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 待贾而沽 罗 制作:金燕
待贾而沽 制作 :金 燕
阅读思考 1在这一篇中,真正表明 孔子热心仕途的是第6则 (有美玉于斯)。请大家朗读 这一则,明确这里的“美 玉”指的是什么?把美玉 卖出去表明什么? confucis\gou.cn
阅读思考 1.在这一篇中,真正表明 孔子热心仕途的是第6则 (有美玉于斯)。请大家朗读 这一则,明确这里的“美 玉”指的是什么?把美玉 卖出去表明什么?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①而藏诸?求善 贾②而沽③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 我待贾者也。” 【注释】 ①韫(yun)椟(du):藏在匣子里、韫,藏;椟, 匣子。②贾(gu):商人。③沽:卖 儒者常常以水和玉比德,所以,当子贡一说到有 美玉在这里时,孔子便知道他是以玉设比,于 作出了“我正等待着识货的商人哩”的回冬苓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 ①而藏诸?求善 贾②而沽③诸?”子 曰:“沽之哉!沽之哉! 我待贾者也。” • 【注释】 • ①韫(yun)椟(du):藏在匣子里、韫,藏;椟, 匣子。②贾(gu):商人。③沽:卖。 • 儒者常常以水和玉比德,所以,当子贡一说到有 美玉在这里时,孔子便知道他是以玉设比,于是 作出了“我正等待着识货的商人哩”的回答
子贡所提出来的,实际上是读书人出不出去 做官的政治态上问题。 子贡给出的是两个选择要么“韫椟而藏”, 珍藏在匣中;要么”求善贾而沽”。找一个识 货的商人把它卖出去。这两个选择实际上就是 孔子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述而》的 “行藏”问题。孔子在这里的回答是倾向于 “行”的方面,即“沽之哉!沽之哉!”卖出 去吧,卖出去吧!这反映出孔子思想中积极入 世的一方面。但下面的回答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孔于说的是“我待贾者也”而子贡问话中说的 是“求善贾而沽诸?
• 子贡所提出来的,实际上是读书人出不出去 做官的政治态上问题。 子贡给出的是两个选择要么“韫椟而藏” , 珍藏在匣中;要 么”求善贾而沽”。找一个识 货的商人把它卖出去。这两个选择实际上就是 孔子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述而》的 “行 藏”问题。孔子在这里的回答是倾向于 “行”的方面,即“沽之哉!沽之哉!”卖出 去吧,卖出去吧!这反映出孔子思想中积极入 世的一方面。但下面的回答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孔于说的是“我 待贾者也”而子贡问话中说的 是“求善贾而沽诸?
一“求”一“待”,态度大有不同。 这里面的微妙区别,正如朱熹在《论语集注 中引范氏的看法: 读书人不是不想做官,只不过厌恶用不正当 的手段去谋取官位罢了。读书人等待被任用, 就像美玉等待识货的商人来买一样以伊尹、伯 就是终身默默无闻也没有关系,绝不会主动去 炫耀自己以求做官。 简而言之,读书人可以做官,但却不可以求 做官,不可以“跑官”—像后世有些人那样 到“换届”的时候,东奔西跑利用一切关系 和纽带,削尘脑袋往上钻,千方百计向上爬。即 便不能往上爬,起码也要保住现有官位不变
• 一“求”一“待”,态度大有不同。 这里面的微妙区别,正如朱熹在《论语集注》 中引范氏的看法: 读书人不是不想做官,只不过厌恶用不正当 的手段去谋取官位罢了。读书人等待被任用, 就像美玉等待识货的商人来买一样以伊尹、伯 夷、姜太公等人为例,如果没有成汤文王的任用, 就 是终身默默无闻也没有关系,绝不会主动去 炫耀自己以求做官。 简而言之,读书人可以做官,但却不可以求 做官,不可以 “跑官”——像后世有些人那样, 一到“换届”的时候,东奔西跑利用一切关系 和纽带,削尘脑袋往上钻,千方百计向上爬。即 便 不能往上爬,起码也要保住现有官位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