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循环的嵌套第6节改变循环的执行状态第7节循环程序举例课程思政:①循环→反复打磨,精益求精:②While循环的特点;③循环的嵌套→环环相扣的团队合作精神。第6章数组重点:数组的概念;一维、二维数组以及字符数组的区别和特点。难点:二维数组、字符数组的应用技巧。课程思政:①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团队意识、看齐意识等:②集体与个体的关系;③集体主义精神的思考。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主要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语法,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讲授和课后习题完成:对主要知识点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比较式教学方法讲授,并通过课后习题和编程验证使学生能够完胜任多维数据程序设计。第1节一维数组概念定义和引用第2节二维数组概念定义和引用第3节字符数组的概念定义和引用课程思政:①数组→集体的重要性:②二维数组→数组的数组,类比与集体与个人:③通过对当下新冠疫情时期,举国人民同心协力抗击疫情的切身感受,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发学生自觉遵守国家规定,以实际行动为我国抗击疫情凝聚力量。第7章函数重点:函数定义及函数调用: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应用。难点:函数调用的参数传递,函数递归及调用。课程思政:①每个人相当于社会大集体的一个小模块,鼓励学生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②当国家,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必须义不容辞:③养成大局观,以集体利益为重。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主要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语法,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讲授和课后习题完成;对主要知识点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比较式教学方法讲授,并通过课后习题和编程验证使学生能够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第1节为什么要用函数第2节怎样定义函数第3节调用函数第4节对被调用函数的声明和函数原型第5节函数的嵌套调用第6节函数的递归调用第7节数组作为函数参数第8节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第9节变量的存储方式和生存期14
14 第 5 节 循环的嵌套 第 6 节 改变循环的执行状态 第 7 节 循环程序举例 课程思政:①循环→反复打磨,精益求精;②While 循环的特点;③循环的嵌套→环环相 扣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 6 章 数组 第 1 节 一维数组概念定义和引用 第 2 节 二维数组概念定义和引用 第 3 节 字符数组的概念定义和引用 课程思政:①数组→集体的重要性;②二维数组→数组的数组,类比与集体与个人;③ 通过对当下新冠疫情时期,举国人民同心协力抗击疫情的切身感受,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 感,引发学生自觉遵守国家规定,以实际行动为我国抗击疫情凝聚力量。 第 7 章 函数 第 1 节 为什么要用函数 第 2 节 怎样定义函数 第 3 节 调用函数 第 4 节 对被调用函数的声明和函数原型 第 5 节 函数的嵌套调用 第 6 节 函数的递归调用 第 7 节 数组作为函数参数 第 8 节 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第 9 节 变量的存储方式和生存期 重点:数组的概念;一维、二维数组以及字符数组的区别和特点。 难点:二维数组、字符数组的应用技巧。 课程思政:①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团队意识、看齐意识等;②集体与个体的关系; ③集体主义精神的思考。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主要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语法,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讲授 和课后习题完成;对主要知识点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比较式教学方法讲授,并通过课后 习题和编程验证使学生能够完胜任多维数据程序设计。 重点:函数定义及函数调用;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应用。 难点:函数调用的参数传递,函数递归及调用。 课程思政:①每个人相当于社会大集体的一个小模块,鼓励学生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②当国家,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必须义不容辞;③养成大局观,以集体利益为重。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主要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语法,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讲授 和课后习题完成;对主要知识点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比较式教学方法讲授,并通过课后 习题和编程验证使学生能够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
第10节关于变量的声明和定义第11节内部函数与外部函数课程思政:①函数模式的重要性,分而治之的思想,模块化的优点:②函数调用方法一国家的召唤,疫情中逆行的医务工作者:③函数的嵌套一团队合作精神。第8章指针重点:指针的概念:数组指针和函数指针的应用。难点:区别不同数据类型的指针,不同类型指针的应用。课程思政: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生认识到遇到问题时,思维要严密、看问题要深刻、考虑问题要全面,多方面多视角的解决问题:②注重高效的观念,不拖查,今日事今日毕。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主要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语法,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讲授和课后习题完成;对主要知识点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比较式教学方法讲授,并通过课后编程验证、实验编程验证和课后习题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指针。第1节指针是什么第2节指针变量第3节通过指针引用数组第4节通过指针引用字符串第5节指向函数的指针第6节返回指针值的函数第7节指针数组和多重指针第8节动态内存分配和指向它的指针变量第9节有关指针的小结课程思政:①指针内存的分配→多方面解决问题:②指针的使用方式及其特点→高效。第9章结构体与共同体重点: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定义、引用和初始化、共用体类型和变量的定义及其引用。难点:指向结构体数组的指针的用法、用指针处理链表。课程思政:①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民族互助意识:②社会是有分工的,每个人都有自已的职责所在,在自已的工作岗位要尽忠职守:③引导学生要珍惜爱护社会公共资源,不浪费资源,不破坏环境,维护共同生存的家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主要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语法,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讲授和课后习题完成;对主要知识点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比较式教学方法讲授,并通过课后编程验证和课后习题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结构体与共同体。第1节定义和使用结构体变量第2节使用结构体数组第3节结构体指针第4节用指针处理链表第5节共用体类型15
