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和他过不去,工作上他比以往顺利了,他发现自己比以前快乐多了。(《知识窗》马国福 文) 9幸福的秘诀 晓丽是幸福的。丈夫很爱她,并且很能干。 丈夫原是名公务员,前几年下海做生意,许是官场上多年历练的缘故,在商海里如鱼得 水,不出几年就混成了“款 作为“大款”的妻子,晓丽完全可以养尊处优,但她一直没有放弃自己心爱的教师职业 并且还当着一个班的班主任,同时还要照顾8岁多的儿子,那个辛苦自不必说。 当老师一个月工资不过一千多块钱,还不够丈夫一顿饭。不少人都劝晓丽,干脆辞职别 干了,一心一意相夫教子,多花点心思拴住丈夫的心吧,虽说丈夫目前很忠诚,可说不准以 后会花心。也是的,有钱的男人总让人放心不下。 晓丽总是一笑置之 她有自己的道理。女人放弃自己的事业,那还不等于放弃了自我!再说了,和丈夫从同 学到夫妻,彼此都很了解,感情也经受了考验,她相信他。当然更重要的,她对自己有信心, 她有能力做好老师、母亲和妻子 有信心的女人是从容的。晓丽每天按自己的节奏生活着,照顾好儿子,教导好学生。丈 夫呢,因为要忙生意,天南海北地跑,今天在广东,可能明天就去了上海,有时,一个月也 难得回来两次 晓丽总是那么不露声色,极少埋怨丈夫的忙碌,相反,她十分体贴丈夫。男人干事业太 辛苦,她经常提醒他,要注意保重身体。顺风顺水时劝丈夫保持清醒,遭遇挫折时给丈夫鼓 丈夫在家里,一家人说说话看看电视,丈夫出门在外,她和儿子就常给他打电话,或者 给他发电子邮件。丈夫随身带着手机和手提电脑,随时都知道家里有妻子和儿子在牵挂着自 周围的女人不是埋怨丈夫太窝囊,就是抱怨丈夫太花心,而晓丽这边风景独好,丈夫越 来越能挣钱,但他依然一往情深,他总是尽可能地去多陪一陪老婆和儿子。 找了一个又有钱又有情的男人,晓丽的幸福让人羡慕。有一次,我打趣着问她的相夫秘 诀。她笑着说,哪有什么秘诀,只不过把爱攥在手心。 她打了一个比喻,男人就如风筝,在天上飞来飞去,可风筝的那头连着一个家。作为妻 就是要懂得及时松手,让风筝能高高飞翔;又要懂得及时收紧,让风筝不至于失去控制 放风筝讲究张弛有度,同时又是需要技术的,握着那条爱的绳索,在张弛之间把握住幸 福,这样的妙处只有聪明的女人能体会。 晓丽正是这样一个聪明的女人。(《重庆晚报》李中声文) 10跳蚤人生 失败常常不是因为我们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而是在心理上默认了一个“不可 跨越”的高度限制。 六年前,一位朋友南下求职,根据她的专长和才华,负责一个部门运行不成 问题。 我给一家电信公司的余总工程师写了一封推荐信,然后让朋友约定时间面 试。没想到她却说自己从来没有在这样大的电信公司做过主管,恐怕面试无法通 过,或者做不好工作,影响朋友的面子,只好“退而求其次” 她先给几家用人单位寄去简历,足足等了半个月,结果石沉大海无消息;接 着,她又去找区级人才市场或者职业介绍所,见了几家用人单位,结果是“高不
有人和他过不去,工作上他比以往顺利了,他发现自己比以前快乐多了。(《知识窗》马国福 文) 9.幸福的秘诀 晓丽是幸福的。丈夫很爱她,并且很能干。 丈夫原是名公务员,前几年下海做生意,许是官场上多年历练的缘故,在商海里如鱼得 水,不出几年就混成了“款”。 作为“大款”的妻子,晓丽完全可以养尊处优,但她一直没有放弃自己心爱的教师职业, 并且还当着一个班的班主任,同时还要照顾 8 岁多的儿子,那个辛苦自不必说。 当老师一个月工资不过一千多块钱,还不够丈夫一顿饭。不少人都劝晓丽,干脆辞职别 干了,一心一意相夫教子,多花点心思拴住丈夫的心吧,虽说丈夫目前很忠诚,可说不准以 后会花心。也是的,有钱的男人总让人放心不下。 晓丽总是一笑置之。 她有自己的道理。女人放弃自己的事业,那还不等于放弃了自我!再说了,和丈夫从同 学到夫妻,彼此都很了解,感情也经受了考验,她相信他。当然更重要的,她对自己有信心, 她有能力做好老师、母亲和妻子。 有信心的女人是从容的。晓丽每天按自己的节奏生活着,照顾好儿子,教导好学生。丈 夫呢,因为要忙生意,天南海北地跑,今天在广东,可能明天就去了上海,有时,一个月也 难得回来两次。 晓丽总是那么不露声色,极少埋怨丈夫的忙碌,相反,她十分体贴丈夫。男人干事业太 辛苦,她经常提醒他,要注意保重身体。