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学 病原学 1.肠杆菌科志贺菌属G一,有菌毛 2.分4群,43个血清型 菌名 群 血清型和亚型 痢疾志贺菌 A 1—15 福氏志贺菌 B 1b、2a、3型等 鲍氏志贺菌 C 1—19 宋内氏志贺菌 D 1
病原学 1. 肠杆菌科志贺菌属G— , 有菌毛 2.分4群,43个血清型 菌名 群 血清型和亚型 痢疾志贺菌 A 1—15 福氏志贺菌 B 1b、2a、3型等 鲍氏志贺菌 C 1—19 宋内氏志贺菌 D 1 病原学
病原学 3.我国以B群福氏菌为主, 其中以1b、2a、3 型居多。 4.主要致病因素:内毒素 A群还可产生外毒素:有神经毒、 细胞毒、 肠毒素活性,引起严重的临床表现 5.抵抗力:外界生存力较强。D群最强,A群 最弱。对各种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
3.我国以B群福氏菌为主 ,其中以1b、2a 、3 型居多。 4.主要致病因素:内毒素 A群还可产生外毒素:有神经毒、细胞毒、 肠毒素活性,引起严重的临床表现 5.抵抗力:外界生存力较强 。D群最强,A群 最弱。对各种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 病原学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人、带菌者。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水源污染可爆发 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 短暂不稳定,无交叉免 疫,易多次感染发病。 流行特征:散发, 夏秋季多见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人、带菌者。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水源污染可爆发 。 易感性 :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 短暂不稳定,无交叉免 疫,易多次感染发病。 流行特征 :散发, 夏秋季多见。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志贺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 1、细菌数量 2、细菌的致病力 3、人体的抵抗力
发病机制 ⚫ 志贺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 1、细菌数量 2、细菌的致病力 3、人体的抵抗力
发病机理 发病机理 胃酸杀灭 痢疾杆菌一胃 分泌型IgA不足 肠道 结肠 病菌量较多 上皮细胞及固有层一炎症反应 腹痛、腹泻、和粘液血便
发病机理 胃酸杀灭 痢疾杆菌 胃 分泌型IgA不足 肠道 结肠 病菌量较多 上皮细胞及固有层 炎症反应 腹痛、腹泻、和粘液血便。 发病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