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构的构成:在写作中,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开头和结尾、层次 和段落、过渡和照应。 应用文文本结构通常有标题、正文、落款组成。正文又常分为开头、主体 结尾三大部分,各部分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划分段落与层次,各部分之间有过渡 与照应,从而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结构体系。这里仅就应用文正文部分的结构 内容作一介绍: 1.开头与结尾 (1)开头:应用写作“起要平直”,即开头要开门见山,不要转弯抹角。归 纳起来应用文写作的开头包括: ★表明行文目的:开头写明某项活动或举措的背景、意义,表明行文目的。 文本起始处常使用“为了”、“为”等词语。 规章制度、合同、经济报告、计划、通知等文种经常使用这种方式。 ★援引行文依据:开头援引有关法律法规、上级指示精神或有关单位来文, 说明行文目的。 起始处常用“根据”、“按照”等词语。批复、函、通告等文种经常使用 这种方式。 ★概述基本情况:概述式是应用写作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开头方式,直接写出 基本情况、基本问题或工作的大致进程及结论,为正文的展开打下基础。 报告类(报告、调查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总结等文种 经常使用这种方式 ★应用写作还可以以提出问题的方式作为开头,进而展开思考,对问题进行 解答, 这种方式常见于调查报告、消息通讯等 ★有的文种没有单独的开头,如转发、印发类通知。 应用写作中,开头的写作方式是灵活多样的,不一定局限于以上某一种,可 以是两种甚至更多方式结合在一起开头。应用写作的开头方式使用最多的还是这 种复合式的开头方式,既写明写作目的,又指出写作根据,还可以对当前情况作 简要叙述,等等 (2)结尾:结尾是文章正文主干部分的自然延伸和归结,它是对全文的收
11 (三)、结构的构成:在写作中,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开头和结尾、层次 和段落、过渡和照应。 应用文文本结构通常有标题、正文、落款组成。正文又常分为开头、主体、 结尾三大部分,各部分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划分段落与层次,各部分之间有过渡 与照应,从而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结构体系。这里仅就应用文正文部分的结构 内容作一介绍: 1.开头与结尾 (1)开头:应用写作“起要平直”,即开头要开门见山,不要转弯抹角。归 纳起来应用文写作的开头包括: ★表明行文目的:开头写明某项活动或举措的背景、意义,表明行文目的。 文本起始处常使用“为了”、“为”等词语。 规章制度、合同、经济报告、计划、通知等文种经常使用这种方式。 ★援引行文依据:开头援引有关法律法规、上级指示精神或有关单位来文, 说明行文目的。 起始处常用“根据”、“按照”等词语。批复、函、通告等文种经常使用 这种方式。 ★概述基本情况:概述式是应用写作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开头方式,直接写出 基本情况、基本问题或工作的大致进程及结论,为正文的展开打下基础。 报告类(报告、调查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总结等文种 经常使用这种方式。 ★应用写作还可以以提出问题的方式作为开头,进而展开思考,对问题进行 解答。 这种方式常见于调查报告、消息通讯等。 ★有的文种没有单独的开头,如转发、印发类通知。 应用写作中,开头的写作方式是灵活多样的,不一定局限于以上某一种,可 以是两种甚至更多方式结合在一起开头。应用写作的开头方式使用最多的还是这 种复合式的开头方式,既写明写作目的,又指出写作根据,还可以对当前情况作 简要叙述,等等。 (2)结尾:结尾是文章正文主干部分的自然延伸和归结,它是对全文的收