顺风顺水时劝丈夫保持清醒,遭遇挫折时给丈夫鼓 励。 丈夫在家里,一家人说说话看看电视,丈夫出门在外,她和儿子就常给他打电话,或者 给他发电子邮件。丈夫随身带着手机和手提电脑,随时都知道家里有妻子和儿子在牵挂着自 己。 周围的女人不是埋怨丈夫太窝囊,就是抱怨丈夫太花心,而晓丽这边风景独好,丈夫越 来越能挣钱,但他依然一往情深,他总是尽可能地去多陪一陪老婆和儿子。 找了一个又有钱又有情的男人,晓丽的幸福让人羡慕。有一次,我打趣着问她的相夫秘 诀。她笑着说,哪有什么秘诀,只不过把爱攥在手心。 她打了一个比喻,男人就如风筝,在天上飞来飞去,可风筝的那头连着一个家。作为妻 子,就是要懂得及时松手,让风筝能高高飞翔;又要懂得及时收紧,让风筝不至于失去控制。 放风筝讲究张弛有度,同时又是需要技术的,握着那条爱的绳索,在张弛之间把握住幸 福,这样的妙处只有聪明的女人能体会。 晓丽正是这样一个聪明的女人。(《重庆晚报》李中声文) 10.跳蚤人生 失败常常不是因为我们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而是在心理上默认了一个“不可 跨越”的高度限制。 六年前,一位朋友南下求职,根据她的专长和才华,负责一个部门运行不成 问题。 我给一家电信公司的余总工程师写了一封推荐信,然后让朋友约定时间面 试。没想到她却说自己从来没有在这样大的电信公司做过主管,恐怕面试无法通 过,或者做不好工作,影响朋友的面子,只好“退而求其次”。 她先给几家用人单位寄去简历,足足等了半个月,结果石沉大海无消息;接 着,她又去找区级人才市场或者职业介绍所,见了几家用人单位,结果是“高不
成而低不就”。最后,她打电话给电信公司余总工程师,总工办秘书接过电话问 道:“请问您找哪一位?”她回答说:“请找余总。”秘书说:“对不起,余总 正在开会,可以请您留下口信吗?”她又不好意思留口信。 周后,我给她讲了一个“跳蚤的故事”: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 跳蚤放进玻璃杯,发现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到它身体的400倍,如果再增加 些高度,跳蚤就跳不出来了。但是当你把一盏酒精灯拿到杯底,跳蚤热得受不了 的时候,它就会“嘣”地一下,跳了出去。正如兵法上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 朋友很快领悟,第二天一上班,她就给余总打电话,又是秘书接的电话,但 她直呼余总的名字,秘书不敢怠慢,很快接通电话· 现在我这位朋友早已成为该公司的设计室主管。余总多次对我说:“我真该 感谢你,你给我们公司介绍的这位同事诚实、能干、进步最快 其实我们许多人也在重复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因为在心理上默认了一个 “不可跨越”的高度极限,而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青年知识报》张强文) 11对手强大是件幸事 在秀丽的日本北海道盛产一种味道极为鲜美的鳗鱼,海边渔村的许多渔民都以捕 捞鳗鱼为生。然而这种珍贵鳗鱼的生命却特别脆弱,它一旦离开深海便容易死去, 为此渔民们捕回的鳗鱼往往都是死的 在村子里,却有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鳗,返回岸边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 跳,几无死者。而与之一起出海的其他渔户纵是使尽招数,回岸依旧是一船死鳗 鱼。因为鳗鱼活的少,自然就奇货可居起来,活鳗鱼的价格也是死鳗鱼的几倍。 于是同样的几年工夫,老渔民成了当时有名的富翁,其他的渔民却只能维持简单 的温饱。 时间长了,渔村甚至开始传言老渔民有某种魔力,让鳗鱼保持生命。 就在老渔民临终前,他决定把秘诀公之于世。其实老渔民并没什么魔力,他 使鳗鱼不死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在捕捞上的鳗鱼中,再加入几条叫狗鱼的杂鱼。 狗鱼非但不是鳗鱼的同类,而且是鳗鱼的“死对头”。