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ZB07405 总学分/总学时:3148 理论学时/实验学时:48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高等数学等 课程负责人:郭瑞丽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大纲制定者:王运华 大纲审定者:郭瑞丽 大纲审定时间:2017.09 课程简介: 环工原理(一)课程以流体输送机械、机械分离和传热单元操作为内容,以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 过程原理和研究方法为主线,研究环境工程过程各个物理加工过程的基本规律,典型设备的设计方法, 过程的操作和调节原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单元操作的过程与设备原理, 进而完成相应的设计型和操作型过程与设备计算,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 (一)课程目标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及典型化工单元设备的结构、造型、及 工艺尺寸的计算,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学生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具体目的如下: (1)掌握单元操作的相关原理、知识、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和操作原理,了解其在解决复杂工 程问题中的作用与应用方法。 (2)具有选择适宜操作条件、探索强化过程途径和提高设备效能的初步能力:具有运用工程技术 观点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问题的能力。 (3)能正确进行基本单元操作的设计计算,理解应用方法和适用范围:具有查阅和使用常用工程 计算图表、手册、资料的能力。具有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的基本计算、设备选型及校核的能力,以满 足工程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黑体五号) 课程目标1支撑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具有环境工程所需的相关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 和专业知识,并能用于解决复杂的环境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2支撑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环境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 具备识别、表达、分析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获得有效结论: 课程目标3支撑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能够在安全、环境、法律、文化、社会以及健康等现实约束条件下对方案可行性进行论证,通过建模 进行工艺计算和设备设计计算,能进行环境技术的研发与工艺设计,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 识。 4.。4.4.。.4
1 《环境工程原理(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ZB07405 总学分/总学时: 3/48 理论学时/实验学时: 48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高等数学等 课程负责人:郭瑞丽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大纲制定者:王运华 大纲审定者:郭瑞丽 大纲审定时间:2017.09 课程简介: 环工原理(一)课程以流体输送机械、机械分离和传热单元操作为内容,以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 过程原理和研究方法为主线,研究环境工程过程各个物理加工过程的基本规律,典型设备的设计方法, 过程的操作和调节原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单元操作的过程与设备原理, 进而完成相应的设计型和操作型过程与设备计算,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 (一)课程目标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及典型化工单元设备的结构、造型、及 工艺尺寸的计算,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学生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具体目的如下: (1)掌握单元操作的相关原理、知识、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和操作原理,了解其在解决复杂工 程问题中的作用与应用方法。 (2)具有选择适宜操作条件、探索强化过程途径和提高设备效能的初步能力;具有运用工程技术 观点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问题的能力。 (3)能正确进行基本单元操作的设计计算,理解应用方法和适用范围;具有查阅和使用常用工程 计算图表、手册、资料的能力。具有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的基本计算、设备选型及校核的能力,以满 足工程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黑体五号) 课程目标 1 支撑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具有环境工程所需的相关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 和专业知识,并能用于解决复杂的环境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 2 支撑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环境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 具备识别、表达、分析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获得有效结论; 课程目标 3 支撑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能够在安全、环境、法律、文化、社会以及健康等现实约束条件下对方案可行性进行论证,通过建模 进行工艺计算和设备设计计算,能进行环境技术的研发与工艺设计,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 识。
二、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点成能力 教学活动 学时 1环境净化与污染 制技术法 课堂进授 1掌握环工原理的课程性质和内容,掌握单元操作的类型, 2环境净化与污染控 1.绪论 课程目标1 2掌握传递过程(动量、热量、质量传递),3掌握实验研究 制技术原理 数学模型法两种研究方法 环化工原理课程的 操作及研究方法 1.掌握静止流体受力平衡的研究方法、压强和势能的分布、压强1.概述 课堂讲授、应用实 的表示方法和单位换算:静力学原理的工程应用。 2.流体静力学 例、 2。流体流动 课程目标1、2、3 算 流体流动中的守恒 定态、边界层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径的概念与工程应用。掌握 4流体流动的内部 11 阻力损失的研究方法。能进行阻力损失的计算。 5阻力损失 5.掌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转子流量计测量流量的原理和计算6流体输送管路的计 1.掌握离心泵的工作点和流量调节方法。能分析影响离心泉理论 课堂讲授、应用实例 3.流体输送机械 果程目标1、2、3 压头的主要因素及气缚现象。 1.概述 6 2能进行泵功率、效率和实际压头、安装高度、汽蚀余量的设计2离心泵 计算和洗型。 1.掌损沉降分离的基本原理,能进行沉降分离计算方法沉降设备 课堂讲授 的先利。 4、机械分离与固 体流态化 课程目标1、2、3 之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过滤和过滤速率,恒压过滤,恒速 1沉降分离 2过滤 14 过滤。掌握恒压过滤常数的计算方法和测定方法。掌握过滤设 备类型及特点 5搅拌 课程目标1、2、3 了解常见搅拌设备的类型和功能, 握搅拌原理: 1、搅拌器结构、类 课堂讲授、应用实例 4 掌握搅拌功率的计算,了解搅拌器放大的原则 型、功能 2