束,起强化主题、完成任务的目的。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可见最后 道工序的重要性。应用文章的结尾从形式看主要有固定结尾和自然结尾两种。所 谓固定结尾,是针对那些具有固定格式(包括法定格式和习惯格式)的应用文章, 它必须按照格式规定写作。如请示的结尾,必须作出请求上级对具体问题或实际 困难予以批复的意思表示:“当否,请批示”。所谓自然结尾,则是根据主旨和 内容表达的需要,自然作结,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言尽意止 应用文结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结合例文说明) ★概括总结式:在前面展开论述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全文的基本观点,收篇 点题,以加深读者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常用于篇幅较长、材料较多的文章,如重要的会议报告、典型先进事迹报告、 综合性经济调查等。 ★强调要求式:为引起受文者重视,便于贯彻执行,在结尾强调、要求。 这种结尾方式多用于公文中的下行文,如批复、指示、会议纪要、通报、通 告等,以向下级传达精神、布置工作、提出执行要求而结束全文,用语如“以上 各点,希遵照办理”、“望认真执行”等。 ★祈望请求式:这种结尾以向上级或相关部门提出有针对性的请求而结束全 文 常用于上行公文,如请示、报告,也见于联系、商洽工作的函件等。用语常 见“请批复”、“当否,请指示”、“请予接洽”等。 ★倡议展望式 这种结尾使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达良好的祝愿或表示对今后工作的信心和努 力方向,写作语言具有一定鼓动性,以唤起读者的热情,达到行文目的。 常用于工作总结、会议报告、讲话稿、慰问信、倡议书等文种 ★交待说明式:这种结尾方式常用来对与主题内容相关但性质不同的问题或 事项作补充交待、说明,以保证行文的完整性。 如公文类、制度类结尾交待施行日期、执行范围、传达对象、与该文规定不 符的原有规定如何处置等。 ★有些应用文根据主旨和内容的表达需要,将结尾融入主体,意尽而言止, 自然收束,就不必有专门的结尾
12 束,起强化主题、完成任务的目的。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可见最后一 道工序的重要性。应用文章的结尾从形式看主要有固定结尾和自然结尾两种。所 谓固定结尾,是针对那些具有固定格式(包括法定格式和习惯格式)的应用文章, 它必须按照格式规定写作。如请示的结尾,必须作出请求上级对具体问题或实际 困难予以批复的意思表示:“当否,请批示”。所谓自然结尾,则是根据主旨和 内容表达的需要,自然作结,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言尽意止。 应用文结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结合例文说明) ★概括总结式:在前面展开论述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全文的基本观点,收篇 点题,以加深读者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常用于篇幅较长、材料较多的文章,如重要的会议报告、典型先进事迹报告、 综合性经济调查等。 ★强调要求式:为引起受文者重视,便于贯彻执行,在结尾强调、要求。 这种结尾方式多用于公文中的下行文,如批复、指示、会议纪要、通报、通 告等,以向下级传达精神、布置工作、提出执行要求而结束全文,用语如“以上 各点,希遵照办理”、“望认真执行”等。 ★祈望请求式:这种结尾以向上级或相关部门提出有针对性的请求而结束全 文。 常用于上行公文,如请示、报告,也见于联系、商洽工作的函件等。用语常 见“请批复”、“当否,请指示”、“请予接洽”等。 ★倡议展望式 这种结尾使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达良好的祝愿或表示对今后工作的信心和努 力方向,写作语言具有一定鼓动性,以唤起读者的热情,达到行文目的。 常用于工作总结、会议报告、讲话稿、慰问信、倡议书等文种。 ★交待说明式:这种结尾方式常用来对与主题内容相关但性质不同的问题或 事项作补充交待、说明,以保证行文的完整性。 如公文类、制度类结尾交待施行日期、执行范围、传达对象、与该文规定不 符的原有规定如何处置等。 ★有些应用文根据主旨和内容的表达需要,将结尾融入主体,意尽而言止, 自然收束,就不必有专门的结尾