几条势单力薄的狗鱼在面 对众多的“对手”时,便惊慌失措地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由此却勾起了鳗鱼们 旺盛的斗志,一船死气沉沉的鳗鱼就这样给激活了 引入几个“对手”便使一船鳗鱼起死回生,老渔民的做法不能不令人惊奇。 而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竞争的地方也往往是死水一潭,一旦有了竞争,人们则斗 志昂扬,激情四射,这正是竞争的力量之所在 有时候拥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真是一件幸事。(《涉世之初》方军文 12.一天足够了 年近7旬的老先生要续弦,对方是同样高龄的一位老太太。 儿女们一致反对:“您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有什么意思?她不过是看上了您 的存折,您的退休金,您的房子,您叫我们当儿女的多尴尬……” 老先生拍案而起:“我爱她!” 儿女们惊呆了,想不到这样的话从一个须发斑白的老人嘴里说出来。 老先生留下所有的存折,离开了大房子,和老太太一起住在了一起。 每天傍晚,人们都可以看到两个老人互相搀扶着在夕阳下散步,晚霞把他们 的脸映得红红的
成而低不就”。最后,她打电话给电信公司余总工程师,总工办秘书接过电话问 道:“请问您找哪一位?”她回答说:“请找余总。”秘书说:“对不起,余总 正在开会,可以请您留下口信吗?”她又不好意思留口信。 一周后,我给她讲了一个“跳蚤的故事”: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 跳蚤放进玻璃杯,发现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到它身体的 400 倍,如果再增加一 些高度,跳蚤就跳不出来了。但是当你把一盏酒精灯拿到杯底,跳蚤热得受不了 的时候,它就会“嘣”地一下,跳了出去。正如兵法上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 朋友很快领悟,第二天一上班,她就给余总打电话,又是秘书接的电话,但 她直呼余总的名字,秘书不敢怠慢,很快接通电话…… 现在我这位朋友早已成为该公司的设计室主管。余总多次对我说:“我真该 感谢你,你给我们公司介绍的这位同事诚实、能干、进步最快。” 其实我们许多人也在重复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因为在心理上默认了一个 “不可跨越”的高度极限,而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青年知识报》张强文) 11.对手强大是件幸事 在秀丽的日本北海道盛产一种味道极为鲜美的鳗鱼,海边渔村的许多渔民都以捕 捞鳗鱼为生。然而这种珍贵鳗鱼的生命却特别脆弱,它一旦离开深海便容易死去, 为此渔民们捕回的鳗鱼往往都是死的。 在村子里,却有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鳗,返回岸边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 跳,几无死者。而与之一起出海的其他渔户纵是使尽招数,回岸依旧是一船死鳗 鱼。因为鳗鱼活的少,自然就奇货可居起来,活鳗鱼的价格也是死鳗鱼的几倍。 于是同样的几年工夫,老渔民成了当时有名的富翁,其他的渔民却只能维持简单 的温饱。 时间长了,渔村甚至开始传言老渔民有某种魔力,让鳗鱼保持生命。 就在老渔民临终前,他决定把秘诀公之于世。其实老渔民并没什么魔力,他 使鳗鱼不死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在捕捞上的鳗鱼中,再加入几条叫狗鱼的杂鱼。 狗鱼非但不是鳗鱼的同类,而且是鳗鱼的“死对头”。几条势单力薄的狗鱼在面 对众多的“对手”时,便惊慌失措地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由此却勾起了鳗鱼们 旺盛的斗志,一船死气沉沉的鳗鱼就这样给激活了。 引入几个“对手”便使一船鳗鱼起死回生,老渔民的做法不能不令人惊奇。 