2 二、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预期学习成效 知识点或能力 教学活动 学时 1.绪论 课程目标 1 1.掌握环工原理的课程性质和内容,掌握单元操作的类型, 2.掌握传递过程(动量、热量、质量传递),3.掌握实验研究 法、数学模型法两种研究方法 1.环境净化与污染控 制技术概述 2.环境净化与污染控 制技术原理 3.环化工原理课程的 性质、内容和任务 4.环工原理中的单元 操作及研究方法 课堂讲授 1 2.流体流动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静止流体受力平衡的研究方法、压强和势能的分布、压强 的表示方法和单位换算;静力学原理的工程应用。 2.掌握流量、平均流速、压头等基本概念;能进行流动流体的机 械能守恒计算及其应用。 3.掌握层流、湍流、定态、边界层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4.掌握阻力损失、摩擦系数、当量直径的概念与工程应用。掌握 阻力损失的研究方法。能进行阻力损失的计算。 5.掌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转子流量计测量流量的原理和计算 方法。 1.概述 2.流体静力学 3.流体流动中的守恒 原理 4.流体流动的内部结 构 5.阻力损失 6.流体输送管路的计 算 课堂讲授、应用实 例、 11 3.流体输送机械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离心泵的工作点和流量调节方法。能分析影响离心泵理论 压头的主要因素及气缚现象。 2.能进行泵功率、效率和实际压头、安装高度、汽蚀余量的设计 计算和选型。 1.概述 2.离心泵 课堂讲授、应用实例 6 4、机械分离与固 体流态化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沉降分离的基本原理。能进行沉降分离计算方法沉降设备 的选型。 2.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过滤和过滤速率,恒压过滤,恒速 过滤。掌握恒压过滤常数的计算方法和测定方法。掌握过滤设 备类型及特点。 1.沉降分离 2.过滤 课堂讲授 14 5.搅拌 课程目标 1、2、3 了解常见搅拌设备的类型和功能,掌握搅拌原理; 掌握搅拌功率的计算,了解搅拌器放大的原则 1、搅拌器结构、类 型、功能 课堂讲授、应用实例 4
2、搅拌功率 3、搅拌器放大原则 1.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导热系数:掌握热传导的基本原理:能利 课堂讲授、应用实 用傅立叶定律进行平壁和圆筒壁的热传导的分析与计算。 2.掌握对流传热的基本原理。能进行对流传热过程的分析。掌握 例、研讨 对流传热过程的数学描述, 1概述 并能进行相关工程计算,了解其使用条件。 2热传导 6.传热 课程目标1、2、3 3对流传热 14 3三掌握传热速度方程式能进行传糖负进程操作同照的] 途径 题的 4传热过程计算 识别和分析计算。能进行传热设计 换热器 4.掌握工业生产中常用换热器的类型,结构,并能进行列管式换 热器的选型计算。 说明:1.预期学习成效指学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可用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词汇多层次表达。 2.知识点或能力指具体的教学内容。 3.教学活动指教学组织、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等教学设计,如:课堂教授、课程案例分析、研讨、作业练习、小设计、社会调查、实验等等
3 2、搅拌功率 3、搅拌器放大原则 6.传热 课程目标 1、2、3 1.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导热系数;掌握热传导的基本原理;能利 用傅立叶定律进行平壁和圆筒壁的热传导的分析与计算。 2.掌握对流传热的基本原理。能进行对流传热过程的分析。掌握 对流传热过程的数学描述, 并能进行相关工程计算,了解其使用条件。 3.掌握传热速度方程式,能进行传热负荷,平均温差,总传热系 数计算及了解强化传热过程,途径。能进行传热操作型问题的 识别和分析计算。能进行传热设计型问题的参数选择和计算。 4.掌握工业生产中常用换热器的类型,结构,并能进行列管式换 热器的选型计算。 1.概述 2.热传导 3.对流传热 4.传热过程计算 5.换热器 课堂讲授、应用实 例、研讨 14 说明:1.预期学习成效指学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可用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词汇多层次表达。 2.知识点或能力指具体的教学内容。 3.教学活动指教学组织、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等教学设计,如:课堂教授、课程案例分析、研讨、作业练习、小设计、社会调查、实验等等
三、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1.课程日标1的达成度通过闭卷考试综合考评: 2.课程目标2的达成度通过闭卷考试综合考评: 3.课程目标3的达成度通过闭卷考试综合考评 四、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包括2个部分,分别为平时成绩和末考成绩。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平时成绩包括: (1)平时出勤,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一次,将在总评成绩 中扣除2分。无故缺勤5次者,取消本门课程的考核资格。占课程项目成绩的10%。 (2)平时作业和平时提问:平时作业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不交作业一次, 将在总评成绩中扣除2分,抄作业扣1分,提问满分2分,根据正确率酌情加分。占课程项目成绩的 10%。 (3)随堂考试:每章讲完之后的章节考试,占课程项目成绩的20%。 2.末考成绩: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占课程项目成绩的60%。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 谭天恩,窦梅化工原理(上册)(第四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 2.主要参考书(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 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齐鸣斋.化工原理(上册)(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胡洪营张旭黄霞王伟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 三、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1.课程目标 1 的达成度通过闭卷考试综合考评; 2.课程目标 2 的达成度通过闭卷考试综合考评; 3. 课程目标 3 的达成度通过闭卷考试综合考评. 四、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包括 2 个部分,分别为平时成绩和末考成绩。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平时成绩包括: (1)平时出勤,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一次,将在总评成绩 中扣除 2 分。无故缺勤 5 次者,取消本门课程的考核资格。占课程项目成绩的 10%。 (2)平时作业和平时提问:平时作业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不交作业一次, 将在总评成绩中扣除 2 分,抄作业扣 1 分,提问满分 2 分,根据正确率酌情加分。占课程项目成绩的 10%。 (3)随堂考试:每章讲完之后的章节考试,占课程项目成绩的 20%。 2.末考成绩: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占课程项目成绩的 60%。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 谭天恩,窦梅.化工原理(上册)(第四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年. 2.主要参考书(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 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齐鸣斋.化工原理(上册)(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年. 胡洪营 张旭 黄霞 王伟.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年
