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验报告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果程目标 考核依据 优(90-100分)良(75-89分) 及格(60-74分)不及格(059分) 气象要素观测的 赛验技能的 上 B0%以上内容 课程目标为 容正确全面 水 40%以上内容正 素观测的基 以下内容 测, 报告结构是 10 E确全 及时 迟上交报告。 范:补交报告】 上交是否及时, 3.期末考试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优(90-100分) 良(75-89分) 及格(60-74分) 不及格(0-59分) 能清描述大 能描述各气 要素、天气 水分 气压与风 要素基本理 象要素基木理 的相 识并述不 论知识,对各知识 论知识。 述完整正确, 进择和识正确
18 2.实验报告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 优(90-100 分) 良(75-89 分) 及格(60-74 分) 不及格(0-59 分) 课程目标 3: 具备气象要 素观测的基 本技能和实 验操作技 能。 气象要素观测的 实 验 技 能 的 训 练。报告:指定 光、温、湿、降 水、蒸发、风和 气 压 等 要 素 观 测,报告结构是 否合理;内容是 否正确全面;条 理是否清晰;作 图是否认真、规 范和准确;报告 上交是否及时。 80%以上内容 正确全面;报 告结构合理; 条理清晰;字 迹认真;作图 认真、规范和 准确;及时上 交报告。 60% 以 上 内 容正确全面; 报 告 结 构 较 合理;条理较 清晰;字迹认 真 ; 作 图 认 真、规范和准 确;及时上交 报告。 40%以上内容正 确全面;条理不 清晰;字迹可认; 作图不够认真和 规范;及时或延 迟上交报告。 40%以下内容正 确全面;条理不 清晰;字迹难认; 作图很差和不规 范;补交报告。 10 3.期末考试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 优(90-100 分) 良(75-89 分) 及格(60-74 分) 不及格(0-59 分) 课程目标 1: 熟记各气象 要素、天气、 气候、小气 候的基本理 论知识。 考查农业 气象要素 的基本知 识的掌握 能 清 楚 描 述 大 气、辐射、温度、 水分、气压与风 等气象要素基本 理论知识,并叙 述完整正确。 能描述各气象 要素基本理论 知识,并叙述基 本完整正确。 能描述大部分气 象要素基本理论 知识,并叙述不 够完整正确。 只能描述一部分 气象要素基本理 论知识,对各知识 点不能进行正确 选择和识别。 35
课程 用 和解 程刻 能分解居气 候、小气候的理 下能正确解释 候的用 小气侯的理的 完整归纳 知识及其应用,阐 25 我国气候特 条理不洁 领 题思路混乱。 能力和专业 意识,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建议教材 1.姜会飞,段若溪.农业气象学(第3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18 2.肖金香.农业气象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姚渝丽.农业气象实习指导(修订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16 (二)主要参考书及学习资源 1.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气象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李江风新疆气候.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3.陈家豪农业气象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4.中国大学MO0C网站.农业气象学线上课程. 六、附表 序号 实验(上机实训)项目名称 实验性质 开出要求 学时 辐射、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的观测 验证 必做 2 气温和土温的观测 验证 必做 空气湿度、降水和蒸发的观测 综合 必做 4 气压和风的观测 综合 必做
19 课程目标 2: 具备运用农 业气象学课 程知识,合 理利用气象 条件和气候 资源调控农 业生产环 境,解决智 慧农业领域 实际问题的 能力和专业 意识。 考查农业 气象学知 识的应用 和分析能 力 能概括和解释各 气象要素、天气、 气候、小气候的 理论知识及其应 用,能完整归纳 和概括出我国气 候特征、森林和 防护林等小气候 特征,对气象要 素计算的解题思 路清晰。 能概括和解释 各气象要素、天 气、气候、小气 候的理论知识 及其应用,能较 完整归纳我国 气候特征、各小 气候特征,对气 象要素计算的 解题步骤较完 整。 能部分解释气象 要素、天气、气 候、小气候的理 论 知 识 及 其 应 用,能部分归纳 我国气候特征、 各小气候特征, 条理不清,对气 象要素计算的解 题不完整。 不能正确解释气 象要素、天气、气 候、小气候的理论 知识及其应用,阐 述条理不清,对气 象要素计算的解 题思路混乱。 25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建议教材 1. 姜会飞,段若溪. 农业气象学(第 3 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18. 2. 肖金香. 农业气象学(第 2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姚渝丽. 农业气象实习指导(修订版). 北京:气象出版社,2016. (二)主要参考书及学习资源 1.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气象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 李江风. 新疆气候.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3. 陈家豪. 农业气象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4. 中国大学 MOOC 网站. 农业气象学线上课程. 六、附表 序号 实验(上机实训)项目名称 实验性质 开出要求 学时 1 辐射、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的观测 验证 必做 2 2 气温和土温的观测 验证 必做 2 3 空气湿度、降水和蒸发的观测 综合 必做 2 4 气压和风的观测 综合 必做 2