而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竞争的地方也往往是死水一潭,一旦有了竞争,人们则斗 志昂扬,激情四射,这正是竞争的力量之所在。 有时候拥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真是一件幸事。(《涉世之初》方军文) 12.一天足够了 年近 7 旬的老先生要续弦,对方是同样高龄的一位老太太。 儿女们一致反对:“您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有什么意思?她不过是看上了您 的存折,您的退休金,您的房子,您叫我们当儿女的多尴尬……” 老先生拍案而起:“我爱她!” 儿女们惊呆了,想不到这样的话从一个须发斑白的老人嘴里说出来。 老先生留下所有的存折,离开了大房子,和老太太一起住在了一起。 每天傍晚,人们都可以看到两个老人互相搀扶着在夕阳下散步,晚霞把他们 的脸映得红红的
半年后,老先生中风,瘫痪在床上。儿女们来看望,看见老太太坐在床头紧 握着老先生的手,老先生不能说话,只是手指微微动着,抚摸着老太太枯干的手 背,目光暖暖的。 人们很少再见到老太太出门,往往只能在早上的市场上看见她买很多很贵的 老太太每天给老先生读书,念报纸,喂饭,擦洗身子,换洗衣服…她找来 许多大镜子,从窗口摆到床头,和老先生一起看折射进来的风景。房间里还经常 传出美妙的音乐声。 医生曾经说,像老先生这样的病情,这样的年龄,能再活上一年就不错了 可老先生一直活了五年。 老先生去世后,他的儿女们感激老太太对父亲的悉心照顾,送来两万元钱 老太太拒绝了:“你们的父亲已经给了我很多……” 儿女们心里一惊,暗想:“难道父亲还有什么私藏?” 老太太笑了,望着窗外鲜红的落日,说:“你们的父亲给了我爱,这是多少 金钱都换不来的 儿女们汗颜:“可你们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过半年……” 傻孩子,如果彼此爱着,哪怕一天,生命的最后一天,你也可以拥有对方 的一切。”(《青年博览》阿虎文) 14把自己带到悬崖 儿子要到更远的地方去历练自己,左思右想,舍不得放下现在自己拥有的一切 在他非常困惑的时候,父亲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乡下老人在山里打柴时,拾到一只很小的样子怪怪的鸟,就把这只怪 鸟带回家给小孙子玩耍。老人的小孙子将怪鸟放在小鸡群里,让母鸡养育着。后 来发现那只怪鸟竟是一只鹰,人们担心鹰再长大一些会吃鸡。然而人们的担心是 多余的,那只鹰始终和鸡相处得很和睦。时间久了,村里的人们对于这种鹰鸡同 处的状况越来越看不惯,如果哪家丢了鸡,首先便会怀疑被它吃掉了。越来越不 满的人们一致强烈要求:要么杀了那只鹰;要么将它放生,让它永远也别回来。 这一家人却舍不得杀它,于是决定将鹰放走,让它回归大自然。他们把鹰带 到村外的田野上,过不了几天那只鹰又飞回来了,他们驱赶它不让它进家门,甚 至将它“打”得遍体鳞伤……许多办法试过了都不奏效。最后他们终于明白:原 来鹰是眷恋它从小长大的家园。 后来村里的一位老人说:“把鹰交给我吧,我会让它重返蓝天,永远不再回 来。”老人将鹰带到附近一个最陡峭的悬崖绝壁旁,然后将鹰狠狠地向悬崖下的 深涧扔去,如扔一块石头。那只鹰开始也如石头般向下坠去,然而快要到涧底时, 它只轻轻展开双翅就稳稳托住了身体,开始缓缓滑翔,然后它只轻轻拍了拍翅膀, 就飞向蔚蓝的天空。 它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渐渐变成了一个小黑点,飞出了人们的视野,永远 地飞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听了父亲的故事,年轻人痛下决心,终于明白了父亲的告诫。其实每个人又 何尝不像那只鹰一样,总是对现有的东西不忍放弃,对舒适平稳的生活恋恋不舍 呢。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人生有所造就,就必须懂得在关键时刻把自己带到人生 的悬崖,给自己一片悬崖其实就是给自己一片蔚蓝的天空啊。(《知音》王新文)
