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 经典的突触传递 突触的定义: (-)突触的分类: 二)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Presynaptic neuron Synaptic cleft
第二节 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 一、经典的突触传递 突触的定义: (一) 突触的分类: (二) 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三)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 基本同神经肌接头的传递过程 RESPONSE OF THE POSTSYNAPTIC CELL =·T=
(三) 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 基本同神经-肌接头的传递过程
(四)突触后神经元的电变化 1.突触后电位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Sms 10mV B 10m v
(四) 突触后神经元的电变化 1. 突触后电位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特点:电位大小取决于传入神经刺激强度的大小 产生过程: 传入神经冲动到达末梢→>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 →递质与后膜特异受体结合→膜对Na+、K+,尤其Na+ 的通透性增加→膜电位降低,出现局部去极化(EPSP) →EPSP达一定程度,在轴突始段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沿神经传导→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效应
特点:电位大小取决于传入神经刺激强度的大小 产生过程: 传入神经冲动到达末梢 →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 →递质与后膜特异受体结合 → 膜对Na+、 K+,尤其Na+ 的通透性增加 → 膜电位降低,出现局部去极化(EPSP) → EPSP达一定程度,在轴突始段产生动作电位 → 动作电位沿神经传导 → 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