这样,情感就有了个载体,可以使文章含蓄 蕴藉,意味深长。自然万物皆可寄情,只是所寄情的物要恰当,物的功能或象征性要能负载 人的情,否则是不能感染读者的。同学们有没有勇气尝试一下? 八、吐露心声 1、请以具体的形象作喻,来完成下列句子。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畅谈感受: 妈妈,我想对你说 九、阅读推荐: 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和《春水》,了解冰心对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歌颂,同 时也体会寄情于物写法的妙处。 十、小试牛刀: 请在“生活”、“幸福”、“爱心”中任选一词,并以词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 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十一、小结(配乐) 爱是大自然最原始、最纯真的情感,父母对于子女之爱更是无私、无畏。在我们的生活中随 时都融入了父母浓浓的爱。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关爱的叮咛;上学时整齐 的书包,临睡前掩紧的被角。用心去爱孩子已经成为父母的习惯,他们是孩子躲避风雨的港 湾。当风雨袭来时,他们都会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在他们爱的保护伞下,一切暴风雨都 会过去。 最后,让我们为天下所有的父母亲祈祷,愿他们幸福安康! 第五课 《世说新语》两则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 内容。 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一、导入 由 2001 年高考作文题导入: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 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 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 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 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二、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 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 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课文学习 1.你读我念: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2.你翻我译: 自学课文,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3.抢答题: (1)解释加点文言词语 ①与友期行 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③门外戏 ④尊君在不 ⑤待君久不至 ⑥相委而去 ⑦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⑧下车引之 ⑨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文言句子 ①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不见朋友来。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 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3)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 已去。”(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你背我诵 4.3分钟背诵比赛 5.你扮我演 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 6.你思我想 (1)对文中的三个人,你有何看法? (2)问题探究 ①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②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7.你收我获: 从这则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小结与延伸
13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 8 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 雅量等 36 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 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课文学习 1.你读我念: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2.你翻我译: 自学课文,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3.抢答题: (1)解释加点文言词语: ①与友期行 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③门外戏 ④尊君在不 ⑤待君久不至 ⑥相委而去 ⑦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⑧下车引之 ⑨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文言句子: ①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不见朋友来。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 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3)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 已去。”(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你背我诵: 4.3 分钟背诵比赛 5.你扮我演: 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 6.你思我想: (1)对文中的三个人,你有何看法? (2)问题探究 ①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②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7.你收我获: 从这则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小结与延伸
1.词语积累 仿照例子,了解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并写出带该字的一个成语 例子:吾日三省吾身 成语 三令五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动手试一试:解释加点的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 ②太丘舍去 ③下车引之 ④入门不顾 3.中外名人讲诚信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一一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一一[法]谚语 4.教师寄语 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 咏雪 、导入: 大家读过《乌衣巷》这首诗吗?唐代诗人刘禹锡站立秦淮河边,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 上朱雀桥和南岸的鸟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由此感慨沧海桑田,人生 多变。其中提到谢家,你们知道谢家出了哪些明星人物吗?东晋政治家谢安,淝水之战的主 帅谢玄,谢玄之孙——山水诗人谢灵运,谢灵运之侄,被李白看重的“中间小谢又清发”的 谢朓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人才济济的明星家庭中发生的小故事一—《咏雪》 (《咏雪》选自——?) 二、预习检测 1、关于《世说新语》 (1)《世说新语》知多少?请介绍的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 (2)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美学家李泽厚将魏晋时期的特征概括为“魏 晋风度”,那这些风流“名士”们会有怎样的风度呢? 2、请同学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3、读得对不对呢?请根据范读进行自我检测 4、齐读课文。 三、疏通课文 1、给大家5分钟时间独立翻译课文,重点弄清划横线的词语解释。 2、翻译过程中有问题的同学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 3、疏通文意检测,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一人一词解释,看哪个组的正确率高 4、再请两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的代言人翻译的句子更好。(其他组的同学当评委) 5、全班一起口头翻译课文。注意用词准确,句意完整。(自我纠正与老师纠正兼用) 四、初背课文 请大家根据译文尝试背一背课文吧 五、感知课文 现在要考考大家,通过翻译课文,看看你们到底弄懂了这个故事没有。请用原文字词齐声回