半年后,老先生中风,瘫痪在床上。儿女们来看望,看见老太太坐在床头紧 握着老先生的手,老先生不能说话,只是手指微微动着,抚摸着老太太枯干的手 背,目光暖暖的。 人们很少再见到老太太出门,往往只能在早上的市场上看见她买很多很贵的 菜。 老太太每天给老先生读书,念报纸,喂饭,擦洗身子,换洗衣服……她找来 许多大镜子,从窗口摆到床头,和老先生一起看折射进来的风景。房间里还经常 传出美妙的音乐声。 医生曾经说,像老先生这样的病情,这样的年龄,能再活上一年就不错了, 可老先生一直活了五年。 老先生去世后,他的儿女们感激老太太对父亲的悉心照顾,送来两万元钱。 老太太拒绝了:“你们的父亲已经给了我很多……” 儿女们心里一惊,暗想:“难道父亲还有什么私藏?” 老太太笑了,望着窗外鲜红的落日,说:“你们的父亲给了我爱,这是多少 金钱都换不来的。” 儿女们汗颜:“可你们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过半年……” “傻孩子,如果彼此爱着,哪怕一天,生命的最后一天,你也可以拥有对方 的一切。”(《青年博览》阿虎文) 14.把自己带到悬崖 儿子要到更远的地方去历练自己,左思右想,舍不得放下现在自己拥有的一切。 在他非常困惑的时候,父亲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乡下老人在山里打柴时,拾到一只很小的样子怪怪的鸟,就把这只怪 鸟带回家给小孙子玩耍。老人的小孙子将怪鸟放在小鸡群里,让母鸡养育着。后 来发现那只怪鸟竟是一只鹰,人们担心鹰再长大一些会吃鸡。然而人们的担心是 多余的,那只鹰始终和鸡相处得很和睦。时间久了,村里的人们对于这种鹰鸡同 处的状况越来越看不惯,如果哪家丢了鸡,首先便会怀疑被它吃掉了。越来越不 满的人们一致强烈要求:要么杀了那只鹰;要么将它放生,让它永远也别回来。 这一家人却舍不得杀它,于是决定将鹰放走,让它回归大自然。他们把鹰带 到村外的田野上,过不了几天那只鹰又飞回来了,他们驱赶它不让它进家门,甚 至将它“打”得遍体鳞伤……许多办法试过了都不奏效。最后他们终于明白:原 来鹰是眷恋它从小长大的家园。 后来村里的一位老人说:“把鹰交给我吧,我会让它重返蓝天,永远不再回 来。”老人将鹰带到附近一个最陡峭的悬崖绝壁旁,然后将鹰狠狠地向悬崖下的 深涧扔去,如扔一块石头。那只鹰开始也如石头般向下坠去,然而快要到涧底时, 它只轻轻展开双翅就稳稳托住了身体,开始缓缓滑翔,然后它只轻轻拍了拍翅膀, 就飞向蔚蓝的天空。 它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渐渐变成了一个小黑点,飞出了人们的视野,永远 地飞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听了父亲的故事,年轻人痛下决心,终于明白了父亲的告诫。其实每个人又 何尝不像那只鹰一样,总是对现有的东西不忍放弃,对舒适平稳的生活恋恋不舍 呢。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人生有所造就,就必须懂得在关键时刻把自己带到人生 的悬崖,给自己一片悬崖其实就是给自己一片蔚蓝的天空啊。(《知音》王新文)
15最出色的地方 个人需要技巧和智慧,但最不能缺少的是原则和信念。有一个流亡海外的 女孩子,因为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被英国特工组织看中,加入了英国的特 工组织。她其实并不适合特工工作,性情急躁,所有同事都不看好她,认为她做 间谍,无疑是为敌国送上一座秘密的宝矿。 正在这时,英国在法国的一个秘密电台被纳粹分子破坏,因为电报员奇缺, 她被暂时派遣到法国从事电报收发工作。果然,正如大家所预测的,所有的训练 过程都对她没有丝毫用处。组织上让她拿一份敌国驻军图送给地下交通员。她到 了接头地点后,怎么也想不起接头暗号,情急之下,索性把地图展开,对着来来 往往的人群进行试探:“你对这张地图感兴趣吗?”幸运的是,她很快遇上了两 位地下交通员,他们扮作精神病人迅速地掩盖了这个可怕而致命的错误。 不仅如此,她认为越是繁华的地段越是安全,于是自作主张把秘密电台搬到 了巴黎的闹市区,可是她不知道,盖世太保的总部就在离她一街之远的地方,如 果在晚上,盖世太保们甚至能听见她发报的声音;终于在一天夜里,盖世太保们 把这个胆大妄为正在发报的间谍逮捕了。