大纲修订人签字:姜艳 修订日期:2022年8月 大纲审定人签字:姜艳 谢海霞 审定日期:2022年8月
20 大纲修订人签字:姜艳 修订日期:2022 年 8 月 大纲审定人签字:姜艳 谢海霞 审定日期:2022 年 8 月
《农业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实验室安全教育 课程名称 Safety Education of Agricultural Laboratory 课程代码 21213090 课程性质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类别 专业教有必须课程 先修课程 无 学分/学时 1/16 理论学时 16 实验学 适用专业 植物生产类各专业、农业资源与环 境、园林、林学、智慧农业 开课单位 农学院 课程负责人 李召锋 审定日期 2022年9月 课程安全有)是农业相关衣科专业本利性开的一门专业必修 是该专业学生进入相关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先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的消防安 全、电气安全、机械设备与实验仪器安全、实验室网络信息安全等内容,涵盖了实验 室安全教育与管理、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仪器设备安全知识以及实验室安全事故预 防等方面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安全相关法规、安全基本知识 以及安全预防措施,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后续实验、实习、 实训等实践类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安全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有3个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1:了解实验室水、电、火等安全使用知识及相关实验室安全管理法规。 自觉遵守实验室安全法规,具有发现、预防和规避实验室安全风险和事故的能力, 课目标程2:了解常用化学品安全使用知识及相关实验室安全管理法规,自觉遵 守实验室安全法规,具有发现、预防和规避实验室安全风险和事故的能力。 课程目标3:了解特种实验设备、生物、机械等安全使用知识及相关实验室安全 管理法规,自觉遵守实验室安全法规,具有发现、预防和规避实验室安全风险和事故 21
21 《农业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农业实验室安全教育 Safety Education of Agricultural Laboratory 课程代码 21213090 课程性质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必须课程 先修课程 无 学分/学时 1/16 理论学时 /实验学 16 适用专业 植物生产类各专业、农业资源与环 境、园林、林学、智慧农业 开课单位 农学院 课程负责人 李召锋 审定日期 2022 年 9 月 一、课程简介 《农业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农业类相关农科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是该专业学生进入相关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先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的消防安 全、电气安全、机械设备与实验仪器安全、实验室网络信息安全等内容,涵盖了实验 室安全教育与管理、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仪器设备安全知识以及实验室安全事故预 防等方面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安全相关法规、安全基本知识 以及安全预防措施,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后续实验、实习、 实训等实践类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安全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有 3 个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 1:了解实验室水、电、火等安全使用知识及相关实验室安全管理法规, 自觉遵守实验室安全法规,具有发现、预防和规避实验室安全风险和事故的能力。 课目标程 2:了解常用化学品安全使用知识及相关实验室安全管理法规,自觉遵 守实验室安全法规,具有发现、预防和规避实验室安全风险和事故的能力。 课程目标 3:了解特种实验设备、生物、机械等安全使用知识及相关实验室安全 管理法规,自觉遵守实验室安全法规,具有发现、预防和规避实验室安全风险和事故
的能力。 各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见下表: 课程目标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指标点2.2:具有农学、计算机、农业信息等专业基础理论 课程目标1 2.理学素养 知识与实验技能。 课程目标2 9.学习发展 指标点9.1:具备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主动学习 课程目标3 新知识,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弥补自身不足。 22
22 的能力。 各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见下表: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2.理学素养 9.学习发展 指标点 2.2:具有农学、计算机、农业信息等专业基础理论 知识与实验技能。 指标点 9.1:具备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主动学习 新知识,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弥补自身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