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艺术哲学艺批评方面的《拉封丹及其寓言》EssaissurlesFablesdeLaFontaine、《英国文学史》HistoiredelaLitteratureAnglaise及《艺术论》PhilosophiedelArt等,都充满着贯的实证说。他把历史,文学,哲学,美术都放到它们的生长的地域和时代中去,搜集当时的记载社会状况的文件,想由这些纯粹科学,纯粹理智的解剖,来得到产生这些文明的定律(Loi)。这本《艺术论》便是他这种方法之应用于艺术方面的。你们可以看到他在第一章里,开宗明义的宣布他的“学说”(Systeme)和“方法”(Methode),继即应用于推求“艺术之定义”;在第二,三,四编里,他接着讲意大利,佛兰德斯及古希腊等儿个艺术史的大宗派,最后再讲他的“艺术之理想”,这便是他,一一丹纳的美学了!物质方面的条件都给他搜罗尽了,谁还能比他更精密地,更详细地分析艺术品呢?然而问题来了:拉封丹的时代固然产生了拉封丹了,鲁本斯时代的佛兰德斯固然产生了鲁本斯了,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时代的意大利也固然产生了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了;然而与他们同种族,同环境,同时代的人物,为何不尽是拉封丹,鲁本斯,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呢?固然“天才是不世出”的,群众永远是庸俗的;然而艺者创造过程的心理解剖为何可以全部忽略了呢?人类文明的成因是否只限于“种族,环境,时代”的纯物质的条件?所谓“天才”究竟是什么东西?是否即他之所谓“锐敏的感觉”呢?这“锐敏的感觉”为什么又非常人所不能有,而具有这感觉的人又如何的把这感觉发展到成熟的地步?这些问题都有赖于心理学的解剖,而丹纳却把心理学完全隶属于生理学之下,于是充其量,他只能解释艺术品之半面,还有其他更深奥的半面我们全然没有认识。这是丹纳全部学说的弱点,也就是实证主义的大缺陷。他一生的工作极为广博,他原想把这一贯的实证论来应用于精神科学的各方面,以探求人类文明藏記
译者弃言25的原动力,就是定律。这固然是一件伟大的理想的事业,不幸他只看到了“人”的片面,于是他全部的工作终于没有达到他意想中的成功。我们知道,现代文明的大关键,是在于科学万能之梦的打破。在一一八七年左右,当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了,贝特洛的化学综合论宣布了,格喇姆的第一个引擎造好了的时候①,全个欧洲都热狂的希望能用了新发明的利器一一科学一一来打出一条新路,宇宙,人生都可得一个新的总解决。不幸,事实上一九一四年莱茵湖畔的一声大炮,就把这美妙的幻梦打得粉碎。原来追求人生的路还有那么遥远的途程要题奔呢。科学只替我们加增了一件武器,根本上并没有彻底解决呢。科学即是真理,即是绝对的话,在现在谁还敢说呢?在文学上,同样的自浪漫主义崩溃之后,由写实主义而至自然主义,左拉继承了丹纳等的学说,想以人类的精神现象都归纳到几个公式里去,然而不久也就与实证主义同其运命,发见“此路不通”了。这样说来,丹纳的这部《艺术论》不是早已成为过去的艺术批评,且在今日的眼光中,不是成了不完全的“美学”了么?然而我之介绍此书,正着眼在其缺点上面,因这种极端的科学精神,正是我们现代的中国最需要的治学方法。尤其是艺术常识极端贫乏中国学术界,如果要对于艺术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那么,非从这种实证主义的根本着手不可。人类文明的进程都是自外而内的,断没有外表的原因尚未明了而能直探事物之核心的事。中①贝特洛(Bcrthelot,Marcellin1827-1907),法国近代大化学家和政治家。格喇姆(Grammc,ZenobeTheophilc1826-1901),法国电气工程师。格喇姆直流发电机发明者。———编者藏書記