英国特工员得知她被捕之后,都后悔不 已,如果这个天真的姑娘在盖世太保的刑具下毫无保留地说出一切,那么对在法 的特工组织将是一个重创。出乎意料,盖世太保们用尽了种种残酷的刑法,都无 法撬开她的嘴。盖世太保对这个外表柔弱被折磨得半死的女孩简直起敬了 她的名字叫努尔,曾是一位印度王族的娇贵女儿。二站结束后,英国政府追 授她乔治勋章和帝国勋章。这样一个不称职的间谍获得英国政府的最高奖赏,官 方的解释是:对敌国而言,梦寐以求的是间谍的背叛,这等于无形的巨大宝藏。 但这个很笨的女孩儿,至今都没有吐露一个字。一个人也需要技巧和智慧,但最 不能缺少的,是原则和信念。这就是一个间谍最本位最出色的地方,所以我们从 没怀疑她是一位优秀的间谍。(《直觉》陆勇强文) 15.换一种思维方式生存 法国著名科学家法伯发现了一种很有趣的虫子,这种虫子都有一种“跟随者”的 习性,它们外出觅食或者玩耍,都会跟随在另一只同类的后面,而从来不敢换 种思维方式,另寻出路。发现这种虫子后,法伯做了一个实验,他花费了很长时 间捉了许多这种虫子,然后把它们一只只首尾相连放在了一个花盆周围,在离花 盆不远处放置了一些这种虫子很爱吃的食物。一个小时之后,法伯前去观察,发 现虫子一只只不知疲倦地在围绕着花盆转圈。一天之后,法伯再去观察,发现虫 子们仍然在一只紧接一只地围绕着花盆疲于奔命。七天之后,法伯去看,发现所 有的虫子已经一只只首尾相连地累死在了花盆周围。 后来,法伯在他的实验笔记中写道:这些虫子死不足惜,但如果它们中的 只能够越出雷池半步,换一种思维方式,就能找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命运也会 迴然不同,最起码不会饿死在离食物不远的地方。 其实,该换一种思维方式生存的不仅仅是虫子,还有比它们高级得多的人类。 个非常著名的公司要招聘一名业务经理,丰厚的薪水和各项福利待遇吸引 了数百名求职者前来应聘,经过一番初试和复试,剩下了10名求职者。主考官 对这10名求职者说:“你们回去好好准备一下,一个星期之后,本公司的总裁
15.最出色的地方 一个人需要技巧和智慧,但最不能缺少的是原则和信念。有一个流亡海外的 女孩子,因为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被英国特工组织看中,加入了英国的特 工组织。她其实并不适合特工工作,性情急躁,所有同事都不看好她,认为她做 间谍,无疑是为敌国送上一座秘密的宝矿。 正在这时,英国在法国的一个秘密电台被纳粹分子破坏,因为电报员奇缺, 她被暂时派遣到法国从事电报收发工作。果然,正如大家所预测的,所有的训练 过程都对她没有丝毫用处。组织上让她拿一份敌国驻军图送给地下交通员。她到 了接头地点后,怎么也想不起接头暗号,情急之下,索性把地图展开,对着来来 往往的人群进行试探:“你对这张地图感兴趣吗?”幸运的是,她很快遇上了两 位地下交通员,他们扮作精神病人迅速地掩盖了这个可怕而致命的错误。 不仅如此,她认为越是繁华的地段越是安全,于是自作主张把秘密电台搬到 了巴黎的闹市区,可是她不知道,盖世太保的总部就在离她一街之远的地方,如 果在晚上,盖世太保们甚至能听见她发报的声音;终于在一天夜里,盖世太保们 把这个胆大妄为正在发报的间谍逮捕了。英国特工员得知她被捕之后,都后悔不 已,如果这个天真的姑娘在盖世太保的刑具下毫无保留地说出一切,那么对在法 的特工组织将是一个重创。出乎意料,盖世太保们用尽了种种残酷的刑法,都无 法撬开她的嘴。盖世太保对这个外表柔弱被折磨得半死的女孩简直起敬了。 她的名字叫努尔,曾是一位印度王族的娇贵女儿。二站结束后,英国政府追 授她乔治勋章和帝国勋章。这样一个不称职的间谍获得英国政府的最高奖赏,官 方的解释是:对敌国而言,梦寐以求的是间谍的背叛,这等于无形的巨大宝藏。 但这个很笨的女孩儿,至今都没有吐露一个字。一个人也需要技巧和智慧,但最 不能缺少的,是原则和信念。这就是一个间谍最本位最出色的地方,所以我们从 没怀疑她是一位优秀的间谍。(《直觉》陆勇强文) 15.换一种思维方式生存 法国著名科学家法伯发现了一种很有趣的虫子,这种虫子都有一种“跟随者”的 习性,它们外出觅食或者玩耍,都会跟随在另一只同类的后面,而从来不敢换一 种思维方式,另寻出路。发现这种虫子后,法伯做了一个实验,他花费了很长时 间捉了许多这种虫子,然后把它们一只只首尾相连放在了一个花盆周围,在离花 盆不远处放置了一些这种虫子很爱吃的食物。