(二)、段落与层次 1.段落:段落也叫自然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结构单位。其表现形式有两种: ★条款式和提行式。条款式即以数字符号标明条款项目,秩序清晰,内容 目了然。 泛应用于法律、法规、制度、合同等文种。 ★提行式即以提行的方式显示的段落。 无论哪种形式,都应保持相对的完整性,既不能在一个段落中意思表达不完 全,也不能把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分割为若干段。 2.层次:又称意义段,它是应用文主旨的秩序体现,展示作者表达主旨的整 个思想轨迹。文章层次间的结构形式有并列、总分、递进等形式。任何一篇应用 文的各个意义段,都只能是主旨统率下的有机体。由于主旨要求不同,意义段的 表现形式也不同,它们在内涵上可能是并列的,可能是总分的,也可能是递进的 当然,很多情况下是综合使用。常见的层次表现形式包括自然段形式、小标题形 式、条款形式三种。在内容单纯、主旨明确、线索单一的情况下,应用文可采用 个自然段的形式写作,称为篇段合一式(是自然段形式的特殊表现形式),如 命令、转发类通知、批复等文种经常使用。 (三)、过渡与照应 1.过渡:是承上启下衔接文字的一种手段,它是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纽带。文 章中的过渡,有利于文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主旨表达及读者的阅读理解 应用文的过渡主要表现为词语过渡、句子过渡和段落过渡三种形式。如可以 标明使用“综上所述”、“有鉴于此”、“在此基础上”等短语,也可以使用“下 面就这次调査的结果报告如下”、“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等句子 进行过渡。在篇幅较长、意义重大且内容层次跨度较大的文章中,则常使用自然 段进行过渡。 2.照应:是通过前后呼应,相互关照,从而使应用文章形成紧凑严密的有机 体 常见的照应有文题照应、首尾照应以及行文前后内容照应等。文题照应,即 文章内容照应标题,常见的以小标题或段首领句点题,段首结句应题,都属于文 题照应。首尾照应即于结尾处对开头的观点作小结,或作进一步强调,文章内部
13 (二)、段落与层次 1.段落:段落也叫自然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结构单位。其表现形式有两种: ★条款式和提行式。条款式即以数字符号标明条款项目,秩序清晰,内容一 目了然。 广泛应用于法律、法规、制度、合同等文种。 ★提行式即以提行的方式显示的段落。 无论哪种形式,都应保持相对的完整性,既不能在一个段落中意思表达不完 全,也不能把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分割为若干段。 2.层次:又称意义段,它是应用文主旨的秩序体现,展示作者表达主旨的整 个思想轨迹。文章层次间的结构形式有并列、总分、递进等形式。任何一篇应用 文的各个意义段,都只能是主旨统率下的有机体。由于主旨要求不同,意义段的 表现形式也不同,它们在内涵上可能是并列的,可能是总分的,也可能是递进的。 当然,很多情况下是综合使用。常见的层次表现形式包括自然段形式、小标题形 式、条款形式三种。在内容单纯、主旨明确、线索单一的情况下,应用文可采用 一个自然段的形式写作,称为篇段合一式(是自然段形式的特殊表现形式),如 命令、转发类通知、批复等文种经常使用。 (三)、过渡与照应 1.过渡:是承上启下衔接文字的一种手段,它是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纽带。文 章中的过渡,有利于文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主旨表达及读者的阅读理解。 应用文的过渡主要表现为词语过渡、句子过渡和段落过渡三种形式。如可以 标明使用“综上所述”、“有鉴于此”、“在此基础上”等短语,也可以使用“下 面就这次调查的结果报告如下”、“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等句子 进行过渡。在篇幅较长、意义重大且内容层次跨度较大的文章中,则常使用自然 段进行过渡。 2.照应:是通过前后呼应,相互关照,从而使应用文章形成紧凑严密的有机 体。 常见的照应有文题照应、首尾照应以及行文前后内容照应等。文题照应,即 文章内容照应标题,常见的以小标题或段首领句点题,段首结句应题,都属于文 题照应。首尾照应即于结尾处对开头的观点作小结,或作进一步强调,文章内部
