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综合性学习习题集(语文版) (七年级上) 《学会利用图书馆》 一、在《学会利用图书馆》的综合性学习中,班上要开展一次借阅图书资料活动。 如果你要借《童年》,①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查哪一类?②按照书名目录,应怎么查? 答:④文学类。②应查”、”(点)类12划 2.写出借书的步骤 答:首先进入图书馆,到目录检索处寻找自己要看的书的类别,然后根据类别找到自己所要的图 书,拿着图书和借书证,到办事员处办理借阋手续。 3.综合探究。(9分) 泉州市开展创建国家二类语言文字示范城市活动。为了配合这项工作,某班决定开展“我与语文工具书”探究 性学习活动,请你写成以下任务 (1)【调査分析】下面不表格是某小组对全班51位同学使用工具书情况的调查统计。请仔细观察与分析,用 准确、简明的语言写出结论。(2分) 使用工具书情况 不使用工具书 不经常使用工具 经常使用工具书 37人 5人 百分比 17.7% 72.5% 98% (2)【姓氏排名】班里组织了查字典比赛,其中一项内容,请你将下列名著人物的姓氏按音序重新排列。(3 人物:孙悟空林黛玉武松鲁滨逊祥子 (3)【问题探究】班里就语文学习中工具书使用问题展开了辩论。甲方认为没必要使用工具书,乙方认为应 经常主动使用工具书。你支持哪一方?请你面对全班同学,运用连贯、得体的语言,简述理由。(40字左右)(4 3.(8分)(1)(2分)"大多数同学不经常使用工具书。”或“很少有同学经常使用工具书。”(2)(2分)林黛玉鲁滨 逊孙语空武松祥子(3)(4分。围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天家好!我支持甲方观点。因为直接可以问 老帅,省时髙奴。或:天豕好!万因为便用及时地解抉孥习雉,荞珹王习、王动探咒的好 、调查社会用字情况 在《调査社会用字情况》的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在开展社会用字调查活动中收集到下列一些带错别字 的词语,请你按要求答题。 ①家具店门口:家俱 ②五金店标牌:扦坐 ③饭店菜单:鸡旦汤 ④宣传标语:严历打击 ⑤交通宣传标语:亍道 ⑥修车店门口:补胎冲气 ⑦车站招牌:仃车收费 ⑧洗车店门口:洗车打醋⑨失物广告:失物启示 1.将这些带错别字的词语归类,将序号填入下边横线上,并分析出造成错别字的三条原因 原因:同音字误用 二类:①④⑧ 原因:形近字误用 原因:随意简化 2.请将上边词语中的错别字改正后连同整个词语工整地填入下边空格中。 ①家具 ②扦座 ③鸡蛋汤 ④严厉打击 ⑤街道 ⑥补胎充气 ⑦停车收费 ⑧洗车打蜡 ⑨失物启事 3、为维护语言文字规范化向有关部门提一条建议 答: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国家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 4、根据下面社会用字情况,完成后面问题 现实生活中经常看见“默默无蚊”“食全食美”“有杯无患”等广告语。 (1).请你在下面的括号内写出这些成语宣传的产品名称,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成语
1 中考语文复习综合性学习习题集(语文版) (七年级上) 一、《学会利用图书馆》 一、在《学会利用图书馆》的综合性学习中,班上要开展一次借阅图书资料活动。 1.如果你要借《童年》,①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查哪一类?②按照书名目录,应怎么查? 答:①文学类。②应查“丶” (点)类 12 划 2.写出借书的步骤。 答:首先进入图书馆,到目录检索处寻找自己要看的书的类别,然后根据类别找到自己所要的图 书,拿着图书和借书证,到办事员处办理借阅手续。 3.综合探究。(9 分) 泉州市开展创建国家二类语言文字示范城市活动。为了配合这项工作,某班决定开展“我与语文工具书”探究 性学习活动,请你写成以下任务。 (1)【调查分析】下面不表格是某小组对全班 51 位同学使用工具书情况的调查统计。请仔细观察与分析,用 准确、简明的语言写出结论。(2 分) 使用工具书情况 不使用工具书 不经常使用工具 书 经常使用工具书 人数 9 人 37 人 5 人 百分比 17.7% 72.5% 9.8% (2)【姓氏排名】班里组织了查字典比赛,其中一项内容,请你将下列名著人物的姓氏按音序重新排列。(3 人物:孙悟空 林黛玉 武松 鲁滨逊 祥子 (3)【问题探究】班里就语文学习中工具书使用问题展开了辩论。甲方认为没必要使用工具书,乙方认为应 经常主动使用工具书。你支持哪一方?请你面对全班同学,运用连贯、得体的语言,简述理由。(40 字左右)(4 3.(8 分)(1)(2 分)“大多数同学不经常使用工具书。”或“很少有同学经常使用工具书。”(2)(2 分)林黛玉 鲁滨 逊 孙悟空 武松 祥子 (3)(4 分。围绕重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大家好!我支持甲方观点。因为直接可以问 老师,省时高效。或:大家好!我支持乙方观点。因为使用工具书能比较及时地解决学习困难,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好 习惯。 