一个小时之后,法伯前去观察,发 现虫子一只只不知疲倦地在围绕着花盆转圈。一天之后,法伯再去观察,发现虫 子们仍然在一只紧接一只地围绕着花盆疲于奔命。七天之后,法伯去看,发现所 有的虫子已经一只只首尾相连地累死在了花盆周围。 后来,法伯在他的实验笔记中写道:这些虫子死不足惜,但如果它们中的一 只能够越出雷池半步,换一种思维方式,就能找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命运也会 迥然不同,最起码不会饿死在离食物不远的地方。 其实,该换一种思维方式生存的不仅仅是虫子,还有比它们高级得多的人类。 一个非常著名的公司要招聘一名业务经理,丰厚的薪水和各项福利待遇吸引 了数百名求职者前来应聘,经过一番初试和复试,剩下了 10 名求职者。主考官 对这 10 名求职者说:“你们回去好好准备一下,一个星期之后,本公司的总裁
将亲自面试你们 个星期之后,10名做了准备的求职者如约而至。结果, 个其貌不扬的求职者被留用下来,总裁问这名求职者:“知道你为什么会被留 用吗?”这名求职者老实地回答:“不清楚。”总裁说:“其实,你不是这10 名求职者中最优秀的。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时髦的服装、娴熟的面试技巧 但都不像你所做的准备这样务实。你用了一种超常规的方式,对本公司产品的市 场情况及别家公司同类产品的情况做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并提交了一份市场调 查报告。你没被本公司聘用之前,就做了这么多工作,不用你又用谁呢? 世上的事情有时就这么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如果你墨守成规,等待你的只 有失败;相反,如果你稍微动一下脑筋,对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一番创新,就能 获得成功。比如,那种具有“跟随者”习性的虫子为什么就不能动动脑筋,对自 己固有的习性进行一下创新一一不跟在别人身后漫无目的地奔跑,而像那个其貌 不扬的求职者一样换一种思维方式呢? 当然,让虫子摈弃自己固有的习性难免苛求,虫子毕竟是虫子。但是,人呢? (《组织人事报》王学亮文) 16.亏己也是福 世间,有些人常生怕自己吃亏。因而他们总爱斤斤计较,处处较劲,即使是蝇头 小利,也要与人争得面红耳赤,吵闹不休。他们若占了点别人的便宜,心里就会 像吃了蜜一样格外舒服。 其实,做人是不能怕吃亏的,更不能损人利己。做人可贵之处,倒是乐于亏 己。事实就是如此,自己主动吃点亏,往往能把棘手的事情做好,能把很难处理 的问题解决得妥妥当当。 西汉时期,有一年过年前夕,皇帝一高兴,就下令赏赐每个大臣一头羊。羊 有大有小,有肥有瘦。在分羊时,一位负责分羊的大臣犯了难,不知怎么分才能 让大家满意。正当他束手无策时,一位大臣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说:“这批羊很 好分。”说完,他就牵了一只瘦羊,高高兴兴地回家。众大臣见了,也都纷纷仿 效他,不加挑剔地牵了一头羊就走。摆在大臣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一下子就迎刃而 解了。这位大臣既得到了众大臣尊敬,也得到了皇帝的器重。对于这位大臣来说, 亏己不正是福吗? 亏己者,能让人们觉得他有肚量而加以敬重。这样,亏己者的人际关系自然 就比别人好。当他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乐于向他伸出援救之手;当他干事业时, 别人也肯对他给予支持,给予帮助。他的事业自然就容易获得成功。毋庸置疑, 能亏己者,大都是心胸宽阔者。而这些人呢,就比别人更能为国建功立业。有人 说:“一个人心胸有多大,他做成的事业就有多大。”诚哉斯言!只要我们留心 下历史和身边的人就不难发现,凡那些取得了巨大成就者,尤其是那些有杰出 成就的人,无一不是胸怀广、能亏己的人。相反,再看看我们身边那些一生无所 作为,无所建树的人,有哪一个不是心胸窄、爱计较、不肯亏己之辈?由此可见, 亏己不是福吗?