《环境工程原理(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ZB07406 总学分/总学时:2/32 理论学时/实验学时:3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高等数学等 课程负责人:郭瑞丽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大纲制定者:王运华 大纲审定者:郭瑞丽 大纲审定时间:2017.09 课程简介: 环工原理(二)课程以分离单元操作为内容,以质量传递过程原理和研究方法为主线,研究各个 物理加工过程的基本规律,典型设备的设计方法,过程的操作和调节原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单元操作的过程与设备原理,进而完成相应的设计型和操作型过程与设备计算,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 (一)课程目标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常见分离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及典型化工单元设备的结构、造型、 及工艺尺寸的计算,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学生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具体目的如下: (1)掌握分离单元操作的相关原理、知识、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和操作原理,了解其在解决复 杂工程问题中的作用与应用方法。 (2)具有选择适宜操作条件、探索强化过程途径和提高设备效能的初步能力:具有运用工程技术 观点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过程单元操作问题的能力。 (3)能正确进行基本单元操作的设计计算,理解应用方法和适用范围:具有查阅和使用常用工程 计算图表、手册、资料的能力。具有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的基本计算、设备选型及校核的能力,以满 足工程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黑体五号) 课程目标1支撑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具有环境工程所需的相关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 和专业知识,并能用于解决复杂的环境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2支撑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环境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 具备识别、表达、分析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获得有效结论: 课程目标3支撑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能够在安全、环境、法律、文化、社会以及健康等现实约束条件下对方案可行性进行论证,通过建模 进行工艺计算和设备设计计算,能进行环境技术的研发与工艺设计,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 识
5 《环境工程原理(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ZB07406 总学分/总学时: 2/32 理论学时/实验学时: 32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高等数学等 课程负责人:郭瑞丽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大纲制定者:王运华 大纲审定者:郭瑞丽 大纲审定时间:2017.09 课程简介: 环工原理(二)课程以分离单元操作为内容,以质量传递过程原理和研究方法为主线,研究各个 物理加工过程的基本规律,典型设备的设计方法,过程的操作和调节原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单元操作的过程与设备原理,进而完成相应的设计型和操作型过程与设备计算,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 (一)课程目标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常见分离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及典型化工单元设备的结构、造型、 及工艺尺寸的计算,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学生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具体目的如下: (1)掌握分离单元操作的相关原理、知识、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和操作原理,了解其在解决复 杂工程问题中的作用与应用方法。 (2)具有选择适宜操作条件、探索强化过程途径和提高设备效能的初步能力;具有运用工程技术 观点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过程单元操作问题的能力。 (3)能正确进行基本单元操作的设计计算,理解应用方法和适用范围;具有查阅和使用常用工程 计算图表、手册、资料的能力。具有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的基本计算、设备选型及校核的能力,以满 足工程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黑体五号) 课程目标 1 支撑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具有环境工程所需的相关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 和专业知识,并能用于解决复杂的环境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 2 支撑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环境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 具备识别、表达、分析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获得有效结论; 课程目标 3 支撑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能够在安全、环境、法律、文化、社会以及健康等现实约束条件下对方案可行性进行论证,通过建模 进行工艺计算和设备设计计算,能进行环境技术的研发与工艺设计,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 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