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错字 逐(zhu)苍生(cang) 2.词语释义 贾生:即贾谊,西汉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 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访:咨询,征求意见。 逐臣:被贬谪的大臣。指贾谊。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伦:无人能比。 可怜:可惜。 虚:徒然。 前席:汉文帝向前移动座席,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1.易错字 逐(zhú) 苍生(cāng) 2.词语释义 贾生:即贾谊,西汉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 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21 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访:咨询,征求意见。 逐臣:被贬谪的大臣。指贾谊。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伦:无人能比。 可怜:可惜。 虚:徒然。 前席:汉文帝向前移动座席,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苍生:指百姓。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 阳)。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 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髙,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 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广为传诵。有《李义山全集》 【文题解说】 贾生即贾谊,西汉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 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 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 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仼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 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 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 反映了晩唐的社会现实—一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苍生:指百姓。 李商隐(约 813-约 858),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 阳)。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 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 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广为传诵。有《李义山全集》。 【文题解说】 贾生即贾谊,西汉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 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 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 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 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 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 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1.了解诗人李商隐及其作品 2.了解李商隐咏史诗的背景,把握诗歌主旨 3.了解李商隐诗的艺术特点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2.对古诗词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苦恼。 【重点】 1.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贾生》一诗的主旨。 2.背诵全诗。 【难点】 赏析李商隐诗的艺术特点 导入→资料助读→朗读诗歌→赏读诗歌→领会写法 导入一:解题型
1.了解诗人李商隐及其作品。 2.了解李商隐咏史诗的背景,把握诗歌主旨。 3.了解李商隐诗的艺术特点。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2.对古诗词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苦恼。 【重点】 1.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贾生》一诗的主旨。 2.背诵全诗。 【难点】 赏析李商隐诗的艺术特点。 导入⇒资料助读⇒朗读诗歌⇒赏读诗歌⇒领会写法 导入一:解题型
[设计意图]通过贾生经历的引入,让学生认知诗作产生的背景,由此引出课 题,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文学史上被评论得最多的人物里,有一个是西汉时期的才子贾谊。谈起他,人们 首先想起的,就是对怀才不遇者的慨叹。因为贾谊实实在在是个大才子。少年时 就有文才,博览群书,十几岁就能教《春秋左氏传》,20岁就已成为博士,也就是 汉文帝的皇家顾问。谁能像他一般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已备受文帝恩宠,升任太 中大夫。天下大事,贾生纵横议论,了然于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汉与匈奴的矛 盾,他以一双慧眼,老早就看得清凊楚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才华横溢招来的 是朝廷一干老臣的排挤和无德无才的新贵的诽谤。贾谊的死对头,有个叫邓通的, 是个不学无术的弄臣。说起他的发家史,也是一个笑话。原来汉文帝做了一个梦, 梦见自己上不了天,正在着急,后面有个戴黄帽子的人一推,文帝就上天了。于是 文帝四处打听这个“黄头人”的下落,偏巧某日有人见邓通戴着顶黄帽子,面貌又 与文帝梦中所见之人酷似,于是邓通便青云直上。这个不学无术的邓通无由受宠, 自然是贾谊所看不惯的。于是,两人成了死对头。文帝最终在邓通等人的多次诋 毁下,把贾谊放逐到了长沙。这个时候,贾谊年方23岁。弃置长沙,贾谊写下了《吊 屈原赋》,借他人之酒杯,抒自己之块垒。屈原与贾谊,他们的才干,他们的际遇有 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绝世才华,无与伦比;都是年少得志,破格提拔;都是抵触 权贵,蒙冤被贬;都是忠心耿耿,矢志不渝。被贬长沙三年之后,文帝终于又思念贾 谊,派人速召贾谊回京。宣室接见,文帝与贾谊谈至深夜。李商隐的《贾生》,就 描述了这次宣室接见。那么,李商隐是怎么看待这次接见的呢?现在我们就从李商 隐的《贾生》一诗里来寻找答案。 导入二:复习型
[设计意图] 通过贾生经历的引入,让学生认知诗作产生的背景,由此引出课 题,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文学史上被评论得最多的人物里,有一个是西汉时期的才子贾谊。谈起他,人们 首先想起的,就是对怀才不遇者的慨叹。因为贾谊实实在在是个大才子。少年时 就有文才,博览群书,十几岁就能教《春秋左氏传》,20 岁就已成为博士,也就是 汉文帝的皇家顾问。谁能像他一般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已备受文帝恩宠,升任太 中大夫。天下大事,贾生纵横议论,了然于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汉与匈奴的矛 盾,他以一双慧眼,老早就看得清清楚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才华横溢招来的 是朝廷一干老臣的排挤和无德无才的新贵的诽谤。贾谊的死对头,有个叫邓通的, 是个不学无术的弄臣。说起他的发家史,也是一个笑话。原来汉文帝做了一个梦, 梦见自己上不了天,正在着急,后面有个戴黄帽子的人一推,文帝就上天了。于是 文帝四处打听这个“黄头人”的下落,偏巧某日有人见邓通戴着顶黄帽子,面貌又 与文帝梦中所见之人酷似,于是邓通便青云直上。这个不学无术的邓通无由受宠, 自然是贾谊所看不惯的。于是,两人成了死对头。文帝最终在邓通等人的多次诋 毁下,把贾谊放逐到了长沙。这个时候,贾谊年方 23 岁。弃置长沙,贾谊写下了《吊 屈原赋》,借他人之酒杯,抒自己之块垒。屈原与贾谊,他们的才干,他们的际遇有 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绝世才华,无与伦比;都是年少得志,破格提拔;都是抵触 权贵,蒙冤被贬;都是忠心耿耿,矢志不渝。被贬长沙三年之后,文帝终于又思念贾 谊,派人速召贾谊回京。宣室接见,文帝与贾谊谈至深夜。李商隐的《贾生》,就 描述了这次宣室接见。那么,李商隐是怎么看待这次接见的呢?现在我们就从李商 隐的《贾生》一诗里来寻找答案。 导入二:复习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李商隐的名句,揭题激趣 我们曾学过李商隐太多的名句,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二首》其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何当共剪两 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图》)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商隐的诗《贾生》 (板书诗题、作者) 、资料助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有利于学生快速背诵, 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课件出示关于作者和作品的情况,然后,教师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学生听读 加深印象。】 1.关于作者: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人。因受牛李党争排挤,潦倒终生。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秾丽, 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有《李义山诗集》 2.关于作品: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 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 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 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李商隐的名句,揭题激趣。 我们曾学过李商隐太多的名句,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二首》其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何当共剪两 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图》)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商隐的诗《贾生》 (板书诗题、作者) 一、资料助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有利于学生快速背诵, 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课件出示关于作者和作品的情况,然后,教师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学生听读, 加深印象。】 1.关于作者:李商隐(约 813-约 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人。因受牛李党争排挤,潦倒终生。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秾丽, 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有《李义山诗集》。 2.关于作品: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 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 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 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