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姓名 潘洪伟2009~2010学年第2学期 时间 节次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要 授课专业及层次 本科各专业 授课内容 风云变邀的八十年 学时数 2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线索 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历史趋势 难点 同上 自学内容 无 使用教具 多媒体 相关学科知识 世界近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毛泽东文选 教学法 讲授、自学、引导和训练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第一讲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重点与难点: 1.中国古代文明在世界的地位 2.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3.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及评价 4.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及任务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0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延续时间最长的中华文明 古代科学技术硕果累累 3.古代文学艺术美不胜收 4.古代建筑艺术巧夺天工 5.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1.经济体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 2.政治制度: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 的生机和活力 3.社会结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社会结构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文化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思想体系限制了人们思想的发展 (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教 案 姓名 潘洪伟 2009~2010 学年第 2 学期 时间_ 节次_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授课专业及层次 本科各专业 授课内容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学时数 2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线索 重 点 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历史趋势 难 点 同上 自学内容 无 使用教具 多媒体 相关学科知识 世界近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毛泽东文选 教 学 法 讲授、自学、引导和训练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第一讲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重点与难点: 1.中国古代文明在世界的地位 2.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3.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及评价 4.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及任务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1. 延续时间最长的中华文明 2. 古代科学技术硕果累累 3. 古代文学艺术美不胜收 4. 古代建筑艺术巧夺天工 5. 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1. 经济体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 展 2. 政治制度: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 的生机和活力 3.社会结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社会结构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文化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思想体系限制了人们思想的发展 (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40
1. 欧美国家对外推行殖民政策 2.出现一批欲称霸世界的西方列强:英法美俄 各列强国不断抢占殖民地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 2.英国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 3.鸦片贸易给中国造成严重危害 (1)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白银大量外流。 (2)使清朝统治者更加腐化,更加剧了国家危机。 (3)毒害了国人的身心健康,摧残了社会生产力。 中国进行正义的禁烟斗争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1.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1)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2)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4)片面最惠国待遇 (5)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2.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1)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2)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加强 (3)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 (4)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3.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特点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出现买办势力与买办制度2.产生了最革命的工人阶级3.出现了具 有两面性的资产阶级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20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1)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课后思考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 欧美国家对外推行殖民政策 2. 出现一批欲称霸世界的西方列强:英法美俄 3. 各列强国不断抢占殖民地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 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 2. 英国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 3.鸦片贸易给中国造成严重危害 (1)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白银大量外流。 (2)使清朝统治者更加腐化,更加剧了国家危机。 (3)毒害了国人的身心健康,摧残了社会生产力。 4. 中国进行正义的禁烟斗争 5.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1. 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1)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2)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4)片面最惠国待遇 (5)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2. 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1)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2)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加强 (3)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 (4)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3.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特点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 出现买办势力与买办制度 2. 产生了最革命的工人阶级 3. 出现了具 有两面性的资产阶级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1)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课后思考题: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 3.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40 20
教 案 姓名潘洪伟2009~2010学年第2学期 时间 节次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要 授课专业及层次 本科各专业 授课内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学时数 2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 重点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难点 同上 自学内容 无 使用教具 多媒体 相关学科知识 中国近现代史,毛泽东文选,邓小平文选等 教学法 讲授、自学、引导和训练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三个问题: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什么: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反侵略失败的原因 第一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30- 案 (二)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恩格斯在揭露沙俄侵华罪行时指出:俄国通过《毁痒条约》“从中国夺取了一块 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三)勒索赔 抢掠财富 1,向中国勒素巨额赔款 (1)在鸦片战争期间,强迫交纳赎城费600万元。通过《南京条约》攫取赔款2100 万元。 (2)第一次跑片中、法冬得赔款800万两白组 (3)甲午战争时,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迫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再加上赎辽 费3000万两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应支付的赔款额竟高 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近10亿两之巨。 2.公开抢劫财富,破坏文物和古迹 政治控制 (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1.通迫中国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2.北京政变后公开勾结 3.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4.通过总税务司把持中国海关
