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章中,列宁揭露和批判了马赫主义否定世界的物质性, 否定物质世界内在规律和时间空间的客观性等唯心主义观点,论 述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时间空间的客观实 在性、物质与运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 证关系等问题。列宁在第二章和本章中,在总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斗争历史和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给物质下了定义:“物质是标 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 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本 卷第130页)这一定义概括了一切事物的最一般的特性,强调了它 们是客观实在,是认识的源泉;它们能为我们的感觉、意识所反映。 这一定义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划清了界限。它具有重大的认识论意义。列宁还阐明了物质和意 识的辩证关系,指出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 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 意义。超出这个范围,这种对立无疑是相对的”(本卷第150页)。列 宁对恩格斯关于自由和必然的思想作了发挥,阐明了客观规律性 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指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人的意志自 由必须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上。人在没有认识自然规律以前, 是“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人认识了自然规律,就成为自然界的主 人。必然向自由的转化是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的。 列宁在第四章中主要考察了马赫主义的历史发展,马赫主义 同康德主义、休谟主义、内在论哲学的联系。通过对比研究,揭露了 马赫主义的阶级根源、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确定了它在资产阶级 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第五章中列宁从哲学上概括和总结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 Ⅵ 列 宁 全 集 第十八卷
在第三章中,列宁揭露和批判了马赫主义否定世界的物质性, 否定物质世界内在规律和时间空间的客观性等唯心主义观点,论 述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时间空间的客观实 在性、物质与运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 证关系等问题。列宁在第二章和本章中,在总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斗争历史和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给物质下了定义:“物质是标 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 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本 卷第130页)这一定义概括了一切事物的最一般的特性,强调了它 们是客观实在,是认识的源泉;它们能为我们的感觉、意识所反映。 这一定义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划清了界限。它具有重大的认识论意义。列宁还阐明了物质和意 识的辩证关系,指出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 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 意义。超出这个范围,这种对立无疑是相对的”(本卷第150页)。列 宁对恩格斯关于自由和必然的思想作了发挥,阐明了客观规律性 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指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人的意志自 由必须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上。人在没有认识自然规律以前, 是“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人认识了自然规律,就成为自然界的主 人。必然向自由的转化是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的。 列宁在第四章中主要考察了马赫主义的历史发展,马赫主义 同康德主义、休谟主义、内在论哲学的联系。通过对比研究,揭露了 马赫主义的阶级根源、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确定了它在资产阶级 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第五章中列宁从哲学上概括和总结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 Ⅵ 列 宁 全 集 第十八卷