联系得到强化。行文前后呼应,即围绕主旨,在行文中多次呼应,加强主题的效 果,加深读者印象。通过照应,既使观点得到强调,又使文章显得紧凑、连贯。 应用写作的语言 (一)、应用写作的语言特点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用文字写作则是运用书面语言来反映现 实、表达思想的一种信息存储传播活动。在长期的实践和运作中,应用文写作语 言经历了从文言文到现代文的发展,经历了与外来语言的融合,形成了自身独特 的风格:整体呈现出准确、简明、庄重、平实的特点。 1.准确是应用写作语言的第一要求。在词语的选择上,用涵义精确的词语, 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具体写作中,应仔细辨析词义,精选中心词,用准修 饰语,尤其要注意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同时还应力避歧义,以免造成误 解,影响工作。如下行文中“以上各点,应严格遵照执行”、“希认真贯彻执行” “请研究执行”、“可参照执行”、“供工作中参考”等句子,准确地表达了不 同程度的贯彻落实要求。 2.简明即以最少的文字表达尽量多的内涵,做到文约而事丰,应用写作以高 效、迅速地传递信息、处理公私事务为己任,已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为目的, 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其语言在准确的基础上,还应简洁畅达、精炼明快。 如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的若干意见》中的一段话“由于供给不 足以及对出现的新情况估计不够,应对措施跟不上等原因,假日旅游也暴露出 些问题:民航、铁路、公路运力相对不足,旅游出行受到制约;重点景区旅游者 爆满,景区、景点容量和配套设施严重不足;许多地方中低档旅游住宿设施短缺, 致使一些旅游者露宿街头;一些地区程度不同地存在旅游质量不髙、哄抬物价、 欺客宰客等问题。”这段文字非常简洁准确地概括出假日旅游“黄金周”出现的 问题 3.庄重是指写作中对客观事物的表达要得体、谨慎、严肃。应用文的语言使 用和行文关系、文种紧密结合在一起,讲究庄严持重,适度得体,反对轻佻俏皮 随情任意,讲究刻意创造严肃的气氛并在行文中精心维护这种气氛,这与文艺作 品追求的生动活泼有所不同。如在公文中,“你局来函收悉”一语,就不可以用 “你们局发来的信件收到了,内容也知道了”这样口语化、较随意的句子表达
14 联系得到强化。行文前后呼应,即围绕主旨,在行文中多次呼应,加强主题的效 果,加深读者印象。通过照应,既使观点得到强调,又使文章显得紧凑、连贯。 二、应用写作的语言 (一)、应用写作的语言特点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用文字写作则是运用书面语言来反映现 实、表达思想的一种信息存储传播活动。在长期的实践和运作中,应用文写作语 言经历了从文言文到现代文的发展,经历了与外来语言的融合,形成了自身独特 的风格:整体呈现出准确、简明、庄重、平实的特点。 1.准确是应用写作语言的第一要求。在词语的选择上,用涵义精确的词语, 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具体写作中,应仔细辨析词义,精选中心词,用准修 饰语,尤其要注意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同时还应力避歧义,以免造成误 解,影响工作。如下行文中“以上各点,应严格遵照执行”、“希认真贯彻执行”、 “请研究执行”、“可参照执行”、“供工作中参考”等句子,准确地表达了不 同程度的贯彻落实要求。 2.简明即以最少的文字表达尽量多的内涵,做到文约而事丰,应用写作以高 效、迅速地传递信息、处理公私事务为己任,已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为目的, 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其语言在准确的基础上,还应简洁畅达、精炼明快。 