教 案 姓名 潘洪伟 2009~2010 学年第 2 学期 时间 节次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授课专业及层次 本科各专业 授课内容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学时数 2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 重 点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难 点 同上 自学内容 无 使用教具 多媒体 相关学科知识 中国近现代史,毛泽东文选,邓小平文选等 教 学 法 讲授、自学、引导和训练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两条线索: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 三个问题: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什么;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反侵略失败的原因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一)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五次侵略战争;奇怪的战争:日俄战争;三大惨案;1894年日军制造的旅顺大屠杀惨 案 (二)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恩格斯在揭露沙俄侵华罪行时指出:俄国通过《瑷珲条约》“从中国夺取了一块 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三)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1.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 (1)在鸦片战争期间,强迫交纳赎城费600万元。通过《南京条约》攫取赔款2100 万元。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各得赔款800万两白银 (3)甲午战争时,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迫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再加上赎辽 费3 000万两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应支付的赔款额竟高 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近10亿两之巨。 2.公开抢劫财富,破坏文物和古迹 二、政治控制 (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1.逼迫中国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2.北京政变后公开勾结 3.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4.通过总税务司把持中国海关 30-
(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三)扶植、收买代翅人 三、 经济掠夺】 (一)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二)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三)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四、文化渗透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40 人民群众的反侵斗争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瓜分豆剂通人来, 同种沉沦刷可衰, 太息抽相今去急 劝君猛醒莫徘徊。 一)边危机和瓜 分危机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欧美报刊纷纷公开讨论如何瓜分中国。 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在给德皇威廉二世的奏议中认为:“关于近年以来 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现在“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 (二)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一)社会制度的腐败 (二)经济技术的落后 在鸦片战争中。 虽然 国军队在总兵力上占优势,但在局部战役、战场上并不占优势 加上军队素质、武器装备等诸方面的劣势,中国军队的综合实力、战斗能力远远低于 美军。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师书长转以制电”的主张知早期的维新思却 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于184年组织编成《四洲志, 一书,要了解外国情况,组织 抵抗,不但无人理睬,还被陷害发配新疆。听到《南京条约》签订,他不禁仰天长叹: 小丑跳梁谁殄矢,中原搅誉望澄清, 关山万里残霄月,尤听江东战鼓声。 魏源在其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从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愿望出发,提 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进行政体改革 (二)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救亡图存 2.孙中山喊出“振兴中华”口号 讨论思考 1.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便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三)扶植、收买代理人 三、经济掠夺 (一)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二)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三)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四、文化渗透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瓜分豆剖逼人来, 同种沉沦剧可哀, 太息神州今去矣, 劝君猛醒莫徘徊。 (一)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欧美报刊纷纷公开讨论如何瓜分中国。 八 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在给德皇威廉二世的奏议中认为:“关于近年以来 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现在“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 (二)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1.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2.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一)社会制度的腐败 (二)经济技术的落后 在鸦片战争中,虽然中国军队在总兵力上占优势,但在局部战役、战场上并不占优势。 加上军队素质、武器装备等诸方面的劣势,中国军队的综合实力、战斗能力远远低于 英军。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于 1841年组织编成《四洲志》一书,要了解外国情况,组织 抵抗,不但无人理睬,还被陷害发配新疆。听到《南京条约》签订,他不禁仰天长叹: 小丑跳梁谁殄矢,中原揽辔望澄清, 关山万里残霄月,尤听江东战鼓声。 魏源在其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从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愿望出发,提 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进行政体改革 (二)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1.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救亡图存 2.孙中山喊出“振兴中华”口号 讨论思考题 1. 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40 30
教 案 姓名 潘洪伟2009~2010学年第2学期 时间 节次 课程名称 中近现代史绑要 授课专业及层次 本科各专业 授课内容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上) 学时数 2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先进中国人对国家出路探索的努力 重点 太平天国、洋务运动 难点 同上 自学内容 无 使用数具 多媒体 相关学科知识 中国近现代史,毛泽东文选,邓小平文选等 教学法 讲授、自学、引导和训练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第二章对国家出略的早翔探素 队自鸦片越全起至动的随气壶上文仪路琴应的加和造封建王圈 的日益腐 不 地沉沦下去 甚至处在 力旺盛的民族,中国人民不会甘心沉论下去,他们要抗争、要奋斗,探索救国救民的 首路。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农民战 (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太平天国农民起 义的背景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进程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2《济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 1.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陈玉成、李秀成无力挽回败局 1864年7月,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 2.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教 案 姓名 潘洪伟 2009~2010 学年第 2 学期 时间 节次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授课专业及层次 本科各专业 授课内容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上) 学时数 2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先进中国人对国家出路探索的努力 重 点 太平天国、洋务运动 难 点 同上 自学内容 无 使用教具 多媒体 相关学科知识 中国近现代史,毛泽东文选,邓小平文选等 教 学 法 讲授、自学、引导和训练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导入:自鸦片战争起至五四运动前夕,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程度的加深和清封建王朝 的日益腐败,中国不断地沉沦下去,甚至处在亡国亡种的边缘。中华民族是一个生命 力旺盛的民族,中国人民不会甘心沉沦下去,他们要抗争、要奋斗,探索救国救民的 道路。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背景 2.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进程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2.《资政新篇 》的内容及评价 (三)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1. 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陈玉成、李秀成无力挽回败局 1864 年 7 月,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 2.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