二、调查社会用字情况 在《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的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在开展社会用字调查活动中收集到下列一些带错别字 的词语,请你按要求答题。 ①家具店门口:家俱 ②五金店标牌:扦坐 ③饭店菜单:鸡旦汤 ④宣传标语:严历打击 ⑤交通宣传标语:亍道 ⑥修车店门口:补胎冲气 ⑦车站招牌:仃车收费 ⑧洗车店门口:洗车打醋 ⑨失物广告:失物启示 1.将这些带错别字的词语归类,将序号填入下边横线上,并分析出造成错别字的三条原因。 一类:③⑥⑨ 原因:同音字误用 二类:①④⑧ 原因:形近字误用 三类:②⑤⑦ 原因:随意简化 2.请将上边词语中的错别字改正后连同整个词语工整地填入下边空格中。 ①家具 ② 扦座 ③鸡蛋汤 ④严厉打击 ⑤ 街道 ⑥补胎充气 ⑦停车收费 ⑧ 洗车打蜡 ⑨失物启事 3、为维护语言文字规范化向有关部门提一条建议。 答: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国家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 4、根据下面社会用字情况,完成后面问题。 现实生活中经常看见 “默默无蚊”“食全食美”“有杯无患”等广告语。 (1).请你在下面的括号内写出这些成语宣传的产品名称,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成语
①好色之涂(涂料)好色之徒 ②咳不容缓(感冒药)刻不容缓 ③默默无蚊(驱蚊香)默默无闻 ④食全食美(餐馆)全十美 ⑤洗出望外(洗衣机)喜出望外 ⑥有痔无恐(痔疮药)有使无恐 (2).请你结合具体的例子,对这种成语运用的语言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成语是汉语文化的精华和文化传质的载体 随意篡改,否则会产生误导,影齁不好。 、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在《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了解到现代科技广泛应用的一些情况。根据你 了解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列举现代科技广泛应用的例子4个 答:①手机②电视③电脑⑨互联网 2.结合列举的现代科技广泛应用的某个例子,谈谈现代科技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哪些便利和烦恼 答:上网聊天玩游戏,便利:左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烦恼:穸易迷恋上网,导致学习成绩下澄。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今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38.3% 材料:2:调查中,92.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每天上网。仅46.6%的人表示能忍受1天以上不上网,仅22.4% 的人能忍受3天以上不上网。 材料3:83.2%的人坦言网络改变了自己和周边人的性格。具体而言,63.6%的人认为过度上网使人“变 得内向”:57.3%的人觉得整天泡在网上让人“更孤独”;46.2%的人选择“缺乏创造性”;41.5%的人选择 “变得被动”,34.8%的人指出网络会让人“情绪低落” 材料4:网络使人们哪些习惯被弱化或渐渐丧失?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写信”(69.1%),其次是“看纸 质书”(56.5%),排在第三的是“做运动”(46.8%)。接下来还有“打电话”(36.9%)、“面对面沟通”(37.7%) “外出参加聚会”(30.0%)等。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青年报》2012年5月24日) (1)请你概括说说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3分) (2)对于使用网络,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大家看法不一。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说理由。(3 分) (3)如何理性地使用网络?你的建议是。(2分) 参考答案3(1)中國互蹉网络发展迅速,國民教量多;互蹉网深刻影啊人们生活(或多教网民认为圖 络改变了自已和固边人的性格,网络使人们的一些习惯被弱化或渐渐ξ失)(意矿邸可) (2)观点1分,理由(2分)言之成理即可 (3)例。应自觉提醒自己在网上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应自觉管理每天的上网时间;年经人要把 注意力放在真实笮活中人们应培养更多的线下兴超爱好。 4、目前,中学生带手机的现象极为普遍。有人曾对50个学生一天时间使用手机的情况做过抽样调查,详情如下 手机功能 上网聊天的 玩游戏的听歌曲的打电话、发短信的 人数 使用时间 2小时 2小时 2.5小时 (1)请根据以上表格提供的数据,概括一下中学生手机使用的特点。(3分) 2