15 第 10 节 关于变量的声明和定义 第 11 节 内部函数与外部函数 课程思政:①函数模式的重要性,分而治之的思想,模块化的优点;②函数调用方法→ 国家的召唤,疫情中逆行的医务工作者;③函数的嵌套→团队合作精神。 第 8 章 指针 第 1 节 指针是什么 第 2 节 指针变量 第 3 节 通过指针引用数组 第 4 节 通过指针引用字符串 第 5 节 指向函数的指针 第 6 节 返回指针值的函数 第 7 节 指针数组和多重指针 第 8 节 动态内存分配和指向它的指针变量 第 9 节 有关指针的小结 课程思政:①指针内存的分配→多方面解决问题;②指针的使用方式及其特点→高效。 第 9 章 结构体与共同体 第 1 节 定义和使用结构体变量 第 2 节 使用结构体数组 第 3 节 结构体指针 第 4 节 用指针处理链表 第 5 节 共用体类型 重点:指针的概念;数组指针和函数指针的应用。 难点:区别不同数据类型的指针,不同类型指针的应用。 课程思政: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生认识到遇到问题时,思维要严密、看问题 要深刻、考虑问题要全面,多方面多视角的解决问题;②注重高效的观念,不拖沓,今日 事今日毕。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主要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语法,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讲授 和课后习题完成;对主要知识点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比较式教学方法讲授,并通过课后 编程验证、实验编程验证和课后习题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指针。 重点: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定义、引用和初始化、共用体类型和变量的定义及其引用。 难点:指向结构体数组的指针的用法、用指针处理链表。 课程思政:①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民族互助意识;②社会是有分工的,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职责所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忠职守;③引导学生要珍惜爱护社会公共资源,不 浪费资源,不破坏环境,维护共同生存的家园。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主要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语法,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讲授 和课后习题完成;对主要知识点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比较式教学方法讲授,并通过课后 编程验证和课后习题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结构体与共同体
第6节使用枚举类型第7节用typedef声明新类型名课程思政:①结构体变量→民族团结:②链表→社会分工:③共用体→爱护公共资源:第10章文件重点:文件指针:文件读写和文件定位函数的应用。难点:文件的读写。课程思政:①知识改变命运,储备知识,储备能力,提高认知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已的才华:②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生至关重要:③人生中难免会犯下大大小小的错误,犯错并不可怕,要知错就改,不断反思。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主要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语法,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讲授和课后习题完成:对主要知识点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比较式教学方法讲授,并通过课后编程验证和课后习题使学生能够完成文件的读写操作。第1节C文件的有关基本知识第2节打开与关闭文件第3节顺序读写数据第4节随机读写数据第5节文件读写出错检测课程思政:①文件缓冲区→知识储备:②通过文件的操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代码、数据要及时整理保存,并经常性维护,成为精益求精的“工匠”。③文件读写出错一知错能改的品质。六、学时分配作业对应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题量课程目标讲实实课讨小习章节主要内容授外计验训论题程序设计和C语言220-课程目标1程序的灵魂一一算法2220课程目标1顺序程序设计课程目标134246课程目标2选择结构程序设计课程目标144246课程目标2循环结构程序设计课程目标154448课程目标2数组课程目标1654 94课程目标2函数课程目标2774116课程目标3指针课程目标2488124课程目标316
16 第 6 节 使用枚举类型 第 7 节 用 typedef 声明新类型名 课程思政:①结构体变量→民族团结;②链表→社会分工;③共用体→爱护公共资源; 第 10 章 文件 第 1 节 C 文件的有关基本知识 第 2 节 打开与关闭文件 第 3 节 顺序读写数据 第 4 节 随机读写数据 第 5 节 文件读写出错检测 课程思政:①文件缓冲区→知识储备;②通过文件的操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代 码、数据要及时整理保存,并经常性维护,成为精益求精的“工匠”。③文件读写出错→知错 能改的品质。 重点:文件指针;文件读写和文件定位函数的应用。 难点:文件的读写。 课程思政:①知识改变命运,储备知识,储备能力,提高认知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贡献自己的才华;②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生至关重要;③人生中难免会犯下大大小小的 错误,犯错并不可怕,要知错就改,不断反思。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主要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语法,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讲授 和课后习题完成;对主要知识点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比较式教学方法讲授,并通过课后 编程验证和课后习题使学生能够完成文件的读写操作。 