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 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 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 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将亲自面试你们。”一个星期之后,10 名做了准备的求职者如约而至。结果, 一个其貌不扬的求职者被留用下来,总裁问这名求职者:“知道你为什么会被留 用吗?”这名求职者老实地回答:“不清楚。”总裁说:“其实,你不是这 10 名求职者中最优秀的。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时髦的服装、娴熟的面试技巧, 但都不像你所做的准备这样务实。你用了一种超常规的方式,对本公司产品的市 场情况及别家公司同类产品的情况做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并提交了一份市场调 查报告。你没被本公司聘用之前,就做了这么多工作,不用你又用谁呢?” 世上的事情有时就这么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如果你墨守成规,等待你的只 有失败;相反,如果你稍微动一下脑筋,对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一番创新,就能 获得成功。比如,那种具有“跟随者”习性的虫子为什么就不能动动脑筋,对自 己固有的习性进行一下创新——不跟在别人身后漫无目的地奔跑,而像那个其貌 不扬的求职者一样换一种思维方式呢? 当然,让虫子摈弃自己固有的习性难免苛求,虫子毕竟是虫子。但是,人呢? (《组织人事报》王学亮文) 16.亏己也是福 世间,有些人常生怕自己吃亏。因而他们总爱斤斤计较,处处较劲,即使是蝇头 小利,也要与人争得面红耳赤,吵闹不休。他们若占了点别人的便宜,心里就会 像吃了蜜一样格外舒服。 其实,做人是不能怕吃亏的,更不能损人利己。做人可贵之处,倒是乐于亏 己。事实就是如此,自己主动吃点亏,往往能把棘手的事情做好,能把很难处理 的问题解决得妥妥当当。 西汉时期,有一年过年前夕,皇帝一高兴,就下令赏赐每个大臣一头羊。羊 有大有小,有肥有瘦。在分羊时,一位负责分羊的大臣犯了难,不知怎么分才能 让大家满意。正当他束手无策时,一位大臣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说:“这批羊很 好分。”说完,他就牵了一只瘦羊,高高兴兴地回家。众大臣见了,也都纷纷仿 效他,不加挑剔地牵了一头羊就走。摆在大臣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一下子就迎刃而 解了。这位大臣既得到了众大臣尊敬,也得到了皇帝的器重。对于这位大臣来说, 亏己不正是福吗? 亏己者,能让人们觉得他有肚量而加以敬重。这样,亏己者的人际关系自然 就比别人好。当他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乐于向他伸出援救之手;当他干事业时, 别人也肯对他给予支持,给予帮助。他的事业自然就容易获得成功。毋庸置疑, 能亏己者,大都是心胸宽阔者。而这些人呢,就比别人更能为国建功立业。有人 说:“一个人心胸有多大,他做成的事业就有多大。”诚哉斯言!只要我们留心 一下历史和身边的人就不难发现,凡那些取得了巨大成就者,尤其是那些有杰出 成就的人,无一不是胸怀广、能亏己的人。相反,再看看我们身边那些一生无所 作为,无所建树的人,有哪一个不是心胸窄、爱计较、不肯亏己之辈?由此可见, 亏己不是福吗?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 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 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 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