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批判了物理学唯心主义认为“物质在消失”的 谬论,指出所谓物理学危机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危机,是唯心主 义利用物理学的新发现,利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弱点来反对和 攻击辩证唯物主义。列宁指出,某些物理学家所以陷入唯心主义, 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辩证法”(本卷第274页)。列宁用辩证唯 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当时物理学的新发现,指出:这些新发现“表 现的只是人对客体的认识的深化。既然这种深化昨天还没有超过 原子,今天还没有超过电子和以太,所以辩证唯物主义坚决认为, 日益发展的人类科学在认识自然界上的这一切里程碑都具有暂时 的、相对的、近似的性质。电子和原子一样,也是不可穷尽的” (本卷第275页)。列宁的这个科学预言为后来自然科学在认识微 观结构方面的一系列新成果所证实。列宁正确地阐述了哲学和自 然科学的关系,认为自然科学为哲学的发展提供基础,现代自然 科学的新成就不但没有驳倒辩证唯物主义,相反地不断地证实辩 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强调自然科学家必须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他预言,不管道路多么曲折,现代物理学必 然要走向“自然科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和唯一正确的哲学”。“现 代 物理学是在临产中。它正在生产辩证唯物主义”。(本卷第327 页) 列宁在第六章中揭露马赫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主观唯心 主义,批判波格丹诺夫的唯心主义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同 一论”,揭穿马赫主义者想用“社会唯能论”以及生物学的和其他 自然科学的规律来代替社会发展规律的反科学企图。列宁在批判 马赫主义者的唯心史观过程中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 理,首先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 前 言 Ⅶ
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批判了物理学唯心主义认为“物质在消失”的 谬论,指出所谓物理学危机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危机,是唯心主 义利用物理学的新发现,利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弱点来反对和 攻击辩证唯物主义。列宁指出,某些物理学家所以陷入唯心主义, 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辩证法”(本卷第274页)。列宁用辩证唯 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当时物理学的新发现,指出:这些新发现“表 现的只是人对客体的认识的深化。既然这种深化昨天还没有超过 原子,今天还没有超过电子和以太,所以辩证唯物主义坚决认为, 日益发展的人类科学在认识自然界上的这一切里程碑都具有暂时 的、相对的、近似的性质。电子和原子一样,也是不可穷尽的” (本卷第275页)。列宁的这个科学预言为后来自然科学在认识微 观结构方面的一系列新成果所证实。列宁正确地阐述了哲学和自 然科学的关系,认为自然科学为哲学的发展提供基础,现代自然 科学的新成就不但没有驳倒辩证唯物主义,相反地不断地证实辩 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强调自然科学家必须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他预言,不管道路多么曲折,现代物理学必 然要走向“自然科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和唯一正确的哲学”。“现 代 物理学是在临产中。它正在生产辩证唯物主义”。(本卷第327 页) 列宁在第六章中揭露马赫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主观唯心 主义,批判波格丹诺夫的唯心主义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同 一论”,揭穿马赫主义者想用“社会唯能论”以及生物学的和其他 自然科学的规律来代替社会发展规律的反科学企图。列宁在批判 马赫主义者的唯心史观过程中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 理,首先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 前 言 Ⅶ
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思想。列宁进一步揭露了马赫主义宣称 自己是“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的“无党性”的伪装,论 证了哲学的党性原则。指出“最新的哲学象在两千年前一样,也 是有党性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按实质来说,是两个斗争着的 党派,而这种实质被冒牌学者的新名词或愚蠢的无党性所掩盖 着”(本卷第375页)。 本卷《附录》中收载了弗·伊·涅夫斯基的一篇题为《辩证唯 物主义和僵死反动派的哲学》的论文。涅夫斯基在这篇文章中对波 格丹诺夫后来的一些著作进行了批判。1920年列宁在出版《唯物 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俄文第2版时把这篇文章作为《附录》收入。 我们也将这篇文章译出,附在卷末,供读者参考。 本卷正文部分是根据《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译校的。书中的 引文有些是列宁译成俄文的,有些是列宁引用当时的俄译本的。译 校这些引文时我们原则上是以俄文为依据,同时也参考了这本书 的一些外文版本和部分原著,个别地方作了脚注。 Ⅷ 列 宁 全 集 第十八卷
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思想。列宁进一步揭露了马赫主义宣称 自己是“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的“无党性”的伪装,论 证了哲学的党性原则。指出“最新的哲学象在两千年前一样,也 是有党性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按实质来说,是两个斗争着的 党派,而这种实质被冒牌学者的新名词或愚蠢的无党性所掩盖 着”(本卷第375页)。 本卷《附录》中收载了弗·伊·涅夫斯基的一篇题为《辩证唯 物主义和僵死反动派的哲学》的论文。涅夫斯基在这篇文章中对波 格丹诺夫后来的一些著作进行了批判。1920年列宁在出版《唯物 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俄文第2版时把这篇文章作为《附录》收入。 我们也将这篇文章译出,附在卷末,供读者参考。 本卷正文部分是根据《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译校的。书中的 引文有些是列宁译成俄文的,有些是列宁引用当时的俄译本的。译 校这些引文时我们原则上是以俄文为依据,同时也参考了这本书 的一些外文版本和部分原著,个别地方作了脚注。 Ⅷ 列 宁 全 集 第十八卷