2 ①好色之涂(涂料)好色之徒 ②咳不容缓( 感冒药 )刻不容缓 ③默默无蚊(驱蚊香)默默无闻 ④食全食美(餐馆)十全十美 ⑤洗出望外(洗衣机)喜出望外 ⑥有痔无恐(痔疮药)有恃无恐 (2).请你结合具体的例子,对这种成语运用的语言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成语是汉语文化的精华和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不应随意篡改,否则会产生误导,影响不好。 三、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在《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了解到现代科技广泛应用的一些情况。根据你 了解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现代科技广泛应用的例子 4 个。 答:①手机 ②电视 ③电脑 ④互联网 2.结合列举的现代科技广泛应用的某个例子,谈谈现代科技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哪些便利和烦恼。 答:上网聊天玩游戏,便利: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烦恼:容易迷恋上网,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今年 1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 5 亿,达 5.13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38.3%。 材料:2:调查中,92.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每天上网。仅 46.6%的人表示能忍受 1 天以上不上网,仅 22.4% 的人能忍受 3 天以上不上网。 材料 3:83.2%的人坦言网络改变了自己和周边人的性格。具体而言,63.6%的人认为过度上网使人“变 得内向”;57.3%的人觉得整天泡在网上让人“更孤独”;46.2%的人选择“缺乏创造性”;41.5%的人选择 “变得被动”,34.8%的人指出网络会让人“情绪低落”。 材料 4:网络使人们哪些习惯被弱化或渐渐丧失?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写信”(69.1%),其次是“看纸 质书”(56.5%),排在第三的是“做运动”(46.8%)。接下来还有“打电话”(36.9%)、“面对面沟通”(37.7%)、 “外出参加聚会”(30.0%)等。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青年报》2012 年 5 月 24 日) (1)请你概括说说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3 分) (2)对于使用网络,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大家看法不一。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说理由。(3 分) (3)如何理性地使用网络?你的建议是。(2 分) 参考答案 3.(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迅速,网民数量多;互联网深刻影响人们生活(或多数网民认为网 络改变了自己和周边人的性格,网络使人们的一些习惯被弱化或渐渐丧失)(意思对即可) (2)观点 1 分,理由(2 分)言之成理即可。 (3)示例:应自觉提醒自己在网上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应自觉管理每天的上网时间;年轻人要把 注意力放在真实生活中人们应培养更多的线下兴趣爱好。 4、目前,中学生带手机的现象极为普遍。有人曾对 50 个学生一天时间使用手机的情况做过抽样调查,详情如下: 手机功能 上网聊天的 玩游戏的 听歌曲的 打电话、发短信的 人数 31 39 42 46 使用时间 2 小时 2 小时 2.5 小时 20 分钟 (1)请根据以上表格提供的数据,概括一下中学生手机使用的特点。(3 分)
(2)假如要你给学生家长发一个短信,劝说他们不要给孩子买手机,你想怎么说?(3分 4不例—(1):中学生的手机太多使用在非通话功能上(或;中学作的手机真正使用在通话功能上的时 间很短)。 (2)萨敬的家长:假如你要给你的孩子买丢机,除了方便蹉系外,你是否还考慮过宕带来的弊端? (七年级下 文学采风 、文学采风在《文学采风》的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收集到下面一些材料,请你按要求答题 ①飞机上作报告—一空话连篇。②春雨贵如油,点滴无白流。③老鼠进书房——咬文嚼字。④人勤地生 宝,人懒地生草。⑤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描述贵州雨多、山多)。⑥茅台酒的出名有一段神奇的故事 1915年,茅台酒厂家把茅台酒送往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去参展,博览会的美国赞助商见到茅台酒黄色的土罐罐 觉得太难看而拒绝接受,中国代表一气之下将一瓶茅台酒摔碎在地上,顿时散发出芳香、令人飘飘欲仙的酒 味,并充满了大厅,各国代表为之倾到。