14 1.词语积累: 仿照例子,了解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并写出带该字的一个成语 例子: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 成语: 三令五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动手试一试:解释加点的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 ②太丘舍去 ③下车引之 ④入门不顾 3.中外名人讲诚信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法] 谚语 4.教师寄语 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 咏雪 一、导入: 大家读过《乌衣巷》这首诗吗?唐代诗人刘禹锡站立秦淮河边,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 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由此感慨沧海桑田,人生 多变。其中提到谢家,你们知道谢家出了哪些明星人物吗?东晋政治家谢安,淝水之战的主 帅谢玄,谢玄之孙——山水诗人谢灵运,谢灵运之侄,被李白看重的“中间小谢又清发”的 谢朓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人才济济的明星家庭中发生的小故事——《咏雪》。 (《咏雪》选自——?) 二、预习检测 1、关于《世说新语》 (1)《世说新语》知多少?请介绍的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 (2)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美学家李泽厚将魏晋时期的特征概括为“魏 晋风度”,那这些风流“名士”们会有怎样的风度呢? 2、请同学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3、读得对不对呢?请根据范读进行自我检测。 4、齐读课文。 三、疏通课文 1、给大家 5 分钟时间独立翻译课文,重点弄清划横线的词语解释。 2、翻译过程中有问题的同学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 3、疏通文意检测,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一人一词解释,看哪个组的正确率高。 4、再请两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的代言人翻译的句子更好。(其他组的同学当评委) 5、全班一起口头翻译课文。注意用词准确,句意完整。(自我纠正与老师纠正兼用) 四、初背课文 请大家根据译文尝试背一背课文吧。 五、感知课文 现在要考考大家,通过翻译课文,看看你们到底弄懂了这个故事没有。请用原文字词齐声回
答以下四个问题 六、比较赏析 1、在讲论文义的时候,因风雪骤起,谢太傅临时起意考察孩子们的学艺,胡儿和无奕也是 灵机一动,随口而出,事前并无准备。那么你们认为,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 呢? 2、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回到文中来,文末为什 么要详细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呢?(由此可见编者的态度是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的。) 3、宋代诗人蒲寿宬(音同“成”)曾赞扬“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心而 绣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可见其钟爱之深。那么这个比喻究竟妙在何处? 柳絮因风起:飞扬之态(盐过细而无形了)、轻盈之雅(盐虽轻却太俗)文学之韵(诗文 中常见柳树之姿,折柳之情,却无从寻到赞美盐的词句)。简简单单几个字就从形、神、韵 三个层面展现了雪的美态 七、拓展延伸 而此时的谢道韫还是垂髫总角之年,却又如此灵性。曹雪芹在《红楼梦》对林黛玉和薛 宝钗的判词中就曾用“咏絮才”来称赞两位佳丽的才情出众 蒋老师也读到一篇有趣的人物传记散文,想要与大家分享。《谢道韫:她身后,众神喧 哗》。读后感:女人走出闺房,与男子侃侃而辩:义正词严,敌将手下全身而退;素颜素服 坦然待客,嬴得异性敬服……谢道韫一反封建社会女性保守刻板的印象,展现出洒脱不群的 个性风采。这也是《世说新语》令今天的读者耳目一新之所在。它主要记载了汉末年到东晋 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和风气。 八、意在言外 你从《咏雪》这个故事中感受谢家哪些特点?(这种思想自由的风气源于社会风气的相 对自由。) 九、课外作业 1、认真背诵课文并默写一次 2、认真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3、读一读《世说新语》的小故事,了解那个鲜活的时代和鲜活的人 附翻译: 《咏雪》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 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 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 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 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 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 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 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 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5 答以下四个问题。 六、比较赏析 1、在讲论文义的时候,因风雪骤起,谢太傅临时起意考察孩子们的学艺,胡儿和无奕也是 灵机一动,随口而出,事前并无准备。那么你们认为,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 呢? 2、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回到文中来,文末为什 么要详细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呢?(由此可见编者的态度是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的。) 3、宋代诗人蒲寿宬(音同“成”)曾赞扬“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心而 绣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可见其钟爱之深。那么这个比喻究竟妙在何处? 柳絮因风起:飞扬之态(盐过细而无形了)、轻盈之雅(盐虽轻却太俗)、文学之韵(诗文 中常见柳树之姿,折柳之情,却无从寻到赞美盐的词句)。简简单单几个字就从形、神、韵 三个层面展现了雪的美态。 七、拓展延伸 而此时的谢道韫还是垂髫总角之年,却又如此灵性。曹雪芹在《红楼梦》对林黛玉和薛 宝钗的判词中就曾用“咏絮才”来称赞两位佳丽的才情出众。 蒋老师也读到一篇有趣的人物传记散文,想要与大家分享。《谢道韫:她身后,众神喧 哗》。读后感:女人走出闺房,与男子侃侃而辩;义正词严,敌将手下全身而退;素颜素服, 坦然待客,赢得异性敬服……谢道韫一反封建社会女性保守刻板的印象,展现出洒脱不群的 个性风采。这也是《世说新语》令今天的读者耳目一新之所在。它主要记载了汉末年到东晋 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和风气 。 八、意在言外 你从《咏雪》这个故事中感受谢家哪些特点?(这种思想自由的风气源于社会风气的相 对自由。) 九、课外作业 1、认真背诵课文并默写一次; 2、认真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3、读一读《世说新语》的小故事,了解那个鲜活的时代和鲜活的人。 附翻译: 《咏雪》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 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 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 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 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 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 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 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 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