六、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作业 题量 对应 课程目标 章节 主要内容 讲 授 实 验 实 训 课 外 讨 论 习 题 小 计 1 程序设计和 C 语言 2 2 0 课程目标 1 2 程序的灵魂——算法 2 2 0 课程目标 1 3 顺序程序设计 4 2 6 4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4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4 2 6 4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5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4 4 8 4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6 数组 5 4 9 4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7 函数 7 4 11 6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8 指针 8 4 12 4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结构体和共用体29224课程目标3文件222104课程目标340246430合计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教材:[1]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五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主要参考资料:[1]王敬华,林萍.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9月[2】霍顿.C程序入门经典(第四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八、其他说明本课程习题或作业,通常需要结合实践来体现,一般要求配合上交关键代码段(电子版):课程教学过程可采用BB教学平台、课堂派等辅助完成。17
17 9 结构体和共用体 2 2 4 2 课程目标 3 10 文件 2 2 4 2 课程目标 3 合计 40 24 64 30 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1] 谭浩强. C 程序设计(第五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8 月. 主要参考资料: [1] 王敬华,林萍. C 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 3 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1 年 9 月. [2] 霍顿. C 程序入门经典(第四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2 月. 八、其他说明 本课程习题或作业,通常需要结合实践来体现,一般要求配合上交关键代码段(电子 版);课程教学过程可采用 BB 教学平台、课堂派等辅助完成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大纲(DiscreteMathematics)执笔者:任朝晖审核人:钟昌乐编写日期:2022年8月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工程学科基础课程课程类型是否为双语香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数4学分学时数总学时64,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先修课程线性代数后续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二、课程简述《离散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数学系和计算机系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论、数理逻辑、代数系统、图论等方面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以及离散对象之间的数量结构和相互关系。离散数学理论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广泛的应用实例。它是学习后继专业课程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该课程结合计算机学科的特点,主要研究离散量结构及相互关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应用性较广的课程。离散数学对于计算机理论和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性学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接受现代数学关于离散结构的观点。从系统结构研究出发研究事物间的有关属性;同时要应用数形结合方法,使事物论证简洁直观,并培养学生具有这种论证能力。同时通过描述方法和镇密思维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内容毕业要求指标点第1章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1.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1工程知识语言工具用于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18
18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Discrete Mathematics) 执笔者:任朝晖 审核人:钟昌乐 编写日期:2022 年 8 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开课单位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类型 工程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是否为双语 否 学分数 4 学分 学时数 总学时 64,其中:实验学时 0;课外学时 0 先修课程 线性代数 后续课程 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 二、课程简述 《离散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数学系和计算机系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其教学目 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论、数理逻辑、代数系统、图论等方面所阐 述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以及离散对象之间的数量结构和相互关系。 离散数学理论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广泛的应用实例。它是学习后继专业课程不可 缺少的数学工具。该课程结合计算机学科的特点,主要研究离散量结构及相互关系,是一门 理论性较强、应用性较广的课程。 离散数学对于计算机理论和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性学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 生能够接受现代数学关于离散结构的观点。从系统结构研究出发研究事物间的有关属性;同 时要应用数形结合方法,使事物论证简洁直观,并培养学生具有这种论证能力。同时通过描 述方法和缜密思维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 (一)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内容 1 工程知识 1.1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 语言工具用于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第 1 章 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