结果茅台酒获得了博览会金牌。 1.请写一条你收集到的材料,并注明类别。 ①材料:三百六行,行行出状元②类别:谚语 2.把上面的资料进行分类。(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序号)(2分) (1)谚语类:②④(2)歇后语类:①③(3)民类:⑤(4)故事类: 3.从谚语、歇后语、民谣、故事中任选一类说出其特点,并举一例作简要分析。(3分) 答:特点:生动、形象。如“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寥寥二句,既说出了贵州地区冬季天多 天少的天气特色,又反映出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 、试题样式 (一)、探究文学采风,回答问题: 1、现代许多杰出的作品是在什么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答;是文学家、艺术家到民闻左搜集文学艺术的创作素材创作出来的 2、每一个省的群众都流传着自己的民歌民谣,并形成自己的特色,请写出四个省具有代表本省特 色的民歌民谣体裁 :1.陕北的“信禾游”2青遊的“花儿”3安黴的“花”4渍州的“摘菜调 (二)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亲爱的同学,你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一定会被家乡的山山水水、民俗风情所陶醉,也 定会有许多惊喜的新发现吧!下面就请带我们走进你的家乡一一遵义 1.走进家乡名胜古迹:假如在这次活动中你被选为“走进家乡名胜古迹”活动小组的组长,要带领 全组同学编一本反映家乡风光的读本,你计划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写出你们小组的主要活动过程,并给这 个读本拟一个新颖、恰当的书名。(4分) 读本书名:《风景这边热好 活动过程:①收集名胜古迹的相关信息:(实地采访,拍摄名胜古迹的相关照片:③)整合信息,编写本 2.介绍家乡特产:在活动中,你一定品尝了不少家乡特产,那么,请你介绍一种自己最喜爱的家乡特 产,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词,让它走出武穴,名扬天下。(3分) 特产名称:董酒(遵义蛋糕) 广告词:懂天事莫如董酒 (蛋糕,蛋糕,酥松香甜,美味佳肴) 3.探寻家乡节日风俗:假如你是“探寻家乡节日风俗”活动小组的成员,在展示课上,以家乡端午节为 例,展示你组探寻的收获。(3分) 有关端午节的习俗:家家门箇插艾叶,女儿回娘家,赛龙舟,吃粽子
3 (2)假如要你给学生家长发一个短信,劝说他们不要给孩子买手机,你想怎么说?(3 分) 4.示例——(1):中学生的手机大多使用在非通话功能上(或:中学生的手机真正使用在通话功能上的时 间很短)。 (2)尊敬的家长:假如你要给你的孩子买手机,除了方便联系外,你是否还考虑过它带来的弊端? (七年级下) 一、文学采风 一、文学采风在《文学采风》的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收集到下面一些材料,请你按要求答题。 ①飞机上作报告——空话连篇。②春雨贵如油,点滴无白流。③老鼠进书房——咬文嚼字。④人勤地生 宝,人懒地生草。⑤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描述贵州雨多、山多)。⑥茅台酒的出名有一段神奇的故事。 1915 年,茅台酒厂家把茅台酒送往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去参展,博览会的美国赞助商见到茅台酒黄色的土罐罐, 觉得太难看而拒绝接受,中国代表一气之下将一瓶茅台酒摔碎在地上,顿时散发出芳香、令人飘飘欲仙的酒 味,并充满了大厅,各国代表为之倾到。结果茅台酒获得了博览会金牌。 1. 请写一条你收集到的材料,并注明类别。 ①材料: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②类别:谚语 2.把上面的资料进行分类。(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序号)(2 分) (1)谚语类:②④(2)歇后语类:①③(3)民谣类:⑤ (4)故事类:⑥ 3.从谚语、歇后语、民谣、故事中任选一类说出其特点,并举一例作简要分析。(3 分) 答: 特点:生动、形象。如“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寥寥二句,既说出了贵州地区冬季雨天多 晴天少的天气特色,又反映出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的地形状况。 二、试题样式 (一)、探究文学采风,回答问题: 1、现代许多杰出的作品是在什么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答:是文学家、艺术家到民间去搜集文学艺术的创作素材创作出来的 2、每一个省的群众都流传着自己的民歌民谣,并形成自己的特色,请写出四个省具有代表本省特 色的民歌民谣体裁。 答:1. 陕北的“信天游”2. 青海的“花儿”3.安徽的“花鼓”4.