如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的若干意见》中的一段话“由于供给不 足以及对出现的新情况估计不够,应对措施跟不上等原因,假日旅游也暴露出一 些问题:民航、铁路、公路运力相对不足,旅游出行受到制约;重点景区旅游者 爆满,景区、景点容量和配套设施严重不足;许多地方中低档旅游住宿设施短缺, 致使一些旅游者露宿街头;一些地区程度不同地存在旅游质量不高、哄抬物价、 欺客宰客等问题。”这段文字非常简洁准确地概括出假日旅游“黄金周”出现的 问题。 3.庄重是指写作中对客观事物的表达要得体、谨慎、严肃。应用文的语言使 用和行文关系、文种紧密结合在一起,讲究庄严持重,适度得体,反对轻佻俏皮、 随情任意,讲究刻意创造严肃的气氛并在行文中精心维护这种气氛,这与文艺作 品追求的生动活泼有所不同。如在公文中,“你局来函收悉”一语,就不可以用 “你们局发来的信件收到了,内容也知道了” 这样口语化、较随意的句子表达
破坏公文的严肃气氛 4.平实是指语言平直朴实。应用文的价值在于务实,阅读对象较固定。越是 准确、简洁的语言,就越平实。应用写作立足意思表达、阐释作者思想观点为基 本宗旨,不以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为语言目的,反对做作、浮夸,讲究朴素 平实,做到语言标准规范、通俗易懂,朴实明白,追求“繁简适中,事辞相称” 同时,由于应用写作的种类繁多,写作时,还应针对行文目的、写作受体、 所用文种以及使用场合等来确定选用什么词汇、采用何种语气、形成何种风格 以获得最佳的实用效果 (二)、应用写作的语汇特征 1.固定使用事务性语汇。 应用文大多用处理事务,这就逐步形成一系列用法较为固定的事务性专用词 语。这些词语虽非法定,但已约定俗成,尤其是在公务文书中的使用,有助于文 章表达的简练。事务当事人称谓、经办、引述、表态、请求等意思表示都有较固 定的表达方式。如 表称谓:本、我、贵、你、该、其等 表经办:经、兹经、业经、未经、拟、拟办、拟定、审定、审议、审发、审 批等 表引述:接、近接、前接、悉等 表呈递:呈上、转呈、送上、递交等 表结尾:为要、为盼、为荷、为宜、特此函复、现予公告等 表征询:当否、妥否、是否可行、意见如何等 表承接:现通知(通报、总结、答复、报告)如下;拟采取如下措施:为了 (根据)……现决定等; 表开头:为、为了;根据、依照、遵照、按照;关于、由于、鉴于;兹、兹 有、兹派、兹介绍 表态度:批准、不同意、照办、参照执行等; 2.大量使用专业术语。 应用写作最大的特征就是实用性,无法回避各行各业的大量的专业用语。专 业术语多是应用写作区别于其他文字作品的重要特征。应用文作者熟悉专业业
15 破坏公文的严肃气氛。 4.平实是指语言平直朴实。应用文的价值在于务实,阅读对象较固定。越是 准确、简洁的语言,就越平实。应用写作立足意思表达、阐释作者思想观点为基 本宗旨,不以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为语言目的,反对做作、浮夸,讲究朴素 平实,做到语言标准规范、通俗易懂,朴实明白,追求“繁简适中,事辞相称”。 同时,由于应用写作的种类繁多,写作时,还应针对行文目的、写作受体、 所用文种以及使用场合等来确定选用什么词汇、采用何种语气、形成何种风格, 以获得最佳的实用效果。 (二)、应用写作的语汇特征 1.固定使用事务性语汇。 应用文大多用处理事务,这就逐步形成一系列用法较为固定的事务性专用词 语。这些词语虽非法定,但已约定俗成,尤其是在公务文书中的使用,有助于文 章表达的简练。事务当事人称谓、经办、引述、表态、请求等意思表示都有较固 定的表达方式。如 表称谓:本、我、贵、你、该、其等 表经办:经、兹经、业经、未经、拟、拟办、拟定、审定、审议、审发、审 批等 表引述:接、近接、前接、悉等 表呈递:呈上、转呈、送上、递交等 表结尾:为要、为盼、为荷、为宜、特此函复、现予公告等 表征询:当否、妥否、是否可行、意见如何等 表承接:现通知(通报、总结、答复、报告)如下;拟采取如下措施;为了 (根据)……现决定等; 表开头:为、为了;根据、依照、遵照、按照;关于、由于、鉴于;兹、兹 有、兹派、兹介绍; 表态度:批准、不同意、照办、参照执行等; 2.大量使用专业术语。 应用写作最大的特征就是实用性,无法回避各行各业的大量的专业用语。专 业术语多是应用写作区别于其他文字作品的重要特征。应用文作者熟悉专业业