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节律性 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心肌组织的生理特性: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 心肌细胞的分类: 工作细胞(普通心肌):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 自律细胞(特殊传导系统);起搏(P)细胞,浦肯野细胞 二种细胞的比较: 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 工作细胞 有有无有 自律细胞 有有有无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节律性 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心肌组织的生理特性: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收缩性 心肌细胞的分类: 工作细胞(普通心肌):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 自律细胞(特殊传导系统):起搏(P)细胞,浦肯野细胞 二种细胞的比较: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收缩性 工作细胞 有 有 无 有 自律细胞 有 有 有 无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兴奋性 SAN 不同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AM 的形态和形成机制不同 AVN (0.02) BH 02) (20) TPF (40) VM (10) 300600 时间(ms) 图4-5心脏各部分心肌细胞的 跨膜电位和兴奋传导速度 sAN窦房结AM:心房肌AVN:结区BH:希氏束 PF:浦肯野纤维TPF末梢浦肯野纤维VM:心室肌 传导速度单位m/s
一、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兴奋性 不同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的形态和形成机制不同
)心室肌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90mV 动作电位:包括除极和复极, 可分为0-4五个时期 除极过程:0期: 从-90mV-+20~30mV;正电位部分为超射 复极过程:1-3期: m 比神经和骨骼肌长+20 2 持续200-300ms 1期:(快速复极初期) 20 +20mV→>0mV, 40F0 3 快速膜电位变化, 形成锋电位 80 2期:平台期 占时100-150ms,是区别于神经、骨骼肌的主要特征
(一)心室肌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 90 mV 动作电位:包括除极和复极, 可分为0-4五个时期。 除极过程: 0 期: 从 -90mV - +20~30 mV; 正电位部分为超射 复极过程:1-3期: 比神经和骨骼肌长 持续200-300 ms 1 期:(快速复极初期) +20 mV → 0 mV, 快速膜电位变化, 形成锋电位; 2 期:平台期, 占时100-150 ms, 是区别于神经、骨骼肌的主要特征
3期复极(快速复极末期): 膜电位从0mV→-90mV,占时100ms-150ms 4期〈(静息期):非自律细胞,4期电位稳定于进行膜电位 水平。 100L +20 0 20 20 40F0 40 60 80
3 期复极 (快速复极末期): 膜电位从 0 mV → -90 mV,占时100 ms – 150 ms. 4 期 (静息期):非自律细胞,4 期电位稳定于进行膜电位 水平
(二)形成机制(离子基础) 静息电位 同神经、骨骼肌,主要对K通透,少量钠通透。 0期 同神经、骨骼肌,Na通道开放,大量Na内流。 Na通道为快通道,0期除极由Na通道开放所致的心肌 细胞称为快反应细胞 Na通道可被TTX阻断 1期 Na+通道失活、关闭。 Resting cel 瞬时性外向K+离子流 激活,K+快速外流 N:K° K o Fleshandbones com Davies et al: Human Physiology
(二)形成机制(离子基础) • 静息电位 同神经、骨骼肌,主要对K+通透,少量钠通透。 •0 期 同神经、骨骼肌,Na+通道开放,大量Na+内流。 Na+通道为快通道,0 期除极由Na+通道开放所致的心肌 细胞,称为快反应细胞。 Na+通道可被TTX阻断。 • 1期 Na+通道失活、关闭。 瞬时性外向K+离子流 (Ito) 激活,K+快速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