贵州的“摘菜调” (二)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亲爱的同学,你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一定会被家乡的山山水水、民俗风情所陶醉,也 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新发现吧!下面就请带我们走进你的家乡——遵义。 1.走进家乡名胜古迹:假如在这次活动中你被选为“走进家乡名胜古迹”活动小组的组长,要带领 全组同学编一本反映家乡风光的读本,你计划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写出你们小组的主要活动过程,并给这 个读本拟一个新颖、恰当的书名。(4 分) 读本书名:《 风景这边独好 》 活动过程:⑴收集名胜古迹的相关信息;⑵实地采访,拍摄名胜古迹的相关照片;⑶整合信息,编写读本。 2.介绍家乡特产:在活动中,你一定品尝了不少家乡特产,那么,请你介绍一种自己最喜爱的家乡特 产,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词,让它走出武穴,名扬天下。(3 分) 特产名称:董酒 (遵义蛋糕) 广告词:懂天事莫如 董酒 (蛋糕,蛋糕,酥松香甜,美味佳肴) 3.探寻家乡节日风俗:假如你是“探寻家乡节日风俗”活动小组的成员,在展示课上,以家乡端午节为 例,展示你组探寻的收获。(3 分) 有关端午节的习俗: 家家门窗插艾叶,女儿回娘家,赛龙舟,吃粽子……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屈原投江、白娘娘雄黄酒显原形。 (三)从已学过的课文中用“故事”的形式把它写出来 《杨布打狗》:场布穿着白衣出门,穿着黑衣服回家。他的狗只看衣服,不看人,因矿杨布“迎 正如杨朱说的,现实社会中有很名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四)你知道多少谚语和歇后语?每类请写出四条 1.谚语:①“人多齐推山倒,众人拾柴火焰高②“謙虚的人学上当一矫傲的人学一当 ③“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2.歇后语:飞机上作报告 话连篇 4、综合探究。(6分) 探究文学采风,回答问题。 (1)我国古代有采风的制度和传统,有专门的官员负责到民间搜集民歌,了解民俗风情,请说出两部与此 相关的我国古代文学作品。(2分) ① (2)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到处蕴臧着宝贵的文化遗产,到处流传着古老的传说,请 概括写出你所了解的一个传说或民间故事。(4分) 参考答案4(1)(2分)①《诗经》 ②乐府》或《乐府诗集》 (2)(4分)如四大民闻传说或一些神活故弃,要求要写出故的名称、人物和放蓱的梗慨。举:女 娲禾:國苎工怒舯不眉,天出现了—个窿,地出觋鐥大火和洪水肆虐,人类面临着前大灾礁 女娲目豬这一切,用了各种方法,经过一蘑辛劳警治,终 并线胜了许多的灾害,计人民过/了 5.学习探究。(7分) 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四套)正在热播“炮泉州俗语”节目,闲间三客围绕一个主题择取数个俗语进 行讲解,插科打诨,趣味横生,令人大饱眼福和耳福。俗语有直白的,有含蕴的。现在,让我们根据自己的 知识储备探究一下。 (1)俗语顾名思义就是通俗或粗俗的惯用语,如形容讲普通话掺杂方言的俗语是“鸡母屎半黑白”,也有文雅 的,如“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劝告人们学艺要不断练习。请根据语境写出适当的俗语。3分 ①:胡屠户道:“不要失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 (痴心妄想)来!” 吴敬梓《范进中举》 ②齐仰之:那……半夜三更来找我有何贵干?陈毅: (没有 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嘛 沙叶新《陈毅市长》 ③: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人的一份儿事去 (做事要早计划早安排),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2)探究下列两个俗语的含义及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4分 ①纸包不住火 ②小孩偷拿针,大汉偷扛杉 参考答案(1(3分①蛤蟆想吆禾鹅囱②无不登三宝殿③一年之计在于焘 2(4分每小國2分)⑦比輸,坏总要暴霠的。②比,小时矦不学好,长太必将做坏,甚车犯罪 6.民俗节日探究。(7分) 民俗节日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同学们伴随着这些节日度 过了一年又一年,而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那么,让我们起去熟悉它,探究它,从而增进了解,获得知 识 (1)了解民俗节日。(2分) 请用线段将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民俗节日 民俗活动 饮食文化 春节 赏月 包粽子 清明 踏青 吃润饼