向报告人提十个问题1 (1908年5月15日〔28日〕以前) 1 报告人是否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 如果不承认,那么他为什么一次也不去分析恩格斯关于这一 点的无数言论? 如果承认,那么为什么马赫主义者把他们对辩证唯物主义的 “修正”叫作“马克思主义哲学”? 2 报告人是否承认:恩格斯把哲学体系基本上分为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把近代哲学中的休谟路线看作是介于两者之间、动摇 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派,称这条路线为“不可知论”并说康德主义是 不可知论的变种?① 3 报告人是否承认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是承认外部 世界及其在人脑中的反映? 4 报告人是否承认恩格斯关于“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 物”的论断是正确的?② 5 报告人是否承认恩格斯的“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 的 物质性”(《· 反· 杜· 林· 论》1886年第2版第1编第4节《世界模式 1 ① ② 同上,第22卷第344—346页、第21卷第318—320页。——编者注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16—317页。——编者注
向报告人提十个问题1 (1908年5月15日〔28日〕以前) 1 报告人是否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 如果不承认,那么他为什么一次也不去分析恩格斯关于这一 点的无数言论? 如果承认,那么为什么马赫主义者把他们对辩证唯物主义的 “修正”叫作“马克思主义哲学”? 2 报告人是否承认:恩格斯把哲学体系基本上分为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把近代哲学中的休谟路线看作是介于两者之间、动摇 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派,称这条路线为“不可知论”并说康德主义是 不可知论的变种?① 3 报告人是否承认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是承认外部 世界及其在人脑中的反映? 4 报告人是否承认恩格斯关于“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 物”的论断是正确的?② 5 报告人是否承认恩格斯的“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 的 物质性”(《· 反· 杜· 林· 论》1886年第2版第1编第4节《世界模式 1 ① ② 同上,第22卷第344—346页、第21卷第318—320页。——编者注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16—317页。——编者注
论》第28页)①这个论断是正确的? 6 报告人是否承认恩格斯的“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 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反杜林论》1886年第2版第6节《自然 哲学。天体演化学,物理学,化学》第45页)②这个论断是正确的? 7 报告人是否承认因果性、必然性、规律性等等观念是自然 界、现实世界的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恩格斯这样说(《反杜林 论》第3节《先验主义》第20—21页和第11节《自由和必然》第 103—104页)③是不正确的。 8 报告人是否知道,马赫曾经表示他赞同内在论学派的首领 舒佩的观点,甚至还把自己最后的一本主要哲学著作献给舒佩2? 马赫这样地附和僧侣主义的维护者、哲学上露骨的反动分子舒佩 的露骨的唯心主义哲学,报告人怎样解释? 9 报告人的昨天的同志(根据《论丛》3)、孟什维克尤什凯维 奇今天(跟着拉赫美托夫)宣称波格丹诺夫是唯心主义者4,报告人 为什么对这件“怪事”避而不谈?报告人是否知道,彼得楚尔特在最 近的一本著作5 中把马赫的许多门徒列入唯心主义者? 10 报告人是否确认这样的事实:马赫主义和布尔什维主义 毫无共同之处;列宁不止一次地反对过马赫主义6;孟什维克尤什 凯维奇和瓦连廷诺夫都是“纯粹的”经验批判主义者? 载于1925年《列宁文集》俄文版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 第3卷 第18卷第1—6页 2 向报告人提十个问题 ① ② ③ 同上书,第37—39页和第125—126页。—— 编者注 同上书,第65页。——编者注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8页。——编者注
论》第28页)①这个论断是正确的? 6 报告人是否承认恩格斯的“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 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反杜林论》1886年第2版第6节《自然 哲学。天体演化学,物理学,化学》第45页)②这个论断是正确的? 7 报告人是否承认因果性、必然性、规律性等等观念是自然 界、现实世界的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恩格斯这样说(《反杜林 论》第3节《先验主义》第20—21页和第11节《自由和必然》第 103—104页)③是不正确的。 8 报告人是否知道,马赫曾经表示他赞同内在论学派的首领 舒佩的观点,甚至还把自己最后的一本主要哲学著作献给舒佩2? 马赫这样地附和僧侣主义的维护者、哲学上露骨的反动分子舒佩 的露骨的唯心主义哲学,报告人怎样解释? 9 报告人的昨天的同志(根据《论丛》3)、孟什维克尤什凯维 奇今天(跟着拉赫美托夫)宣称波格丹诺夫是唯心主义者4,报告人 为什么对这件“怪事”避而不谈?报告人是否知道,彼得楚尔特在最 近的一本著作5 中把马赫的许多门徒列入唯心主义者? 10 报告人是否确认这样的事实:马赫主义和布尔什维主义 毫无共同之处;列宁不止一次地反对过马赫主义6;孟什维克尤什 凯维奇和瓦连廷诺夫都是“纯粹的”经验批判主义者? 载于1925年《列宁文集》俄文版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 第3卷 第18卷第1—6页 2 向报告人提十个问题 ① ② ③ 同上书,第37—39页和第125—126页。—— 编者注 同上书,第65页。——编者注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8页。——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