艺术哲学26国学术之所以落后,之所以紊乱,也就因为我们一一般祖先只知高唱其玄妙的神韵气味,而不知此神韵气味之由来。于是我们眼里所见的“国学”只有空疏,只有乱,只有玄妙!西洋人从神的世界走到人的世界(文艺复兴),由渺范的来世回到真实的现世;更由此把“自我”在“现世”中极度扩大起来,在物质文明的最高点上,碰了壁又在另找新路了。我们东方人还是落在后面,一步也没有移动过。物质文明不是理想的文明,然而不经过这步,又那能发见其他的新路?谁敢说人类进化的步骤是不一致的?谁敢说现代中国的紊乱不是由于缺少思想改革的准备?我们须要日夜兼程的赶上人类(l'humanite)的大队,再和他们负了同一的使命去探求真理。在这时候,我们比所有的人更须要思想上的粮食和补品,我敢说,这补品中的最有力的一剂便是科学精神,便是实证主义!因此,我还是介绍丹纳的这本《艺术论》,我愿大家先懂得了,会用了这科学精神,再来设法补救它的缺陷!译述方面的错误,希望有人能指正我。译名不统一的地方,当于将来全部完竣后重行校订。一九二九十月秒译者于巴黎藏遇記
译者序27译者序法国史学家兼批评家丹纳(HippolyteAdolpheTaine,1828-一1893)自幼博闻强记,长于抽象思维,老师预言他是“为思想而生活”的人。中学时代成绩卓越,文理各科都名列第一;一八四八年又以第一一名考入国立高等师范,专攻哲学。一八五一年毕业后任中学教员,不久即以政见与当局不合而辞职,以写作为专业。他和许多学者一样,不仅长于希腊文,拉丁文,并且很早精通英文,德文,意大利文。一八五八至七一年间游历英,比,荷,意,德诸国。一八六四年起应巴黎美术学校之聘,担任美术史讲座;一八七一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讲学一年。他一生没有遭遇重大事故,完全过着书斋生活,便是旅行也是为研究学问搜集材料;但一八七①年的普法战争对他刺激很大,成为他研究“现代法兰西渊源”的主要原因。他的重要著作,在文学史及文学批评方面有《拉封丹及其寓言》【一八五四],《英国文学史》【一八六四一一六九],《评论集》,《评论续集》,《评论后集》【一八五八,六五,九四;在哲学方面有《十九世纪法国哲学家研究》【一八五七],《论智力》藏記
艺术哲学28【一八七○】;在历史方面有《现代法兰西的渊源》十二卷【一八七一九四;在艺术批评方面有《意大利游记》【一八六四一六六】及《艺术哲学》【一八六五一一六九]。列在计划中而没有写成的作品有《论意志》及《现代法兰西的渊源》的其他各卷,专论法国社会与法国家庭的部分。《艺术哲学》一书原系按讲课进程陆续印行,次序及标题也与定稿稍有出人:一八六五年先出《艺术哲学》(即今第一编),八六六年续出《意大利的艺术哲学》(今第二编),一八六七年出《艺术中的理想》(今第五编),一八六八至六九年续出《尼德兰的艺术哲学》和《希腊的艺术哲学》(今第三、四编)。丹纳受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界的影响极深,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他在哲学家中服鹰德国的黑格尔和法国十八世纪的孔提亚克。他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无论物质方面的或精神方面的,都可以解释;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演变,消灭,都有规律可寻。他的治学方法是“从事实出发,不从主义出发;不是提出教训而是探求规律,证明规律”①;换句话说,他研究学问的目的是解释事物。他在本书中说:“科学同情各种艺术形式和各种艺术流派,对完全相反的形式与派别一视同仁,把它们看做人类精神的不同的表现,认为形式与派别越多越相反,人类的精神面貌就表现得越多越新颖。植物学用同样的兴趣时而研究桔树和棕树,时而研究松树和桦树;美学的态度也一样,美学本身便是一种实用植物学。”这个说法似乎他是取的纯客观态度,把一切事物等量齐观;但事实上这仅仅指他做学问的方法,而并不代表他的人生观。他承认“幻想世界中的事物像现实世界中的一样有不同的等级,因为有不同的价值。”他提出艺术品表现事物特征的①见本书第一编第一章。藏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