4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屈原投江、白蛇娘娘喝雄黄酒显原形。 (三)从已学过的课文中用“故事”的形式把它写出来。 《杨布打狗》:杨布穿着白衣服出门,穿着黑衣服回家。他的狗只看衣服,不看人,因对杨布“迎 而吠”。正如杨朱说的,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结果往往出错。 (四)你知道多少谚语和歇后语?每类请写出四条。 1. 谚语:① “人多力齐推山倒,众人拾柴火焰高 ② “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③“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2. 歇后语:飞机上作报告——空话连篇 4、综合探究。(6 分) 探究文学采风,回答问题。 ⑴我国古代有采风的制度和传统,有专门的官员负责到民间搜集民歌,了解民俗风情,请说出两部与此 相关的我国古代文学作品。(2 分) ① ② ⑵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到处蕴藏着宝贵的文化遗产,到处流传着古老的传说,请 概括写出你所了解的一个传说或民间故事。(4 分) 参考答案 4、(1)(2 分)① 《诗经》 ② 《汉乐府》或 《乐府诗集》 (2)(4 分)如四大民间传说或一些神话故事,要求要写出故事的名称、人物和故事的梗概。举例:女 娲补天:因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出现了一个窟窿,地出现了裂缝,大火和洪水肆虐,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这一切,用了各种方法,经过一番辛劳整治,终于补好了天,并战胜了许多的灾害,让人民过上了 安乐的生活。 5.学习探究。(7 分) 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四套)正在热播“炮泉州俗语”节目,闲间三客围绕一个主题择取数个俗语进 行讲解,插科打诨,趣味横生,令人大饱眼福和耳福。俗语有直白的,有含蕴的。现在,让我们根据自己的 知识储备探究一下。 ⑴俗语顾名思义就是通俗或粗俗的惯用语,如形容讲普通话掺杂方言的俗语是“鸡母屎半黑白”,也有文雅 的,如“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劝告人们学艺要不断练习。请根据语境写出适当的俗语。3 分 ①:胡屠户道:“不要失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 ’ (痴心妄想)来!” 吴敬梓《范进中举》 ②齐仰之:那……半夜三更来找我有何贵干? 陈毅: (没有 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嘛。 沙叶新《陈毅市长》 ③: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人的一份儿事去。“ ” (做事要早计划早安排),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 ⑵探究下列两个俗语的含义及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4 分 ①纸包不住火。 ②小孩偷拿针,大汉偷扛杉。 参考答案⑴(3 分①癞蛤蟆想吃天鹅肉②无事不登三宝殿③一年之计在于春 ⑵(4 分,每小题 2 分)①比喻,坏事总要暴露的。②对比,小时候不学好,长大必将做坏事,甚至犯罪。 6.民俗节日探究。(7 分) 民俗节日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同学们伴随着这些节日度 过了一年又一年,而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熟悉它,探究它,从而增进了解,获得知 识。 ⑴了解民俗节日。(2 分) 请用线段将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民俗节日 民俗活动 饮食文化 春节 赏月 包粽子 清明 踏青 吃润饼
端午 舞狮 尝月饼 中秋 赛龙舟 吃团圆饭 (2)品评民俗节日。(3分) 请结合(1)(3题提示的内容,说说我国民俗节日的特色。 特色 特色二: (3)探究诗句内涵。(2分) 下列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有哪些?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常怀干古羞。④但愿人长久,干里共婵娟。 (2品评民俗节日。(3分) 示例:①带有浓前的民族特色。②民俗活动与民俗饮食相结合。③民俗活动形式车富多彩。④文化爱 (3)(2分)例,①诗句内容与民俗节日相关。②描述民俗艿日活动、尸气氛。③表现不同艿尸的 不同特色。(答出两点 二、主题探究学习:桥 在《主题探究学习:桥》的综合性学习中,你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发现吧!请你按要求答题。 1.桥从形式的角度主要分为几类?请例举出四种 答:梁桥、浮桥、吊桥、拱桥 2.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家乡某一座桥的特点。(2分) 答;迎红桥——红军λ禮之挢。迎红桥位孑遵义市歹钽跻南端,原名炁桥。娇建清威钅 年(1851年)正月十日,同年冬 竣工,命名乐桥,取“民车崇乐”之义。桥跨洛江,为五孔圆 拱石桥,长60、 米。解放后桥面两侧各扩宽2米作人行道,并铺沥青桥面。196年为纪念“ 会议”三一固年,经遵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多委员会决定易名为今名 3.根据家乡实际情况,你认为在哪里还需要建一座桥?试从一个角度来论证自己设想的合理性 提示:从交通功能上、从拉动经济上 2012泉州中考题 4.综合性学习:桥文化。(7分) 桥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为增进对它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参与“桥文化”的探究,感受它的艺 术魅力。 (1)【桥之名】按提示,说出下列各式各样的“桥”。(2分) ①用石头砌成、桥洞呈弧形的桥叫做 ②使道路形成立体交叉的桥称为_ ③传说中,喜鹊在天上搭的桥名曰 ④雨后彩虹被喻为 (2)【桥之美】展开联想与想象,感受诗句所表现的桥之美。(3分) ①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美在 ②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美在 ③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苍龙背上行。美在 (3)【桥之韵】生活中还有许多无形的桥,请参照示例,另写一句。(2分) 示例:严复将西方文化传播到中国,搭建了通往西方文化领域的桥梁。 深4(分((2分。每空0.5分)①石拱b ③鹊桥④人间天上的桥 (2)(3分。每点1分)气势恢宏桥长无与伦比旆情國意(域“桥上桥下景物融 体”)(3)(2分)略。(意思对即可) 5.综合探究:桥(7分)
5 端午 舞狮 尝月饼 中秋 赛龙舟 吃团圆饭 ⑵品评民俗节日。(3 分) 请结合⑴⑶题提示的内容,说说我国民俗节日的特色。 特色一: 特色二: ⑶探究诗句内涵。(2 分) 下列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有哪些?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常怀千古羞。 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⑴略 ⑵品评民俗节日。(3 分) 示例:①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②民俗活动与民俗饮食相结合。③民俗活动形式丰富多彩。④文化色彩 浓厚。 (3)(2 分)示例:①诗句内容与民俗节日相关。②描述民俗节日活动、节日气氛。③表现不同节日的 不同特色。(答出两点即可) 二、主题探究学习:桥 在《主题探究学习:桥》的综合性学习中,你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发现吧!请你按要求答题。 1.桥从形式的角度主要分为几类?请例举出四种。 答:梁桥、浮桥、吊桥、拱桥 2.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家乡某一座桥的特点。(2 分) 答:迎红桥——红军入遵之桥 迎红桥位于遵义市万里路南端,原名丰乐桥。此桥始建于清咸丰元 年(1851 年)正月十日,同年冬月二十二日竣工,命名丰乐桥,取“民丰崇乐”之义。桥跨洛江,为五孔圆 拱石桥,长 60、宽 7 米。解放后于桥面两侧各扩宽 2 米作人行道,并铺设沥青桥面。1966 年为纪念“遵义 会议”三十一周年,经遵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易名为今名。 3.根据家乡实际情况,你认为在哪里还需要建一座桥?试从一个角度来论证自己设想的合理性。 提示:从交通功能上、从拉动经济上 2012 泉州中考题 4.综合性学习:桥文化。(7 分) 桥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为增进对它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参与“桥文化”的探究,感受它的艺 术魅力。 (1)【桥之名】按提示,说出下列各式各样的“桥”。(2 分) ①用石头砌成、桥洞呈弧形的桥叫做 ②使道路形成立体交叉的桥称为 ③传说中,喜鹊在天上搭的桥名曰 ④雨后彩虹被喻为 (2)【桥之美】展开联想与想象,感受诗句所表现的桥之美。(3 分) ①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美在 ②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 美在 ③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苍龙背上行。 美在 (3)【桥之韵】生活中还有许多无形的桥,请参照示例,另写一句。(2 分) 示例:严复将西方文化传播到中国,搭建了通往西方文化领域的桥梁。 答案 4.(7 分)(1)(2 分。每空 0.5 分)①石拱桥 ②立交桥 ③鹊桥 ④人间天上的桥 (2)(3 分。每点 1 分)气势恢宏 桥长无与伦比 诗情画意(或“桥上桥下景物融为一 体”) (3)(2 分)略。(意思对即可) 5.综合探究:桥(7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